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军事 > 不明不清 > 第592章 天下第一关

不明不清 第592章 天下第一关

簡繁轉換
作者:第十个名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5 21:59:03 来源:源1

第592章天下第一关

经过5天700多里的长途奔波,以洪涛为首的陆军指挥体系终于走到了山海关,差不多同时抵达的还有大批后勤辎重。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古人诚不欺也。看着路上一串串的马车,洪涛不由得感叹起古时行军打仗的艰辛。三万人出征,后勤保障差不多也要动员三万。

这还是大部分使用海运和四轮马车的结果,如果去掉海船,把四轮马车换成两轮的,估计后勤保障人员的数量还要翻两倍。

前线需要一万斤粮食,后方就得征收四万斤,四分之三全消耗在路上了。这也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对峙时总处于劣势的原因之一,成本太高耗不起。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在此筑城建关,遂成为扼东北、华北咽喉要塞的军事重镇。因其依山襟海,故得名山海关。

在作者小时候,教科书上都把山海关说成明长城的东起点,当时肯定不是史料不明,就是不知道为啥这样写。到了作者参加工作之后,有一年去东北旅游,偶然在丹东市下辖的宽甸县发现还有长城。

上网一查才知道,这里才是明长城的最东端。它西起山海关以北的吾名口台,绕着辽东镇绵延几千里,被称为辽东边墙。

不过山海关做为明长城的最东端,放到此时此刻并没有错,因为景阳皇帝登基之后放弃了辽东镇。此时始作俑者正在一群官员将领的簇拥下站在巍巍雄关面前,左边看看、右边看看,还不停的询问。

山海关在后世里是个旅游景区,与居庸关的模样差不多,就是个带瓮城的大城门楼子。实际上明代的山海关远不止如此,它是个综合防御体系,写着天下第一关的城门楼子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剩余的都被拆了。

整体的山海关像个头向东、脚向西、伸开双臂、右手还提着大锤的人形。最西边的腿是西罗城,主要用于囤积粮草兵械。

再往东有条护城河,过了河是西瓮城,进了瓮城才能进入山海关的关城,也就是人形的胸腹。总兵府、巡抚衙门、军队家属、部分兵营以及少量店铺和居民都在关城里居住。

关城的东墙就是长城的城墙,在城墙上开个门,盖个敌楼,就是天下第一关的城楼。

但这座城楼并不是抵御敌人攻击的第一线,它的东边还有瓮城,瓮城外面有护城河,护城河东边还有个东罗城,为人形的头。东罗城外面还有护城河,这里才是前线。

光有东西纵深防御体系就够了吗?明朝的设计师觉得不够严密,于是又设计了南北防御体系,做为人形的左膀右臂。

在关城的南北相距两里远,有北翼城和南翼城,城内也有驻军,遥相呼应。这下东南西北都有坚城呼应,该满意了吧。这位设计者还觉得不够严密,光在陆地上扎紧了篱笆,万一敌人坐着小船顺着浅海摸过来咋办呢。

于是又设计了老龙头和宁海、威海两座城,直接把长城修进了浅海,还配上两座坚城,驻扎守军严密监视,这下想从浅海偷偷溜过来也没戏了。

<divclass="contentadv">按照明末的军事能力,别说后金军队攻不破山海关,让明军来攻城一样也非常非常难。只要内部不出现问题,这里就算做不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十夫、五十夫也应该够了。没有几十倍的兵力,怕是连关城城墙都难以靠近。

那么山海关总兵杜松有多少兵力呢?整整七万!其中少一半是从辽东镇撤回来的关宁军,战斗力在大明边军中还是挺强的。

要是这么算的话,努尔哈赤没有七十万兵力根本就攻不下山海关。那努尔哈赤有七十万兵吗,这不是废话嘛,大明砸锅卖铁把卫所里的老弱残、连同吃空饷的兵都凑上,估计也就这么多了。

根据路上接到的战报,后金这次集结的兵力大致在3万到6万左右。攻城一方比守城的数量还少,明显是攻不下来的,洪涛为啥要动用陆军御驾亲征呢?

谁要是这么想那就叫纸上谈兵了。杜松的职位叫山海关总兵,拥兵七万不假,可他的防御范围可不止一个山海关,而是从古北口到山海关的所有关隘。

在这段长城中包括了古北口、喜峰口、山海关三个交通要道,都是从辽东地区进入河北地区的必经之道,还有如桃林口、界岭口这类山谷小径,也必须安排重兵把守。

京城之所以能被明成祖朱棣选为国都,除了政治因素之外也有其地理原因。对于初期的明朝来讲,主要威胁来自于北方,而京城的地理特点不仅有利于向北防御,还便于向南联络。

太行山脉、燕山山脉和渤海,在京城的西、北、东南三个方向形成了天然屏障,而向南则是一马平川,交通便利、农业发达。

当年隋炀帝把运河修到涿郡,就是想以此为据点控制北方。宋朝之所以一直处于战略被动,也是因为失去了燕云十六州,面对北方游牧民族无险可守。

想从辽东以及东部蒙古地区进入华北平原只有三条路,第一条叫卢龙道,它得名于汉魏时期的北方关隘卢龙塞,也就是后世的喜峰口。

出喜峰口沿滦河东岸向北翻越燕山山脉,过平泉、平刚、白狼城,沿着大凌河最终抵达柳城(朝阳市)。当年曹操北征乌桓,走的就是这条路。

第二条叫古北道,它是在辽国占据了燕云十六州之后开发出来的一条新路。从密云古北口出长城,经过滦平、承德与卢龙道汇合,到达赤峰附近沿着老哈河一路向北,抵达辽中京大定府。

第三条叫傍海道,顾名思义,沿着海边的道路,也就是被山海关拦腰切断的辽西走廊。当年秦始皇修驰道,最东端就在碣石(昌黎碣石山)。

曹操在《观沧海》里写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可能就是北征乌桓胜利了,顺路到海边弄了点螃蟹、扇贝、海胆啥的,在山头上一边烧烤一边喝酒一边看海景,有感而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