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创业在晚唐 > 第四百九十七章 :社稷

创业在晚唐 第四百九十七章 :社稷

簡繁轉換
作者:痴人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15 17:33:05 来源:源1

宋建望着这些狼狈鼠窜的泾原兵,虽是光天化日身处节帅衙外,他竟觉脊背发凉。

兵尤如此,事可知已。

这个时候,衙署内的值官听到了外头的惨叫,连忙带着一批牙兵冲了出来,在看到是李茂贞,还有几个不...

“这刘允章上《直谏书》时,天下已如沸鼎,百姓四苦四死,朝廷却视若无睹!他敢言直谏,反被斥为狂生,如今草贼横行,长安沦陷,难道不是报应?不是宦官弄权、藩镇割据、赋税苛重、吏治**,哪来黄巢之乱?诸君今日尚在军中苟活,可知昔日庙堂之上,衮衮诸公何曾念及黎民?”

裴枢这一番话,说得慷慨激昂,声泪俱下,仿佛真是一腔忠愤,忧国忧民。然而赵怀安只是冷眼旁观,端坐主位,手中一盏粗陶茶碗缓缓转动,目光却如刀锋般扫过三人。

裴虔休方才怒极出手,此刻虽已退下,仍站在角落,胸口起伏不定,双拳紧握。他年不过二十,太学生出身,素有才名,曾在国子监听讲《春秋》,以“民为邦本”为志。长安陷落时,其父为京兆少尹,拒降被杀,家宅焚毁,母亲与幼妹不知所踪。他孤身逃出,途中被大齐军掳为役夫,每日挑土运石,食不果腹。今得见保义军主将,又闻裴枢竟将一切归罪于“草贼”,如何能忍?

而崔胤,则是沉默良久。此人年纪约四十许,面相清癯,眉宇间隐有英气,原为进士及第,授校书郎,后因直言触怒权贵,贬为地方佐吏。乾符六年黄巢破洛阳时,他正任河南府司户参军,亲见官军劫掠百姓、弃城而逃之状,愤而弃官南奔,半路亦遭乱兵所执,辗转落入大齐军中。

此刻听裴枢一味责骂“草贼”,崔胤终于开口:“裴兄此言差矣。草贼固然是祸,然祸根不在贼,而在政失其道。自懿宗以来,奢靡成风,佛事糜费,两税之外,苛敛百出。乾符初年,关东大旱,赤地千里,朝廷非但不赈,反加征调。百姓卖儿鬻女,犹不能免租庸调。此等时候,王仙芝揭竿于濮州,黄巢起兵于冤句,岂是无由?若朝廷早施仁政,抚恤黎元,纵有奸雄,何能啸聚十万之众?”

他语气温和,却不容置疑,字字如锤,敲在堂中众人耳畔。

赵怀安微微颔首。

裴枢顿时面色涨红,指着崔胤道:“崔兄!你莫非是要替贼张目不成?他们烧杀劫掠,屠城灭族,连宗庙社稷都不存,你还为其开脱?”

“我非为贼开脱。”崔胤平静道,“我只是说,今日之乱,非一日之寒。譬如人病入膏肓,临死方知悔恨,岂不晚乎?宦官专权,固然是弊;藩镇跋扈,亦是大患。可若百姓安居乐业,纵有权阉跋扈,焉能动摇国本?试问,神策军为何战力日衰?昔日边将为何投贼?皆因禄薄赏轻,士卒饥寒,而京师贵胄,锦衣玉食,醉生梦死!”

说到这里,他忽然转向赵怀安,拱手道:“将军今日能收容我等残命,已是再造之恩。然某斗胆问一句:将军既掌保义军,志在匡复唐室,不知将以何道安天下?若只知剿贼而不修政,胜亦难久;若仍沿旧制,纵退黄巢,不过再养一寇耳。”

满堂寂静。

连神策军中的老兵都停下了酒箸,凝神倾听。

赵怀安放下茶碗,缓缓起身,踱步至堂前,背手而立,望向门外秋日苍茫。

良久,他才开口,声音低沉却清晰:“崔兄所言极是。我赵怀安虽起于草莽,然自知天下之乱,不在刀兵,而在人心离散。昔我在陕州为县尉时,亲见一老农携孙赴役,途中饿毙,孙儿抱尸哭号三日,无人收殓。彼时我便立誓:若有朝一日执掌兵权,必不让百姓再受此苦。”

他转身,目光如炬:“故我治军,首重‘均’字??粮饷均分,劳逸均担,赏罚均明。将士同甘共苦,方能同心戮力。其次,‘信’字为本??令出必行,诺出必践。我不欺士卒,士卒自然不欺我。至于治民……”

他顿了顿,环视众人:“我已下令,凡我军所至,不得擅取民间一物,违者斩。每克一城,先开仓放粮,救民于水火;再设临时衙署,录户籍,平物价,禁私债,缓赋税。若有豪强恃势凌弱者,无论官绅富户,一律严惩。”

此言一出,崔胤眼中骤然生光,裴虔休更是激动得上前一步,颤声道:“将军……此乃真仁政也!若天下皆如此,何愁民心不附,贼寇不灭?”

裴枢却冷笑一声:“说得轻巧!均贫富?平赋税?那世家大族、勋贵门阀岂肯答应?将军可知,河东裴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哪一个不是田连阡陌,僮仆成群?你动了他们的根基,便是与整个士族为敌!纵有神策军十万,也挡不住天下清流口诛笔伐!”

赵怀安冷冷看他:“所以你就只敢骂宦官,不敢提士族盘剥?你口中所谓‘清流’,有几个真正关心百姓死活?你们房支虽远,但同属河东裴氏,我夫人裴十三娘在闻喜老家,亲眼见过族中豪奴强占民田,逼人卖妻鬻子!她写信告诉我时,字字泣血。你今日在我面前谈什么忠君爱国,却不思自家门第积弊,真是脸厚如城!”

裴枢脸色煞白,嘴唇哆嗦,却说不出话来。

赵怀安不再理他,只对崔胤道:“崔兄既有此见识,不如留下共谋大事。我正缺一位掌书记,主管文牒政令,不知肯屈就否?”

崔胤毫不犹豫,长揖到底:“愿效犬马之劳!”

“好!”赵怀安扶起他,“明日便随我巡视新占的虢州城,看看百姓疾苦,再议新政。”

这时,裴虔休也上前跪拜:“将军若不嫌弃,学生愿为幕僚,虽无经验,但愿竭尽心力,辅佐将军施行仁政!”

赵怀安点头:“年轻人有热血,很好。你先去学士院,跟着李延古读书习政,三个月后再安排实务。”

唯独裴枢,呆立原地,面如死灰。

宴席散后,夜深人静。

赵怀安独坐书房,灯下翻阅一份密报??乃是从长安逃出的细作所呈,言黄巢已在宫中称帝,改国号“大齐”,年号“金统”。然其内部纷争不断,朱温、尚让等人各怀异志,且军纪败坏,纵兵劫掠,长安百姓怨声载道。更有消息说,凤翔节度使郑畋已暗中集结兵力,欲举勤王之师。

王溥推门而入,低声禀报:“将军,那裴枢方才私下托人打听,想走门路回长安,说是‘家族尚有势力,可助将军通达天听’。”

赵怀安冷笑:“他还想回长安?如今长安已是贼巢,他回去不过是投靠伪齐,做个降臣罢了。这种人,贪生怕死,趋炎附势,留着只会坏我军心。”

“要不要……”王溥做了个手势。

“不必。”赵怀安摇头,“让他留下吧。让他亲眼看看,什么叫真正的治世之道。若他能醒悟,尚可教化;若执迷不悟,自有军法处置。”

次日清晨,保义军整装出发,直趋虢州。

城门破败,墙垣倾颓。城中十室九空,街巷荒芜,唯有几缕炊烟升起,显是尚有百姓苟延残喘。

赵怀安下令开仓放粮,三千石粟米一日内尽数分发。又命医官巡诊,救治病患;派兵清剿城中盗匪,恢复秩序。更张贴告示,宣布五条新政:

一、废除一切额外苛捐杂税,仅收两税正额,三年内减半征收;

二、禁止私债盘剥,已夺田产者须归还原主;

三、设立“义庄”,收容孤儿寡母,供给衣食;

四、招募壮丁编入乡兵,守卫乡土,按月发饷;

五、凡愿归耕者,官府贷予种子牛具,两年免租。

百姓闻讯,纷纷从山野归来,跪拜街头,呼喊“青天将军”。

裴虔休随行左右,目睹这一切,热泪盈眶。他对崔胤感慨道:“我读《孟子》,常说‘仁政必自经界始’,今日方知何谓经界!将军所行,正是井田遗意,均平之道啊!”

崔胤叹道:“可惜天下多的是裴枢之辈,只知攀附权贵,不知民生艰难。若非亲历乱世,谁信人间竟有如此惨状?”

数日后,虢州渐复生机。

忽有快马驰报:凤翔郑畋遣使求见,愿与保义军结盟,共讨黄巢!

赵怀安召集众将议事。

张龟年道:“郑畋乃德高望重之臣,若能联合,必振天下人心。”

李延古却忧道:“然其麾下多旧式藩镇军队,骄兵悍将,未必肯听调遣。且彼素重门第,恐不屑与我等‘草头军’为伍。”

王溥冷笑:“怕什么?我们不靠门第吃饭,靠的是民心。他若真心勤王,便该放下架子;若仍摆谱,大不了各行其是。”

赵怀安沉吟片刻,决然道:“备礼迎使,答曰:‘愿与大人同心戮力,共扶唐室。然有一约??凡联军所至,皆行保义军之法,均赋税、禁私债、安百姓。若大人肯允,我即刻率军东进,会师潼关;若不肯,则恕难从命。’”

众人皆惊。

崔胤却抚掌大笑:“妙哉!此非胁迫,而是立信于天下。将军以此约昭告四方,谁敢不服?自此,保义军不再是偏师孤旅,而是仁义之师、王者之师!”

当夜,月明星稀。

赵怀安独立城楼,望着远方长安方向,轻声自语:“十三娘,你说得对。世家子弟未必贤,寒门布衣未必愚。只要心中有民,脚下有路,何愁天下不治?”

风起云涌,大势将变。

而这场晚唐的创业之路,才刚刚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