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五十九章 河北将定隐患存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第五十九章 河北将定隐患存

簡繁轉換
作者:赵子曰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5-07 01:02:0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五十九章河北将定隐患存(第1/2页)

军中现在最忙的,是对窦建德、魏刀儿、宋金刚三部的收编。

具体的收编措施,主要是两个对待、两个办法。

所谓“两个对待”,一是窦部怎么收编,一是魏、宋两部怎么收编。所谓“两个办法”,一是对带到贵乡的窦部俘虏怎么收编,一是对窦、魏、宋三部留在原地的部队怎么收编。

“两个对待方面”,对窦部的收编,原则上采取大举沙汰、留其精锐、打乱重编的政策;对魏、宋两部的收编,则较为优待,采取保留其原有编制的政策。

“两个办法”方面,对带到贵乡的窦部俘虏,因他们多是窦部的精锐,故“沙汰”的可以少些,沙汰后,依照李善道此前既定之策,择其佼佼者编入汉军各营,余者另编成营,重任王伏宝等为将;对窦、魏、宋三部在原地的部队,魏、宋两部不必多说,他俩的部队都在原地,便调部分精锐编入汉军的野战主力,其余以原编制留守,窦部则在沙汰、收编后,分批调至清河、魏郡等地驻守,其本驻之地,改由刘黑闼、李文相等所部接管,确保地方安定。

整个的收编,贵乡窦部的收编,由薛世雄、高曦等负责;窦、魏、宋三部在原地的收编分由刘黑闼等就近负责,李善道遣了王湛德等人,去做刘黑闼等收编这块儿的副手。

重点是对窦部的收编,对窦部不但要“收”,还要“编”。

魏刀儿、宋金刚两部,事实上是以“收”为主,他们两部原由的建制,都没怎么改动,只是李善道给了他两人各一个部曲上限的名额,允魏刀儿部上限两万战兵,宋金刚部上限万人;以及,凡其两部队率以上的军吏,悉上花名册,李善道给予彼等正式的任命。

却魏刀儿部现有之余部,也就是一两万人,宋金刚部的战兵亦只万人上下,等於说这一次的“收编”,单就魏刀儿、宋金刚两部言之,既未削弱他们的实力,也未剥夺他们的兵权,还有他们的现占据的地盘,亦仍为他们所据,仅仅是形式上的纳入汉军体系而已。

这一套收编措施,很符合当下的实际情况。

魏刀儿、宋金刚是主动从附的,同时他两人实力有限,难以对汉军构成威胁,便对他两部优待宽松,以示罗艺等河北、包括山东等地的各方割据势力,让他们知道李善道的宽厚;而窦建德在冀北的声望,远非魏刀儿、宋金刚可比,他又是战败之军,因对其部进行严格收编。

一宽、一紧,皆是合宜。

窦、魏、宋三部在原地兵马的收编诸务,刘黑闼等几乎每日都有军报递呈,详细禀报当天的收编进展。贵乡之窦部两万多俘虏的收编,薛世雄、高曦等亦每日上报收编的情形,确保收编工作有序进行,有时,比如昨天下午,李善道有空闲的时候,他也会亲去视察。

不说魏、宋两部,窦部总计需要收编的兵马,俘虏加上其在原地的各部,只称得上其部主力的就四五万众。这么多的兵马,即便窦建德已降,收编起来,也颇有难度。

贵乡的俘虏收编还好一些,因为一则,窦建德、王伏宝等等俱在这里,二则,他们是新败之军,刚被打得服帖,三则,贵乡有足够的汉军驻扎,能震慑住他们,使其大多可以老实听命,接受收编。窦部在乐寿等地的兵马,情形就复杂很多。

前几日刘黑闼等的军报上禀中,接连提及到了几次窦部兵马的骚动,不少军将对收编怀有抵抗、惧怕的心理,甚至有原是贼寇头领、后从窦建德的窦部军将,不愿改驻别地,索性带着部曲逃走,再度为贼的现象,但在刘黑闼、王湛德等的严密控制下,倒是没有发生大的乱子。

……

到的堂上,刘黑闼等昨日的军报上禀,已被王宣德等呈在案头。

李善道细细审阅,先将数道军报悉数看罢,继而拈起边上的另一道上书,是于志宁所呈的关於安抚冀北诸郡士民的情状汇报。

和刘黑闼等相类,于志宁也是每一两日,就有一道上书呈到。比之军事上的收编,于志宁在民事上的安抚任务,虽然不存在可能的“被收编部队哗变”危险,却於繁重上更为胜之。他亲在河间郡的乐寿坐镇,侯友怀、柳燮、盛志、刘林甫等分在各郡进行具体的安抚。

刘黑闼等、于志宁的奏禀,李善道一一看过,神色略有放松,抿了口茶汤,笑与堂中在坐的魏征等说道:“窦部没有再出乱子,司马、友怀等的抚民进行的颇是顺利。玄成,按此进度下去,估计再有半个月,冀北诸郡,即可大致平定。”问道,“招贤馆、拜将台昨日何如?”

招贤馆、拜将台招揽文武贤士的事宜,是魏征所主持,卢承道为其副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五十九章河北将定隐患存(第2/2页)

卢承道也在堂中,赶忙抢先回答,说道:“敢禀大王,昨日计有士人四名,应召招贤馆,臣亲试其才学,悉堪用之,已给文书,令赴吏曹,由吏曹再试其政能。吏曹明日当就会有结果向大王复命。至於拜将台,昨日应募者十余,经臣等筛选,射术出众、有勇力堪用者,四五人,也都已将其名转与兵曹,待兵曹审核后,一两日内应也就会奏禀大王。”

“汉王”是政治上的称号,并非军事职务,是以李善道在称汉王之后,又设行军大元帅府,以统辖诸部。卢承道所说的“吏曹”、“兵曹”,便是行军大元帅府下设的诸曹之二。

李善道笑道:“我听说了,贤兄这几天每天都在招贤馆、拜将台,饭都没空吃,辛苦贤兄了。”

卢承道诚惶诚恐似的,说道:“大王没的折煞微臣!‘贤兄’之称,臣岂敢当之?臣只愿尽忠职守,倘能为大王分忧一二,实即臣之荣幸。况乎招贤纳士,关乎大王的大业,臣决不敢有丝毫懈怠。大王不以臣家微薄,恩纳臣妹为妃,臣感激涕零,唯有更加勤勉,以报大王厚恩。”

“贤兄言重了。你今为我之内兄,我称你声贤兄,理所当然。”李善道摸着短髭,笑吟吟地说道,顿了下,又道,“贤兄,招贤馆、拜将台的事,固然重要,可还有件事,你可别忘了。”

卢承道说道:“大王说的可是杨善会?”

“不错。杨善会知兵能战,才足重用,我现正用人之际,你宜及早劝他降附。”

卢承道骂了声“这贼厮鸟”,说道:“大王,薛世雄、屈突通都已降了,杨善会却犹不肯降!委实不识抬举,辜负大王仁义。臣自会尽力劝降於他,然他若再不降之,臣愚见,好果子他不肯吃,何妨就让他尝尝苦头?微臣书生,鞭子还是能使得的!抽上一顿,看他还硬不硬!”

言及杨善会,卢承道满心都是不痛快。

原先守清河城时,他差点被杨善会杀了,他对杨善会早是衔恨。被俘虏后,不料这杨善会硬骨头,撑到现下,还不肯投降。他奉李善道的令,忍住怨恨,劝了杨善会多次了,但杨善会始终不为所动,他对杨善会如今已是快没有忍耐力了。要非李善道不许,他早已动粗!

“杨善会虽然愚忠,但贤兄知我,我素来以德服人。鞭子抽,使不得也。贤兄,你多费点心思,以礼相待,晓以大义,料之迟早能感化其心。其降之日,贤兄,记你大功一桩!”

卢承道听罢,深吸一口气,忙不迭敛去怒色,应道:“大王教诲极是,臣尽力而为。”

这杨善会是有用兵的才能,但如果说,李善道就非得用他不可,却也未必。毕竟,杨善会又不是韩信之才,帐下能多他一个知兵之将,当然好,没他投降,亦没多少损失。李善道之所以不杀他,再三地遣人去招降他,所为者,实不外乎是为彰显自己的“爱才”罢了。

魏征被卢承道抢了奏禀,微有不悦,却脸面上无甚异常,等得李善道与卢承道的对话告一段落,他方才开口,接上李善道适才问他的话头,说道:“明公,贵乡窦部俘虏的改编,也进行得颇为顺利。需要沙汰的,尽已沙汰,放之还乡;留用者,已有三成窦俘,编入进了我军各营,尤其其内的骑兵,大部分已编入萧裕等营。估料贵乡窦俘的收编,可於旬日内完成。

“河间等地的窦部,或会多费些时日,然如明公所度,再有半个月,大概也都能完成。于志宁等在河间等郡,安抚百姓,成效甚有,冀北郡县现皆传颂明公仁名;招贤馆、拜将台的应召之士,日渐增多,河北的民心、士心这块儿,於今也是渐已稳固。

“但要说河北局势,就此大定,臣愚见,却似亦不能轻言,尚有隐患未除。”

李善道说道:“玄成,你所言之隐患,是不是罗艺?”

“正是。罗艺所据虽北隅之地,然其人勇武狡诈,若不得其归心,对明公下步战略会有影响。且则,除罗艺外,涿东另还有李景、高开道,为不影响明公下步战略,此两人也宜早作处置。”

李善道点了点头,向堂外望了眼,说道:“今天安排的罗艺何时来拜?”

“回明公的话,只等明公召见,他即可进拜。”

李善道便令道:“召他即刻入见。”

召令传下,一边处理别的军政事务,李善道一边堂上等待。

等了没多久,不到半个时辰,几个元帅府吏员的引领下,一人入进院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