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十三章 军向虞乡敌情变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第十三章 军向虞乡敌情变

簡繁轉換
作者:赵子曰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5-07 01:02:0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十三章军向虞乡敌情变(第1/2页)

捷报呈到李善道军中。

看罢捷报,李善道大喜,顾与屈突通、王须达、高曦、高延霸、萧裕等将笑道:“一胜而又再胜,王君廓有用兵之能!姜宝谊、李仲文已被阻在虞乡,传令三军疾进,务使其不得退走!”

高延霸奋身叱声,请令说道:“换以小奴,姜、李这俩贼厮,也叫他过不了虞乡!大王,一闻我军杀到,姜、李必会北撤桑泉、汾阴,小奴敢请令,引本营兵抄向桑泉,以断姜李退路。”

“延霸此虑,倒有道理,然抄断姜、李退路之任,不需你往。”李善道顾视诸将,挑出一人,乃是王须达,令道,“三郎,你引你本部兵,转往西北,限期今天夜间,赶到桑泉,择地驻防。桑泉守卒,你勿理会;姜、李两部唐军若往桑泉撤退,你便阻之。”

却此战之要点,是“调独孤怀恩部往援姜宝谊、李仲文,先歼灭独孤怀恩部”,故而亦即,此战的主要作战目标是独孤怀恩部,不是姜宝谊、李仲文两部,因高延霸这等的猛将,就不能调他去桑泉,扼姜、李的退路,得把他留在主力军中,以备用之进战。

王须达接令。

时已上午,夜间就得到达桑泉,李善道主力现藏伏的位置,距桑泉近百里远,事不宜迟,他当即出帐,便点齐本部,只携了三日粮,轻装而出,改向西北,急赶往桑泉择地驻防去也。

伏兵的所在是猗氏城西的河谷。

由此往桑泉,近百里远;往虞乡,稍微远一点,百余里远。

待王须达部出行以后,高延霸、高曦、萧裕等各营兵马相继也拔营起行。河谷潮湿,在这里待了两天,李善道禁止将士随意出外,将士们已是湿不可耐,这一启程,尽是精神抖擞。

沿着涑水,半日行了三四十里,前望之,一片浩瀚大湖。东西二十里、南北四五里。初夏的凉风吹拂其上,波光粼粼,湖之四面,垂柳郁郁,湖畔芦苇摇曳,偶有水鸟掠过,增添几分生机。屈突通随从李善道马侧,与李善道介绍:“大王,此即伍姓湖也。”

这伍姓湖,是河东道地界最大的淡水湖,又名张扬池。

名所以得,系因舜帝后裔的五大姓氏,虞、姚、陈、胡、田居於湖边之故。“舜生於姚墟,耕於历山”,此姚墟即在今之虞乡、蒲坂境内,历山也位处於此,山侧土崖至今犹存“舜井”,深丈许,水清冽如醴;后舜建都则是在蒲坂。因是,伍姓湖边,早前颇多舜之苗裔环居。

李善道略驻马眺望,见这湖面宽阔,南与涑水相接,其外良田沃野,耕垄连绵,望之不尽,唯现下多只空余蒿草,荒废已久,不觉叹道:“左枕盐池,右怀伍姓湖,涑水贯郡而过,中条屹立於间,大河滚滚,绕其西、南,此真天府之地!无怪富甲海内。惜乎,兵灾之害!”

——时下地图,左为东,右为西,因李善道称“左枕盐池”云云。

屈突通说道:“四海生民,久苦兵灾。大王英明,此取河东,必获克胜。以大王之仁德,不仅可得其土,生民亦可重得新生。臣久在河东,知河东民情,河东且多劲勇,取而抚之,足为精兵。届时,民心归附,兵强马壮,大王挟两河之力,关中、中原不足取也,天下可定!”

“我所起兵,非为我一家一姓,正是为解天下生民之苦。公之此言,正合我心!”李善道慨叹再三,摸着短髭,与左右从将、从吏,从容地说道,“知我者,非屈突公莫属!”

屈突通自降李善道以来,他的“忠臣”人设,再次发光发热,对待李善道,俨如昔日对待隋室一般忠心耿耿,无论众前,抑或私下,言行举止,悉以忠诚为本,凡有军议、或李善道向他询问何事的时候,无不秉忠直言,尽力竭智,丝毫无有隐瞒。他在李善道军中的地位,也因此越来越得重要。如今,他虽尚未曾独立领兵,然已是隐隐可与魏征的地位相比了。

人吃百样米,生性不同。

立身处世的为人风格亦就不同。

事实上,像屈突通这样的立身处世风格,也挺好。大势难违,人力有穷之时,就顺势而为,但一旦顺势而为,投附了新主之后,就依然以忠字当头,摆正为臣态度,不图个人利益,这样,纵使连着换主,至少也不会像不居人下的刘备似的,让人不敢信任,还被人在背后非议。

——话到此处,不妨多说一句。说到“让人不敢信任”,屈突通这种为人风格,固然不至於让人时刻猜忌,可到底他不是“纯忠之臣”,要说真就完全地信任他,对於明主言之,也是不可能的。原本时空中,屈突通降唐以后,尽管深得重用,可在统兵这块儿,李渊长期都没有使他独自领兵,而是把他配给李世民,作为副手使用,从这一点即可看出,李渊对他重视归重视,但其实也还是不能完全信任他。却这李渊何人?屈突通的人设,他自能清楚。

这与李善道当下,重视屈突通,礼敬於他,可暂也不用他独自领兵,正为一理。也不必多说。

过了伍姓湖,再行不远,就是虞乡地界了。

兵马才从伍姓湖边经过,斥候急报送到:“大王,姜宝谊、李仲文已获知我主力将到虞乡,两部兵马收拢,现退驻於虞乡城北。王骠骑君廓兵出,挑战与之,姜、李不应。”

李善道沉吟片刻,说道:“既闻我主力将至,已收拢北走,却又屯驻虞乡城北,而不向桑泉方向继续撤退。姜宝谊、李仲文此定意见不和,就‘是迎击我军,还是撤往桑泉’,他两人尚未意见一致。我军……”寻思了下,说道,“王敬之等已从附於我,虞乡不利据守,原以为,一闻我主力到,他俩势必会撤到桑泉据守。於今其两部却居然不撤向桑泉,也无妨,对我军反而更加有利。我军就先在虞乡,与他两部打上一仗!一样可以调得独孤怀恩出兵救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十三章军向虞乡敌情变(第2/2页)

……

虞乡城北。

诚如李善道所料,姜宝谊、李仲文确实意见不一。

在又接到最新李善道部的军情汇报后,李仲文再次求见姜宝谊,苦苦进言,说道:“将军,本来军报,言说李善道亲率其主力,往攻蒲坂,今忽其却统兵向虞乡而来。这分明是原先的军报不确,我等中了李善道的计谋。他根本不是要去打蒲坂,其之目标是你我两部。

“我军新败,士气不振,当此之际,不可接战。仆之愚见,当舍虞乡,速退至桑泉,据城以守,然后等李善道部的形势明了,我等搞清了他的部署,再与独孤将军商议破敌之策。”

姜宝谊说道:“你我奉主公之令旨,援独孤将军。今才入河东,先败一场,若再北撤,主公的令旨,你我还怎么实行?而且,士气岂不会更加低落?若据城先以自守,桑泉可以守得,虞乡亦可守得。俺意,不可再北撤了,便入虞乡城中守之,不亦可乎?”

“将军,虞乡实不可守!王君廓虽然没有攻打虞乡,可虞乡群盗盘踞虞乡多年,不乏本地狡猾,多有党羽在城中,又怎知晓王君廓的没打虞乡,是不是他故意不打,用意即为诱你我进城?设若我两部进城,而城中内乱,至其时也,外有强敌,内有乱党,敢问将军,城何以守?”

姜宝谊生性刚强,兼以从李渊起兵以来,又战功屡获,日前他在长安的朋友,给他传来的消息,李渊已有意擢拜他为右武卫大将军,当此关头,如果援孤独怀恩这一战,他不能打好,他万万没法接受,故而李仲文“撤往桑泉据守”此议,他之前强烈反对。

这时,听了李仲文的此话,姜宝谊虽是还有抵触,也不得不承认,李仲文的猜疑有理。

李仲文见他神色轻动,便又说道:“将军,李善道部距虞乡,只数十里远了,今晚不能开到,明日一定能到。事已急矣!不可再做延耽。请将军快下决断!”

“罢了!就从将军之意。”姜宝谊心有不甘,可亦只有听从李仲文的建议了。

两人令下,两部近两万步骑,在虞乡城北驻扎了不到一天,重再开拔,北向桑泉。

如果直接撤向桑泉,还会好些。在虞乡城北驻扎了大半天,结果重又开拔,这对军心的影响更大,不免使将士更加惶惶。兵法云之,“三军之灾,起於狐疑”,说的就是这回事。

……

傍晚时分,离虞乡还有三十里时,两道军报送来。

一道是蒲坂方面,窦建德送来的军报。

窦建德所率的佯攻蒲坂之部,已入蒲坂界,距离蒲坂城外的唐军营地二十里上下。李善道兵起涑水北岸河谷,杀向虞乡的突发情况,因时间犹短,孤独怀恩应是还不知晓。窦建德报称,根据斥候禀报,独孤怀恩除进一步的加强了涑水北岸渡口的守备以外,现无别的动静。

——“加强了涑水北岸渡口守备”,窦建德所率之部,系沿着渡水的南岸而行,蒲坂城在涑水的北岸。却为何窦建德部沿着南岸而行?自无其它缘故,正是为降低独孤怀恩的戒备,为他在闻李善道率部进攻姜宝谊、李仲文两部时,能够“敢於遣兵出援姜、李”添上一把火。

一道是虞乡方面,王君廓送来的军报。

报云:姜宝谊、李仲文两部再次开拔,离开了虞乡城北,北向桑泉。

高延霸懊恼不已,骂道:“贼厮鸟,没卵子的怂货!便驻停虞乡,不就是了?俺已提着劲,要在虞乡打他一打,却又北逃桑泉!”雄赳赳,向李善道请求命令,“大王,不如小奴引精锐两千急行,追上这俩贼厮,打他一打?为大王打一个旗开得胜,虎虎生威!”

战场上的形势,瞬息万变。

才决定就在虞乡,先与姜宝谊、李仲文两部交上一仗,不料姜宝谊、李仲文又北向桑泉。计此地距虞乡的路程,大军肯定是追不上姜、李了,但若以精锐急追,其有辎重,倒尚能追上。

只是姜宝谊、李仲文两部近两万之众,如按高延霸自请,仅以两千精兵往追,却即便追上,或许也打不赢,反而有可能会吃败仗。

因便屈突通闻言,扬身之时,花白胡须飘扬,急忙进劝:“高柱国壮勇,然轻兵冒进,实为不可!大王,老臣窃以为,反正我军此战之目标,是为调孤独怀恩出营援助姜、李。既然如此,又王柱国部新报,其部已达桑泉,可将姜、李阻住,则姜、李北走,就由他走就是!”

高延霸不以为然,看在李善道礼重屈突通的份上,话语却还客气,说道:“屈突公,你老人家多虑了!休说区区一两万贼兵,纵贼兵十万,俺也无惧!两根铁鞭,一杆长槊,俺杀他个十进十出,如杀鸡容易!”向李善道行个军礼,说道,“大王!两千精卒也不用,千人足可!”

被屈突通一说,出於王君廓两次大胜,争立功劳的刺激,更上劲了。

李善道眨着眼,摸着短髭,看看屈突通,看看高延霸,忽地一笑,说道:“延霸,给你两千兵,由你去追,也不是不可。但我有个要求,不知你能不能做到?”

高延霸问道:“敢问大王,是何钧令?是令小奴擒了姜宝谊、李仲文这俩鸟厮来献么?小奴向大王保证,必定可将这俩鸟厮擒得!”记得他刚将“两千兵”改成了“千人”,补充说道,“不用两千兵,大王,千人就够了!”

“非也,不是令你擒姜、李,你且近前,听我说来。”

听得李善道的要求,高延霸睁大了眼,好像听到了甚么奇闻也似,吃惊罢了,为难搔首,连抽凉气,两颗门牙雪亮露出,说道:“大王此令,不是在为难小奴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