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科幻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 亚历山大产业的崩溃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 亚历山大产业的崩溃

簡繁轉換
作者:寒梅惊雪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5-04 00:25:05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马穆鲁克,亚历山大。

一座窑厂内,商人艾曼打开了模具,看着明亮近乎剔透的玻璃杯,满意地点了点头,对窑厂主佩塔说道:“这些玻璃制品很不错。”

佩塔憨厚一笑,恭敬地行礼:“希望这些玻璃可以为你带来丰厚的利润。”

艾曼笑呵呵地检查着。

伙计赛特脚步匆匆跑了过来,对艾曼说了几句话。

艾曼惊讶地喊道:“当真?”

赛特点头,连连保证。

艾曼对佩塔道:“且容我出去一趟。”

佩塔不明所以,但也不好阻拦。

艾曼走至港口,在赛特的引导下到了一处商人的铺子前,看着眼前晶莹剔透,毫无杂质的玻璃,震惊不已,连忙问道:“你们这玻璃从何处而来?”

瓦迪耶刚送走一些商人,见又有人来问,哈哈大笑着招呼道:“不瞒你们,这些货物来自遥远的塞力斯,是东方神秘的货物。你看着晶莹剔透又十分薄的杯子,便是他们匠人绝好的技艺,还有这玻璃树,小心,这货物运来可不容易,一旦打碎了,我损失可就太大了……”

艾曼没想到,世上竟还有如此美轮美奂的玻璃品,这东西看着很是脆弱,但又极是珍贵,不由问道:“这玻璃如何售卖?”

瓦迪耶笑道:“咱不做黑心的商人,你若买的少,一个个论,那就稍微贵点,这一套是三枚金币,那一套是四个金币。若你买得多,可以少一些。”

艾曼盘算了下,依旧觉得太贵了一些,刚要转身离开,却又被喊道:“这价格也不是不能商议……”

一番讨价砍价之后,艾曼竟然只花了十个金币就买到了二十件玻璃制品,让伙计找来人手,装入草木箱里小心运到自己的船上。

窑厂主佩塔听闻艾曼要离开,连忙追至港口挽留:“艾曼,你说好的要买我家的玻璃,我们的玻璃制造如此精美,为何要舍弃?”

艾曼直接拿出了精美的玻璃品,对佩塔说:“塞力斯的货物,明显更胜一筹。我要带这些更好的货物回去,找到贵族一定可以大赚一笔。佩塔,你的玻璃品或许好,但相对塞力斯的商品还差了不少。”

佩塔看着离开的艾曼,心中难掩悲伤。

这已经不是自己第一次损失生意了,自从两个月前一批大明的船队抵达红海之后,马穆鲁克的商人就开始闻风而动,将其货物搬运一空,四处跑去售卖。

而自家的玻璃品就这样,买的人越来越少,眼看着再卖不出,这生意就没法子做了。哎,大明的货物为什么就要卖到我们这里来,让我们这些人还怎么过日子?

失落的佩塔走过一家作坊时,里面传出了哭声,一问才知道,是老纺织工在哭泣,他是这里的老纺织工了,他的手很是灵巧,他家做的东西也很多,什么斗篷、毯子、帐篷、衣裳、头巾、面巾都有,可现在,登门的人也少了。

因为大明的棉布、丝绸大量运了进来,丝绸进入贵族,华丽顺滑,棉布进入民间,价格低廉,穿着又很是舒适。

老匠人正在失去赖以生活的买卖。

马穆鲁克王朝的贵族看不到不断倒闭的手工业,大明的第一次大规模货物倾销,以无以匹敌的力量,摧毁了近四成马穆鲁克手工制造业,无数人失去了生计,不得不转行。

马穆鲁克商人开始崛起,凭借着地利优势,可以直接垄断大明的货物,转手贸易让这些商人赚得盆满钵满,就连马穆鲁克王朝也因商税的大幅增长竟有了“中兴”之势。

大明运来了大量粮食,以大明皇帝的名义,运到了苏伊士运河的工地上,一个个粮食袋子上都印着大明的日月旗,写着一句“大明在东方,大明在心中”的话。

海量粮食的到来,加上朱权与马穆鲁克商议之后,决定修改苛刻的安排,决定将所有人分为两班倒,一个班做工五个时辰即可休息。

粮食保障吃饭,饿不死人。

两班倒保障休息,累不死人。

这些举措极大消除了百姓的不满,减缓了矛盾,让此起彼伏的造反之事终于有所控制。

无数的马穆鲁克人开始谈论起大明,谈论起东方,他们开始向往大明,渴望大明,甚至有人简单地将大明等同于不会饿肚子的圣地。大明在这里没有根,却凭借着这一种手段,强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收拢了数十万百姓的人心。

在认识到这一点之后,朱权再次给朱允炆写信,希望朝廷继续提供粮食,并运输一批大明的书籍过来,以同化这批苦难的百姓。

朱权希望扩大大明在马穆鲁克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让大明成为水深火热之下百姓的救世主。

寒风送走建文十五年,建文十六年的钟声敲响。

这个元旦,很是特殊。

因为满朝文武不仅要参加大朝会,还要参加东宫太子朱文奎的大婚之礼。

朱文奎的太子妃所有人都知道,没有任何悬念,那就是一直陪伴在朱文奎身边,算得上青梅竹马的韩夏雨。

吕太后、马皇后、朱允炆都很喜欢韩夏雨,品性纯良,为人机敏,善学善思,加上与朱文奎一起多年,经历过的事也多,感情深厚。

这一年,朱文奎十八岁。

大明王朝继续着自己的节奏不断进步。

在建文十六年的二月份,跨越五百里的电报线路铺设完成。

摩斯码终于还是被研究了出来,虽然与后世的摩斯码不同,但都是以长短停顿来代表不同字母,被国子监命名为卦符。

四月份时,多头并进,北京至金陵的路线铺设成功,朱允炆在武英殿,摇动了第一次传递给金陵的电波,并使用卦符,发送了第一封真正意义上的电报:

生于大明,何其幸哉。

长于大明,何其幸哉!

大明子民,当有为于当世,留名于千古!

大明江山,当屹立于寰宇,铸不朽丰碑!

当金陵将电报的内容完美解读出来并送回北京时,一个全新的时代终于到来!

喜欢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请大家收藏: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