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军事 > 不明不清 > 第666章 出塞

不明不清 第666章 出塞

簡繁轉換
作者:第十个名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5 21:59:03 来源:源1

第666章出塞

“朕不是说过嘛,要看天意,这恐怕就是天意了!”对于杜文焕的表情洪涛一直都在用眼角观察,并没发现不妥,这才接过小圆盒交给了王承恩。

“可……陛下,容臣多问一句,此信由何而来,写信之人是否可靠?”杜文焕深吸了一口气,终于有点明白皇帝为什么非要走北路了。

但心中还有疑问,比如密信中说大同总兵张秉忠于五日前派遣家将出关至今未归,然后又对边关驻军进行了几次调动。仅以此等不算太正常也不算太反常的行迹就判定一位边关将领有不臣之心,是不是太草率了?

“嗯,你还有点脑子,确实不该轻信。但也不要忘了朕此次出巡是要做什么的,鱼饵已经下水了,只要水里有鱼必然会来咬钩。朕这个大鱼饵味道还是很足的,不怕引不来别有用心之辈。待出了边墙之后,一切就会水落石出。”

如果杜文焕马上表态张秉忠是逆臣贼子,该碎尸万段,洪涛就会把他定位于陆军中下层军官,一辈子也别想碰指挥权了。

脑子太简单,太容易轻信的人,不适合在错综复杂、尔虞我诈的战争中做出正确判断。让他们拿到指挥权,就是对士兵最大的不负责。

密信是统计司送来的,他们虽然没调查到张秉忠的大过失,却也没轻易放弃,汇同了总参谋部派出的人在大同以各种身份隐藏了起来,时时刻刻关注着总兵府的动静,只要发现异常,无论大小都会派人呈报。

这已经是第五封密信了,自打御驾过了居庸关,张秉忠和其亲随将领们几乎每晚都会聚在总兵府一角的院落里久久才肯散去。

两天后总兵府亲兵副将带着十余骑趁夜悄悄离开大同,沿着驿道马不停蹄的向北走了一夜一天,最终从拒墙堡出边墙,不知所踪。

然后大同镇的边军就出现了大范围调动,原本镇守在镇虏卫、天成卫、阳和卫、高山卫的边军离开了驻地,接替他们的是来自西边大同右卫、威远卫和玉林卫的边军。

巧的是,这四卫距离皇帝与顺义王、白洪大台吉会面的兴和城最近。当然了,也不能说张秉忠就是要不利于皇帝,也可能是要更好的保护皇帝安全,提前做出的部署。

不光他调动了兵马,宣府总兵麻承恩也没闲着。在御驾离开宣府的当天下午,就派参将萧如芷带兵尾随到了阳河堡一带,同样是宣府辖区距离兴和城最近的军堡。

三日后,景阳皇帝的御驾越过宣府进入大同,并在新平堡出边墙。当地守军已经接到了兵部命令,没有做出丝毫阻拦。

按照规矩,张秉忠和一干大同镇将领是不能离开驻地的,自然也见不到踪影,只有一名镇虏卫的偏将在此替上官迎驾,结果被张然两句话就给打发了,连皇帝在哪儿都没看见。

大明的边墙在理论上是建在了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自然分界线上,为啥说是自然呢,因为这里有条看不见的降水带。以南降水量比较高,能够满足农耕的需求,往北则降水量比较低,更适合放牧。

但理论往往都是宏观上的概括,具体于某个点并不准确。此时洪涛的队伍就不是走在大漠戈壁、黄土沟壑上,而是山青草绿、树木成荫、小溪潺潺的丘陵缓坡,很多地方比宣府以北的土地还肥沃,还滋润。

<divclass="contentadv">大概二十多里之后就能在山坡上见到一簇簇的帐篷和一群群的牛羊,唯独牧民比较少见,估计是见到了身穿蛤蟆皮的陆军先锋,不知是何由来,吓得全藏了起来。

兴和城的名称来自元代,而这座夯土小城也属于历史悠久,从战国时期就有设置,在明朝初期隶属榆林县,地处阴山山脉的东端,距离归化城300多里,是土默特部、喀喇沁两部牧场的自然分界线。

说是城,其实自打明军南撤兴和城就被荒废了百多年,蒙古牧人有时候拿它当牲口圈,有时候会在城内搭建帐篷过冬。但没人管理更没人修缮,大部分建筑物包括城墙都已经破败不堪了。

在距离兴和城还有十里的时候,突前的游骑便发出了烟花信号,发现三千左右骑兵正从北方相向而来。而在左右十多里游弋的探马也陆续发现了一些游骑,看样子像是同行。

“停止前进,整装列阵准备战斗!”从数量和方向上推测,洪涛觉得来者不像有敌意。但也不敢托大,马上发出了命令。

塔山一战歼敌不算多,但缴获的马匹倍之,这下李如樟的陆军瞬间就从步兵变成了骑着马的步兵,虽然还远不能当做骑兵使用,作战半径却增加了不少。

这次跟随皇帝出行,前卫的五千多兵将和御马监的几百勇士全都是一人双马的豪华配置,不过也多了一份累赘,如果在行进间发生战事,得先把马匹归拢起来派专人看管。

李如樟按照米涅步枪的杀伤力和射速,在陆军里创建出来几套平原野战、山区野战、树林野战的阵法,陆军兵将们平日的训练科目中,列阵、辨识号令的内容占了七成,快速挖掘战壕二成,熟练使用武器只有一成。

在平原与敌人遭遇战时,如果没时间挖掘壕沟掩体,会以百户为基本单位列阵,中间是四轮厢车和火炮阵地,士兵在厢车左右排成三列横队,听百户的铜哨声进退或射击。

千户此时会站在厢车里看着本卫指挥使的信号旗接收号令,然后安排自己所属的百户该如何行动。

每位指挥使都有一辆专用的信号厢车和若干信号兵,战时厢车里筑起一架十多米高的折叠木梯,两名信号兵爬上去把身体绑好,一人举着望远镜观瞧,一人举着两面小旗打旗语。

指挥使就是通过这两个信号兵来和上级以及下级沟通敌情、阵型变化、进攻或者撤退信息的。每个卫都有单独颜色的旗帜,千户和百户们只需在战场找到特定颜色的旗帜,并把旗语看懂,就可以准确接收到命令了。

这套指挥系统并不是洪涛搞出来的,而是李如樟仿照海军的指挥系统,以陆军的条件综合出来的。再辅以铜号和铜哨,基本能做到让命令快速下达到百户的效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