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刹那灿烂 > 第一百三十三章 入乡随俗

刹那灿烂 第一百三十三章 入乡随俗

簡繁轉換
作者:亨依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09 17:25:30 来源:源1

第一百三十三章入乡随俗(第1/2页)

杨彦之说完,身子挺直,双肩自然摆落,凝神静气,先是起肩端平,双手齐胸,左脚轻起,往左侧外部曲膝伸展,摆动脚踝,轻轻倾斜脚掌落下,腰膝微弓,落定之后,右脚紧接着依法施为,只是脚掌向右,站定,整个动作松沉圆和,呈一个有点类似马步的架势,继而双手画弧线、手脚抱球、开膝上步、拧腰蹬腿、弓步捧手……

只一连挥洒了五式,亨亚日虽不懂,但也觉得整套动作充满了美感,舒张有力,只其中有些中间动作的衔接紧凑、流畅。演示的时间很短暂,即便如此,如今功夫的神秘面纱在自己面前撩开,虽只有恨小的一角,亨亚日看得也是痴醉,却被杨彦之突然的一声招呼惊醒。

“现在我把第一式起势重新作一遍,然后你开始照着我的第一个动作演示给我看,我好给你纠正。”

亨亚日点了点头,于是杨彦之又演示了一遍第一式。演示完,杨彦之说道:“你可以开始试一试了”

亨亚日依样施为,脑海里还想着拳经上那幅图像上的动作,慢慢开始演练起来。杨彦之在一旁变教边演,有时还让亨亚日停下来,自己又演示了一回其中的细微之处,有时手把手上前纠正他施展招式中的一些不够舒展的地方,教的用心,学的认真。

“好了,我们出去吧。今天性起,你学得也好,居然把第二式也学完了,却是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料。只是时间上稍稍晚了点,不好让他们久等,你也该是饿了的。明日早上你稍跑一会儿之后,估摸着时间,七时前自己到这屋来,我会在这里等你,到时我们再继续。你先去回屋去洗洗,我后面跟着过去。”

亨亚日答应着,向杨彦之行了一礼,打开门,出了房间后,再把房门带上后,就往自己的房中去了。屋里,杨彦之却并没有急着离开,反而盘腿跌坐在早先教习亨亚日的地板上,脸上带着笑。

早上餐罢,一行人仍旧是出门闲逛,加之今日是北方的小年,街上过年的气氛日渐浓厚,街上的行人似也较往日要多了起来。不过,今日所去之地,却是不同于昨日那样的百货杂居的集市,是以吃食和年俗为主,像是大联欢一般。很多人走出家门来,像是游人一般,既赏看,还采买,而且聚在一起的一群人,大大小小的,看起来也该当是一家人,个个和和美美。手里拧的,嘴里尝的,身上带的,欢声笑语中,在人流之中徜徉。同样的,亨亚日也成了他们一行人当中被装扮的重点,手里拿着风车,嘴里吃着零食,衬衣口袋里还别着娇艳的花朵,这都是杨彦之顺手置办的,甚至一时兴起,还给亨亚日淘了顶鸭舌遮阳帽戴在头上。这却不是国内那种时髦人士头戴的那种折叠样式,而是类似于礼帽,却在正前方加了一个长大的出沿,有点像鸭头和鸭嘴连在一起的样式,就是不知为何被称作为鸭舌。亨亚日也不以为意,毕竟说起来还是个半大的孩子,虽然偏好清静一些,这热热闹闹的人来人往也不失为一场场生动的人世间的喜乐画卷,偶尔为之,也是新鲜动人的很。

除了逛街,杨彦之还特意带领众人去了趟黄大仙观,这一趟的拜神之旅也是大开亨亚日的眼界。香客络绎不绝,几个主要区域里,是真正意味上的人满为患,尤其是拜神求签之处。其时观里为了应对纷至沓来的香客,设置了多个礼敬大仙的焚香之所,都在殿前的中轴线上,正对着大仙的塑像,只是人们往往更喜欢近距离的拜服大仙。所以愈往前去,人就越多,远离一些的地方反倒空了不少。一行人路过观中的一颗高大婆娑的大树之时,亨亚日却觉得甚是惊异,整个观里,除它而外,再没有一颗可以和它媲美的大树了,差一些的都没有,只有远甚。只见到大树的枝桠上挂了很多一个个像是吊饰一样的东西,而大树的一些枝桠上牵起了一道道的如同经幡一样的物事,下端扎入一旁的泥土中,一个个小幡迎风招展。其时有不少的香客游人正在把手中的物事往树上抛,抛之不上,捡起后接着再来,乐此不疲,还有一些人则直接把它栓系在经幡的系绳之上。杨彦之给大家介绍说这是许愿树,为当地的一个特色风俗,内地却不多见。这马上要新年了,年后来也很方便,到时再做新年愿望也不迟,给没有准备的也留些时间来好好想一想。只是越往前走,就越发的挪动艰难了,越是接近神仙在人间的供奉地,越是难行,见此情景,杨彦之也是无奈。他笑着对大家说道:“都说随缘的,看来这缘分也是要靠争取才能来的。我们到外面开放的地方去吧,礼敬了大仙,我们就离了这里,等开年了,和这观里约个人少些的时间,再来上香、求签。”

众人自无不可。年内也没几天了,然就这几天的时间里,人间也都是把敬这漫天的神佛的习惯融入到日常习俗中来的,说到在这礼字上,人们都自是不缺的。

只是葛自澹看了杨彦之一眼后,开口问道:“杨兄,你这家宅之香可有什么讲究没有?”

杨彦之明白他说的意思,回道:“无妨的,大体上无碍,一些小节,这个也需点点心意即可,不拘什么地方,大众心意亦无不可。”

言罢,他当先回行,众人身后依次跟上。在始进观口的地方,香客稀疏了不少,也空出了不少的位置来,二位帮衬的人从一旁给四人都递上了香烛,四位各自选好位置,默默的给黄大仙上了三炷香,然后躬身下拜。由于前方还有游人香客,这里显然不是施行大礼的地方,待得青烟渺渺飘起,众人这才起身,相视一笑,这才相携着出门而去。

一出了这庄严肃穆之所,众人心里也是一松。虽说仙神鬼怪之说,众人多也是不信,但在祂们面前总归是要收敛起自己的行事才好,不好在祂们面前露出丑行来,更何况诋毁于祂。礼敬天地自然,是做人的本份,说不定仙神鬼怪的也是这天地自然的一部分,只是人们不得而知罢了。

大街上,一行人又回归了心思,看着街市上人头攒动,鼻中闻着腊味飘香,各式各样的营生应接不暇。亨亚日甚至在街上还见到有摆摊的老先生,一张书桌,一方砚台,一碗清水,一个笔架,宽窄、长短不一但裁剪整齐的红纸,生意就开张了起来。现场也有已经写好就的对联和横幅,另外还有一些出门大吉、开门大吉、大吉大利等等的吉祥话的小条幅,笔画工整严谨,用墨圆润自如,那字自然也是很好的。当然,若客人想要求一幅现场成品中所没有的或是自家编制出的对联的话,老先生也会依据你的要求,当场挥毫,直到你满意为止,也不以有辱斯文为意。

南方因为季节气候的原因,并不出产小麦、玉米、高粱等等这一类的作物,所有的面粉、杂粮一类的物资多是要靠内地贩运过来,同样的,海外贩运过来的也有,只是不多。海外也多是和当地差不多的气候条件,所以当地人也习惯于在大米上做文章,米粉、米线、年糕、粽子等等不一而足,内地这个时节不可见的东西,这里却是常有。亨亚日一路所见,原本做成面样的吃食,却原来都是用大米研磨成面而成。有大米,又近年关,自然少不了爆米花这种应景的东西,果不其然,亨亚日在街头看到一群小朋友,正围着一处架起了机器观看、嬉戏。机器下面烧着木柴,翻转不停的筒身,继而,那人撬起支架,把筒身对准后面一个洞口张开的布袋,周围的小朋友们纷纷逃离。但又不忍远去,一个个的捂上了耳朵,小心的回头看去,但听得砰的一声,机器里爆米花飞溅着冲入布袋。匠人清理好筒身,加入大米后,盖好封头,再次旋转筒身,放正在火堆上的支架上,开始转动摇臂。这玩意在内地也不是什么新奇玩意,但它很热闹,再加上从内里出了的吃食很香甜,真个过程又稍显神奇,于是就引得小孩子们常常驻足,新奇又好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百三十三章入乡随俗(第2/2页)

也只有逛到这种地方,人们才能真切的感到年味的临近。只是在珠港这里,于官家而言,他们是并不过这个节日的,年假是大约一个月前的圣诞节,前后三、五天的样子。至于过年,则被当做是民间习俗,他们也并不反对,衙门照开,一切公务照理,这却是一个好现象。

逛起街来,上午的时候人多,而用过午餐后,下午仍然坚持的人就不多了,路面顿时显得宽敞了很多。由于这近前的街面相差的并不大,所以众人在街上用过午餐后,就乘着马车,在渐渐空下来的街道上慢慢穿行。一行人下午回去的时候倒是挺早,一个原因是街区的差别很小,少了些人气的话,不少地方就看不出特色来;另外一点也是小年了,并不适合乱跑,早点回去才好。原本对于各家来说,小年是要为大年做全方位的准备前奏,只是那些准备一行人都不用做,所以才显得悠闲一点,不过,早点回家也是正理。

回到家中的时候还早,大人们说话去了,亨亚日在一旁听着的意义并不大,于是就告辞回了房间。一边走,一边心里想着早上杨彦之教过的两式招法,正是热情高涨的时候。只是上午在街上走了半天的路,下午又在马车上又憋恰了半晌,亨亚日还想体味一下杨彦之说身体疲累的时候,那练功的意外之效呢,所以回屋之后,也不急去洗漱,就学着早上杨彦之教过的样式,在房间里凝神静气,继而开始比划起招式来。亨亚日一边比划,一边心里默念招法口诀,还对着拳经中的画像想着自己运功的路线,来来回回的运使了好一会儿。

亨亚日罢手的时候,只还体味不出那意外之效在什么地方,心里也不失望,自然知道这是因为自己才刚习练的缘故。若是人们一刚开始习练,就立刻能从中有所得的话,那还了得,这种立竿见影的效果对所有人都有着偌大的吸引力,那时的场景真是不好想象,这样一来,社会上的崇武风尚自起。然而在实际生活中,这类以功夫持家的人极少,世间尚武之风也是少见,从这里自也可以看出,习练功夫的投入和收获并不是对等的。若要有效果,就只能是源自勤于练习了,只有下了功夫,这样才可能体味出自己从中到底得了什么。亨亚日之所以停手,却不是因为一无所获或是身体疲乏,只是感觉上和早晨相比,身体舒展和动作连贯间的感觉稍稍有差,而且又习练了多遍,已经起到了巩固、扎实的用意,一味的再猛练下去,却未见得有益,这才罢了手。洗浴过后,亨亚日捧起拳经看了起来,一直到有人敲门,却是晚餐时间才罢。

晚餐的时候,大家吃的是饺子,至于祭灶官的仪式大概在厨房里就已经进行了的,不过杨彦之还是让人盛了一碗放在正堂之上,点了香后,拜了拜。礼毕之后,大家这才围坐在餐桌前用餐,也不知是不是有意,包着钱的元宝饺子被亨亚日吃个正着。却是他吃着吃着的时候,突然哎呀出声,众人看去时,就见他从口中吐出一个饺子到一旁的碟子里,因为已经咬破了的关系,一个金灿灿的金币正包着饺子中间。这下满桌子的人发现了这个情况,一个个面带笑意,杨彦之向他贺喜道:“恭喜啊,亚日,这就是真正的金玉其内,于你确是实至名归。”

葛自澹也笑了,说了句:“看来运气还是不错的。”

杨彦之吩咐一旁伺候的人把那金币先拿到一旁清洗完后,又拿了过来,要把它交给亨亚日。亨亚日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接还是不该接。在德安府却是没有这种习惯,不过,他对此倒是稍稍有所耳闻,说是北方的习惯,只未曾亲见。不想,一见之下,自己立即就成正主了。这时,葛自澹说道:“这需是好事,也是你杨伯的一番心意,你就受了吧。”

有了先生的这一番言语,亨亚日才放下心来,不过接过之前,还是对杨彦之谢道:“长者赐,不敢辞,伯父,亚日愧受了。”

杨彦之道:“没有的事。那是你运道好,不然屋里这么些人,怎么就偏偏让你自己吃到了?”

如此之后,亨亚日方才将那金币接过,粗略的看过一回后,就放入自己的衣兜里了。上面的图案和文字需不是国内所有的,具体是个什么,以自己的见识显然是不得而知的。

晚上几人出门散步的时候,见杨府门口的灯笼已经挂了起来,却未到晚时,并没有燃起,不过节日的气氛看来是已经到家了。路上,众人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话着,却是杨彦之开口说道:“贤弟,珠港这地方的也真是个好地方。市面上的东西应有尽有的,天南地北的各色人在这里汇集,鱼龙混杂的,秩序又很好,官家管的也不多,要真有本事,在这里尽可以大展拳脚,不来这里见识不知道,来了之后是就真是不想走。别看我在这里后来天天没什么事,但我能感觉得到这里似是有一股子生机,虽说我也不清楚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不过话说回来,我还是原来那话,这实在是要多谢贤弟你提点了,我哪怕在这里无所事事的,也好过在内地看起来很忙的样子。”

“杨兄不用这么客气,说实在的,我也未曾到此地来过。当初说给你,多部分是出于地域和当地的情势的角度来考虑的,心里其实也是有着忐忑的。只是相信它日后对于国内而言,会更有利的多,其它的倒是没想那么多。话说我这回来,同样也是第一趟,我比你多一点的是我曾经去过它的宗主国,对那里的情况要比你更清楚一些,其它的和你也差不多。我们在国内了解这里,只能是通过新闻纸或者是后来在余斛接触过的一些珠港人,才慢慢有所认识,你是个大忙人,只是和他们生意不多,不多关心些琐事,所以未觉。我是个闲人,有时难免会注意些你平日不大在意的东西,所以才会从侧面了解的比你多一些,而且真实的情况也只能等你在这里生活过一段时间才有发言权。我这过客也是不好说的,不过你所说的生机我是有感的,这也是我早前和你说的那事相干。”

杨彦之接口道:“这里好的很多,只也有桩不好的地方。”

葛自澹笑着说:“可是暑日难熬?”

杨彦之说:“呵呵,还是贤弟知我,就是这样。早先过来的时候正是暑天,那时是真不习惯,热就罢了,又潮又闷的,身上整日汗津津的不消,也没个干的时候。这一点倒不如我们内地,热则热矣,寻个避暑处倒也容易,暑气好消,不像这里,没处躲都。但是这里冬天过着确实舒服,气温刚刚好,潮闷这些也感觉不到,是个过冬的好地方。我想日后,家里老人、孩子一旦过来的话,这冬天过的容易,想必也是高兴,就是见不到雪,有点遗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