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四十八章 两谏自度进退计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第四十八章 两谏自度进退计

簡繁轉換
作者:赵子曰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5-07 01:02:0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四十八章两谏自度进退计(第1/2页)

宇文歆等出帐外,登望楼,眺望营前。见营前数里外,旗帜鲜明,鼓声阵阵,长矛如林,盾牌如墙,大约数千汉军列阵,并无李善道的大纛,打着一面“柱国、骠骑将军高”字旗,这支汉军的主将当是高延霸。两个团校尉领着由两个团组成的小阵,出在主阵之前,正向着唐军营内叫骂。侧耳听之,数百人的叫喊声不小,可以听到,粗言秽语,骂得甚是难听。

便有郑仁泰按耐不住,叫道:“怎可容其骄狂!末将敢请引本部应战。”

一将连忙说道:“将军,汉军全军撤围,还攻我部,意在速战。敌之所欲,我之所避。若轻率出战,正中其计,不可遂其心意。况殿下亦有令,令我部坚守营垒即可。仆愚见不宜出战。”

说话之人,正是李靖。

宇文歆沉吟片刻,点头说道:“李将军所言极是,坚守为上。传令各部,不得擅动。”

军令好下,奈何汉军骂得实在难听。起先还只是骂宇文歆等缩头乌龟,骂到后来,连李世民、李渊都被骂得狗血淋头,捎带宇文歆等的父母也被骂到,言辞甚是恶毒。身为人臣、人子,这种话如何能忍?何止郑仁泰,杜君绰等也都忍耐不住了,纷纷请战。

李靖未有因此恚怒,反是疑心暗起,说道:“将军,汉军这般恶骂,显是急於求战,意在激我出营。此举必有蹊跷。”他个子本就高,又在望楼上,就翘足四望,望之多时,见远处山丘后隐约尘土飞扬,似有伏兵潜藏,指之说道,“将军请看,那山丘后尘土飞扬,必是伏兵所在。若我部轻出,恐即中其埋伏矣。将军,愚见,小不忍则乱大谋,此时宜静制动。”

宇文歆目光一凝,顺着李靖所指望去,果见山丘后尘土隐现,不得不佩服李靖先见之明,沉声说道:“李将军洞察秋毫。传令下去,各部严守营垒,无我将令,不得轻举妄动。任他骂声震天,我自岿然不动。”众将虽心有不甘,但也知军令如山,只得按下怒火,接令而已。

却说对面汉军所部,确是高延霸及其部曲。

阵前搦战的两个校尉,一个是高延霸的族弟,一个是高延霸的卫南旧友,俱是亲信之人。两人骂了半晌,见唐军不为所动,转回来到高延霸面前,抹着额头汗水,喝着水囊的水,说道:“大郎,入他娘,骂的口干舌燥,宇文歆、李靖真是能忍,却似聋了一般,毫无反应。”

“哼,唐军畏我军势大,不敢出战,在大王料中。不出就不出吧,叫伏兵出来,咱们在他营前再耀武扬威一番,等焦将军部过去,然后便打道回营。”将近暮夏,一天比一天热,因是挑战,高延霸等都是铠甲齐全,烈日炙烤,无不汗流浃背,他也灌着水喝,说道。

这两个校尉应命,就转回本阵,接着叫骂。

依照高延霸军令,远处山丘后埋伏的伏兵,打着旗,从山丘后绕出,来与高延霸部会合。伏兵是骑兵千人,到至,马蹄奔腾,漫卷尘烟,更显声势浩大。两边会拢后,阵前叫骂的两团汉军兵士就愈发过分了,甚至解开裤子,朝着对面的唐营撒尿,或者干脆解甲释兵,躺卧在地。更有数十骑兵,逼近唐营的营外壕沟,打着唿哨,沿壕驰骋,乱射一通。

宇文歆实在是看不下去了,骂了声“当真骄横”!转身迈步,便打算下望楼去,乃眼不见,心不烦是也。就在这时,杜君绰叫了声:“将军,且慢!又一支汉军!哟,他们往西去了?”

闻得此声,宇文歆止住回头,遥望之,只见北边高延霸部阵的后头,尘头大起,一支约三四千人的步骑汉军行驰而过,直奔西边而去。

西边,是宇文歆等部退还文城郡的唯一后路。

同时,也是龙泉郡的姜宝谊等部来援宇文歆等部的必经之途。

昨日下午,姜宝谊等部的最新军报,他们已经将至姑射山南麓,预计明天即可抵达临汾城外。

宇文歆心念电转,或是汉军得了姜宝谊等部将到的情报?故此今日遣此兵马一部,赶往西边设伏阻击?急展眼目,手搭凉棚,仔细寻眺,找见了这支西去汉军的将旗,辨别出了系是汉军大将焦彦郎部。焦彦郎是李善道的心腹爱将,向以勇猛著称,其名号宇文歆亦知。

若是被焦彦郎部设伏成功,不仅宇文歆部的退路将被截断,姜宝谊援军亦危。

宇文歆面色大变。

杜君绰、郑仁泰等也都想到了这点。

郑仁泰骇然说道:“将军,这支汉军应是为去阻击姜将军部援兵!姜将军如若无备,被其伏击得手,后果不堪设想。须火速遣人通报,务必请姜将军小心防范。”

杜君绰比郑仁泰稍有智谋,却是一计生成,进言说道:“将军,固然须当立即通知姜将军,请他小心戒备,但末将愚见,我部何不将计就计?”

宇文歆问道:“怎个将计就计?”

杜君绰说道:“末将以为,可今晚潜遣精兵,追击这支汉军。等明日姜将军援军到时,我部精兵与其两面夹击,必能大破这支汉军,解此危局,同时且可振奋士气,岂不一举两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四十八章两谏自度进退计(第2/2页)

这听来确是一条好计策。

宇文歆心中微动,思忖片刻,却正待应允,边上一将再度出言。

仍是李靖。

李靖说道:“将军,末将愚见,杜将军此策虽妙,却需慎思。此策若成,诚然是我部一举两得,可若不成,反中汉军之计,则可就成汉军一箭双雕矣!”

“此话何意?”

李靖解释说道:“常理言之,既是设伏,自当隐秘,察焦彦郎此部汉军,却大张旗鼓,露於我部之前,末将故而担心,这也许是李善道的诱我之计。若我部便就轻出,岂不正中其下怀?到的其时,受两面夹击的就不是焦彦郎部,而是我部出营之兵了!汉军可借此,既阻我援兵,又歼我出营之兵,这对汉军言之,不就是一箭双雕了么?末将恳请将军,三思而后行。”

宇文歆闻言,眉头紧锁,思之一再。

尽管长孙无忌提醒自己不可轻信李靖,但客观事实来讲,李靖所言确有道理。

他犹疑良久,终於做出了决策,说道:“李将军言之颇是,我部不可轻易出兵。立即遣快马通报姜将军,务必严加防范。同时,加强营垒守备,待姜将军部至后,再做守战之谋。”

先是郑仁泰的请战,被李靖谏止,继又杜君绰的建议,又被李靖力阻。

这下,不仅宇文歆因长孙无忌来书,对李靖起疑,便郑仁泰、杜君绰等人也对李靖生起不满。

且也不必多说。

众人下了望楼,李靖见宇文歆无有邀请自己重还帅帐之意,踌躇稍顷,遂自辞还帐。走出一段距离,他悄然回顾,却见郑仁泰、杜君绰等将未有辞离,而是跟着宇文歆去了帅帐。

适才帐中,宇文歆异常的表现,不觉浮回心头。李靖不敢多回看,转回头来,一边接着还帐,一边不安的思绪又如潮水般翻涌。夜色渐深,李靖回到帐中,独坐灯下,猜度盘算。

究竟长孙无忌在给宇文歆的信中,说了些什么?

用后世的话说,李靖在唐军阵营中,是有政治污点的,而且他这个“污点”还很大,很致命,毕竟他当初系是计划检举揭发李渊图谋造反,并还有一点,早於李渊在马邑时,他就与李渊不和,新仇旧怨,也所以李渊在长安抓获他后,当即就下令将他处死,唯因李世民惜其才,力保其命,才得免死罢了。如今,长孙无忌的信中,会不会是对宇文歆提及了这些旧事?

可若只是这些旧事,又似乎长孙无忌无须特地再给宇文歆写信。

毕竟,这些事,宇文歆也知道。

李靖心中愈发忐忑,反复揣测长孙无忌信中也许会写的东西。

蓦然想起一事,他的弟弟李客师现下可能是在汉军中,……是了!当日陇西前线时,他曾与李世民提及到过,李客师时在罗艺帐下,彼时,长孙无忌正在边上旁听!长孙无忌一定是也想到了这一点,他给宇文歆的这封信,信中或许正是提醒宇文歆须防他与汉军暗中勾结。

饶以李靖心智坚沉,思之到此,登时亦不禁心神大震,冷汗涔涔,端在手中的茶碗险些打翻。他深吸了口气,强自定住心神,缓缓放下茶碗,起得身来,绕帐踱步。

越想,越没有错。

长孙无忌给宇文歆的此信中,李靖已可以确定,必是提及了其弟李客师在汉军中此事!本身已被李渊所忌恨,弟弟又在汉军中。这就算换了自己是长孙无忌,恐怕也会对此生疑!而下所不知者,这个“生疑”,究竟是长孙无忌的疑,还是连李世民也对自己生疑了?

信,是长孙无忌写的,这样看来,或许李世民现尚对自己并无生疑。

可这也只是李世民现尚未对自己生疑!

长孙无忌何人?李世民的妻兄!他俩从小就认识,关系之亲近,非比寻常。长孙无忌只要已对自己生疑,又长孙无忌现从在李世民左右,自己却远在宇文歆军中,亦即长孙无忌随时可向李世民进言,自己却没有机会当面辩解,则李世民只怕早晚也会对自己生疑!

李靖满头大汗,背上也汗水淋漓。

这、这,这可该如何是好?

写封信给李世民解释么?此不欲盖弥彰?只作不知?然一旦李世民被长孙无忌说动,怀疑自己,李渊已欲杀自己为快,再要李世民不再信任自己,自己岂不在唐军中半点活路也没有了?

是解释也不行,不解释也不行。

夜色深深,笼罩帐外,帐中一灯,孤微摇曳。

……

“唐营动静,侦知可明?”同样的夜色,汉军大帐灯火通明,李善道询问帐下军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