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五十五章 攀龙附凤人所计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第五十五章 攀龙附凤人所计

簡繁轉換
作者:赵子曰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5-07 01:02:0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五十五章攀龙附凤人所计(第1/2页)

“大王,金刚一言敢进。”

李善道已知他要说什么,心中一动,抿了口酒,呵呵笑道:“宋公何言欲说?”

“窦建德被大王擒获前,地只三两郡,便自不量力,以‘长乐王’而自居之;金刚又听说,雁门刘武周,先受突厥‘定杨可汗’之封,继竟僭称皇帝,建元天兴;又九江林士弘,兵不过数万,亦敢称帝;又豫章萧铣,所占弹丸之地,亦自称梁王,建号凤鸣。这些人,有什么名望、有什么才略,就敢称王称帝?而大王於今尽得河北之地,威震海内!以金刚愚见,进号帝、王,才是众望所归!金刚斗胆,敢请大王进号!”宋金刚伏拜在地,恭敬地说道。

李善道摸着短髭,说道:“宋公啊,你是不知。我早前起兵,所为者,无非隋政暴虐,为救百姓出水火,吊民伐罪。翟公仁义之英主,故我甘尽微弱之力,为翟公马前之驱。‘汉公’之称,本就不是我所求欲。奈何翟公后被李密害之,为给翟公复仇,不得已,我乃取汉高为怀王报仇之故事,以汉公为号。我本乡间布衣,何德何能?汉公之称,已然妄号,焉敢再进?”

“大王此言差矣!”

李善道“哦”了声,问道:“差在何处?”

“金刚虽不知书,却也知道汉高何人?与大王一样,亦起於布衣,而终成帝业。较之汉高,大王豁达,智略远见,有何不及?汉高可登九五之尊,大王就不可么?河北之地今尽归大王麾下,名在谶纬,民心所向,进号帝、王,非但不过,且顺应天意民心之举。恳请大王三思!”

高延霸又惊又奇地望着宋金刚,心中懊恼,入他娘的!他咋没想到劝进?被宋金刚这个新投的厮鸟抢了先!猛拍案几,跳将起来,大声附和,叫道:“郎君!宋公所言极是!郎君威德,早就超越甚么劳什子的汉高。今河北之地尽归郎君,正是天命所归,进号帝、王,理所当然!”

蓦然间,想起一事,他又说道,“郎君,记得前年在瓦岗寨时,徐大郎等说起‘桃李子’这首童谣,有人说唱的是李密这贼厮,郎君时住在桃花谷中,那时郎君不就说了么?为何这童谣唱的不能是郎君?於今看来,这童谣可不就是应在郎君身上了?再不称王,更待何时!”

座中诸人,多非李善道在瓦岗时的部曲,不知道这件事。

薛世雄、崔义玄、王薄、高曦等便问起。

高延霸就将这件往事细细地与众人说了一遍。

众人听罢,彼此相顾,却是不禁地都露出恍然大悟之色,未曾想到,原来还有这样一段故事。当李善道声名不显之时,这段故事,可能也就是一个谈资,乃至一个笑料罢了,可如今李善道今非昔比,窦建德一被消灭,河北之地已尽为他有,这段故事倒好似成了谶语应验的征兆。

谶纬在当下的影响力,不是后人能够想象得到的。

确实是有明智的人不会相信这一套,但大多数人却深信不疑,尤其在乱世之中,谶纬之言往往能激起民心士气。原本只擒获窦建德,河北已为李善道所有这个事实,就足以能使李善道有称王的资格,再加谶纬之兆,一时间,满堂诸人皆为之动容,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陈敬儿乃紧随高延霸,起身拜倒,高声说道:“郎君早有天数,难怪屡战屡胜!敢请公进号!”

高曦、萧裕、薛万彻等将也都拜倒,进言相劝:“天数既定,敢请明公不要再做犹豫!”

崔义玄撩袍出席,跪拜在了陈敬儿、高曦等的身旁,说道:“明公威德昭著,天数所归,非人力所能违!明公若再谦逊,恐逆天意,失民心矣。愿明公顺应天命,进号以慰众望!”

气氛烘托到了这里,薛世雄尽管五六十岁了,也起身下拜,说道:“明公,天意昭彰,明公当顺天应人,勿再谦让。今隋失其鹿,天下大乱,豪强互自相争,受害者百姓是也。明公起兵之本意,既是为救百姓出水火,今救百姓者,又除明公还能有谁人?明公若再推辞,岂不辜负天下苍生之望?敢请明公及早进号,以安河北民心,不负天下所望,成就不世之功业!”

崔义玄说道:“薛公所言正是!明公,进号此举非独为己,实乃为天下计,望明公勿再犹豫!”

帐内气氛愈发热烈,门口侍立的苏定方、张士贵、王宣德等也都跪拜在地,魏刀儿、王薄亦随之俯首,齐声高呼:“望明公勿再犹豫!我等愿誓死追随,竭忠尽能,佐明公成就大业!”

“公等请起。”李善道说道。

众人谁肯起身?

李善道目光扫过众人,说道:“我还是那句话,谶纬不足信,何为天命,民心才是天命!我本起於田亩,从来没有想过称王称帝。诸公,进号此议,不必再多说了。”举起酒杯,笑道,“今晚宴席,是为给宋公等接风洗尘,咱们别的不提,只说喝酒!”再次令诸人起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五十五章攀龙附凤人所计(第2/2页)

高延霸等武将,有些不懂“三劝三辞”这套勾当,特别高延霸,越想李善道如果称王、称帝,他作为李善道的心腹爱将,将会得到多少的好处,越是兴奋,最是不肯应令起身,兀自拜在地上,嚷嚷着,恳求李善道必要接受诸人的请求不可,然薛世雄、崔义玄等却皆已应令而起。

瞥见薛世雄等已起身,高延霸满心不快,暗骂了几声,薛世雄等便也成了“贼厮”,颇是埋怨他们没有“坚持的毅力”,但高曦、萧裕等亦都跟着起了身,没办法,他只好也起来了,嘴里还嘟囔着:“窦建德自号为王,都已为郎君所擒,郎君凭甚称不得王、称不得皇帝?不公,不公啊!要是郎君不进号,甚么刘武周、林士弘、萧铣,算甚么鸟贼?凭甚称王称帝!”

李善道一笑,将他的嘟囔置之。

诸人各还座位,俱皆举杯,共饮了一杯酒。

被宋金刚这套插曲一搞,底下的酒宴就变了味,明面上,诸人都不再提劝进此事,可这件事既被提了出来,少不了的,诸人心底里,俱是忍不住的各自设想、盘算。

宋金刚又说起了打罗艺这事,罗艺尽管没来,呈来了愿从附的上书,一则打他,理由不充足,二则他只占了涿县等涿郡的大半个郡,在获知魏刀儿、宋金刚已附李善道的消息后,料他也就老老实实地会肯听从李善道的调遣了,故李善道嘉奖了宋金刚的忠诚后,没有答应其请。

一场宴席,饮到夜半乃散。

夜色深深,风雪未止。

诸人拜辞,出府回住地的路上,却无人再觉寒冷,相反,俱是满怀热望。

实际上,窦建德不是个草莽之夫,观其招用隋之降官,不行杀戮之举,就知他是有些谋略志向的,则为何只有数郡之地,就好像急不可耐似地称了王?李善道对此,是可以理解的。

高士达死前,自号“东海公”,则高士达死后,窦建德该怎么做,才能凝聚高士达旧部的人心,让高士达的旧部愿意跟着他干?进一步的,自号为“王”,是一个政治上的选择。称了王后,他就能给高士达的旧部更高的、更多的官爵封拜。大家伙卖了命的跟着你干,图的是甚么?不就是功名、富贵么?长远眼光的,会想着做个开国功臣,图个“功名”;眼光不长远的,原先是乡野小民,至少获受封赏,做个大官,得了眼前的“富贵”,也能令他们满足。

总而言之,称王称帝,很大意义上,还真如薛世雄、崔义玄所说,“非独为己”,是为了“天下所望”、“天下计”,或言之,亦即相当程度上是为满足自己部属对“功名富贵”的要求。

这也正是耿纯劝刘秀称帝时,直言不讳所说的那通话:“天下士大夫捐亲戚、弃土壤,从大王於矢石之间者,其计固望其攀龙鳞,附凤翼,以成其所志耳。”成什么“志”,就是“功名富贵”之志。不这么干的话,“恐士大夫绝望计穷,则有去归之思,无为久自苦也。大众一散,难可复合。时不可留,众不可逆”。跟你干的人就要散去了,你就成不了你的事了。

击败窦建德之后,李善道自己其实对此就已有考虑。

之前,他是李密、翟让的部将,无须多说。

自立之后,他那会儿只有冀南数郡之地,北边窦建德、南边李密,都是强敌,且翟让新死,无论是形势、抑或时机,他都不到称王的时候,至多称个“公”就足以了。

可现在的形势、时机都不同了。

形势上,他已大致有了河北之地,势力得到了很大的增强;时机上,他已经是“公”,则在消灭了窦建德这个大的军功的推动下,他进号为“王”,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进号为王,对现阶段的他来说,有两个大的好处。

一个是,他就有了更高的官爵,可以授任臣属,能够让臣属分到“地盘扩大、势力增强”的好处,从而进一步凝聚臣属的人心;一个是可以弥补他出身门第不太高的短板,并通过称王,将他和谶纬中的“李氏当王”联系到一起,配合安抚百姓的种种措施,加快稳定河北民心。

只是称王这种事,总不能他自己提。

而又才消灭窦建德,那个时候,魏刀儿、宋金刚、罗艺等都还没有正式归附他,是以薛世雄、于志宁等也还没有想到这一点,无人提起。

由而进号称王此事,就一直拖到了现在,没有想到居然被宋金刚给先劝进了!

“汉公,若进号称了王,不就是汉王了?”这天夜里,李善道睡前,拣出《史记》中的《高祖本纪》,看了一回,忽想起李密,李密精治《汉书》,却不知他是以《汉书》中何人自比?

次日下午,一道急报,自贵乡送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