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刹那灿烂 > 第一百四十章 过年正酣

刹那灿烂 第一百四十章 过年正酣

簡繁轉換
作者:亨依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09 17:25:30 来源:源1

第一百四十章过年正酣(第1/2页)

早餐之后,杨氏兄弟把家里的事情安排好,就和葛自澹三人告辞,出门而去。三人左右也是无事,葛自澹对二人说道:“昨日说了,我们今天上街看看。这大新年的也和平时一样总窝在家里却是不值的,再喜欢安静的生活,这个时候却是要走出家门才好。我们就也出去到街上看看,看看这年味,下午估计就没什么了,之后再留在家里不迟。”

二人自是点头答应,于是和家里人交代了一声后,三人也步行出门而去。原本杨宅留守的人想要给他们派辆马车的,不过却是被葛自澹给拒绝了,说并不走远,就在这周边走走看看的,留守之人也只好答应。

一出杨宅,三人就见街上零星的有些小孩子手里正拿着鞭炮,对着引火棒,似是胆怯,又似是欢喜的往四处的扔放着,不时的就会有一声声清脆的炮竹声传入耳中;还有些相约到邻居家拜年的小孩,一边吃着零嘴,一边掏弄着已经被涨得鼓鼓的荷包;不远处还有一些在相互间做着游戏,或是追逐着放炮者的身后。三人本意是去早前一行人曾经到过的既传统又热闹的地方,主要就是那年俗大街和会馆大街周边的那些地方。不想,一出门,却从这奔跑来去的小孩子身上感觉到这年实实在在的来了,或许新年里,最高兴的人莫过于他们这些了。

街上的行人们一个个脸上都洋溢着热情的笑容,见到面善的都相互打着招呼,即便是素不相识之人,也不吝于一个笑容甚或是招呼一声过年好或是新年好。招呼的话语不时从耳边飘过,不过在这里,后面还往往都会带着一句:恭喜发财。虽说发音上地方色彩太过浓厚,稍稍有点难懂,但大体的意思都还是明白的。大街上人们都衣着干净整洁,还不失体面,多是按照年龄段一群群的人,簇拥着在街市来来往,其中尤以年青人和小孩子居多,一个个无所事事的,肆意散发着多余的精力。

初一那天因为缺觉,亨亚日一整天都没出门,今天甫一出门,这才有了实,终于和外界过年的氛围再次搭上了节奏。或许过年除了许多的吃喝玩乐外,就是得要走出家门,体验这超脱了日常生计艰难的氛围,走到人群中去,带着舒适和闲逸,带着这一年的收获和喜悦,示于人前。这也是过年的这差不多一个月里最重要的一环,窝在家里过自己的年,总不如出来走走看看的获得感更强。看来喜悦也是要分享和展示给他人的,唯其如此之后,自己的幸福感才会落到实处,也才会更加的强烈。一个到处笑脸相迎的世界,谁又会不喜欢呢?

街上的店铺多开着门,却并不是为了日常的生意,都一致的在自家的大堂里摆好桌椅,放满了吃食零嘴,还有个别体面的商家在屋梁之上用红绸在高处悬了样红包,还不时催促着派出人手去街口时时打探,待传回消息后,还吩咐家人们都做好准备。果然,远处的锣鼓家什渐渐由远及近,鞭炮之声不绝于耳,亨亚日定睛远观的时候,见得一群人几乎把前面的街道围的水泄不通的,小孩子在人丛中挤来挤去的,又有些害怕的不敢往前。亨亚日知道,这是舞狮子的队伍在挨家挨户的给人们拜年,人们往往也不吝于把一年来的收获中的一些拿出来分享给别人,以乞得新的一年诸事如意,对商家而言自然就是生意兴隆、财源广进了。

舞狮的队伍渐渐近了,锣鼓家什的声响越来越大,一个个满头大汗的卖力的鼓捣着手里的乐器,人群中不少人引燃了一串串的鞭炮,往舞狮的狮身和身下抛洒,鞭炮的闪光和青烟、爆响彼此闪现,此起彼伏,舞狮人在其间一板一眼的卖力的动作着,抖落狮子身上的炮仗,竭力踩踏着飞溅起的焰火,在这青烟中,合身起伏高低,只是再也不肯打滚了。狮头的大口张开,既张望四周,又饱食供品,只是慢慢的开合之间,桌面的物事渐少,狮子也似是吃的饱了,于是慢慢的就离了这家启程奔赴新的征程,只这征程也尽在这邻里之间。舞狮者到了相熟的商家后,一场舞狮罢了,终于得以稍稍喘气,这时除了些年轻人和小孩子,多数成年人都退去了,余下的多是主家之人,帮衬着给狮队里的人张罗茶水。随着人群的稍稍的散落,亨亚日一行路过狮队休息的店家时,特意打量了一下,只见狮队中人,尤其是舞狮者,全身大汗淋漓的,身上汗湿的衣物不少的地方都能看出被焰火漆黑的地方,而直接显露出的一些身体部位,像是胳膊等等一些地方带着些淤青。看来这看似热闹欢庆的背后,还有那看不见的艰辛,亨亚日心里不由也是一叹,这大过年的。不过从狮队的装束上来看,好在舞狮者好像一共有好几组人,这样人们可以有适当轮换的当口,也可以避免些伤痛增多。生活中或都是这样,只有付出艰辛和痛楚之后,才得有收获,作为寻常人,他们是没有轻松收获一说的。只这收获和付出之间,值还是不值?每个人心里都会掂量,只有那些被生活所裹挟的莫可奈何者,只得麻木的活着。

三人并不在狮队周围多做停留,绕过这一段拥挤的街道后,继续往前。大街上不少的商家都已经闭门歇业了,但一些游动售卖吃食的摊贩出现在街头,而且生意出奇的好起来,围拢了不少的行人,大人小孩的都有。人们在过年的时候也大方了很多,让家长们打开荷包的节奏既快又频繁,这其中也有些是亨亚日所做的贡献。作为同行中的少年,自然在此情此景之下,也未能免俗,谢明宇也多次打开荷包,让亨亚日一路上口中吃着,手里拎着。在这大家都是如此的情形下,就连葛自澹也不去要求亨亚日吃东西时,务必要注意场合和形象了。喜庆时刻,不为那败兴之事。

年俗大街四周并没有想象的那种热闹,来来往往的都是各户人家宾客迎来送往的,留在家里的往往都是在做着各种游戏。和大年三十杨家的场景也差不多,主家准备着丰盛的餐食,来拜年的客人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玩游戏。不过会馆大街却别具一格,有两家会馆唱起了对台戏,在大街广场的两端分别搭起两个戏台,一家请了当地戏曲剧团来表演当地戏曲曲目,另一家却是请了内地家乡的乡音剧团,表演家乡的戏曲曲目。两边相隔的并不是太远,各自依依呀呀的唱着,这广场上用人山人海来形容实在是再恰当不过的了。三人到了这偌大的广场边缘的时候,前面已经被挤得水泄不通的,虽说珠港这边天气宜人,但是这大太阳还是晒人的很,可人们热情不减。

这不由让亨亚日想起往昔在德安府时,每逢过年,城里总会有人请多家的外地知名的戏班过来为城里的居民公演。这是全城最为热闹的高峰,不说城里,就是城外十里八乡的人,都会动起来,围绕着巨大旷野上安置的戏台,一连十数天里,在这天寒地冻的室外,甚至是风雨无阻的,每日里都要唱个五、六个小时连台戏,观众的观戏期盼和热情可不是这四五个小时的寒冷和点点雨雪可以浇灭的。台上台下,甚至各台之间,有形的,无形的较量又给每个人心中添了把火。不单单是观戏的人群,就连那精明的生意人都在这里设置了固定的摊位,安抚了众多等待观戏人的急躁心情。珠港这里的戏台和内地一比,确实要小上很多,可能这种事较内地寻常得多的原因吧,只人们的热情相差不多。这大概也和珠港本地的风土人情有关,这里人们在暖如春日之时会有更多的好去处,所以才不会像德安府的那般冬日萧瑟,百无聊奈,人们才会对仅有的娱乐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轰动。不过现场的人也实在是很多,这也是亨亚日自来到珠港后,所见到的人口众多且人群最为密集的地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百四十章过年正酣(第2/2页)

三人在远处各听了一阵戏曲,看看时间也差不多了,就结束了上午的行程,开始往杨宅回行。只这一趟的异地观年也算不虚此行,好多的热闹之处,无论何地,看上去都有着形式上和本质上的相似,人们被压抑了一年的精神层面的需求在这些天里或多或少的可以获得一些慰藉。大约人们能够停下了犒劳自己的日子,在这一年的三百多天里,也就只得这么几天而已。

转回杨宅,用罢午餐,亨亚日就回复了惯常的模式,下午就在读史和练拳中渡过。晚餐的时候,亨亚日终于在餐桌上遇见了杨彦之,接下来也算是一场久违的餐后散步了。

散步中,杨彦之闲聊似的说道:“贤弟,你们上午出去怎么不弄辆车?府里也专门给你们留得有的。这样在外面也方便的多,能去的地方也多些,近前的这些地方,过年热闹的地方可不怎么多。”

“随便逛了逛,还行吧,会馆那边有两场对台戏还是挺多人的。”

“哦,这边听戏常去茶楼的多,初时我们路过只没怎么进去过,和余斛那边的戏园子差不多一个意思。这种地方你平日里也不愿多去,所以我当初也就没多于起意带你们过去逛。这边过节时人们多去的地方主要就是花市和茶楼,至于戏班露天在外的,我之前倒也没见过,估计这回是各个会馆过年时按自己原本的习惯办的。自己请的戏班,多也是要一连唱个好几天天才罢。花市上次倒是见到了,只是新年里出门的人多,所以会比平日里要热闹得多。另外在茶楼里坐着看戏、听评书也是可以,喜欢热闹的就去看戏,喜欢安静些的就去听书,就是人得耐着性子坐得下来才成。至于说晚间,和余斛那边夜总会、红绡帐之类的差不多,更是个大欢场。听歌观舞,自己要是有些特别能耐的,也能上场跳一跳,甚至唱一唱、吹一吹乐器都是可以的,这场子里也都欢迎。这边这歌舞场可一点也不比余斛差,还有就是那些西洋样式的酒吧可是比余斛那边多的太多,也不拘是不是过年的。可能是这里各地跑船的人晚上闲的没事,出来的人多了就带起来了更多的生意,他们又不用过我们的年,所以这些地方也总开着,不过生意上要差点。另外这都是大人们去的地方,带着亚日确实也不方便,这灯红酒绿的,没的污了眼。”

“呵呵,是的,你说的对,我们过来可不是看什么西洋景的。等亚日大了,他要是喜欢,尽可以自己去逛逛那些地方也未尝不可。”

亨亚日不想这说着说着的,自己什么都没干,也能中枪,但心里也明白,成人的世界和自己学生的世界还是有许多不同的。简单来说,至少生计上的事,就轮不到自己操心,成人则不成,总有自己该尽的责任在等着,世界也因此而不同。

“贤弟,明天我们先去埔门吧,这两天我这里却是耽搁了。埔门稍远一些,还要乘船才好过去,地方虽说很小,只是不大方便。先去了这不方便的地方,之后珠港这里就简单多了。”

“好,就依你。”

初三的一大早时,亨亚日还是一如往常一样,跑步,学拳经,今次又新学会了杨氏太极的第一式,同时对第二式也有了一定的把握。不过好在主要是下盘的功夫,手足并用,杨彦之讲的很细,甚至一些时候自己还亲自出手当陪练,给亨亚日喂招,帮亨亚日熟悉使用的时机和其中技巧使用的关节。杨彦之有时也让亨亚日采取进攻的模式,自己再用新教的这一招来应对,如此反复,亨亚日从守到攻,再由攻到守,多方位反复体验,来加强了他对这些招式的理解。也正是如此细致之下,亨亚日才把第一式掌握清楚,第二式也能够稍稍的入门。

早餐罢,一行人分乘了三辆车去了珠港通往埔门的码头,就连杨严之也来了。只是到码头一看,方便倒是方便,但都是摆渡的小船,也幸好是新年,来往两地的人才稍多了起来,不然即便是方便,也得等差不多客满才得出发。这时人满的倒是很快,几人只得弃车登船,先去到对岸再说。两地虽然隔海相望,看起来很近,但乘船跑起来即便单程也要两个多小时,不过好在众人知道路程上会耽搁时间,出门的早。

待众人一踏上埔门的土地,心内多少是有点失望的,就感觉上来说,这里其实和对岸珠港相差也不多,民风民俗很相似,就连不少的建筑样式看起来都差不多的,只是繁荣热闹却大大的不如。

一行人用了半天的时间就把整个埔门逛了个遍。当然埔门还是有自己独特的地方,让亨亚日印象深刻的有三处,其中的一个是个大大牌坊,和内地许多牌坊的样式差不多,只是跨度上要大不少,这在沿海一带甚是少见,反倒是内地多些。亨亚日自己有限的经历就见过不少,就是河州的首府夏江府一些有着悠久历史的小巷就有些竖立。只是这牌坊之后的区域好像和牌坊所书之名也没什么关系,大概是随着历史的变迁,西洋人的进入,此地只留下这个遗迹了。不像内地,有了这牌坊后,就给这当地居民的生活打上了一个鲜红的烙印。还有一样是妈祖阁,这在沿海一带并不少见,只是各地都还有一些差异,可以说各具特色了。当初在太苍时,这妈祖就给亨亚日就留下很深的印象,也引发了他对神道佛的遐思。这海神流传的也算广泛了,甚至对一些不肯深究、自以为是的人来说,还以为是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也说不得,毕竟就扮相来讲,用世人的眼光看来应该是她了。第三样却是个行当,就是赌博。这里的赌场已经公开化,而且客人很多,人们普遍也能接受这是个正经的行当。当然了,这些行当在余斛等地也是有的,但多部分赌场都是阴私,并不被人们看好,只作是江湖贱业,指望它光大门楣就纯粹是笑话了,这里则不然。也不知道是不是圣贤书读少了的缘故,或就是这个地方的人们压根就不读这书,并不理会圣贤所言,或许他们也是有自己的一番道理在的。

一天的时间逛得很充实,不过终是逛遍了的。甚至于众人在余兴未消之时,走入这赌场之中,找了家规模排场突出的地方,也并不多玩,只每人都去一试了一回手气,也算是个游戏,最后汇聚起来的时候,居然还有了点收成,算是意外之喜。待得一行人返回杨宅,却已是日落之后的事了,用罢晚餐后,大家就各自散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