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军事 > 不明不清 > 第1291章 铁血首相2

不明不清 第1291章 铁血首相2

簡繁轉換
作者:第十个名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20 01:01:43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自己与其说劝说各国主战派放弃了一些利益达成和解,不如说是借着遥远东方大国的威慑力,让交战各国不敢再肆无忌惮的打下去了。

更令人沮丧的是停战协议并不意味着战争结束,正好相反,恰恰是另一份秘密协议的前奏。而那份协议的核心内容就是欧洲各国暂时摒弃前嫌联合起来,共同出兵发起东征!

也就是说整个欧洲正在从一场战争无缝过渡到另一场战争中去,而即将发生的那场战争有可能比刚刚停止的战争规模更大、过程更残酷、结局更悲惨。

任谁主导签署了这么一份停战协议都不会有太多荣誉感和成就感,不包括西班牙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那两位已经有点要狗急跳墙了,一切看上去能让哈布斯堡家族止住颓势的稻草都要抓住试试,且不计后果。

在遥远东方大国是否具备足够威胁的问题上,法国的态度是比较模糊的。

首先法国最主要的目标是摆脱西班牙和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制约,尽可能让西属尼德兰脱离西班牙,这样就能解决北部的威胁。

其次,在东边和东南法国还要处理几处领土争端,只有把这些地方完全控制在手中才能更大程度的确保国家安全。

最后,西班牙在新大陆被大明帝国一顿暴揍,对法国来讲不仅不是坏事还应该暗中拍手叫好。

新大陆西海岸距离太遥远了,法国在那边没有任何利益诉求,以后也大概率不会有,爱属于谁就属于谁,只要不属于西班牙就成。

可在外交事务上,强权即真理这句话是双向的。指望荷兰联省共和国还不如指望远在北方的瑞典靠谱,这个由奸商和小贵族组成的怪胎严重不符合集权模式,坚决不能让它做大做强,否则早晚是心腹大患。

这么算起来能与法国站在同一阵营里,而且还有点实力的盟友就没谁了,若是单独与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和英格兰对抗,不用打就败局就已定了。

所以在费利佩四世、斐迪南三世、查理一世和克里斯蒂安四世联袂来访,正式提出要组建联军夺回进入亚洲的权力时,即便心里老大不乐意,也不得不硬着头皮选择了支持。

不光要支持,还得成为主导一方,只有这样才能在将来取胜之后获得相应的利益。既然做了,就不能甘于人后,这是自己一向的行事风格。

可说着简单,到底能不能获胜,又该如何获胜,却是个令人头疼的大难题。

欧洲不是没与东方大国交过手,最近的例子是在大马士革。欧洲与奥斯曼帝国打来打去上百年,至今仍没分出胜负。如果联军也陷入这种局面,那这场战争趁早还是别打的好,真耗不起。

和奥斯曼帝国比起来,距离更遥远的大明帝国彷佛戴着一层厚重的面纱,即便曾在不经意间瞥见了部分真容,却无法窥其全貌,很难具体评估实力。

目前能确定的是大明帝国海军实力非常强悍,西班牙、英格兰、包括一直在亚洲赚昧心钱的荷兰共和国,都认为想从海上进攻难如登天,于是还没出证呢,就先断了一条进攻路线。

好在欧洲和亚洲之间不光有大海,还有陆地相连。而英国人一向与奥斯曼人走得比较近,也确实说服了穆拉德四世加入欧洲联军,共同对付大明帝国。也正是有了奥斯曼帝国的加入,才让组建联军东征成为可能。

然后斐迪南三世又说服了波立联邦的瓦迪斯瓦夫四世,再一起派遣特使前往莫斯科。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卓绝努力,终于又把米哈伊尔一世说服,让东征又多了条新线路,进一步增加了获胜几率。

但自己并不认为有了奥斯曼和俄罗斯的加入,东征胜利的可能性会高太多。先不提大明帝国陆军的战斗力如何,光是这两个国家的一贯做派,就很难让人相信它们能成为坚定的盟友。

奥斯曼帝国可是欧洲的死敌,而且是全方位的,从文化到宗教再到地理位置,没一样能相安无事。也正是因为刚被大明帝国皇帝带着万把人在国土上横冲直撞、攻城拔寨,才不得不委曲求全加入了联军。

可这样的奥斯曼能信任吗?穆拉德四世会真把欧洲联军当盟友吗?他是在利用联军的力量向大明帝国复仇,纯纯的个人恩怨。一旦遇到挫折,最先消散的也是个人恩怨,太不稳定了。

再看看俄罗斯帝国,自始至终都被欧洲各国排斥在外,张嘴闭嘴就称呼其为野蛮人,时不常还会上去踹两脚。也就是它缩在极北的苦寒之地,除了瑞典和波立联邦没人乐意跑那么远,否则早就被灭了。

而欧洲人的心态俄罗斯人心里也明白,面对一群天天不拿自己当人,张嘴就骂抬手就打的邻居,米哈伊尔一世只要脑子不傻,坚决不会倾力相助。

事实上这次说服俄罗斯参加的过程也是最困难的,米哈伊尔一世原本一口回绝,直到几家大贵族先后被说服,又承诺了重新划分俄罗斯与瑞典和波立联邦之间的边境,有希望在波罗的海获得出海口后才勉强同意。

但奥斯曼和俄罗斯也都明确表示加入联军没问题,出兵也是应该的,但武器和粮草没有。不是不想出,是家里太穷,还拉了一屁股饥荒,想出也出不起。

言外之意很明显,想让它们帮忙就必须由欧洲各国提供足够的武器粮草。还没开打呢,先摆出了一副贪婪的吃相,已经在联军内部产生了不良影响,前景愈发堪忧。

几天前受托出使大明帝国的奥兰治亲王让一艘荷兰商船送来了亲笔信,内容几乎都是负面消息。

大明帝国皇帝根本没露面,与亲王谈判的是礼部尚书,谈来谈去磨蹭了小二个月,结果一个字也没谈明白。只要牵扯到实际利益,那位相当于外交事务大臣的杨尚书就和嘴唇上了锁似的,半点不让步。

如果这还不能说明大明帝国的态度,那大明皇帝亲自签署的征兵令就等于宣战书。由此可见大明皇帝包括大臣们全都做好了决一死战的准备,一下子就征兵20万,底气很足。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