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偷听心声后,女帝爱我如命 > 第199章 权谋 人心就是最好的兵法

偷听心声后,女帝爱我如命 第199章 权谋 人心就是最好的兵法

簡繁轉換
作者:王芯芯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6-21 14:20:31 来源:源1

暮色漫过雁鸣坡,墨辰擦净枪尖血迹,望着乞儿蹦跳着消失在风雪里——拨浪鼓的“咚咚”声渐远,却在山壁间荡出回音。他低头看手中糖人,糖稀早已冻成透亮的金红,却在糖蝴蝶的翅膀下,隐约看见用糖汁写的“玄鳞卫启”四字——原来那整日追麻雀的痴儿,早把刀锋磨成了最甜的糖,让算计者在蜜里,尝尽了刺骨的冰。

楚府卧房里,楚凡望着案上陆承钧的玉佩——星芒纹刻痕与摘星阁暗记重合,正如他早料的那般。

巧云替他换下沾雪的外袍,瞥见他腕间银鳞纹与玄鳞卫腰牌相映,忽然轻笑“公子这‘傻子’戏码,怕是要让满朝文武,再不敢小瞧半分了。”

“小瞧才好。”楚凡捏碎糖人翅膀,糖渣混着雪粒落在舆图的“丞相府”位置,“当他们盯着‘痴儿’追麻雀时,这盘棋的棋眼,早落在了他们看不见的地方——”他指尖敲了敲拨浪鼓,虎娃的眼睛在烛火下泛着微光,“就像这鼓点,咚咚两声是痴傻,第三声……便是收网的讯号。”

夜风掀起窗纱,将案上密报吹得哗哗作响——陆承钧入狱的消息,正随着更夫的梆子声,传遍整座京城。

而那个曾被嘲笑“连话都说不清”的痴儿,此刻正倚着窗台,看拨浪鼓在风雪里转出细碎的光——那是属于“傻子”的锋芒,藏在糖渣里,藏在鼓点中,藏在所有人都以为的“不可能”里,却终将划破长夜,让这朝堂的局,翻出最震撼的棋路。

雨停了,天边泛起鱼肚白。拨浪鼓的“咚咚”声又响起来,只是这一次,敲碎的不是市井的喧嚣,而是权臣算尽的余生——原来真正的“倒反天罡”,从来不是耍小聪明,而是让对手在“轻视”的泥沼里越陷越深,最终看见,那个被他们踩在脚下的“傻子”,才是握着凉锋的人。

另一边,远在大乾西南十六城的夯土城墙浸着晨露,陆玄舟的玄甲卫军旗在城楼猎猎翻飞。斥候快马驰进辕门时,他正对着案头一卷《武侯兵要》出神,书页间夹着张泛黄的便签,是恩师轩辕子当年亲手写的“控险者,控心也”。

这位云游四海的轩辕子,说自己不通兵法,却把“权谋 人心即战场”的道理,刻进了他每一次排兵布阵的思虑里——原来最好的兵法,莫过于将权谋、人心灵活嵌入于战场的实战之中。

消息传来时,城楼上的铜钟刚敲过卯时三刻。

“丞相下狱”的密报被风卷着掠过箭垛,亲兵看见将军擦着惊鸿枪的手顿了顿,枪缨上的红穗子晃得像父亲囚服上的血迹——半月前最后一次见面,陆承钧隔着丞相府的朱漆屏风说“玄舟,你掌的是兵,我落的是棋,若有一日棋入死局,记得用你的枪,给这盘棋留个活眼。”

此刻他盯着沙盘上西南十六城的布防,忽然明白,父亲下的这步“自囚”棋,早把“权谋”算进了兵法之外的人心。

千里外的皇城,女帝望着舆图上西南十六城的墨线,指尖划过陆玄舟标注的“潼川关三垒”——那是恩师教他的“虚虚实实”之策,表面守关,实则控住三条粮道。

御史台的弹劾奏疏堆成小山,可她心里清楚,真正让她忌惮的不是陆承钧的权谋,是他儿子掌着五十万精锐,而那陆玄舟袖口藏着的,是陆承钧用二十年权谋织就的“人情网”西南守将多是陆门旧部,粮草调配暗合“连横”之术,连她派去的监军,都曾受恩于陆承钧当年的救命之恩。

天牢的石缝里渗着潮气,陆承钧倚着墙根闭目养神,听着狱卒小声议论“西南军报又至”。他指尖摩挲着囚服上磨旧的暗纹——那是当年给玄舟缝补甲胄时用过的线,如今那孩子把轩辕子教的“权谋转圜”用在兵法上,倒比单纯的刀枪更让人胆寒。

女帝不杀他,不是怕他懂兵法,是怕陆玄舟实打实的军事实力,怕西南十六城的布防,忽然变成扎向朝堂的“软刀子”——毕竟当年在演武场,陆玄舟曾指着沙盘说“真正的胜者,从不靠兵多,靠的是让对手知道,杀你,要赔上他舍不得的代价。”

暮色漫过西南城楼,陆玄舟展开父亲心腹托人带来的密信,泛黄的纸页上只有八个字“帝心似海,守势为上”。

他抬头望向关外暮色,想起当年初掌兵权时,父亲带他跪在先帝陵前说“你握枪,我握笔,枪保疆土,笔控朝纲,可终究,枪要比笔硬,才能让笔不被折断。”

此刻袖中半枚先帝赐的“护边印”硌着掌心,他忽然明白,父亲的“权谋”从来不是为了自己,是给握枪的儿子,在朝堂的风雨里,搭了座能退能守的桥。

这天的大乾,西南的甲胄裹着权谋的余温,皇城的舆图染着猜忌的冷光,天牢的铁窗漏着父子的默契。

陆承钧不懂兵法,却把“人心”算成了最锋利的兵书——哪怕他下狱了,也要用来做饵,让女帝看见玄舟掌中的兵,更看见这对父子二十年织就的“势”杀他,便要面对西南十六城的同仇敌忾;审他,便要撕开朝堂里盘根错节的旧情。而玄舟握着的惊鸿枪,此刻刺的不是敌寇,是悬在女帝心头的,那柄“权谋与恩情”交织的双刃剑。

大乾宫城的铜鹤漏刚响过辰时三刻,丞相下狱的消息便随着晨雾漫过朱雀大街。

女帝捏着御史台的弹劾奏疏,指腹碾过“结党营私”四字时,目光却凝在案头那封未拆的密报上——西南八百里加急,报的不是边患,是陆玄舟亲率玄甲卫夜巡大营,五十万精锐甲胄映月的冷光,比她冠上的东珠更刺目。

天牢石墙上的青苔浸着潮气,陆承钧垂眸盯着脚边的老鼠啃食牢饭。牢门“哐当”掀开时,狱卒捧着的不是刑具,是御赐的紫貂氅——女帝没提审,只让人捎话让他先在牢里待着,会有专人负责他的安全起居。

他指尖顿在貂毛上,忽然笑了——女儿终究是怕了,怕他这个“杀神”的名号,更怕玄舟掌中的十五万铁骑,能在旬日内踏平秦王的函谷关,也能调头直逼皇城。

幽州辕门的帅旗被狂风吹得猎猎作响,陆玄舟擦着惊鸿枪的手顿了顿。亲兵递来一份师门的密信上,这是恩师的字迹混着牢狱潮气“帝座悬剑,勿轻举。”

他抬眼望向关外连绵的营帐,甲士们操练的喊杀声震得地面发颤——这些跟着他从尸山血海爬出来的弟兄,腰牌上刻的是“大乾”,却只认他陆家的将令。

指尖划过枪杆上先帝亲刻的“忠”字,他忽然把枪重重插在帅案上,枪尖入木三分,惊飞了帐顶的夜枭——女帝留着父亲的命,不就是等着他这个“战场杀神”,做那根悬在各方势力头顶的秤砣么?

午后的御书房飘着冷雨,女帝盯着舆图上三个朱砂红圈幽州、函谷、江晋。陆承钧的罪证匣子在脚边落了层灰,最关键的那页“陆承钧有谋反之心”的密报,早被她撕成了碎片——她比谁都清楚,比起所谓“谋逆”,真正让朝堂震颤的,是陆玄舟手里的兵,是那“一成五精锐”能搅乱乾坤的分量。

忽然想起当年与陆玄舟在京城探讨谋略,教她兵法时说的话“善战者执势,如握剑于鞘,露半分而敌胆寒”,此刻她捏着朱笔的手却在发颤——原来最可怕的“惧”,从来不是面对千军万马,是面对那个曾喊她“陛下”的少年将军,不知他握的是护驾的枪,还是刺向龙椅的刃。

暮色漫进天牢时,陆承钧望着铁窗外掠过的飞鸟。远处传来宫城敲暮鼓的声音,十八声鼓点,敲得像当年漠北战场的战鼓。他知道女帝不会杀他,就像知道玄舟不会反——但这“不会”,是因着君臣多年的情分,还是因着玄甲卫袖中藏着的、先帝亲赐的“临机专断”金牌?

牢卒又来送膳,食盒里多了块玄舟幼时最爱吃的桂花糖,糖纸边缘还带着体温——看来女儿终究是想明白了,这盘棋,从来不是审不审、杀不杀的事,是各方揣着刀,却都等着别人先露出破绽的“静峙”。

幽州大营的烛火映着军报,陆玄舟在“奉旨稳守边疆”的诏书上盖了将印。

笔尖悬在“玄舟遵旨”四字上,墨滴落在绢帛上晕开个黑点,像极了女帝眉心的花钿——他知道父亲下狱是饵,女帝的“不杀不审”是棋,而他掌中的兵,是这局棋里最锋利的“活眼”。

忽然想起恩师轩辕子曾在演武场说过“为将者,要让上位者敢用你,更要让他不敢杀你——敢杀者,必杀其势;不敢杀者,必留其患。”

如今看来,陆家父子终究是把“敢”与“不敢”,熬成了大乾朝堂上,那根谁也不敢轻易折断的脊骨。

这夜的大乾城,有人在天牢数着漏刻,有人在军营擦着兵刃,有人在御书房对着孤灯改诏书。

风卷着雨帘掠过皇城屋脊,吹得“大乾”的龙旗猎猎作响——谁都知道,丞相下狱只是幌子,真正悬在半空的剑,是那五十万精锐握在谁手里,是“杀神”的名号下,藏着的到底是忠,还是这乱世里,不得不有的、自保的锋芒。

次日,狂风卷着沙尘,狠狠掠过贺兰城头。摄政王楚苍澜手扶城堞,远眺之际,花甲之年的眉峰,依旧凝着北疆战场打磨出的锋锐。身后亲卫捧着邸报,满脸纠结、欲言又止“王爷,三公子楚凡城府深得很呐!装傻好些年,实际是扮作墨辰将军,为朝廷立下好些大功劳。现在女帝提议王府‘预立他当摄政王世子’的消息,各营都传遍了,可您还没正式入京去昭告天下……”

他指尖敲了敲城砖——那是楚凡十岁时随他巡营,用拨浪鼓在砖面敲出的凹痕。彼时众人皆笑楚家嫡子痴傻,唯有他知道,这孩子总在夜深人静时,对着兵书插图发呆,指尖会无意识比划出枪阵的弧度。“慌什么?”楚苍澜忽然开口,声线混着风沙的粗粝,“孤这把老骨头还没进凌霄城,世子位便不算定。传下令去三日后拔营,沿途布防按‘苍澜七卫’旧制,莫让有心人钻了空子。”

夜色浸透贺兰城府衙时,暗桩送来的密报在烛火下卷着焦边“江湖悬赏榜突现‘金刀令’,二十万两白银买王爷项上人头,传话者放话‘绝不能让楚苍澜活着踏入凌霄城’。”亲卫握紧刀柄,“王爷,怕是有人怕您回京后立小公子为世子,握了那八十万大军的兵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