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我的姑母是马皇后 > 第132章 无题

我的姑母是马皇后 第132章 无题

簡繁轉換
作者:见月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24 03:02:36 来源:源1

等朱标思考的差不多了,马钰才接着说道:

“我们对之前讲过的课做个梳理。”

“西周以宗法关系为核心,建立了一套普世价值观,把天下人拧成了一股绳。”

“同时又把前人留下来的礼法制度进行改...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风波已然平息之际,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赵怀恩虽已位极人臣,却始终未放松对朝中局势的警惕。他深知,权力更迭从来不是一纸诏书便能终结的事,尤其是当旧势力尚未彻底瓦解,新的秩序便难以真正建立。

这一日,赵怀恩刚从礼部返回府邸,便见沈墨神色凝重地候在厅中。他一见赵怀恩入内,立刻起身行礼,低声道:“大人,出事了。”

赵怀恩微微皱眉:“说。”

沈墨压低声音:“昨夜,东宫方向有异动,守卫调动频繁,似乎有人秘密出入。更关键的是,朱瞻基的贴身太监王德海今晨失踪,宫中已下令封锁消息。”

赵怀恩听后,神色愈发凝重。王德海是朱瞻基最信任的内侍,若他失踪,极有可能是朱瞻基在暗中策划什么。他沉思片刻,缓缓道:“看来,他们终究是不甘心。”

沈墨点头:“属下怀疑,他们正在密谋复辟。”

赵怀恩缓缓起身,走到窗前,望着院中飘落的枯叶,心中思绪万千。他知道,朱瞻基虽已退位,但其在朝中仍有不少旧部,尤其是太子党羽,如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三杨”老臣,虽表面归顺新朝,但内心未必真正臣服。

更何况,朱瞻基虽被软禁于东宫,却并未被废为庶人,仍保留着太子之位,只是被剥夺了实权。只要他一日未被彻底处置,便始终是潜在的威胁。

“不能再等了。”赵怀恩转身,目光坚定,“我们必须先发制人。”

沈墨立刻道:“属下已派人暗中监视东宫,若有异动,第一时间回报。”

赵怀恩点头:“很好。但光靠监视还不够,我们需要证据。”

沈墨迟疑道:“大人是想……”

赵怀恩缓缓道:“我要让朱瞻基自己露出破绽。”

沈墨一怔,随即明白了赵怀恩的意思。若能掌握朱瞻基图谋复辟的实证,便可名正言顺地将其彻底处置,断绝一切复辟的可能。

但赵怀恩心中也清楚,这一步一旦迈出,便再无回头之路。他将彻底站在历史的风口浪尖,成为新朝真正的支柱,也将成为旧势力眼中最大的敌人。

他缓缓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当年在永乐帝驾崩前夜,他跪在御前,亲耳听闻那道遗诏时的场景。那时,他便已立下誓言,要守护这江山社稷,不惜一切代价。

如今,他别无选择。

……

三日后,御书房内。

赵怀恩将一份密奏呈递给赵王朱高燧。

“陛下,臣在东宫查到一封密信,系朱瞻基亲笔所书,信中提及‘复位之期已近,诸臣暗中相助,只待时机一到,便可重掌大权’。”

朱高燧接过密信,脸色瞬间阴沉如水。

“赵兄……”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你是说,他果然还在图谋不轨?”

赵怀恩拱手道:“臣不敢妄断,但证据确凿,陛下请定夺。”

朱高燧沉默良久,终于缓缓道:“赵兄,朕信你。你说,该如何处置?”

赵怀恩沉声道:“若陛下念及兄弟之情,可将朱瞻基贬为庶人,流放边疆,永不得返。若陛下欲断后患,则……”

他没有说完,但意思已然明了。

朱高燧眼神闪烁,良久,终于咬牙道:“贬为庶人,流放云南,永不得返。”

赵怀恩叩首:“臣遵旨。”

……

诏书下达之日,京城震动。

朱瞻基被剥夺太子之位,贬为庶人,押送云南。

昔日的帝王之子,如今沦为阶下囚,只留下一道孤寂的背影,在城门之外渐行渐远。

赵怀恩站在城楼上,望着那支远去的队伍,心中五味杂陈。

他知道,这一决定将使他在史书中留下怎样的评价??是忠臣,还是权臣?是守护者,还是篡夺者?

但他也明白,历史由胜利者书写,而他,已无暇顾及后世的评说。

因为,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开始。

……

朱瞻基被流放后,朝中果然掀起一阵动荡。

三杨老臣中,杨荣、杨士奇相继请辞,杨溥虽未明言,但也称病不出。太子党羽更是人心惶惶,不少人暗中联络旧部,意图反击。

赵怀恩不动声色,以雷霆手段整顿朝纲,先是以“谋逆”之名,将几位与朱瞻基私通的大臣革职查办,震慑群臣;随后又以“贪腐”之名,将几位旧臣罢免,彻底清洗朝中反对势力。

短短数月,朝廷上下焕然一新,赵怀恩之名,已然成为新朝不可撼动的中流砥柱。

然而,就在局势看似趋于平稳之时,一个惊人的消息传来??

朱瞻坦,失踪了。

沈墨急匆匆闯入赵府,脸色苍白:“大人,朱瞻坦在城郊庄园失踪,属下已派人四处搜查,但毫无踪迹。”

赵怀恩闻言,神色骤然一沉。

“他若无异心,便可安心度日。”这是他当初对沈墨说的话。可如今,朱瞻坦却突然失踪,显然并非“安心度日”那么简单。

“他去哪了?”赵怀恩低声问。

沈墨摇头:“属下怀疑,他可能已与朱瞻基的旧部汇合。”

赵怀恩沉默片刻,缓缓道:“他终究还是不甘心。”

沈墨低声道:“大人,是否要派人追查?”

赵怀恩缓缓摇头:“不必了。他若真要图谋不轨,迟早会现身。”

他望着窗外,眼神深沉如海。

“这一次,我不会再手下留情。”

……

数日后,京郊一处庄园中,朱瞻坦与几位旧臣密会。

“赵怀恩已掌控朝局,若再不行动,便再无机会。”一位旧臣低声说道。

朱瞻坦缓缓点头:“我知道。但这一次,我们必须谨慎行事。”

他抬起头,眼中闪过一抹决然:“我已联络了边军中几位旧将,若能策反他们,便可兵临城下,逼迫赵王退位。”

“可若失败呢?”另一人低声问。

朱瞻坦淡淡一笑:“那就……以身殉国。”

他缓缓起身,望向京城方向,眼神坚定。

“父亲,我一定会为您讨回公道。”

……

而在皇宫中,赵怀恩正站在御书房内,看着一封密报。

“朱瞻坦已与边军旧将联络,意图起兵。”

赵怀恩缓缓合上密报,眼中闪过一丝寒意。

“朱瞻坦,你终究还是选择了这条路。”

他转身,对沈墨道:“传令下去,封锁京城,调动禁军,准备应对。”

沈墨一惊:“大人,您是说……”

赵怀恩淡淡一笑:“是的,战争,又要开始了。”

他抬头望向远方,眼中满是坚定。

“这一生,我愿以一生之力,守护这片江山。哪怕代价,是我自己。”

夜风凛冽,吹动他的衣袍,如同战旗猎猎。

而历史的洪流,再次滚滚向前。

赵怀恩站在御书房内,望着手中那份密报,心中却早已波澜不惊。朱瞻坦的动向,早在他的预料之中。这位昔日的故人,终究未能放下心中的执念。

“大人,是否要立刻调兵?”沈墨低声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焦急。

赵怀恩缓缓摇头,目光沉静如水:“不必。他若真要动手,必会先试探我之反应。我们只需静观其变,便可一网打尽。”

沈墨略一沉思,点头应道:“属下明白了。”

赵怀恩转身,走到窗前,望着宫墙外的夜色。京城的夜,依旧灯火点点,但在这平静之下,暗流早已涌动。

“朱瞻坦虽有旧部支持,但边军将领未必会轻易倒戈。”赵怀恩缓缓道,“更何况,我早已在军中布下暗线。他若妄动,便是自投罗网。”

沈墨低声道:“那我们是否要先发制人?”

赵怀恩微微一笑,语气淡然:“不急。他若不先动,朝廷便无理由出手。我们要等的,是他的破绽。”

沈墨不再多言,默默退下。

……

翌日清晨,赵王朱高燧召见赵怀恩。

御书房内,朱高燧神色凝重:“赵兄,朕听闻朱瞻坦已与边军旧将联络,意图不轨。此事可属实?”

赵怀恩拱手答道:“确有其事。但陛下不必忧虑,臣已布下天罗地网,只等他自投。”

朱高燧皱眉:“可若他真引兵入京,该如何应对?”

赵怀恩神色坚定:“陛下只需稳坐朝堂,臣自会处理。边军虽有旧部,但真正忠于朱瞻坦者不过数人。其余将领,皆可劝服或制伏。”

朱高燧沉吟片刻,终是点头:“好,朕信你。”

赵怀恩叩首:“臣必不负陛下所托。”

……

三日后,朱瞻坦果然动手。

他暗中联络边军将领,策动三营兵马,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兵临京城之外。

消息传入皇宫,顿时朝堂震动。

朱高燧急召赵怀恩入宫。

“赵兄,如今该如何是好?”朱高燧语气焦急。

赵怀恩神色依旧平静:“陛下勿忧,臣已命禁军布防,封锁四门。同时,臣已派密使入营,劝降边军将领。”

朱高燧闻言,稍感安心:“可若他们不降呢?”

赵怀恩淡淡一笑:“那便……兵戎相见。”

……

当夜,城外军营。

朱瞻坦立于帐前,望着远方的京城灯火,心中五味杂陈。

“赵兄,你终究还是选择了这条路。”他低声喃喃。

身旁谋士低声劝道:“殿下,赵怀恩已早有准备,若再不撤兵,恐怕会被一网打尽。”

朱瞻坦沉默片刻,缓缓道:“我知道。但既然已走到这一步,便只能一战到底。”

他转身,对帐下将领道:“明日辰时,全军压境,直取京城。”

众将领命,军令下达。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就在他们密谋之际,赵怀恩早已在军中布下眼线,将他们的动向尽数掌握。

……

次日清晨,天尚未亮,京城四门紧闭,禁军列阵,严阵以待。

赵怀恩亲率三千精兵,驻守西门。

他身披战甲,手持长剑,目光如炬。

“今日之战,非为私怨,而是为了社稷安定。”他对将士们说道,“朱瞻坦虽为宗室,但已成叛逆。谁若能擒其归案,朕必重重封赏。”

将士们齐声高呼:“愿随大人死战!”

赵怀恩微微一笑,目光坚定。

就在此时,城外号角响起,朱瞻坦率军压境。

两军对峙,剑拔弩张。

朱瞻坦骑马立于阵前,望着城楼上的赵怀恩,眼中闪过一丝复杂。

“赵兄,你真的要与我兵戎相见?”他大声问道。

赵怀恩声音平静:“殿下,你已背叛朝廷,若不束手就擒,便只能兵戎相见。”

朱瞻坦苦笑:“我只是想为父亲讨回公道。”

赵怀恩叹息:“可你若真为公道,便不该以兵逼宫。”

朱瞻坦沉默片刻,最终缓缓举起手中的长剑:“那就战吧。”

……

战斗爆发,喊杀声震天。

赵怀恩亲自率军出城迎战,禁军训练有素,士气高昂,而边军虽有旧部,但多数将领早已被赵怀恩策反,战至中途,便纷纷倒戈。

朱瞻坦见大势已去,终于明白自己终究不是赵怀恩的对手。

他策马冲向赵怀恩,眼中带着最后的倔强。

“赵兄,你赢了。”他低声说道。

赵怀恩看着他,眼中没有一丝喜悦,只有深深的疲惫。

“殿下,臣本不愿与你为敌。”他缓缓道,“可你若执意逆天而行,臣也只能以兵戎相见。”

朱瞻坦苦笑,最终翻身下马,跪地请降。

赵怀恩长叹一声,挥手示意将士将其押下。

……

三日后,朱瞻坦被押入京城,跪于太和殿前。

朱高燧端坐龙椅之上,目光冷峻。

“朱瞻坦,你率军逼宫,图谋不轨,罪当何论?”他冷冷问道。

朱瞻坦抬起头,目光坚定:“臣无话可说,只求一死。”

赵怀恩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他,最终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朱瞻坦虽有罪,但念其为宗室,且未造成大乱,可免死罪,贬为庶人,流放云南。”

朱高燧沉思片刻,终是点头:“准奏。”

朱瞻坦被押下,身影孤寂。

赵怀恩望着他远去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

他知道,自己已彻底站在了历史的风口浪尖。昔日的忠臣,如今成了权臣,成了旧势力眼中的敌人。

但他也明白,若无他,这江山早已动荡不安。

“我愿以一生之力,守护这片江山。”

他再次想起自己当年的誓言,嘴角微微扬起。

夜风凛冽,吹动他的衣袍,如同战旗猎猎。

而历史的洪流,仍在滚滚向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