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二十八章 二将同意军情变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第二十八章 二将同意军情变

簡繁轉換
作者:赵子曰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5-07 01:02:0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二十八章二将同意军情变(第1/2页)

诸人闻言,皆是为之色变。

于志宁大惊说道:“明公,此必是刘文静侦知明公不在贵乡,现正出战在外,故而趁机攻向陕、虢!若果如军报所言,他率了三万之众,秦、王将军等处,只怕压力很大。”

赵君德说道:“郎君,咱现精兵在外,陕、虢如果遇危,可是救援不及啊!”

“薛公,你怎么看?”李善道放下军报,忖思了稍顷,问薛世雄,说道。

薛世雄的第二策不再提了,他斟酌了会儿,说道:“司马、赵将军所忧甚是。刘文静於此际提三万兵,攻陕、虢,当应是他已闻明公出战在外,不在贵乡之故。陕、虢孤悬在外,明公如身在贵乡,尚可就近指挥、调兵往援;今明公远在平原,我军精锐多集於此,陕、虢设有万一,救之确乎不能及也。……为保陕、虢计,当下之策,恐是唯有尽快撤兵还师一途了。”

“萧公、沐阳,你们怎么说?”

萧裕向来谦逊,不争抢发表自己的意见。

高曦见他不说话,便沉吟着说道:“明公,末将愚见,不必急於撤兵。”

“哦?此话怎讲?”

高曦说道:“一则,陕、虢有秦将军、王将军等驻守,驻兵合计万余,地势险要,并且还有驻在渑池的黄公,足为后援,刘文静虽率兵马三万,料陕、虢守之还是有余;二则,退一步说,就算陕、虢出现了危急的情况,等我军退回贵乡,再调兵往援,恐怕也是来不及。

“三则,此攻平原、渤海之战,顺利的程度诚是出乎了意料,当前战局的形势甚有利於我军,如果就此撤退,未免可惜,不如寻机进一步扩大战果;四则,末将愚见,甚至说,即使陕、虢丢了,但只要平原、渤海两郡,我军可以得之,这也是值得的!故末将以为,不必急撤。”

实际上,这就是一个陕、虢重要,还是打窦建德更加重要的选择问题。

薛世雄因为知道此战的目的,是为解魏刀儿之危,而魏刀儿之危现下已解,所以他提出了撤兵回师之此较为保守的应对。但高曦,明显与他想法不同,比之陕、虢的得失,他认为抓住眼前有利於李善道军的形势,进一步的扩大在这场与窦建德的交锋中的战果,更为要紧。

李善道再问萧裕等人:“公等都是何意见?”

萧裕这才回答,说道:“沐阳所议,末将以为明公不妨可以考虑一下。刘文静虽提三万之众,但在秦、王两位将军占据地利,并有黄公足以迅速支援的情况下,陕、虢估计他也难以取下,而当下与窦建德的战局,大有利於我军,如就此撤退,末将亦以为,不免可惜。”

某种程度来说,高曦、萧裕的意见不为错。

大部分人来做选择的话,可能都会认为陕、虢之地的得失,不如将河北尽数得之重要。毕竟,陕、虢是突出在外的一块“飞地”,如何能与尽快消灭窦建德,将河北全境占下重要呢?

可是,李善道不是“大部分人”之一。

他可以说是唯一最为清楚李渊集团的威胁性的。

如果陕、虢不保,竟被刘文静攻得,那李渊出关的道路就畅通无阻了,之前付出的打陕、虢的心血不就报废了么?此是其一。李渊集团一旦得以出关,便是一大强敌出现,这是其二。

相比李渊集团得以出关的威胁,窦建德尽管称霸冀北,然他与李渊远远是不能相比。

不过,却话再说回来,高曦、萧裕说的另外一句话也很对,便是“此攻平原、渤海之战,顺利的程度出乎意料,当下占据的形势对李善道军甚为有利”。一点不错,这一仗的顺利程度,亦出乎了李善道的意料。一战就能尽歼张青特部,平原郡的县城,大都虽尚未攻,但像熟透的果子,实是随手已可摘取;如果再接再厉,何止平原,渤海郡,说不得也能打下一部分!

那么,一边是陕、虢不容有失,一边是渤海郡可能也能够打下一部分,具体该怎么抉择?

诸人的意见主要就是薛世雄和高曦、萧裕这两种,已发表完毕。

大家的目光都注在李善道的身上,等他决策。

李善道起身下到帐中,负着手,来回踱步,时而看一看地图,能看得出来,他在做着比较艰难的抉择。最终,他做出了决定,站住身子,说道:“李渊已夺下长安,分李世民等部攻略关中北部,用不了多久,他就能大略砥定关中。关中富庶,民风劲朴。挟此关中之劲旅,辅以李渊高门贵胄之声望,一旦被其出关,恐即如猛虎之出柙,不易制矣。相对而言,窦建德虽是近患,不为远忧。……沐阳,萧公,公两人应策甚是,然难以用之。”

说实话,高曦、萧裕是不太能明白李善道为何这般忌惮李渊的。

但李善道是主将,他一向做的决定,事后证明又都十分正确,充满远见,高曦、萧裕遂也没再坚持己见。萧裕说道:“明公之意,是用薛公之策,便还师贵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二十八章二将同意军情变(第2/2页)

“渤海郡,我军这一仗是不能再接再厉,将之也攻取下来了,但平原郡,不可丢掉。沐阳、五郎,你两人率你两部,明日开拔,分往攻取安德等县。攻下以后,沐阳,你留守安德;五郎,你留守长河。平原郡,就暂交给你两人留镇了。其余主力,作撤退准备,以待从我还师。”

顿了下,李善道又补充了两个决定,“薛公建议授王薄沧州总管此议,甚当。今日就传檄王薄,便授他此官,令他攻取厌次等县。此外,再传令高元道,我虽撤兵,然留有沐阳、五郎等在平原,并我会令文相兄回来清河后,调兵北入平原郡,以充实沐阳、五郎两部,南皮方面,他尽管放心驻守。窦建德若敢往攻之,沐阳、五郎,你两人及时往援。”

“五郎”,是薛万彻。

“李文相回来清河后”,指的是李文相现不在清河,早在李善道兵入清河时,他就奉李善道之令,赶往赵郡,增援刘黑闼了。

高曦、薛万彻恭谨应诺。

于志宁问道:“明公,刘将军处,怎么安置?以及我军主力何时回师贵乡?”

李善道先回答他第二个问题:“我军撤兵的准备,对外要保密,不可走漏风声,以免被窦建德闻知后,他不再调王伏宝回乐寿。我军撤兵的日期,就定在王伏宝撤还乐寿后。”再回答他第二个问题,“王伏宝一撤还,其在博陵的兵马必然薄弱,我贤兄处,等王伏宝撤还乐寿后,可与文相兄、魏刀儿合力,将毋极、深泽等县收复,然后再还赵郡。”

这一仗,虽然暂时来看,没法再接再厉了,但战果是很丰富的。

一方面,歼灭了窦军张青特万余的有生力量,平原郡可以得之了;一方面,有高元道扎在南皮、王薄骚扰南部,渤海郡的局面也将会不利於窦建德;外则还有魏刀儿处,经此一战,他已不是表面附从李善道,可以预见得到,他往后只能是越来越依附李善道,将与部曲无异。

应对之策定下,诸人便按军令,分头从事。

这天下午,议事过后,李善道给魏征回了一封令,令魏征先期调集留驻贵乡的部分兵马,走永济渠,先赴河内,随之到渑池,归属黄君汉统带;同时,给黄君汉、秦敬嗣、王须达也各下了一道军令。令黄君汉尽速援助秦、王;令秦敬嗣、王须达不须出斗,只守城即可。

次日,高曦、薛万彻各领本部,遵照李善道军令,齐齐开拔,分往去攻安德等县。

张青特身死,其部尽灭,平原郡各县俱是已无外援,而且,各县的兵马多还被张青特调走了部分,守备也颇空虚,军心惶惶之下,高曦、薛万彻出兵以后,尽管只两营兵力,连战连捷。接连三天,一道道捷报呈到李善道案上,长河、将陵、安德等县相继攻陷。

第四天头上,侦查乐寿、深泽等地窦军动静的斥候的禀报到了。

王伏宝於日前,果如李善道的预料,接到了窦建德令他还兵乐寿的命令,其部主力已从深泽启程,还向乐寿。又有河间郡北部的一些窦军驻兵,络绎也离了驻地,开向乐寿。

“明公,王伏宝部既已还乐寿,我军何时还师?”于志宁看完李善道给他的这禀报后,问道。

李善道颇是牵挂陕、虢方面的情况,但有时候,该有的耐心,必须得有。他答道:“不急。且等王伏宝部到了乐寿,我贤兄、文相兄、魏刀儿攻复了毋极、深泽,我军再还贵乡。”

如果回师太早,窦建德一看李善道撤兵了,就很有可能再把王伏宝调回深泽,那就不利於刘黑闼等收复毋极、深泽等县。博陵军的战火,也许便会再起。是以,须得等到刘黑闼等收复了毋极、深泽,使魏刀儿所部得以与赵郡的稿城、鼓城相连一片,才能主力还师。

又等了两天。

期间收到了魏征转递的秦敬嗣、黄君汉等的又几道军报。

刘文静的确是已兵到陕县,对陕县正已展开围攻,并且攻势甚猛,日夜不停,然秦敬嗣也已得到了桃林的王须达、朱阳和长渊、卢氏等地的各部兵马的支援,陕县县城仍还岿然屹立。

黄君汉的军报,说的是他已做好了援助秦敬嗣的预备。

秦敬嗣、黄君汉的这几道看罢,李善道对陕、虢的担心,放下了一些。

这天下午,接连又两道急报送来。

一道是秦敬嗣的最新军报;一道是乐寿方面的最新情报。

两道急报看了,李善道摸着短髭,意转沉思,自思量了多时,令请薛世雄等。薛世雄等刚进帐,才落座下来,李善道开口说道:“军情出现了变化,沐阳、萧公之议,似倒可一用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