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科幻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燕王远见,学问必须跟上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燕王远见,学问必须跟上

簡繁轉換
作者:寒梅惊雪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5-04 00:25:05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对于朱高煦的野心,朱允炆丝毫不在意。

知子莫如父,朱棣以前还能说服自己,说二儿子不懂事,胡闹点罢了,可经过朱高煦几次进入安全局,想来也重新认识了这个傻儿子。

如今朱瞻基才是朱棣一脉的未来,也是朱棣前往北美洲的最根本动力。如何利用朱高煦,兴许已经在他的盘算之中。

或许,在朱高煦挥锄头累的埋怨时,朱棣一样会冒出一句:你大哥身体不好,你可要多多努力。这大好的燕国,如此多娇……

打鸡血这种事,朱棣是擅长的。

北美洲的未来就交给这群人折腾去吧,唐赛儿想去那里传教就去传,能把土著拉拢到弥勒佛座下也是他的本事,至于朱瞻基会不会帮着篡改教义,将燕王定义为弥勒佛,这就不关大明的事了。以朱瞻基的脑袋,加上唐赛儿对朱瞻基的在乎,想来不会出现佛燕国。

想要火器,给他们。

虎蹲炮,火药弹?

给。

没关系,给他们就是了。哪怕是朱棣带人山寨出火药弹与火器,也不碍事。

黑火药的应用已经接近极限,二炮局正在探索新的爆炸材料,国子监已经出现了高浓度硫酸,他们已经在研制甘油了,未来使用硝酸、硫酸处理甘油,可以制出硝化甘油,这玩意不是火药,是炸药,比火药多了个乍,估计能吓人一跳。

经过十余年的积累,国子监终于演变出了化学,这似乎是科学发展本身的规律所在。当认识达到一定程度后,对未知的探索,在创造的思维与实验的方法之下,开始深入了解物质的特性,物质与物质结合的特性,就如合金一样,国子监的人也相信,总也有些材料结合会拥有更大的能量,比如电能。

朱允炆在火器给与上很是宽大,先进的虎蹲炮直接批给了朱棣八百,火药弹八万。

朱高炽在得到消息之后,兴奋地找到朱棣,连忙将兵部与五军都督府联名文书递了过去:父王,皇上不仅给了我们最好的火器,还给了我们大量的火药弹。

朱棣仔细看了看,却没有朱高炽想想的那般高兴,只是陷入了沉默。

朱高炽不解,说道:拥有了如此多的火器,我们完全可以零伤亡来解决问题,那里的土著未必准许我们进入,总需要展现力量才能让他们归顺。兵部、五军都督府推诿多次,这次皇上发了话,批给下来,为何父王不高兴?

朱棣将文书放在桌上,问道:炽儿,你想一想皇上为何会给我们如此多火药与火药弹?

朱高炽不假思索:自然是为了我们在美洲做事方便。

朱棣深深看着朱高炽。

朱高炽这才意识到,似乎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思索着说道:北美洲不需要那么多先进的火器,可皇上还是准许了。难道说那里有难以对付的敌人,需要如此多的火药弹?

朱棣摆了摆手:蛮荒之地,土著之民,如西南土司,何来强大?有火铳,强弓,硬弩,完全可以扫荡他们。真正让皇上丝毫没有后顾之忧地给我们这些火器,恐怕是因为二炮局有了更新、更强大的火器。

朱高炽深吸了一口气。

当火器迭代到一定程度,落后的火器便会毫无用处。朝廷现在与帖木而国进行火器交易,根本上来说,不过是大明落后火器的转移,并借此机会换取黄金白银。

虎蹲炮与火药弹,这是军队之中的主战火器,在最近几年的对外作战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哪怕是父王去年征讨鞑靼,虎蹲炮依旧是主要火器。可看父王的意思,虎蹲炮已经落后了?

外人不知道详细情况,你应该知道吧,代王朱桂是被一种神秘的火器给射伤的。那精准的程

度,令人毛骨悚然。

朱棣见左右无人,便低声说。

朱高炽点了点头:是有这么一种奇怪的火器,但在这之后,就再没出现过,也没有听说京军中装备了新式火器。

朱棣呵呵笑了笑:看吧,皇上还是留了几手的。若是我猜想没错,侦察兵很可能已经在更换新的武器了。二炮局那里,也一定有了新的进展。有所依仗,稳操胜券,才可能不在意威胁。

朱高炽苦涩地点头:二炮局那里消息封锁的厉害,对外并无消息传出。但皇帝几次下令从户部批给宝钞,想来是有了大进展,用于奖励所用。

朱棣走至门口,看着院子里的阳光。

天开始热起来了。

朱棣轻声吩咐:记得带一批先生与匠人一同前往美洲,利用好你在国子监修习过的身份,拉拢一些人跟着一同前往。燕国也需要修习各类学问,也需要掌握先进的思想。只有这样,二十年之后,我们回头看大明,还能看到熟悉。..

朱高炽连连点头。

面对如今的大明,变化开始增多,尤其是国子监的学问方面,可以说是充斥着各类复杂的学说,有些学说匪夷所思,光怪陆离,但在这些疯狂的背后,却带来了诸多新的突破。

比如有国子监监生想要论证这世上并不存在地狱,佛门说讲述的地狱是虚无的,于是选了一处风水绝煞之地,带人非要挖穿了看看。结果地狱没找到,硬是研究出了一套深凿井、深支护技术、深提起技术……

谁也不清楚这些人在胡来、乱来的过程中,到底会带来怎样的学问,开出怎样的结果。燕国若十年不与大明联系,不重视教育,只关注建设,那十年之后,恐怕连望大明项背的资格都没有了。

学问上,必须跟上。

朱高炽在国子监修习多年,有不少同窗好友,一些还在户部,关系铁得很,游说一番,未必不能说服。

朱棣叹了口气,道:采购一批国子监的教材,一并带去。

朱高炽答应道:教材、先生、匠人、大夫、稳婆……一应人才,都将征来。只是,唐赛儿那里想要带一批白莲教徒出海,会不会有隐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