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为了趁热打铁,继续巩固自己的地位,切尔卡斯基在建设北方贸易通道的问题上也是持极力支持态度的。
只要这条商路被打通,他的家族就不再是俄罗斯最大的地主了,还要加上运输大亨的头衔。控制一条国与国之间的贸易途径能获得多少利润,不用任何人提醒也能算得清。
“回万岁爷,正是切尔卡斯基本人!目前还住在南会同馆中未曾离开,学生马上派人将他秘密请进宫解惑!”
一听到这个名字,王大头就知道自己疏忽了。想知道俄罗斯贵族的底细,顾问处的探子再努力也没有另一位俄罗斯贵族说的明白。
“不,这件事不能由朕出面,最好也不由大明官员出面,那样会引起警觉,得到的答复也就没什么可信度了。你仔细想想,有没有比较合适的人选与切尔卡斯基比较熟?”
但洪涛抬手止住了王大头的动作,做为一个满嘴瞎话的人,最明白该怎么套别人的实话。
这种事很难印证,如果让对方起疑,只需在十句实话里夹杂一两句瞎话,谁也查不出来。但后果可能会非常严重,比如会让自己的判断失误,那样的话还不如不问。
“……熊侍郎与之交往颇多,两人都嗜酒,每次相遇肯定会到棋盘街的酒肆中小酌一番,每次都是不醉不归。学生可不可以借由熊侍郎的口,在觥筹交错之中获取答案?”
皇帝的这个要求着实让王大头为难了,顾问处有监听外国使节的特权,却只能被动听,无法控制其说什么话题。若想听到指定答案必须得有人在很宽松的状态下提及,而这个不经意间提出问题的人是关键。
好在顾问处监听外国使节不是一天两天了,凡是与之有交往的人都有记录。思来想去,终于有了合适的人选。不过熊三拔是大明官员,想监听必须由皇帝亲口授权。
“……去吧,就说是总参谋部得到确切消息,戈利岑家族极有可能在修建北方轨道的工程上向沙皇提出反对意见,必须搞清楚其来龙去脉才好有的放矢。”
对于这个人选洪涛不是很满意,熊三拔毕竟是朝廷官员,让其参与这种不太光彩的行动有损朝廷声誉。可一时半会又找不到别的人选,只能勉强同意。但还得编个故事,好歹把皇帝摘出去,这次的黑锅让总参谋部去背。
王大头的办事效率还是一贯的高,第二天刚起床,王承恩就神神秘秘的提醒说人已经在殿外候着了。其实还能来得更早,只是觉得此种情报不属于特急,特意等了一夜,没来打搅皇帝安睡。
“唉……看来收买是不太可能了,天下不如意事十之**啊!”把十多张纸的监听报告草草看了一遍,洪涛不由得发出了长叹。
当听说熊三拔担心有人在沙皇耳边进谗言,对修建北方轨道加以阻拦时,已经基本喝到位的切尔卡斯基也不得不道出了实情。非空穴来风,莫斯科的西派贵族确实在这个问题上有不同意见。
而西派贵族的代表人物里戈利岑家族是重量级的,只是由于一直没冲在前面才不被大明帝国礼部和顾问处重视,但在俄罗斯高层是人尽皆知的。
之后切尔卡斯基就顺着话头讲了下去,把戈利岑家族和西派中的几家代表人物都介绍了一番。然后拜托熊三拔有机会见到皇帝不妨从侧面提一提,看看能不能通过外交手段给沙皇增加些压力,尽量促成这条轨道的修建工程。
“万岁爷,顾问处在莫斯科培养了几名专门做脏活的哥萨克,如果敬酒不吃,不妨让其暴毙。”
听到皇帝的哀叹,王大头立刻明白戈利岑家族有点棘手。此时就该顾问处展身手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只要皇帝需要刀山火海也得去!
“不,有很多事不是能靠杀几个人就可以解决的。这件事到此为止,所有材料归档封存。顺便给宇航员和谭不明带句话看,让他们拿着有关俄罗斯的军事资料进宫。”
对于王大头的忠心洪涛表示了认可,也相信顾问处有能力在异国他乡刺杀当地任何人,包括国王,但这并不能解决问题。
俄罗斯的东西两派,就像以前大明朝廷里的浙党和东林党,是两个政治和利益派别之间的全面对抗,不会因为少了某个领军人物就改变主张。也没有绝对的领军人物,张三死了马上就会有李四顶上,说不定还更顽固了。
那能不能靠外交手段施压,让沙皇不敢轻易反悔呢?答案也是比较渺茫的。沙皇有点像当初的万历皇帝,受自身实力制约无法做到一言九鼎,只能在两派之间来回跳,寻求相对的平衡。
另外在沙皇的心目中也不一定就完全希望向东靠,毕竟莫斯科距离欧洲更近,如果完全倒向东边,莫斯科就有可能成为冲突的第一线,太不划算。
如果不能站在上帝视角看待问题,此时的大明帝国就是岌岌可危的存在。即将面临来自欧洲各国的联军讨伐,即便再强也是好汉难敌四手,失败的可能性比较大。
有道是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只要欧洲各国能开出合适的条件,沙皇大概率会倒向更有利的一方。这就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没有情谊,只有利益。
在此种局面下再指望通过外交手段施压就显得有点底气不足了,不光不会收获盟友,还会把沙皇更快的推向欧洲一边。
此时所有算计都已经苍白无力了,唯有用实力说话才有号召力。本来洪涛是不想与欧洲大打出手的,就算能赢也会影响国内发展,更愿意通过彰显实力的方式让欧洲君主们知难而退。
可惜这一招看起来好像不太奏效,有时候人会陷入某种思维怪圈,无论眼前的证据有多确凿仍旧视而不见,非常顽固的坚持己见。
如今就是这样,欧洲各国君主包括他们的大臣和将军,几乎没有一个人认真了解过亚洲和大明帝国,却迷之自信的认为只要组成联军必可摧枯拉朽,像当年西班牙人在新大陆击败印加帝国那样轻而易举。
既然战争眼看着要无法避免,那索性就不去刻意回避了,还不能被动应战,必须掌握战场主动,至少也得进行主动防御,不能让对方牵着鼻子走。什么时候打、在什么地方打,欧洲各国说了不算,要听大明帝国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