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四十四章 魏玄成密报军情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第四十四章 魏玄成密报军情

簡繁轉換
作者:赵子曰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5-07 01:02:0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四十四章魏玄成密报军情(第1/2页)

挑眉立眼之人,还能是谁,自是高延霸。

王宣德闻弦歌,知雅意,一见高延霸这模样,就知道他为何不忿发飙,笑道:“是,是,大郎指正的是,是俺说错话了。尉迟敬德是一条好汉,大郎也是好汉。”

“哼,这还差不多。”高延霸赳赳然,转向李善道请战,说道,“大王,却原来李世民这厮,竟是佯攻昌宁,既然他实攻晋阳的意图已经暴露无遗,小奴愚见,便不需再惜力气,文城郡方向就不必再多做关注,可以催动全军,猛攻霍邑了!小奴敢请明日攻城,领先锋之任!”

这几天,汉军的主力虽然还屯兵在霍邑城外,但因文城郡方面,攻打昌宁的唐军攻势颇猛,加上李善道还真被骗住了,误以为攻昌宁的唐军是李世民亲率,所以对霍邑的攻势稍有停顿。

河东地界,尤其临汾、文城、西河等郡的地理形势,李善道早是烂熟於心,不过出於惯性,他还是起身下到帐中,到沙盘前,负手观望,一边看,一边说道:“眼下来看,唐军攻昌宁,是疑兵之计,既为哄我军,也为哄刘武周。於今李世民率其主力,出现在了晋阳,则他这条疑兵之计的使命就已宣告结束。以我度料,攻昌宁的这支唐军,应是很快就会撤围了。

“撤围之后,这支唐军接下来会干什么?最大的可能,是救援霍邑。

“救援霍邑的话,又有两个可能性。一则,这支唐军或许会东进,转攻临汾,以迫使我攻霍邑之部分兵回援,或者干脆迫使我军回师,从而解霍邑之围;二则,也有可能会北还龙泉郡,然后再从龙泉郡向东,直接开到霍邑城下,来救援霍邑。这两个可能性,前者是攻我必救,后者是与我军堂堂正正地在霍邑对战。我认为,这两个可能性都不能排除,都是存在的。

“屈突公、贤兄,你们以为呢?”

如前所述,临汾县在霍邑的南边,此县等於是围攻霍邑的李善道部的后方;而龙泉郡位处在霍邑的西边,从龙泉郡北部进兵,经过汾西,即可直达霍邑城西。

“大王所料甚是,不外乎就是这两个可能性。不过,汾西现在我军手中,若从龙泉郡来援霍邑,必须先经过汾西,这样一来,若被我汾西驻军阻击,它就不好到达霍邑城下,故臣愚见,两者之间,似又以前者,即转攻临汾此一可能性,当为最大。”屈突通考虑了会儿,说道。

刘黑闼赞同,说道:“若转攻临汾,便是断我军后路,不论临汾城它能不能攻下,对我军心的影响都会不小。如换臣是李世民,臣是会做此选择。”

事实上,李善道也是这个判断。

临汾的重要性,他当然知道。

要不然,也不会在此前闻唐军从文城郡渡河当时,就遣高曦去临汾坐镇。

他又看了稍时沙盘,下达命令:“檄令沐阳,严守城防。攻昌宁之唐军,若转攻临汾,固守待援。”顿了下,又令道,“龙泉郡现另有姜宝谊等部驻扎,汾西亦需严守,一样传令与之。”

令旨拟就,择吏送出。

李善道回到席上,顾盼诸将:“我军顿兵霍邑,已经多日。先前敌情不明,故未有大举攻城,而今敌情已明,延霸言之甚是,可催动全军,攻拔霍邑了!传我军令,今晚犒赏三军,明日开始全力攻城。……刘武周才与李世民交手,先被李世民数百骑冲了一阵,继尉迟敬德等中伏大败,不过三四天间,接连受挫,亦不知他能否守住晋阳,十天之内吧,争取将霍邑打下!”

屈突通、刘黑闼、高延霸、王君廓、罗艺、高开道等等帐中诸将,俱皆起身,大声应诺。

高延霸进身一步,再次请战:“大王,小奴愿领先攻!”

“好!明日先攻之任,城北主攻,就交与延霸,城东主攻,……开道,交与你部。”

仍如前文所述,霍邑县城西为汾水,南为彘水,可供进攻之所只有城北、城东。

次日一早,便由高延霸、高开道两部,率先对霍邑县城展开进攻。

一日攻城,无功而退。

休整一夜,继续攻势。

连着攻了四五日,霍邑县城尽管不算大城,但占着地利之便,城防工事又坚固,却攻之不下。

先是军报从西呈至,报称围攻昌宁的唐军撤除了李世民大纛的伪装,打出了此部唐军真正主将,宇文歆、李靖、杜君绰、郑仁泰等的将旗,并果如李善道、屈突通、刘黑闼等所料,从昌宁城外撤了围,穿过姑射山南麓,出文城郡界,转向临汾县城进发。

接着再得军报,龙泉郡的姜宝谊等部唐军,由姜宝谊亲率,号称五万,实则大约万众,离开了龙泉郡的郡治隰川,东行而来,向汾西方向前进。

随后又有军报从北送来,李世民以伏兵大败尉迟敬德后,进逼晋阳县城,连日耀武扬威,向刘武周挑战,唯刘武周因一再受挫之故,思欲“避敌锋锐”,闭城不出,不肯接战;李世民因分兵两部,一部为骑兵,北上抄掠楼烦、雁门两郡的边地,一部为步卒,南攻晋阳南边的文水等地,摆出了“扰其粮道、剪其羽翼,以促刘武周不得不出兵接战”的咄咄逼人之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四十四章魏玄成密报军情(第2/2页)

攻坚战本就不好打,唐军现下又两路偏师,一个威胁己军后路,一个正面来援霍邑,此外以主力压迫刘武周,三线进战,整个河东战场原先汉军与刘武周军占据上风的形势,因为李世民的到来,以及李世民“声东击西”、“设伏歼敌”两策的得用,值此际,渐转错综复杂。

李善道正为此踌躇之际,又有一道军报急从贵乡呈到。

这道军报到时,李善道身在前线,正在观望轮到今日攻城的王君廓、董法律两部攻城。兵到河东以今,留守贵乡的魏征、在河内负责粮秣转运的于志宁都时有上书,多是禀报些和河东此战有关的情况。李善道接住这道军报,原本尚不以为意,以为是魏征照例的正常上书而已。

却打开后,才看一眼,他神色登时大变。

大变当时,想到屈突通等诸将此时多在身边,李善道赶忙将变化的神色压住,若无其事地将这道军报看完,随手折起,揣入怀中,轻描淡写地说道:“前令玄成选调得力吏员三十人,遣来河东,接手已克诸郡的民政诸务。玄成的回书来了,很快他就能选调完成。”

强稳住心绪,李善道继续观望攻城的战况。

看了多时,暮色将至,王君廓、董法律两部已是明显今日攻不下城,李善道乃不再多看,传了道命令:“再攻半个时辰,撤兵还营。”离坐而起,下望楼去也。

屈突通等跟从着他,也都下了望楼。

这望楼,是搭在前线的望楼,非是营中的望楼。

下得望楼,诸将簇拥李善道,驰马还回营中。刘黑闼等将各有营地,将李善道送到帅营辕门外,行个军礼,各自辞去。屈突通现尚未独领一军,——随他投降的骁果,被李善道分给了高延霸、高曦、萧裕、秦敬嗣、黄君汉、董法律、薛万彻等营,因他随着李善道住在帅营。

入进辕门,到了帅帐,屈突通见帐中无有闲杂人等,打望了下李善道的神情,出言说道:“敢问大王,长史自贵乡之上书,确是汇报的吏员将选调完成此事么?”

“公心细如发,可是我适才有所失态?不瞒公,玄成所禀,实非此事。”

屈突通问道:“敢问大王,则是何事?”

李善道正要回答,帐外张士贵进来禀道:“大王,刘上柱国、萧裕、王君廓求见。”

——刘黑闼在李善道军中的地位最高,是以别的将领,张士贵等在向李善道进禀时,都可直呼其名,只有刘黑闼,李善道向以“贤兄”尊称,张士贵等也都以他的勋官为称。

“请我贤兄诸人进来。”李善道暂止话头,吩咐说道。

刘黑闼、萧裕、王君廓三人,刘黑闼居前,萧裕、王君廓在后,进到帐中,拜倒行礼。

李善道叫他三人起身,明知故问:“贤兄、元德、君廓,刚才营外分别,你们怎么来了?”

刘黑闼细察李善道面色,抚须说道:“大王,方才望楼之上,王参军呈递的长史来书,其内所禀,恐怕不是派来河东的吏员即将选调完成这件事吧?”

“元德、君廓,你俩求见,为的也是此事?”

却萧裕、王君廓两人闻言,对视一眼。

萧裕微微一笑,说道:“敢禀大王,长史此道来书中所禀是何内容,既然大王说是选调吏员此事,臣自不敢疑之。只是刚在帅营辕门外,拜辞大王时,臣见大王多瞧了臣两眼,便自寻思,或是大王有何事不好当众言说,想私下嘱咐与臣?故臣斗胆,冒昧去而复还。”

王君廓低着头,眼往上视,神态恭谨,却偷觑李善道神态,说道:“大王,臣与萧柱国同,也是见大王多瞧了臣几眼,故而斗胆,冒昧随刘公、萧柱国还来求见。”

每个人的性格不同,就同一件事,或直接、或委婉,回答的话、表现也都不同。

李善道摸着短髭,点了点头,说道:“非是望楼上时,隐瞒公等,委实玄成所禀,事关重大,望楼上人多口杂,且当下正值攻霍邑之关键时刻,因而不好使令众知。”环顾这几人,说道,“公等皆我股肱,纵公等不还回求询,我也正要召请公等来见,共议此事。”

刘黑闼问道:“大王,究竟何事?”

“宇文化及引骁果数万,出江都而西,不久前进据了东郡,分兵至河东岸,有攻我黎阳之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