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二十章 尧君素忠责降臣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第二十章 尧君素忠责降臣

簡繁轉換
作者:赵子曰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5-07 01:02:0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二十章尧君素忠责降臣(第1/2页)

南边所来军报,窦建德已攻下涑水对岸渡口,兵马开始渡水。北边军报,姜宝谊、李仲文两部今晨再次对王须达、王君廓、董法律等部发起进攻,战斗激烈,但防线仍稳。

李善道琢磨了下,说道:“独孤怀恩全军覆没的消息,一传到姜宝谊、李仲文处,可以料见,他俩肯定就会撤兵了。”令萧裕,说道,“元德,你即刻引骑北上,看看能不能赶在姜、李撤兵前,抄其后路。如能,配合王须达等,尽量将他两部留在汾阴、桑泉间,候我主力往击。”

萧裕领命,行个军礼,便奉令从事去也。

李善道接着下令:“定方,集合你部,赶去蒲坂东渡,将渡口夺占。”

苏定方没太领会李善道这道军令的用意,问道:“大王,将渡口夺占?”

“对。李渊势必不会坐视我军攻占河东,他一定会再调兵马来援。不论李渊的第二拨援兵何时会到,总之我军先将蒲坂渡口占下,有备无患。”

苏定方恍然大悟,便亦领命而去。

——独孤怀恩部在蒲坂渡口驻的有兵马,但兵马不多,苏定方一部前往,就足能夺下。

屈突通不觉赞佩说道:“大王行事,未雨绸缪。太原,是李渊的兴起之地,他的确是不会轻易放弃,料之当会再调援兵。蒲坂渡口,确实是先得占据。”

作为“主公”,就得站得高、看得远。蒲坂渡口的重要性,屈突通等也都知道,但才打赢独孤怀恩这一仗,胜利的成果还没消化,李善道就立刻命令去夺占渡口,如此冷静,令人佩服。

却这拍马屁,有高明的马屁,有低端的马屁。

像是高延霸,往往都是拍些低端的马屁,而这屈突通,却每每马屁能够“切中要害”,用忠朴的话语,称赞出李善道在战略上的高明地方,总能搔到李善道的痒处,可称高明之马屁了。

李善道摸着短髭,呵呵一笑,愈加是拿捏出了轻描淡写之态,说道:“屈突公,我就说知我者,公也。公所言正是,对李渊来说,太原、河东至关重要。有此一地,他就不但能保关中侧翼安稳,且能借此,图谋中原。是以,姜宝谊、李仲文必然只是他所遣之第一拨援军;随着他反应过来,以及抽调兵马完成,他的第二拨援军想来应是不久就会来至。”

高曦问道:“大王,李渊的第二拨援兵,大王以为会择谁人为将?兵马能有多少?”

李善道稍作沉思,答道:“第一拨援军,姜宝谊、李仲文两部,只是仓促之间,就近调拨的权宜之策,第二拨援军的主将,李渊必定会精心挑选,既要有资望,可以御众,又要知兵堪战,能为方面之任,李渊麾下,能当此任者不多,无非就是他的两个儿子李建成、李世民,或刘文静。兵马之数,依我看,或在三万至五万之间,毕竟他不可能倾巢而出,关中现北有梁师都,西有薛举,皆拥强兵,连通突厥,对他的威胁不小,长安亦需重兵防守。”

原先前世的时候,李善道对李渊建国的过程不太了解,印象中,只觉得唐军无往不胜,似乎将才云集,名将辈出,随便掂出来一个都威名赫赫。然而,当下李善道对李渊麾下能用之将,则有了个新的认识。从李渊起兵开始,一直到现在,能得被他用为方面之任,而且自身具备军事才能者,其实寥寥无几。如他所指,也就李建成、李世民、刘文静三人而已。

李渊之起兵最初,所置三军,中军他自统,左右两军的主将分是李建成、李世民。起兵第一仗,打西河郡,李建成、李世民一块儿打的。接着,在潼关阻击屈突通,李建成、刘文静打的;经略渭北等地,主要李世民打的。再接着,大仗这块儿就是去年冬打薛举了,仍是李世民打的。除了这三人以外,有被李渊用为方面之任的,便只有他的从子李孝恭,被派去经略巴蜀,使得三十余州归降李渊,——但李孝恭目前仍在巴蜀,用他援河东显是不行的了。

至於其他将领,虽各有战功,但多为辅助之才,难以独当一面。

当然,能够独当一面的将领,原本的时空中也还是有的,比如李靖、徐世绩等,可徐世绩这个时空中,李密尚未兵败,他依旧在李密军中,而李靖尚未崭露头角,——最起码,李善道还没从细作、康三藏的商队处听说过李靖的消息,因此目前李渊所能依重,如他再遣兵来援河东,所能用之方面之将,按李善道估料,大概依旧不出李建成、李世民、刘文静三人。

屈突通以为然,沉吟了下,说道:“李渊用将,非其诸子、宗亲不能信之,差大王远矣。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其之子;李孝恭,其之从子;独孤怀恩,其之内弟。此外,亦只有刘文静以元从之身,兼有智谋,稍得其领兵之用。

“大王所料甚是,李渊再派援兵的话,主将当是会从李建成、李世民、刘文静三人中选出。臣闻之,李世民现统兵在陇西,与薛举对峙;李建成被李渊立为世子,现在长安,辅佐李渊料理军政,他两人恐都难分身。如此,也许李渊二拨来援河东之军的主将,会是刘文静?”

李善道也是这个判断,摸着短髭,他看了看屈突通,笑道:“屈突公,你与刘文静交过手。此人用兵如何?”

屈突通并不因为曾在潼关被刘文静击败过,就对刘文静有所贬低,他如实答道:“刘文静尝为李渊使突厥,不辱命,解除了李渊起兵的后顾之忧,其人有合纵连横之才。臣与他相峙潼关之际,本有击败他的机会,反被他突袭得胜,其亦有用兵之略,多权数,於李渊军中,诚然足为方面之任。然臣闻之,他自恃元勋,心高气傲,与同僚关系并不融洽,又其性颇轻躁。

“李渊若是果用此人为将,臣窃以为,非大王之敌也。”

李善道摸着短髭,忖思了会儿,展颜一笑,说道:“公既知刘文静之能,则若李渊真以他为将,再援河东,到时,公知己知彼,抵御之任,就多赖於公了!”

屈突通恭恭敬敬地答道:“大王放心,臣定竭力,佐大王使刘文静不得入河东半步!”

李善道举目,望了望南边的蒲坂城,不再说这个话题,说道:“独孤怀恩部为我全歼,这蒲坂城,已是我囊中之物。可我这个人,最是不好杀伤,不好打仗,若能不动刀兵就得此城,自是最好。屈突公,尧君素是你旧将,今日休整一天,明日敢就劳公为我劝降尧君素,可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二十章尧君素忠责降臣(第2/2页)

屈突通应道:“敢不领命!”

入夜前,战场打扫干净,各部汉军入驻唐军营地。

是夜,休整了一晚。

并在夜间,两道军报先后呈送到李善道帐中。一道是苏定方派人呈来,已经占下了蒲坂东渡。一道是王须达、萧裕遣军吏呈来,萧裕部未能抄住姜宝谊、李仲文两部后路,姜、李知了独孤怀恩大败,停下进攻,转往北撤,向着汾阴方向去了,王须达等追击了十余里,斩获千余。

第二天上午,窦建德部悉数渡过了涑水,在窦建德的率领下,到了营外与李善道部会合。

……

“窦公,辛苦诸位了。涑水对岸这仗打得不错。”李善道看完窦建德呈上的战果汇报,笑道。

窦建德说道:“不过千余唐兵,微末之劳,何能与大王一举歼灭独孤怀恩主力相比!”

打独孤怀恩这一仗,李善道数用计谋,成功地将独孤怀恩部从营中调了出来,两线作战,一边阻击姜宝谊、李仲文部,一边全力攻击独孤怀恩部,两战两胜,从而尽歼其部。事后复盘来看,此战李善道确是打得不错。窦建德的这句谦虚、赞扬,是他的心里话。

李善道摆摆手,不以为意,笑道:“换了窦公来打,独孤怀恩一样被歼灭,何足一提。”

窦建德心头一跳,连忙下拜,恭恭敬敬地说道:“臣碌碌庸才,不足为用,但愿大王威加海内,垂名竹帛,建德得效其尺寸,其余不足为矣。”

李善道本来就没把歼灭独孤怀恩部当回事,“换了窦公来打”也是他的实话,只没料到,一句无心之言,听到窦建德这个降臣耳中,却会使窦建德心惊肉跳,他怔了怔,哈哈一笑,下到帐中,将窦建德扶起,亲热地说道:“窦公,我是个什么样的人?你还不了解么?你我君臣间的寻常言语,公勿多心。独孤怀恩无能之辈,胜他一仗,原是不足多言。”

顿了下,看向跟着窦建德进帐的王伏宝、高雅贤等将,又笑道,“涑水对岸这仗,君等俱有功劳。今日会后,赏赐我就会颁下。孤独怀恩虽灭,河东诸郡,我才得有二分,望君等再接再励。且待河东诸郡俱下,论以君等功劳,另有赏赐。只要有功,高官厚爵,我何吝之!”

王伏宝、高雅贤等将皆拜在地,应道:“愿施犬马之力,从大王征讨!”

“都起来,都起来吧。”李善道握住窦建德的手,送他到胡坐落座,自到主位重坐,等王伏宝、高雅贤诸将也都回坐,摸了摸短髭,说道,“蒲坂城,系河东之要地,扼关中与河东来往之咽喉。我军须当尽快将此城得之。昨天,我已与屈突公说过,今天劳他劝降尧君素。诸位,尧君素若降,便就罢了;他若不降,我意三两日内,我军就攻打蒲坂!公等何意?”

一人离坐起身,说道:“大王,臣前已献策,愿为大王招降蒲坂城中的守将、守吏。臣敢请今日就到城外,与屈突公一起,向城内将、吏,晓喻利害,示以形势,促使彼辈献城。”

说话之人,是吕崇茂。

李善道笑道:“涑水对岸这仗,我刚看功劳簿,吕公也立下了很大功劳。好,今日招降,就劳公与屈突公共往招降,如能招降得成,公又立大功一桩。”

时已近午,吕崇茂急着立功,饭也不吃了,当即就请求往招城内。他这般积极,屈突通没甚可说,亦便请令。早一日能得蒲坂,就能早一日用兵别郡,李善道自是无不允之理。

就屈突通、吕崇茂两人,暂辞出帐,往蒲坂城下招降。

屈突通只带了数十骑随从,吕崇茂点了数百弓手。

……

到至蒲坂城东。

护城河外,屈突通令从骑朝城内喊叫,请尧君素一见。

尧君素就在城楼,闻得城外喊声,起身到扶栏处,向前张望,一眼看见了骑在马上的屈突通。

昔在屈突通帐下时,尧君素深得屈突通的信赖,要不然,屈突通也不会留他守蒲坂。

两个人虽是上下级,意气相投,感情挺好。

却见屈突通须发花白,未着铠甲,布衣策马,不知为何,蓦然伤感浮上尧君素心头,——有故人相见的原因,也许还有困守孤城数月的压力导致,亦也许还有这午时阳光温暖之故,顿时间,情难自已,两行滚烫的热泪落下。他强抑情绪,沉声问道:“屈突公,来此何意?”

屈突通六旬之龄了,以往在军中时,宿以忠臣自居,如今却降了李善道,脸面上不免惭愧,又见尧君素神色憔悴,比以前瘦了很多,衣袍脏污,显然是数月守城艰苦,惭愧之余,想起与尧君素往日的情谊,复生酸楚,不觉也是泪下,百感交集,一时不知从何说起。

他张了几张嘴,才出声说道:“非我屈突通不忠,实乃大势已去。义旗所指,莫不响应。我知卿忠义,事势如此,人力难挽。为卿富贵计,不如降了吧。汉王宽厚,必不亏待於卿。”

日头晒在身上,暖洋洋的,扶栏眺之,西边大河、南边涑水,河水如带,数月固守,城内虽已残破,四外野间,郁郁葱葱,鸟飞兔奔,正是初夏的好时节。尧君素望着城外故人,抓紧了扶栏,欲言又止,他不想恶言相向,可身边王行本等将受他与屈突通感染,也都是歔欷流涕,哽咽之声此起彼伏,为坚定将士们的守城决心,他不能不表达自己的坚定立场。

於是,他擦掉眼泪,紧握扶栏,深吸一口气,掷地有声地说道:“公当爪牙之寄,为国大臣,主上委公以关中,代王付公以社稷,国祚隆替,悬之於公。奈何不思报效,以至於此!纵不能远惭主上,公所乘马,即代王所赐也,公何面目乘之哉!”

屈突通羞惭至极,尧君素虽旧为其将,今闻其忠壮此语,望其身形,恍然只觉城楼上的尧君素高大巍峨,倒似是衬出了城下的他的渺小不堪,勉强说道:“吁!君素,我力屈而来。”

“吾方今力犹未屈,何用多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