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创业在晚唐 > 第五百章 :混沌

创业在晚唐 第五百章 :混沌

簡繁轉換
作者:痴人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16 17:34:07 来源:源1

就在距离三宝院不远,栎阳衙署内,赵怀安正和张龟年、严?、赵君泰、王溥四人密商着。

节堂南北贯通风,驱散着院内的闷热,赵怀安敞着薄衫,张龟年四人也是差不多样子,不过手里多了扇子。

外面的背嵬...

大军东进,连绵百里如铁流奔涌。雨后官道泥泞难行,然八万勤王军步伐整齐,甲胄铿锵,旌旗不倒,马蹄踏破晨雾,直指长安方向。沿途百姓闻风而动,扶老携幼立于道旁,或焚香跪拜,或含泪献食。有白发老妪捧出一碗热汤,颤声道:“儿郎们喝口暖身,莫让贼子寒了忠良之心。”赵怀安策马经过,亲自下马接过,一饮而尽,复将碗底朝天示众,朗声道:“此汤入腹,便是与父老同心!待我等收复神都,必还天下太平!”众人闻言恸哭,声震原野。

三日后,大军抵至咸阳西郊,扎营于渭水南岸。探马来报:王重荣部已与朱玫残军激战两日,虽夺回部分城垣,然敌据宫城死守,粮道未断,援兵亦从凤翔旧部中零星集结,战局胶着。更令人忧心者,城中百姓困苦不堪,饿殍载道,盗贼横行,昔日帝京竟成人间地狱。

当夜,帅帐灯火通明。李茂贞端坐主位,手中斧杖轻叩案几,目光扫过诸将:“长安未克,非力不足,乃心不齐。今各军皆欲争功,互不统属,调度迟缓,以致战机屡失。若再如此,纵能破城,亦不过换一贼主耳。”

程宗楚怒目圆睁:“主公所言极是!前日我军攻春明门,河东沙陀军按兵不动,反在后方劫掠民舍,抢得牛羊数十头,竟公然宰杀宴饮!若非我部拦阻,险些酿成内讧!”

孙泰冷笑接话:“不止沙陀,就连荆南军也私开府库,搬运铜钱帛匹,说是‘暂借军资’。哼,暂借?怕是要借到黄巢退位那天吧!”

帐中一时喧沸。赵怀安沉默良久,终起身道:“主公,眼下最要紧的,不是责罚谁,而是立权柄。都统宋建威望有限,难以节制诸藩。若想速克长安,须得有人总揽全局,号令三军??此人,非主公莫属。”

此言一出,满帐皆惊。李茂贞眯眼不语,手指缓缓摩挲斧刃。良久,他低声道:“名分未定,擅专者为逆。朝廷尚在汉中,天子未返,我若自封统帅,岂非授人以柄?韩全诲前日密语于我,言及圣意微妙,恐有人借机构陷……”

“可若无所作为,”赵怀安毫不退让,“等来的不是圣旨,而是长安化为焦土!主公,百姓不会记得谁有无诏命,他们只记得谁救了他们的命!”

帐内骤然安静。烛火摇曳,映照着一张张凝重的脸庞。豆胖子抹了把汗,低声嘟囔:“赵参军说得对……咱们打生打死,可不是为了看别人摘果子。”

李师泰亦沉声道:“凤翔军素为勤王主力,战绩赫赫,军纪严明。若主公不出,何人服众?难道真要等那躲在汉中的宦官派个娃娃来指点江山不成?”

李茂贞缓缓闭目,似在权衡千钧之重。忽而睁开,眼中精光迸射:“好!既然天命人心皆在此处,那我李茂贞便不再推辞??明日校场点兵,我要当众请诸军推举主帅,共立盟约,同进同退,违者共讨之!”

众将齐声应诺,热血沸腾。

次日清晨,渭水畔校场鼓号齐鸣。八万将士列阵如海,刀枪映日。李茂贞披黄金铠,执斧杖登台,声音如雷贯耳:“今日不为争功,只为救民!长安被困月余,百姓易子而食,官府尸横街头。此非贼之罪alone,更是我等迟迟不决之过!今我提议:推一人为总指挥,统辖诸军,凡抗令者,无论出身,皆视为叛逆,就地斩首,家眷流放!可有人反对?”

台下寂静片刻,忽有一骑飞驰而出,乃河东沙陀将领石仁朗。众人以为其要抗命,谁知他翻身下马,单膝跪地,高呼:“我石仁朗愿奉李公为主帅!凤翔军纪律如山,作战勇猛,实乃众望所归!”

话音未落,荆南军统领刘崇礼亦策马上前:“我荆南军附议!愿听节制!”

紧接着,?宁、?坊、夏绥诸军纷纷表态,竟无一人公然反对。唯有泾原易清琳面色阴沉,立于旗下不语。诸葛爽在其耳边低语数句,终见其咬牙出列,勉强拱手:“泾原军……亦愿遵令。”

李茂贞环视全场,缓缓点头:“既蒙诸公共推,李某不敢辞难。自今日起,设大元帅府,统摄六军。所有粮草调配、攻防部署、赏罚执行,皆由帅府裁定。若有私斗、劫掠、畏战、怠战者,不论军阶,一律军法从事!传令下去:三日内整备完毕,第四日辰时,全军合围长安,四门齐攻,务求一战而定!”

命令既下,全军震动。各营连夜整顿,拆并冗员,清查辎重,设立巡营司,昼夜巡查。赵怀安亲率三百凤翔精锐组成执法队,凡查获违纪者,当场绑缚辕门示众。首日便斩杀两名抢夺民粮的河东士卒,枭首悬竿,血滴未干,已有十余营主动退还赃物。

第三日黄昏,赵怀安巡视至南营,忽见一群士兵围聚一处,低声议论。近前一看,竟是几名伤兵正对着一幅小图流泪。细问才知,乃是从画师张道济处流出的《保义军八十八功臣图》摹本。虽仅黑白线稿,却人物栩栩,神情毕现。那几名老兵指着图中一个背影道:“这是霍七郎……那夜他送信回来,肩上插着三支箭,还笑着说‘兄弟们放心,援军到了’……可第二天他就没了……”

赵怀安默默伫立,喉头哽咽。良久,他对身旁副官道:“传令下去,将此画拓印百份,每营张贴一幅。告诉所有人??我们为何而战,又为何不能退。”

第四日黎明,天色微明,乌云压城。八万大军分四路逼近长安。李茂贞亲率中军直扑金光门,赵怀安领左翼攻春明门,程宗楚击延兴门,王茂章绕南山袭通化门。号角齐鸣,战鼓如thunder滚动,大地为之震颤。

长安城头,残破旗帜飘摇。守将乃是朱玫亲信崔宣,率三千疲兵据城死守。然连月饥荒,士卒面黄肌瘦,弓弩无矢,刀剑缺刃。见勤王军势如潮水而来,早已胆寒。

战斗自辰时始,至午时已见分晓。春明门在凤翔军猛烈冲撞下轰然倒塌,赵怀安一马当先,挥刀斩敌将二人,率部突入外郭。与此同时,金光门亦被攻破,李茂贞斧杖所指,敌军纷纷弃械投降。仅通化门稍有抵抗,然王茂章以火油焚其箭楼,趁乱攀城,一举夺占。

未时三刻,崔宣于太极殿前自刎,余部尽数归降。长安,终于光复。

消息传出,全军欢腾。百姓从废墟中爬出,相拥而泣,呼喊“王师归来”。孩童拾起断戟插于土中,当作旌旗;老人拄杖立于街口,向将士作揖至地。赵怀安带兵巡街,严禁扰民,亲自下令开仓放粮,救济饥民。一日之内,设粥棚十七处,活人无数。

当晚,李茂贞入驻少府监旧衙,改作元帅府。他并未饮酒庆功,反而召集心腹,神色凝重:“长安虽复,然根基已毁。宫室焚尽,户籍散佚,府库空虚,百官流散。更要紧的是??天子未归,朝纲未立。若处理不当,恐再生变乱。”

赵怀安沉吟道:“主公所虑极是。我以为,当务之急有三:一曰安民,二曰立政,三曰迎驾。”

“如何安民?”李茂贞问。

“即刻颁《安民告示》,宣布免除今年赋税,禁止军队占用民宅,设立抚恤局,登记阵亡将士家属,发放米帛抚慰。同时招募工匠,修复屋舍道路,开放市集,恢复民生。”

“立政呢?”

“请主公以大元帅名义,组建临时留守司,任命贤能官员暂理政务。不必等朝廷任命,否则徒耗光阴。可举荐孙泰掌刑律,豆胖子管粮运,杨延庆协防务。另设监察院,由我亲自督率,纠劾贪腐渎职之辈。”

李茂贞频频点头,又问:“迎驾最难。韩全诲狡诈多端,恐不愿天子速返。且朱玫虽败,其党羽仍在朝中盘踞,未必甘心。”

赵怀安目光坚定:“那就逼他们不得不迎!明日召开诸将大会,正式上表,请天子还都。表文由张道济执笔,措辞务必庄重恳切,但暗藏锋芒??言长安百姓日夜翘首,万邦使节齐聚城外,若迟迟不归,恐动摇国本,引发诸侯离心!更要强调:勤王军已整肃待命,只待天颜亲临,共祭太庙!”

李茂贞嘴角微扬:“妙啊……表面是请,实则是催,甚至是逼。好,就这么办。”

翌日,大会召开。李茂贞当众宣读表章,诸将联署画押。使者即刻启程赴汉中。与此同时,长安城内秩序渐稳,市井重现炊烟。百姓得知朝廷即将归来,无不焚香祷祝。

七日后,好消息传来:天子已允还都,择吉日启程。韩全诲虽有异议,然面对八万将士联名请愿,亦不敢公然阻拦。

然而,就在全城欢庆之际,赵怀安却收到一封密信。信来自旧部细作,内容惊人:朱玫未死!其残部藏匿终南山中,勾结吐蕃部落,意图趁天子还都途中伏击车驾,制造混乱,再立傀儡!

赵怀安大惊,连夜求见李茂贞。两人密议至五更,终定下计策:对外宣称天子行程不变,实则暗中调兵布防,设伏反制。由王茂章率三千轻骑潜入南山,剿灭贼巢;赵怀安亲率五千精兵伪装仪仗,在蓝田设伏;李茂贞则坐镇长安,以防城内生变。

十日后,天子车驾自汉中出发。沿途州县皆设迎驾台,百姓夹道跪迎。至蓝田,山道蜿蜒,林深雾重。忽闻鼓声大作,伏兵四起!数千黑衣贼众从崖上跃下,直扑銮驾。

然他们未曾料到,猎物早已变为猎手。赵怀安一声令下,伏兵尽出,强弩齐发,滚木?石倾泻而下。贼军大乱,阵脚崩溃。混战中,一名蒙面首领欲刺驾,却被赵怀安亲手截住。两人交手十余合,赵怀安一刀斩其臂膀,揭下面巾??果然是朱玫心腹大将薛崇!

薛崇临死前狞笑:“你们赢不了……宦官与藩镇,本就是一体两面……只要权力还在,谁当皇帝又有何妨?”

赵怀安冷眼俯视:“你说得对。但我们至少要让百姓知道,还有人为正义而战。”

此役全歼伏兵,护卫车驾安然抵达长安。百姓闻讯,焚香拜天,称李茂贞为“护国柱石”。

一个月后,天子正式还都,百官朝贺。凌烟阁重建工程启动,那幅《保义军八十八功臣

图》被奉为国宝,置于最高层。李茂贞加封中书令、西平王,赐铁券丹书,位极人臣。然他并未居功自傲,反而奏请裁撤元帅府,交还兵权,只留凤翔节度使之职。

赵怀安亦拒受高官厚禄,仅求一纸诏书,追赠王重为忠烈将军,将其名刻入凌烟阁正殿,并准其族人享祀春秋两祭。此外,他还请求设立“义士祠”,供奉三百二十一阵亡将士灵位,每年由朝廷亲祭。

多年后,当赵怀安白发苍苍,独坐长安城南小院,偶有稚童前来问起当年故事。他总是笑着摇头:“那些事,早该忘了。”

可每当清明雨落,他总会独自走向义士祠。推开沉重木门,看着墙上熟悉的面孔,听着风穿廊庑发出的呜咽,仿佛又能听见那年校场上的怒吼,看见雍县雨中的铁流,感受到战友手掌的温度。

他知道,有些人从未离去。

因为他们已被刻入时光,成为山河的一部分。

就像那幅画,不只是颜料与绢帛,而是无数双曾紧握刀柄的手,无数双曾望向远方的眼,和一颗颗不肯低头的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