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五十章 秦公策乱迫战急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第五十章 秦公策乱迫战急

簡繁轉換
作者:赵子曰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5-07 01:02:0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五十章秦公策乱迫战急(第1/2页)

却数日前,李世民议过“薛深愿降,今取晋阳,把握就更大了。底下便是怎么逼迫刘武周出兵与我野战”之后,就精心筹谋,定下了迫使刘武周出战之策。

李世民先已分兵南取文水、遣骑北断晋阳与楼烦、马邑之间的粮道,其实这两个举措,就已经对刘武周部造成了一定的压力。这时,他乃又散播谣言,云说是有晋阳城内的士民与己潜通,要在城内响应唐军作乱,——事实上,这也不算谣言,薛深的确是已愿内应。

如前文所述,刘武周部在晋阳烧杀掳掠,无恶不作,刘武周亦知他激起了极大的晋阳民怨,故连城中他都不放心住,住在了城外营。於是,此谣言一起,刘武周军中上下登时人心惶惶!

便接连有杨伏念、黄子英、张万岁等,相继进言刘武周,劝说他:“眼下之计,外有强敌,内则不稳,一旦城中生乱,我军腹背受敌,恐将尽丧於此地矣,不如是战是退,速定对策。”

刘武周初时,犹迟疑不决。

却宋金刚这道军报送来李善道军中的两天前,晋阳城内果然出现了一小拨内乱。——举乱之人,非是薛深,不过背后的操纵者,系为薛深。内乱的规模不大,很快就被平定了。但由此却造成了苑君璋、尉迟敬德、高满政等也坐不住了,包括郁射设在内,亦开始向刘武周进谏。

诸人皆言:“我大军数万,若只作困守,士气必衰,民心难安,粮草亦难以为继,久则不战自溃矣。较与唐军,於今敌情已明,汉王还攻临汾,姜宝谊等部唐军俱被牵制,李世民率来晋阳之众,无非两万步骑。与其等晋阳城内大乱,我军内外受困而自溃,何不趁此时机,主动出击,与李世民决一死战?我军众过唐军,胜算犹在,倘能一举破敌,大势可转。”

——打仗,打的是士气,打的也是震慑。士气毋庸多言,何谓“震慑”?特别在新占区的时候,震慑即以军威震慑当地的士民。新占区的民心往往不稳,军威不振便民心难服。若只一味避战,短日尚好,时间一长,新占区的士民中定然就会出现异心之人,到时就大势去矣。

震慑之力,不仅能慑敌,亦能安民。

刘武周也知此理。

又在刘武周帐下,苑君璋最有智谋,而尉迟敬德、高满政虽为武将,与黄子英、张万岁等相比,非是单一的勇悍,亦各有谋略,更别说还有郁射设这个突厥的监军现亦持此见。

由是,刘武周终於下了决心,采纳众议,决定接受唐军的挑战,出营与战。

宋金刚已率部,从平城到了晋阳。

刘武周决定出战的军议,他参加了,急呈与李善道的这道军报,讲说的即是此事。

……

看完宋金刚的这道军报,李善道蹙起了眉头。

“大王,宋柱国报禀何事?”屈突通察其脸色,看出了他的斟酌之意,问道。

李善道示意王宣德将宋金刚的这道军报,取与屈突通等看,说道:“晋阳谣言四起,言说城内强豪纷纷欲响应唐军,刘武周军心慌乱。他已决意出战,与李世民一决高下。”

“城内强豪欲响应唐军?”屈突通沉吟稍顷,说道,“大王,这倒不见得只是谣言。空穴来风,未必无因。晋阳,乃李渊长久经营之地,城内豪强子弟,不乏附从李渊者,闻刘武周部得下晋阳后,又肆意杀掠,民心早已怨声载道。这种情况下,豪强响应唐军绝非无端。”

刘黑闼以为然,说道:“刘武周这厮,本以为他算个豪杰,观他得了晋阳后的举动,实乃鼠目寸光。一则,他为渔夫得利,顿兵晋阳,不再南下,——他若南下,霍邑、灵石,我军岂不早就得之?怎还会有李世民奇袭晋阳之事?二则,他不顾民心,肆意杀掠,如今强豪欲反,令其自受困窘,正自食其果。大王,尉迟敬德、寻相悉刘武周帐下大将,自前被李世民败后,其军士气已落,甚至导致刘武周迟迟不敢应唐军之挑战。方今城内又民心不稳,他被迫出战。臣之愚见,刘武周这一仗,十之**,怕是会落败。……我军是不是应就此作些预备?”

“贤兄所言甚是。”

作为一个后世人,李世民和刘武周两人如果交手,谁胜谁败,谁技高一筹,李善道心中已有定论;更何况刘黑闼分析的很对,论兵力的话,刘武周现下对比李世民部的唐军,固然是占了多数,但兵多未必能胜,形势、士气、民心更为关键,当下无论形势,还是士气、民心,都不在刘武周这边,则刘武周此战的结果,已是显而易见,李善道越能断定,他是必败无疑。

李善道摸着短髭,琢磨了片刻,接着与屈突通、刘黑闼等说道:“刘武周此番出战,如我贤兄所言,败的可能性确实很大。刘武周一败,李世民收复了晋阳之后,我料之,他应不会追击刘武周,而势必会南下,再来与我军会战。形势,对我军就将不利。”

说着,他站起身,下到帐中,来至沙盘边上,指着沙盘上的临汾、霍邑,说道,“是以,我军必须赶在李世民、刘武周这一仗分出胜败,或者至少赶在李世民南下之前,歼灭临汾城外之宇文歆部,并及打下霍邑!”吩咐王宣德等帐下吏,“击召将鼓,召诸将速来听令。”

沉沉的召将鼓声击响。

鼓声回荡帅营,传令的军吏驰马分入其他诸将各营。

三通鼓未毕,各营的主将、副将已尽赶到,齐聚帐中。

刘黑闼为首,王须达、高延霸、萧裕、薛万彻等次之,又苏定方、王君廓、独孤神秀、罗艺、高开道、李君羡、王伏宝等再次之,又其余营将、副将排列居后,二三十员战将分成数排,将帐中站得满满堂堂,——因是奉召将鼓的鼓声相召,皆披盔贯甲,一个个屏息肃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五十章秦公策乱迫战急(第2/2页)

李善道下达命令:“诸将听令,即刻分兵两部,一部我亲督之,王须达为副,萧裕、薛万彻、李君羡、王伏宝等营从之,明日攻宇文歆营;一部我贤兄率之,高延霸为副,王君廓、独孤神秀、罗艺、高开道诸营从之,明晚潜行北上,袭取霍邑。”

诸将凛然接令。

“再传令城中,令高曦,明日遣兵出城,配合我部攻宇文歆营。”

负责传令事务的杨粉堆接令。

“传令焦彦郎,姜宝谊等部若至姑射山南麓,务必阻击。传令黄君汉,分兵部分北上,佯攻吉昌,以动摇姜宝谊、宇文歆等部唐军军心。”李善道下达了这一仗的最后一道命令。

——所谓“动摇姜宝谊、宇文歆等部唐军军心”,仍如前所述,吉昌是文城郡的郡治,现为唐军从临汾县也好、从文城郡也好,撤回其后方龙泉郡的唯一道路。

杨粉堆再次接令。

“各还本营,迅速整备,明日按我令行事。”

诸将齐声应诺。

躬身行军礼之际,各人身上的铠甲铿锵作响,森然的杀气瞬间弥漫整个帅帐,仿佛寒风凛冽。

李善道挺身昂立,扫视诸将,看着他们相继退出后,叫王宣德、王湛德兄弟和杨粉堆近前,向他们低声地又下了两道命令:“三件事,你们现在就办。一件是,宣德,去告诉李客师,明日攻宇文歆营,令他从战;一件是,湛德,使匠营为李客师赶制将旗,明日使用;一件是,粉堆,遣吏传檄宋金刚,刘武周此回出战,败多胜少,令他做好准备,刘武周若胜,便则罢了,若败,及时撤退,可先撤往平城,据城坚守,等待我下一步的军令。”

后一件事,不必多说,前两件事,自仍是为招揽李靖而置。

王宣德、王湛德、杨粉堆三人领命,行礼离去。

次日一早,李善道亲统王须达、李君羡、王伏宝诸部步卒,合计万人,出营列阵,高曦亦统兵两千出城策应,令萧裕、萧德领骑兵四千,护卫侧翼,向宇文歆营中搦战。

搦之半晌,宇文歆不出兵,唯闭营自守。

李善道遂排兵布阵,遣兵进攻。

临汾县城西临汾水,宇文歆营列於城南。李君羡等部攻其营北,王伏宝等部攻其营东,而高耸“骠骑将军、参军事李安”的将旗,使李客师在骑兵百人的护从下,出中军以督战。

却这李客师的将旗,按照李善道的军令,制之颇大,颜色绚烂,召人眼目。宇文歆帅营中,望楼上,宇文歆、李靖、杜君绰、郑仁泰等皆将此旗望见。宇文歆等刚开始尚未意识到“李安”是谁,权且罢了,李靖是李安的兄长,焉会不识其弟之名?又刚於昨晚收到了假托“家书”之名,李客师给他写的招降信,眼既望到,立刻知了这个李安必是其弟,心头一沉!

盛夏的上午,万里无云,晴空当照。

饶以李靖性稳,下意识地攥住了拳头,只觉阳光刺眼,不由自主的,悄向边上的宇文歆看去。

汉军鼓角齐鸣,李君羡、王伏宝等部相继杀到了营下。

宇文歆部兵马万人,分以三营驻扎,彼此成犄角之势。汉军主攻的,是宇文歆营。单只宇文歆营就有驻兵五千,却是守之严整。萧裕、萧德引骑,负责阻击唐军左右两营的出救;李君羡、王伏宝等部,以火矢和投石车轮番猛攻宇文歆帅营,攻了一日,只在矢石的掩护下,将宇文歆帅营前的阻障清除掉了大半,并无摸到营前。当日攻到日暮,李善道鸣金撤兵。

夜入三更,汉军几个营地的北营门打开,刘黑闼引高延霸、罗艺等部潜行开出,不打火把,沿汾水夤夜北上,还回霍邑。

被汉军猛攻了一日,宇文歆等唐军三营的将士误以为李善道是要对他们发起总攻,注意力全都转在了守营上,因并无察觉刘黑闼等的出营行动。就在刘黑闼率部北上时,宇文歆帐中,刚结束了关於随后守营的一次军议,李靖等人才辞出未久,杜君绰忽然转回!

“将军,今日攻我营之汉军其后,有一汉将督战,所打之旗,名为李安。将军可知此人是谁?”杜君绰急切地说道,“这个李安,就是李客师,李靖之同产弟也!”

宇文歆怔了下,说道:“啊?李靖之弟?你怎知道的?”

“末将今日出战,不是擒到了几个汉兵?末将令部属对他们严加审问,以获汉军虚实。审问中得知,此李安即李靖胞弟。末将刚才回到帐中,刚知此事,特来禀报。”

宇文歆蹙眉稍顷,想了起来,说道:“是了,李靖有一弟,确是名安,字客师。”

今天汉军攻营的时候,宇文歆也不是只作守卫,要想更好地守住营地,上策莫过於“攻守兼备”,因故他也有遣精卒出营进战,阻碍汉军拔除营前障碍。他所遣之兵,正是郑仁泰及其部精锐。一场交锋,郑仁泰没占便宜,反损失了数十锐士,但也抓到了三四个汉兵。

郑仁泰近前数步,放低了声音,紧张地接着说道:“将军,昨晚辕门守将禀报,一人自称李靖家仆,携家书求见。这封家书,说是来自李靖家中,可究竟是不是如此?於今看来,尚不得而知。不瞒将军,末将今早闻听此讯当时,实即已对此生疑。今日守营,又见李安将旗!将军,会不会昨晚李靖收到的这封家书,实为李安的招降之信?末将愚见,不可不防。”

宇文歆面色骤变,霍然起身。

“将军,这封家书到底是不是李靖家中所写,又或真是李安所书,要想搞清楚,也简单。只需将军召李靖来见,当面询问家书内容及李安身份,即可辨明真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