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创业在晚唐 > 第四百九十八章 :机密

创业在晚唐 第四百九十八章 :机密

簡繁轉換
作者:痴人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15 17:33:05 来源:源1

大唐广明元年,六月二十二日,长安。

这里本应是大齐金统元年某月,但可惜,虽然黄巢早早就在长安登基了,可至今文牍上依旧沿用着前朝大唐广明年号,似乎一切都没有变。

但不管所谓新朝的底子有多草台...

夜半更深,寒露浸衣。赵怀安仍立于虢州城楼之上,手中握着一卷《贞观政要》,却久久未翻一页。月光洒在残破的城墙砖石上,映出他孤挺的身影,如同一杆不倒的旌旗。远处山影如墨,静默无言,仿佛也在倾听这乱世中微弱却坚定的脉搏。

忽然,脚步声轻响,王溥披甲而来,神色凝重。“将军,长安细作再报??朱温已率部屯兵灞上,暗中与凤翔使者密会。郑畋遣使与我结盟,恐怕……另有所图。”

赵怀安眉头微蹙,目光未移:“朱温何许人也?原不过黄巢帐下一走卒,今竟敢私通外镇?”

“此人骁勇善战,性狡多谋。”王溥低声道,“早年为盗,后投草军,因功擢为同州刺史。然其治军严酷,纵兵劫掠百姓,所得财帛尽归己有。传闻他对亲信言:‘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耳!’此等野心之徒,岂肯久居人下?”

赵怀安冷笑一声:“果然枭雄本色。黄巢尚未败,内已自裂。可笑世人只道贼寇一体,不知其心各异如仇雠。”

他缓缓合上书卷,转身望向王溥:“你可知郑畋为何此时遣使求盟?”

“依属下看,”王溥沉吟道,“一则,彼知我军收复虢州,民心归附,势渐起矣;二则,凤翔孤悬西陲,兵力不足,欲借我军之力牵制大齐东翼;三则……或有意试探我志向如何,若可操控,则纳为羽翼;若难驯服,则设法压制。”

“说得不错。”赵怀安点头,“郑畋乃三朝老臣,忠唐之心毋庸置疑。但他出身士族,门第观念根深蒂固,视我等为‘草莽’‘暴发’,纵合作,亦必以‘正统’自居,令我俯首听命。若我不从,便可能反目成仇。”

“那……我们还应允结盟否?”王溥问。

赵怀安踱步数圈,忽而停步,眼中精光一闪:“允,但非卑膝乞怜之允,而是堂堂正正之约。明日召集群僚,拟一道檄文,昭告天下??保义军愿举义旗,共讨逆贼黄巢,然所行新政,不容更改。凡与我联军者,须共守五条:均赋税、禁私债、安黎庶、惩豪强、恤孤寡。违者,虽亲不贷;守者,虽敌可交。”

王溥愕然:“如此强硬,岂非断绝和议之路?”

“不然。”赵怀安淡然道,“真欲匡复社稷者,必重民生。若郑畋果真心为国,当欣然相从。若其只顾门户体面,不愿施行仁政,则不必与之同路。我赵怀安起兵非为虚名,只为让天下人知:有一条路,不在庙堂高台,而在田间巷陌;不在诗书礼乐,而在米盐柴水。”

王溥默然良久,终拱手叹服:“将军胸襟,远超常人。属下即刻命文书起草檄文,遍传诸道。”

翌日清晨,虢州府衙前竖起高杆,一面赤底黑字大旗迎风招展,上书“保义安民”四字,笔力遒劲,气势凛然。两侧悬挂新撰檄文,墨迹未干,已有百姓围聚诵读,有人泣不成声,有人跪地叩首。

就在此时,凤翔使者抵达。来者乃郑畋幕府参军韦昭度,年近五十,仪表端方,举止矜持。入城见市井初复,粮价平抑,乡兵巡街井然有序,心中已惊诧不已。及至府衙,又见布告新政五条,更是眉头紧锁。

宴席设于厅中,赵怀安亲自迎候,礼数周全却不卑不亢。酒过三巡,韦昭度终于开口:“将军威名,早已震动关中。郑公闻将军克复虢州,抚民如子,甚为欣慰。今大贼未灭,宗庙蒙尘,正当同心戮力,共扶危厦。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赵怀安微笑道:“郑公高义,怀安敬仰久矣。我已备好回书,并附新政盟约五条,请韦公带回。只要凤翔方面肯签署盟约,三日内便可出兵东进,会师潼关。”

说罢,命人呈上文书。

韦昭度展开一看,脸色骤变:“废除额外税赋?禁止私债追偿?官贷牛种?这……这岂非动摇国本?况且豪族之家自有契约,官府岂能强令归还田产?此等举措,分明是煽动贫民夺富户之财!”

崔胤在一旁从容接话:“韦使君此言差矣。所谓‘国本’,难道不是百姓安居?今日关中十室九空,皆因富者田连阡陌而不耕,贫者无立锥之地而饿死。私债累累,利滚利叠,一家欠钱,三代为奴。若此风不禁,纵退黄巢,明日又有张巢、李巢揭竿而起。将军所行,非夺富济贫,乃是还民以公道。”

“荒唐!”韦昭度拍案而起,“尔等妄改祖制,鼓吹均平,与黄巢有何区别?只不过一个杀人放火,一个假仁假义罢了!”

满堂哗然。

赵怀安却不动怒,只缓缓起身,走到堂前一幅地图前,指着洛阳、长安、汴州等地:“韦公请看,这些地方,曾是天下膏腴,如今却是白骨蔽野,村落成墟。是谁造成这般惨状?是黄巢屠城?还是官府苛敛?抑或是世家兼并土地,逼得百姓走投无路,只能随贼造反?”

他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锤:“我不是要推翻大唐,我是要救大唐。若连这点道理都不懂,那你们口中的‘正统’,不过是权贵瓜分江山的遮羞布罢了。”

韦昭度气得浑身发抖,拂袖欲去。

赵怀安却朗声道:“请留步。我知你心中不服。但我给你七日时间,在虢州走一走,看一看。看看那些领到口粮的老农,看看被救出奴籍的妇孺,看看重建家园的工匠。若你仍觉这是‘乱政’,我绝不强求结盟。但请你记住??将来史官执笔,不会写谁出身高贵,只会记谁救了苍生。”

韦昭度怔住,半晌无言,最终冷哼一声,拂袖而去。

此后七日,韦昭度果真在城中四处查访。他亲眼看见老妪捧着半斗粟米老泪纵横,说是三年来第一次吃饱饭;看见一名少年拿着官府发的凭证,取回被豪强霸占的祖田;看见乡兵巡逻时不扰民居,反帮老人挑水劈柴。更有村学开课,裴虔休亲授《孝经》,孩童琅琅读书声,宛如太平旧梦。

第八日清晨,韦昭度主动求见。

他走入府衙时,神色已大不同,躬身长揖:“赵将军,是我浅薄了。原以为你们不过是一支趁乱崛起的武夫之军,今日方知,你们是在重新立国。”

赵怀安含笑相迎:“不敢言立国,只愿做个‘清道夫’,扫尽积弊,还天下一条活路。”

韦昭度郑重道:“我愿将盟约带回凤翔,请郑公定夺。但我可先承诺:凤翔境内,亦将试行两条新政??废除额外苛捐,禁止高利盘剥。若成效显著,其余条款,亦可逐步推行。”

众人闻言振奋,崔胤当即执笔修改盟书,双方正式缔约。约定保义军三日后出兵攻取陕州,牵制大齐东部兵力,凤翔军则由西线出击,直逼长安外围。两军互派联络官,共享情报,战利品按功分配,不得私吞。

盟约既成,赵怀安立即调兵遣将。张龟年率前锋五千,携火油箭、冲车云梯,先行开路;李延古留守虢州,主持民政,确保后方安稳;王溥统领谍报,密切监视朱温动向;裴虔休随军参赞,学习行军布阵之道。

临行前夜,赵怀安独坐帐中,提笔给远在闻喜的妻子裴十三娘写信:

>“十三娘,别来无恙。虢州已安,百姓呼我为青天,实不敢当。我只是记得你说过的话:‘世家女子亦可见民间疾苦,何况掌兵之人?’如今我每下一令,必思此言。新政初行,阻力重重,士林讥我为‘叛礼逆伦’,豪强骂我‘劫富济贫’。然见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孤儿有养,冤屈得伸,我心甚慰。

>

>郑畋遣使结盟,我以新政为约,几近决裂。幸而彼终肯低头,愿试行仁政。此非我胜,乃民心之胜。天下滔滔,浊浪排空,唯有一灯不灭??那是百姓眼中的希望。

>

>我知你身处裴氏老家,处境艰难。族中长辈必斥你夫为‘辱没门楣’。但请你告诉他们:若世家子弟皆如我所见之辈,贪奢淫逸,视民如草芥,那这门楣,倒不如早些塌了干净。

>

>待我收复长安,洗净腥膻,必亲赴闻喜,迎你归来。届时,我要你在新立的‘义庄’前,看着那些曾卖儿鬻女的家庭团圆,然后告诉所有人:这才是真正的门第荣耀。

>

>风霜如刀,勿念我安危。我心中有民,如舟有舵,纵惊涛骇浪,亦不迷航。

>

>怀安顿首。”

写毕,封缄火漆,命亲兵快马送往闻喜。

次日黎明,大军开拔。旌旗猎猎,甲光映日。三千保义军将士列队城外,人人背负干粮,腰佩双刃,神情坚毅。城中百姓扶老携幼,夹道相送,有老翁颤巍巍捧出一碗清水,跪献军前:“将军清廉如水,此水代酒,愿将军凯旋!”

赵怀安下马接过,一饮而尽。

那一刻,天地寂静,唯有秋风拂面。

大军启程,直指陕州。

行至半途,忽有探马来报:陕州守将已弃城而逃,城中大齐驻军内讧,朱温部将葛从周率众反叛,自称“归唐义军”,占据城池,张贴榜文,宣布效忠凤翔郑畋!

众将哗然。

“这葛从周原是邢州铁匠,粗通武艺,素无大志,怎会突然反正?”张龟年疑惑。

王溥冷笑:“怕是朱温逼得太紧,又克扣军饷,激起兵变。此人未必真忠唐室,只是想另立山头罢了。”

崔胤沉思道:“不管其心如何,此乃天赐良机。陕州地处要冲,北控河东,南连荆襄,东望洛阳,西援长安。若我军此刻迅速接管,可一举打通东西走廊,形成对长安的战略包围。”

赵怀安果断下令:“加速进军,但戒备森严。葛从周若真心归顺,我以礼相待;若存异心,便以雷霆手段镇之!”

三日后,保义军兵临陕州城下。

只见城门大开,葛从周率数百残兵列于道旁,衣甲不整,面色惶恐。他跪地叩首:“罪将葛从周,不堪朱温暴虐,冒死反正,愿归保义军麾下,效死疆场!”

赵怀安策马上前,环视城池,见街巷凌乱,仓库空虚,显是经历血战。他并未下马,只冷冷问道:“你杀的是哪路人马?可是大齐正规军?”

“是……是朱温亲信三百骑,皆为虐民之徒。”葛从周低头答道。

“可有滥杀无辜?”

“不敢!末将严令部下,只诛为首恶者,余者赦免,百姓秋毫无犯。”

赵怀安微微颔首,又问:“你既知朱温残暴,为何早不反正?直至今日才动?”

葛从周语塞,额头冷汗涔涔。

这时,崔胤上前低语:“将军,此人反复无常,不可轻信。不如暂收其众,解其兵权,编入我军序列,使其部下自择去留。既显宽大,又防生变。”

赵怀安点头,遂宣布:“葛将军义举可嘉,本应重用。然军纪攸关,须经考核。今暂收编所部,分隶各营,三月之后,视其表现再定职任。葛将军可留我幕府,参赞军务。”

葛从周虽不甘心,却不敢抗命,只得唯唯而退。

赵怀安随即下令整顿陕州:开仓赈饥,修复城防,设立临时县衙,任命清廉小吏主政。又派出百余名“察民使”,深入乡里,记录百姓诉求,三天之内收集诉状三百余件,涉及土地侵占、债务压迫、官吏勾结等种种积弊。

裴虔休主动请缨,主持审理。他日夜不休,逐一核验证据,判决公正严明。一豪绅强占十户农田,被判归还田契,并罚劳役半年;一放贷者以五成月息盘剥乡民,被没收全部资产,充作义庄经费。百姓奔走相告,称其为“小包公”。

与此同时,赵怀安收到密报:朱温得知陕州失守,勃然大怒,已率主力回师东讨。更令人震惊的是,裴枢竟悄然离开保义军营地,潜往洛阳方向,疑似欲投靠朱温!

“果然。”赵怀安冷笑,“此人表面不屑新政,内心早已另寻靠山。他以为无论谁得天下,世家总能苟延残喘。可惜,这一回,我不会让他如意。”

他立即下令:封锁黄河渡口,通缉裴枢,活捉者赏钱五百贯,斩首者赏三百贯。同时修书一封,派人快马加鞭送往闻喜裴家??

“吾妻十三娘亲启:裴枢叛逃,意图为贼张目。我已下令缉拿。若裴氏族中有知情不报、窝藏助逆者,今后凡保义军所至,一律视为敌对势力,田产没收,门户削籍。望卿明辨大义,勿使家族陷于不义。”

此举震动河东。

数日后,闻喜传来消息:裴枢在渡河时被渔民举报,遭伏兵擒获,押回陕州。而裴氏宗族紧急召开祠堂会议,最终决定与其断绝关系,将其名字逐出族谱。

赵怀安亲审裴枢。

堂上烛火摇曳,裴枢披枷带锁,面容憔悴,昔日傲气荡然无存。

“你为何叛逃?”赵怀安问。

裴枢低头不语。

“你以为朱温能成大事?”赵怀安继续道,“他今日可容你,明日便能杀你。你不过是他用来联络士族的一枚棋子。待他称帝,第一个要铲除的,就是你们这些‘旧门腐儒’!”

裴枢猛然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恐惧。

“我不杀你。”赵怀安站起身,“但你要留下,每日抄录新政条例,张贴街头,并亲口向百姓讲解。我要你亲眼看着,什么叫民心所向;我要你听着,那些曾被你们踩在脚下的蝼蚁,是如何喊出‘活命之恩’四个字的。”

裴枢浑身颤抖,终于伏地痛哭。

大局渐定,四方震动。

十月辛亥,凤翔军攻克咸阳;十一月丙申,保义军联合河南义军收复洛阳外围;十二月庚子,各地勤王兵马陆续集结,形成对长安的合围之势。

而在这片血火交织的晚唐大地上,一支不起眼的军队,正以“均、信、仁、公”四字为旗,悄然改变着历史的流向。

风未止,路尚远。

但创业之火,已然燎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