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十章 独孤固守姜李至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第十章 独孤固守姜李至

簡繁轉換
作者:赵子曰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5-07 01:02:0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十章独孤固守姜李至(第1/2页)

闻弦歌而知雅意。

屈突通听李善道一问,便知李善道想听到什么回答,当即说道:“吕公此策,臣愚见,事关重大,宜当斟酌再定,不可轻率。”

已经定下“佯攻姜宝谊、李仲文部,诱独孤怀恩往援,半途设伏歼之”此策,而且相比此策,吕崇茂所献之策,也只是表面听来可行,实际操作的时候不确定性太大,则当然李善道不会采用吕崇茂此策。无非是一为保密,二为不伤吕崇茂的积极性,李善道因才转问屈突通。

屈突通要出身有出身、要名声有名声,本人也知兵能战,有能力,吕崇茂固是瞧不起吕绍宗、韦义节、独孤怀恩之流,然对屈突通还是很尊重的,听了屈突通这话,又见李善道亦无“闻策欣然”之状,便说道:“大王所虑甚是。独孤怀恩部曲不少,若要用兵,是须仔细计议。”

他之此策,就算暂时揭过。

当晚,吕崇茂住在了李善道的营中。

……

李善道兵到安邑后,未对安邑县城展开攻势。

不是因为安邑的守卒多,安邑城内的唐军守卒只千余人。

也不是因其城防坚固,清河等坚城李善道军都打下来了,其部攻城经验丰富。

而是出於三个缘故。

一是安邑城内的郡姓多,若强攻,不免会造成误伤,可能会影响后续对河东郡的招抚;二则正是现尚无姜宝谊、李仲文等部援到河东的消息,不急着将安邑城打下。还有一个缘故,便是柳燮、薛万彻等已在为李善道招揽安邑的大族诸姓,安邑城有很大的把握,可以不战而下。

河东郡因盐池之利,商贾辐辏,大姓猬集。

郡占地不大,豪右富室甚多。

而河东郡的盐池主要就在安邑,故安邑的大姓,又在诸县中尤为最盛。

除裴、薛、柳这河东三姓在安邑皆有支族,分掌盐池之利外,尚有张、卫、康、安等汉胡诸姓,也或为盐纲首,或督盐课,或贩盐买卖,据一地为雄。

李渊起事后,重心在关中,包括河东郡在内的河东诸郡,他还没有来得及巩固统治,裴、柳、薛等大姓的子弟尽管有被他招揽者,可像张、卫、康、安等二三流豪强,他很多现亦只是笼络、羁縻而已,论以忠心,张、卫、康、安等姓对李渊的统治尚存观望,却是无甚忠心可言。

——这一点,从吕崇茂瞧不上李渊所任派的攻蒲坂之三位主将,因生“作乱”之心,从而投附了给了他更高官爵封拜的李善道,以及虞乡群盗,唐军一直亦没能招揽得到,便可窥一斑。

却这安邑地界的诸大姓,李善道兵马开到之前,就已遣柳燮、薛万彻往招。

柳燮倒且罢了。

薛万彻在招揽张、卫、康、安等姓时,有个旁人莫及的优势,即其父薛世雄在去河北前,因族为河东高第,又薛氏自魏晋举宗徙汾阴后,长期掌据盐池之利,遂他曾督安邑、解县戍守,兼掌盐池防务,却与张、卫、康、安等豪强素有交情,薛万彻借此渊源,游说之际更显亲信。

——不妨多说一句,汾阴在安邑西北,两县间隔着猗氏县地、隔着滦水,并不相邻,两县县城相距百余里地,则薛氏以外来之族,当本郡已有柳、裴等土著名族的背景下,却怎居然能够掌握安邑盐池之利?这乃是系因薛氏和柳、裴等族不同。其族原为蜀地的武力强宗,族中子弟剽悍敢战,兼以复是举宗五千户迁到的汾阴,由而能以武力震慑诸姓,渐次掌控盐池。

直到近代,河东三姓相比,薛氏虽出了个大诗人薛道衡,但和柳、裴的文化底蕴相较,仍显逊色,其族子弟出仕,依然以为将为主。如薛世雄父子,就俱是以武功立身,不以学问、文采得名。还有现为李渊心腹大患的薛举,他也是汾阴薛氏出身,其父薛汪时迁到的金城。

薛万彻跟着其父在安邑待过,与张、卫、康、安等家的同龄人有来往,与这几姓族中的长辈也有认识,已有交情,加上李善道慷慨大方,只要愿意从附的,无不赐以厚禄高位,上到三品的“金紫光禄大夫”、从三品的“银青光禄大夫”等散官,并五品的“上仪同”以上,乃至从二品的“柱国”等勋官,都跟不要钱似的,视对方的家世、实力,尽给以相应的授封。

於是吕崇茂到李善道军中日时,薛万彻已成功说服了张、卫、康、安等豪强大都归附。

——散官、勋官云云,隋之官僚体系,由三个部分组成,职事官、散官和勋官。散官是荣誉性的职衔,侧重授给文臣,无实际职掌,但享受对应品级的俸禄与礼遇;勋官又名“戎秩”,沿袭自北周,用以表彰军功,授给对象以军人为主,可凭等级得授永业田、免除部分赋税。

柳燮干的也不错。

安邑的柳、裴等氏,不像张、卫、康、安等姓归附得那么多,可最起码,对於李善道的招揽没有明确拒绝,态度暧昧,对李善道军的到来并无激烈反抗之意。很明显了,他们这还是以自保为要,只要不损害他们在安邑、在河东的利益,他们便愿意在李善道、李渊间保持中立。

这就足够了。

柳、裴、薛等姓中立,张、卫、康、安等豪强归附,吕崇茂此前又在安邑任过县丞,与城中的县吏多熟,便在吕崇茂来到李善道军中的次日,外有李善道数万兵马围城,内有县吏聚众叛投之下,唐军在城中的守卒被迫降从,城门打开,张、卫等姓迎接李善道大军入城。

……

攻入河东郡这才没几天。

进展得相当顺利。

夏县、安邑两座县城,悉兵不血刃,已入囊中。

这两座城一得,与河内郡的道路就畅通无阻,底下来,可以全力收拾独孤怀恩等唐军了。

李善道下令,选张氏一人任安邑县令,调兵千人入城接管城防,同时约束其余兵马,禁止进城扰民;安邑盐池在安邑县城的西北位置,离城只几里地远,李善道军的兵马驻在城北、城东,他又严禁部曲擅入盐池,半点也不破坏盐池现被裴、柳、薛、张等各家分别掌控的局面。

种种安抚措施,实行到位。

因为昨天听吕崇茂、屈突通说了安邑盐工有挖掘地道之能,在安抚住了安邑诸姓、县内士民以后,李善道令王宣德引军吏数十,张榜城中和到盐池周近,堆积粮食为诱,招募盐工。

盐工的日子过得很艰苦,役同刑徒,日仅给糙米二升,长期接触卤水,“盛夏烈日,赤脚踏卤,皮焦骨朽”,导致“手足皴裂,目盲者众”。大业九年,海内初乱时,就有河东的盐徒啸聚,劫掠官仓。唐军到河东后,只稍微一招,盐工们因生活困苦,便颇有投者,李善道於今招募,更搬出了大量的粮食,遂投附的盐工愈是络绎不绝,短短一两天,就有千余盐工投从。

李善道一面令王宣德等继续招募,一面将这千余盐工,先给之独立编为了一营。

这些,且都不必赘述。

营中置宴,与新投的柳、裴、薛、张、康、安等诸姓畅饮了两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十章独孤固守姜李至(第2/2页)

——康三藏难得的,也有机会作为陪客,上了酒宴的台面,安邑的康、安两姓俱是经丝绸之路,入到中原经商的西域胡。之前康三藏奉令以商贾打探河东道情况的时候,就已经与安邑的康、安两家建立了联系。这回招揽安邑诸姓,康三藏也起到了些作用。

数万大军,驻在安邑,已有多日。

吕崇茂又向李善道进言了一次,还是建议李善道速攻独孤怀恩部,但李善道依旧以“斟酌斟酌”为辞,不置可否。就在吕崇茂暗自起疑,不明白李善道葫芦里卖的究竟是什么药,与其亲信私下窃议时,这一日,接连两道情报,被斥候分从西边、南边,飞马禀到!

南边传到的情报是:王长谐出兵数千,进至黄河南岸,试图从风陵渡渡河,但被刘豹头等击退。西边传到的情报是:姜宝谊、李仲文联兵,已至黄河西岸,将从汾阴渡河入河东郡境内。

李善道览过两道情报,拈起昨天呈到军中的有关独孤怀恩部的情报,——上边所报的是,独孤怀恩近日加强蒲坂营垒的守备,增派巡逻队,巡防颇严,摆出了固守待援的姿态。

“我军出击之日到了!”李善道召集诸将,等诸将到后,将王长谐、姜宝谊、李仲文各部唐军的近况动向与诸将讲说罢了,按住案几起身,摸着短髭,目光炯炯,环顾说道。

吕崇茂听得姜宝谊、李仲文已到黄河西岸,将渡黄河入境河东郡,心头早是一沉,再听得李善道说出击之日到了,不禁就带着点抱怨,讶然说道:“出击之日到了?大王,日前姜宝谊、李仲文两部未援河内的时候,诚然是我军进击的良机,可当下姜宝谊、李仲文两部将渡汾阴,王长谐亦在风陵渡虎视眈眈,臣愚见,此际恐已过用兵进击之良机,却怎出击之日反到?”

李善道笑道:“公有所不知。前日公建言急击独孤怀恩时,策虽良策,然其部两万余众,我军若攻之,他一旦坚守,将成持久战,故公此策,我虑之再三,不宜用之。

“今观敌情,王长谐虽欲强渡,为刘豹头等所扼,黄河天险,他是渡之不得,空唯望河兴叹,暂不需顾及;而姜宝谊、李仲文虽然来援,还没与独孤怀恩部会师;又独孤怀恩固守待援,正露其怯。我军若於此际,集中精锐,迅猛出击,先佯攻姜宝谊、李仲文,独孤怀恩势必往援,我军就能趁机将其两部一网打尽,再回师蒲坂,届时借公劝降,蒲坂亦能下矣。”

吕崇茂怔了怔,说道:“原来大王早已成竹在胸。”品了一品,却也得承认,李善道此策,比之他的献策,确乎是高明得多,便说道,“敢问大王,何时出兵?如何部署?”

“汾阴到蒲坂,百余里地,一渡河后,姜宝谊、李仲文两部必急於赶援,料至多三日内,即可到达虞乡。情报禀称,其两部合兵两万,我在虞乡之王君廓部兵只三千,难以过久阻击,我军须当抓紧出兵。今晚犒赏三军,明日便即出兵!分兵一支,佯向蒲坂;我亲率主力,潜渡滦水,伏於绮氏河谷,候姜宝谊、李仲文两部到虞乡,被王君廓阻击的时候,疾行往击!”

此策定下已久,经过与屈突通、窦建德等的反复商议,李善道思虑纯熟,言语间透出决断。

汾阴位在河东郡的西北处,临着河东郡的西界,从此县到蒲坂,需经桑泉、虞乡两县。前遣王君廓部先到虞乡,一个是为招虞乡群盗,再一个,也便是为在此拦截姜宝谊、李仲文两部。

绮氏,与安邑接壤,在安邑的西北位置,与安邑县城间隔着滦水。由绮氏向西,便是桑泉,再转而向南,即是虞乡。三县分布在滦水岸边。从绮氏县城到虞乡县城,也是百余里远近。

绮氏现也在唐军手中,但城内的驻兵也不多,并且此县的地形,李善道已遣杨粉堆亲自带得力军吏,打探清楚,其县临滦水的地段,有宽阔的河谷,足以够大军隐蔽。

窦建德起身说道:“大王,此策之要,在於主力渡过滦水后,务必不能打草惊蛇,使姜宝谊、李仲文两部察觉。臣愚见,出兵之前,宜当严令诸营,禁声息,密行军,确保不露踪迹。”

“公所言,正合我意。窦公,我正有一重任,欲托付於你。就是佯向蒲坂此部,我欲请公统率。公意何如?”李善道言辞亲切,笑与窦建德说道。

窦建德赶紧答道:“臣敢不受命?”

“你佯向蒲坂时,可打我的旗帜,以惑独孤怀恩耳目,让他误以为是我亲攻其营。”

窦建德心领神会,说道:“大王妙计,此虚虚实实之计!臣便斗胆,敢领命,僭用大王之旗。”

吕崇茂没有听懂,诧异地说道:“适闻大王之策,不是‘佯攻姜宝谊、李仲文,以调独孤怀恩往援’么?若使窦公用大王旗帜,独孤怀恩又怎还敢往援姜宝谊、李仲文?”

帐中一将,瞅了眼吕崇茂,咧开嘴,笑将起来。

一笑间,两颗门牙洁白夺目。

可不即是高延霸。

吕崇茂问道:“将军为何作笑?”

高延霸敛笑,恭恭敬敬地看向李善道,得了李善道的默许,就重新咧出门牙,回答吕崇茂,说道:“吕公!窦公不已说了么?大王此计乃是虚虚实实之计。初见大王旗帜,独孤怀恩自然是会疑惧,不敢轻举妄动,可待他一闻我军主力进攻姜宝谊、李仲文两部,则他转而就会知晓,窦公所部,实非我军主力,这样,不就更坚定了他援姜宝谊、李仲文的决心?”

窦建德虚打出李善道的旗号,说明什么?

说明李善道用兵的重点,必是姜宝谊、李仲文两部,之所以使窦建德虚打旗号,不会有别的原因,只能是担心独孤怀恩会敢驰援姜宝谊、李仲文。如此一来,独孤怀恩肯定就会以为李善道对他是没有想法的,进而就会放松警惕,全力驰援姜宝谊、李仲文。此正欲擒故纵。

吕崇茂这才恍然大悟,说道:“大王此计,既惑敌又诱敌,攻心之策,真乃高明!”

高延霸扭过脸,与坐在他边上的高曦、萧裕等眼神碰上,呲着门牙,摇了摇头。这摇头,吕崇茂没看见,但其意,高曦、萧裕等皆明了,分明是在讥笑吕崇茂之智短。

吕崇茂家富一方,部曲数千,投附李善道后,立下了献夏县之功,安邑之得,他亦有功劳,又自恃是河东土著,李善道要想得河东郡,须依仗他,因除屈突通等寥寥数人以外,他对高延霸等将都只是面子上客气,其实并不真心礼敬,常有骄慢,是故高延霸对他已是看不顺眼。

且也不必多说。

用兵的时机已到,决策定下。

这晚,捶牛宰羊,犒赏三军。

翌日上午,姜宝谊、李仲文部的最新情报送来,其两部兵正在渡河,估计一天内可渡河完毕。

窦建德便打起李善道的旗帜,领兵数千出营,杂以随军的数千民夫,吕崇茂等新投诸部亦大多从之,虚张声势,号称兵马两万,即往蒲坂而行。等到入夜后,李善道引主力潜渡滦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