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科幻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国子监要抢于谦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国子监要抢于谦

簡繁轉換
作者:寒梅惊雪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5-04 00:25:05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于谦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自己好像被人围观了。

就连县学应该严肃的训导竟也笑呵呵地跑了出来,那些正在上课业的学生也围了过来,一个威严的老头来了,拿着竹棍赶走了学生,又骂了几个训导,最后摁着宣贵数落:让你背个文章错漏百出,罚你在门口守着,你竟还敢喧哗县学,扰乱教学,你给我守门七日!

是,张教喻。

宣贵恭敬地答应,然后冲着于谦眨了眨眼,笑着转身离开。

于谦不明白宣贵挨了训斥还有啥可高兴的,守门七日,这难道不很丢人吗?自己可不会去守社学的大门,更不会去守县学的大门。

要守,就守国门。

张博志都没怎么看赵术文两眼,一直盯着于谦看,脸上堆满笑意:你就是钱塘的于谦啊,好一个少年。

于谦见过张教喻。

张博志看着行礼的于谦微微点头,很是满意:你的一首《石灰吟》如今已是传遍天下,太子更是将这首诗刻在了东宫石碑之上,希望东宫官属能留清白于人间。皇上下旨,命宣传司将这首诗刊登在建文报中,传于四方。如今你能来宛平县学,是宛平县学的荣耀。

于谦并没有因此而骄傲,反而是有些沮丧。

张博志看出了于谦的心思,问道:你对是不开心?

于谦想了想,还是说了出来:张教喻,在于谦看来,《石灰吟》只不过是咏物言志而已,算不得什么。但我所作策问,更是用心,更有利民与国。

为何策问没有被世人熟知,反倒在传一首无关紧要的诗句。皇上说过,实干兴邦,策问立足实干,诗词只是情操。于谦只是觉得,以诗传名,名不副实,以策问传名,方是正道。

张博志震惊地看着于谦。

便在此时,一个温柔地声音传了过来:好一个以诗传名,名不副实,以策问传名,方是正道。

张博志抬头看去,只见国子监儒学院副院长叶灵儿款款而来,身后还跟着教授张文,心头顿时有一种不好的感觉,行礼道:见过叶副院长,张教授。

赵术文深吸了一口气,拉着于谦行礼。

叶灵儿还礼后,笑意盈盈看着于谦。

于谦也看向叶灵儿,眼神中掩饰不住的惊喜。

这就是传闻中永嘉学派的传承之人,是大明国子监有史以来第一位女子教授,也是目前唯一一位。她的学识得到了国子监的高度认可,被提拔为儒学院的副院长。

于谦听说过叶灵儿的名字,只是没想到刚到宛平县竟会见到这等大人物,她不应该在国子监,怎么会跑到宛平县学来?

赵术文眼前一亮,心头舒畅多了,来路时的担忧不复存在。

张博志是一个聪明人,上前一步,挡住叶灵儿看向于谦的目光,笑道:今日钱塘社学赵术文送来一名转学的弟子,我宛平县学收了。若叶副院长有其他事,我们可以另选他地、他时商谈。

叶灵儿看着不打算退让的张博志,莞尔道:张教喻,赵训导,可否借一步说话?

张博志、赵术文不能拒绝。

国子监教授张文笑呵呵地走上前,拉着于谦的手,啧啧道:好苗子,好苗子啊。

仁信亭。

叶灵儿开门见山,直入主题:张教喻,我此番前来并非横刀夺爱,而是代表国子监前来讨要人才。于谦是个好苗子,他参与县学的试卷副本早已送至国子监,祭酒李志刚,儒学院院长与礼部尚书董伦,一致认为,于谦学问扎实,基础牢固,见解新颖,可入国子监。换言之,这个人,国子监要定了。

张博志脸色一变:叶副院

长,这不合适吧。于谦今年才十三岁,如此年纪送去国子监,岂不是揠苗助长,反而毁了他?何况国子监人才济济,于谦到那里并不会多出众,一旦课业跟不上,比不得他人,屡屡受挫之下,怕是毁了他。

叶灵儿清楚张博志所言是有道理的,在社学里于谦能做魁首,甚至他自学了县学的所有课程,但直接进入国子监,还少了三年府学课业。

没了这三年课业,于谦能不能跟上国子监的节奏,会不会因为掉队而失了进取之心,这确实需要考虑。

不过,国子监是一个大熔炉,越早进入,越能锻烧出百炼真钢,越能早点结业走上官场,积累从政经验。

若让于谦在县学、府学修个六年,跑国子监再修个六年,等他结业已是二十六,再一点点从官场向上爬,等他能成为堂官时,估计要近四十了。

这个年纪对于寻常官员来说,确实是绝佳,心智品性成熟,政务经验丰富。可对于天才一般的人物,就显得有些浪费了。

比如郭嘉乐,宋断断这些天才,比如二炮局的陶增光,胡元澄的儿子黎叔林等等,这些都是年轻的时候大有作为。

年纪越大,创新能力越弱。

有天才的人物,自然需要早挖掘,再培养,早使用。

叶灵儿看着张博志,认真地回道:我可以保证,于谦在国子监不会落伍。

你拿什么保证?

张博志不相信。

叶灵儿叹了一口气,缓缓地说:董院长愿意亲自带于谦,我也愿意。有我们两人悉心教导,我不认为勤奋聪慧的于谦会输给任何人,六年之后,他将会以优异的成绩结业。

张博志凝眸,不知如何回答。

得良才而育之,这是每一位先生最得意的事。回顾生平时也可以说一句:当年谁谁是我的弟子。

对于于谦这种人才,张博志很想亲自教育。

可如今,因为于谦名声在外,刚到手的于谦,就这么眼睁睁要飞到国子监去,实在是不甘心。

叶灵儿知道让张博志放人很难,若不是赵术文早一步送文书到了宛平县学,国子监还可以半路截胡,可现在只能从张博志这里要人。

国子监的实验室,每三个月可以给宛平县学开放一次。宛平县学的弟子,暑假寒假可以进入国子监游览,这是国子监要人的条件。

张博志苦涩地点了点头:罢了,你们可以带走于谦,但我有一句话先说在前面,若他日于谦没成才,你们便是罪人,莫要忘了方仲永之事!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