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军事 > 不明不清 > 第1271章 沙俄贵族2

不明不清 第1271章 沙俄贵族2

簡繁轉換
作者:第十个名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09 12:37:09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没承想皇帝居然御驾亲征了,虽然说不是专门为救自己来的,有点搂草打兔子的嫌疑,可毕竟还是来了,并且在兵临大马士革之前派人把自己偷偷救了出去。

再怎么衡量这也是实打实的救命之恩,该以何为报呢?好像除了加倍努力工作之外,皇帝也不需要其它东西。

“你帮朕找一找,其中有没有戈利岑家族的信息。”惰性也是人类本性的组成部分,洪涛已经非常自律了,但依旧逃不出本性使然。

这两年他已经很少自己看东西了,基本都是让王承恩和平头哥念,或者谁来禀报谁念。这样更舒服些,靠在躺椅上就把工作干了。

“……找到了,英国商人称之为加里金,是源于立陶宛大公的后裔,15世纪进入莫斯科公国成为贵族。但有关这个家族的资料很少,只知道他们与多尔戈鲁基家族走的比较近,也都源于立陶宛大公后裔。

而多尔戈鲁基家族与英格兰商人走得很近。帝国在阿尔汉格尔斯克建造船厂时,就遭到了多尔戈鲁基公爵的强烈反对,最终是由切尔卡斯基出面购买了多尔戈鲁基家族的土地才不至于半途而废。”

很快王大头就从顾问处的存档里找到了相关内容,可是严重缺乏细节,不得已只能先用相关资料补充,念起来显得干巴巴的没什么底气。

“对了,年前礼部说要与沙皇代表就修建轨道一事继续磋商,这次来的还是切尔卡斯基吗?”洪涛也觉得情报内容太简单了,但没有因此去埋怨顾问处的工作。

俄罗斯帝国内部民族众多,各方面的规则非常混乱且复杂,又缺少拉丁文类的文献,想把一切都理清楚需要很长时间,不是工作不到位,是难度太大了。

但除了顾问处和礼部之外,也不是完全无法进一步了解俄罗斯帝国的情况,比如这位切尔卡斯基就是很好的聊天对象。

他是米哈伊尔一世的御前大臣,专门负责外交事务,同时也是莫斯科数得上号的大贵族和皇亲国戚,其母亲是沙皇的姑妈,他与沙皇是表兄弟关系。

和各国政坛的组成结构类似,沙皇身边也有不同政见的大臣和贵族势力,在很多国策上都有不同见解和利益诉求。

比如荷兰共和国里有奥兰治派和共和派,前者基本就是保皇派,认同传统贵族体系。后者则以部分新派贵族和大商人为主,他们不愿意再被传统王权束缚,想获得更多权力。

具体到俄罗斯,也存在两个互相对抗的政治派别,只是不再以该不该分皇权为斗争核心,而是在向东还是向西的问题上互不相让。

与传统的欧洲国家相比,俄罗斯帝国有很明显的不同。首先是宗教,在17世纪所有欧洲国家都信奉天主教,而俄罗斯信奉东正教。

虽然有些国家改信了新教,那也是从天主教里演化出来的。即便如此,天主教和新教依旧为了谁正统而大打出手。若是想让欧洲各国承认东正教的正统性估计还得再打一场。

其次是人种,斯拉夫人自古就被视为蛮族,算是北方的野蛮人,有点像古代中国人看待北方游牧民族的态度,从骨子里就不认为是一个祖宗,这才有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一说。

但随着时间推移,像诺曼人、维京人、日耳曼人逐渐融入了欧洲主流文化,算是从文化层面被接受了。最典型的就是波兰人,他们也是斯拉夫人的一支,但归化的时间比较早也被认同了。

而俄罗斯所在东斯拉夫地区长期被金帐汗国统治,建国的时候又吞并了几十个东方部落,人种和文化方面受到很大影响,与传统欧洲各国有点格格不入,在血脉上又被排斥了。

最后就是建国时间太晚,文化教育太落后,长期被欧洲各国视为茹毛饮血的野人,从各方面看不起,不愿意一起玩。

在这种状态下沙皇想要让俄罗斯发展,就必须想办法融入欧洲,否则总是孤家寡人自己玩,早晚会被欺负甚至吞并。

由此一来,很多俄罗斯贵族就把发展方向自然而然的选向了西边。他们使劲儿模仿欧洲人的生活方式甚至语言,以使用欧洲礼节、按照巴黎方式生活、说法语为荣。

但随着大明帝国的迅速崛起,又让俄罗斯的部分贵族看到了另一条路。既然欧洲人不愿意搭理自己,何必整天舔着脸去委屈求全呢,不和你们玩俄罗斯照样能越过越好,东边的大国就是榜样。

这位俄罗斯帝国的外交大臣,伊凡.切尔卡斯基就是东派的代表人物。自打他与大明帝国和谈成功,带着大笔援助返回莫斯科,就受到了沙皇表弟的重用,迅速飞黄腾达。

几年下来已经成了米哈伊尔一世的左膀右臂,不能说权倾朝野,至少在外交问题上对沙皇非常有影响力。

也正是在他的大力推动下,俄罗斯帝国与大明帝国的交往才一年比一年紧密,并且已经看到了明显效果。

由于有了大明帝国的军事援助,俄罗斯帝国在与波立联邦和瑞典的战争中不再是弱势一方,已经能打得有来有回,并成功迫使对方签订了对俄罗斯帝国并不算太吃亏的停战协定。

除此之外,阿尔汉格尔斯克港除了传统的皮毛和木材输出,俄罗斯帝国利用大明技术和设备加工生产的农具、火柴、肥皂出口量也越来越大,已经成了北方的重要贸易港。

在国内,大明帝国援建的工厂也遍地开花,从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俄罗斯的日用品需求,不再完全依赖从欧洲各国进口。

做为倡导和实际操作人,切尔卡斯基不光获得了权力还有财富。他的家族以及同盟者在这场引进外资的浪潮中可没少捞。

光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利用职务之便率先购买的工厂股份,就够他们这些家族在土地上收租子收十几年的,绝对算得上名利双收。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