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大秦镇天司 > 第853章 这就是上古神庭崩塌的缩影!

大秦镇天司 第853章 这就是上古神庭崩塌的缩影!

簡繁轉換
作者:我不是小号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1-15 17:26:29 来源:源1

线条粗犷,笔力雄浑,勉强能辨认出几个震撼的画面片段。

似乎是两头难以名状、比山岳更庞大的巨兽在激烈搏杀!

其一头颅如蟒,缠绕着另一只形似巨熊的躯体,而背景……竟是扭曲破碎的星辰!

星...

夜雨如针,斜斜刺入长安城的青瓦长街。雨水顺着屋檐滴落,在石板上溅起一朵朵水花,仿佛无数微小的叹息。守心堂后院的灯还亮着,一盏孤灯映在窗纸上,勾勒出苏璃端坐的身影。她指尖抚过新到的密报,眉头微蹙。

“极南瘴林,三十六村断粮五月,官府称‘风调雨顺,仓廪充盈’。”她低声念着,声音平静,却像刀锋划过冰面。

身旁侍立的学生忍不住颤声问:“会长,我们……还能去吗?永昌案刚平,朝廷虽未明令禁止,可已有风声说‘守心堂越界干涉政事’。”

苏璃轻轻将密报折起,放入铜灯之中,火舌一卷,纸页化为灰烬。

“能去。”她说,“只要还有人饿死,就没人能拦住我们说‘不对’。”

话音未落,窗外一道闪电劈开天幕,雷声滚滚而来,仿佛天地也在回应这句宣言。

***

三日后,百名星火学子整装待发。他们不再穿统一袍服,而是换上粗布短打,背竹篓、持锄头,扮作流民、商贩、樵夫,分批南下。周砚被编入极南支队,临行前夜,他独自登上北邙山,在那朵白花前静立良久。

花已结果七枚,每一颗都晶莹剔透,内里星光游走,似有魂灵低语。他跪下,从怀中取出一本破旧册子??是秦砚十年前写给守心堂的讲义手稿,他曾一字一句抄录,反复诵读。

“老师说过,真正的监察,不在朝堂,而在泥土里。”他喃喃道,“我愿做一粒沙,埋进最黑的地底,等它发芽。”

忽然,一阵寒风吹过,七枚果实同时轻颤,其中一颗悄然脱落,落入他掌心。果实温热,竟自行融化,化作一道光流钻入他的眉心。刹那间,他眼前闪过无数画面:深山中的枯井堆满尸骨;孩童啃食树皮时眼中无泪;一名老妇抱着死去的孙子,在祠堂前磕头至额血淋漓,只求官差放过最后一个儿子……

他猛地睁开眼,双目赤红,却清明如洗。

他知道,自己已被选中。

***

与此同时,皇宫深处,昭宗皇帝正伏案批阅奏章。忽然,御案上的青铜灯无风自动,火焰由橙转青,继而泛出淡淡金芒。他心头一凛,这是“心灯共鸣”的征兆??唯有重大冤情引发万民共愤时,才会出现此象。

内侍慌忙入报:“陛下!南方三十六村百姓集体叩阙,手持枯穗与白骨,言‘宁死不食伪粮’!守心堂学子已在当地开仓放粮,以私财购米救济,现被州府以‘劫库谋逆’罪名通缉!”

皇帝猛然起身,手中朱笔落地,墨迹如血。

“又是这样……”他喃喃,“一样的谎言,一样的沉默,一样的尸骨成山。”

他快步走到殿角,推开一道暗格,取出一只尘封已久的木匣。匣中是一枚褪色的铜牌,上面刻着“守心”二字,边缘已有锈痕。那是他少年时偷偷佩戴过的牌子,曾因被人发现而遭严父斥责:“皇子岂可妄议朝政?”

他握紧铜牌,眼中泛起水光。

“朕忍了三十年,以为天下已清明。可原来,黑暗从未离去,只是换了衣裳。”

他提笔疾书,召苏璃入宫。

***

次日清晨,苏璃再临御前。她未带随从,亦未持灯,只穿一袭素衣,双目盲然,神情却如利剑出鞘。

“陛下召我,可是为了极南之事?”

皇帝点头,将心灯异象告知,并递上地方奏报。苏璃伸手接过,指尖轻抚纸面,借盲文感知内容,脸色渐沉。

“谎报丰收,强征余粮,逼百姓互保连坐……手段竟与永昌年如出一辙。”她冷笑一声,“不同的是,当年是权臣当道,如今却是层层官吏共谋。一人贪,百人护,千人默,万人死。”

皇帝闭目,声音沙哑:“若再查,恐牵动六部三司,动摇国本。”

“那请问陛下,”苏璃骤然抬首,直视虚空中的帝王,“何为国本?是几座粮仓,还是亿兆生灵?若民心尽失,纵有万里江山,也不过是一座大坟!”

殿内寂静如死。

良久,皇帝缓缓起身,走向祖宗牌位,取下供奉的“天子剑”,亲手解下剑穗,掷于苏璃脚前。

“此剑名为‘承命’,意为承受天命,护佑苍生。”他说,“今日,朕借你三月之期。准你持节南下,代天巡狩,凡阻者,皆可斩!”

苏璃俯身拾剑,郑重叩首:“臣,必不负此托。”

***

七日后,苏璃率三十精锐星火学子,携诏书与天子剑,奔赴极南。

沿途所见,触目惊心。村庄荒芜,田地抛荒,唯见官道旁新建亭台楼阁,雕梁画栋,竟是地方官员为迎圣驾修建的“观耕台”。而路边饿殍横陈,野狗争食,无人收殓。

进入主城当日,知府设宴接风,席间歌舞升平,美酒佳肴陈列满桌。苏璃端坐不动,忽问:“敢问大人,今岁收成几何?”

知府笑道:“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仓廪皆满,百姓感恩戴德。”

苏璃点头,转向随行学生:“取昨日所拍账册影拓来。”

学生呈上拓片,正是该府上报户部的《秋粮入库明细》:实收三百二十万石。苏璃又命人取出民间调查记录:实际征收四百一十万石,超出定额九十万石。

“多出来的粮食,去了哪里?”她冷冷问道。

知府笑容僵住。

苏璃继续道:“据逃奴口供,贵府在城西设‘隐仓’十三处,专储超额征收之粮。其中六十万石转卖皇商,获利白银百万两;另三十万石作为‘孝敬’,分送京中七部要员。”

全场哗然。

知府怒极反笑:“你有何证据?不过几句刁民胡言!”

苏璃抬手,一名学生捧出一只陶罐,打开封泥,倒出一把霉变粟米,腥臭扑鼻。

“此乃从隐仓地窖取出,上有贵府特制印鉴。”她顿了顿,“更有役夫指认,您亲笔签署‘若有人言灾,格杀勿论’八字密令。”

知府面色惨白,欲拔佩刀,却被天子剑气所慑,动弹不得。

苏璃站起身,朗声道:“奉旨查案,现将汝等革职拿问,押赴长安候审!若有反抗,当场斩首!”

刀兵环列,知府终颓然跪倒。

***

消息传开,其余三十五村官吏纷纷崩溃,或自首,或逃亡。苏璃下令开仓放粮,同时设立临时公堂,七日内受理百姓诉状三千余件,件件登记造册,编号存档。

最令人震动者,是一对母女前来告状。母亲抱着女儿残缺的右臂痛哭:原只为欠粮三斗,差役便按律“断一手抵债”。而所谓“律法”,竟是地方私自拟定的《惩懒十二条》,从未上报朝廷。

苏璃当场焚毁该“法”,并宣告:“自今日起,凡民间私立法条、滥施刑罚者,视为叛国!”

她更命学子将此案编成话本,在各村巡回宣讲,教百姓识字读律,学会用笔写下自己的冤屈。

短短一月,极南之地风气剧变。百姓不再跪拜官老爷,而是主动聚集在村口,围着守心屋的铜牌讨论:“这事,对不对?”

***

长安城内,秦砚收到战报,久久不语。他站在院中,望着天空那颗由果实化成的新星,忽觉心头一震。

那一晚,他梦见了轮回井。

井水不再浑浊,反而清澈如镜,映出万千面孔??有陈怀礼,有苏璃,有周砚,有敦煌壁画中踏光而下的模糊身影,还有无数陌生男女老幼,皆手持铜牌,目光坚定。

井底传来低语:“审判之日将近。”

他惊醒,发现案头那幅“妈妈”的画竟微微发光。他伸手触碰,画纸突然裂开一道缝隙,从中飘出一片光羽,悬浮空中,凝聚成一行小字:

>“第九百零一盏灯,已点燃。”

秦砚浑身一震。九百守心者早已陨灭,为何会有第九百零一?

他立刻动身,连夜赶往北邙山。

***

黎明时分,他抵达轮回井旧址。白花仍在,七枚果实仅剩六颗,缺失的那一颗,正是周砚所得。

而花根之下,泥土松动,竟有一块新碑破土而出。碑面光滑如镜,刻着一个名字:

**周砚**

下方小字写道:“生于乱世,死于光明。守心者第九百零一,以身为烛,照彻幽冥。”

秦砚跪倒在地,泪水滑落。

原来,那枚果实并非赐予力量,而是预示牺牲。

***

此时,远在极南的周砚正带领学子深入最后一座隐村。该村地处绝谷,四面悬崖,村民世代为官府种麻织布,不得外出,形同奴隶。他们不知年号,不懂文字,只知每日劳作十二时辰,少一寸布便鞭笞三十。

周砚带人砸开铁门,发放粮食,教孩子们写字。第一天,一个八岁男孩在纸上歪歪扭扭写下“我饿”。

第二天,他写下“他们打我”。

第三天,他举起纸张,大声喊出:“**此事不对!**”

全村寂静,继而爆发出哭声与掌声。

就在这天夜里,官府调来五百边军,围村剿杀,声称“镇压叛逆”。

火光冲天,箭雨如蝗。

周砚站在村口高台,手持铜牌,身后是三百老弱妇孺。他明知不敌,却不退半步。

“你们可以杀死我们,”他高声喊道,“但你们杀不死‘不对’两个字!”

一支冷箭破空而至,贯穿他的胸膛。

他缓缓倒下,手中铜牌落地,却仍紧紧攥着那本秦砚的手稿。鲜血浸透纸页,染红了最后一句话:

>“只要还有一个孩子愿意提问,光就不会熄灭。”

就在他咽下最后一口气的瞬间,天际那颗新星骤然大亮,一道光柱垂落,笼罩其身。他的尸体化作点点萤火,升腾而起,融入星空。

同一时刻,北邙山白花剧烈摇曳,第八枚果实成熟,自行飞向天空,化作第二颗守心星。

民间传言愈盛:“每有一个守心者殉道,天上便多一颗星。当你仰望星空,便是他们在看着你。”

***

三个月后,极南案结。涉案官员一百三十七人,斩首二十八,流放七十九,余者削籍为民。追回赃银八十万两,全数用于重建灾区学堂。

苏璃在结案奏章末尾写道:

>“正义非恩赐,乃抗争所得。

>真相非揭晓,乃逼迫而出。

>守心堂不求赦免,只求铭记:

>每一次沉默,都是对暴行的共谋;

>每一次开口,都是对光明的投票。”

昭宗皇帝阅毕,亲自将其刻于太庙石壁,昭告天下。

***

又过半年,守心堂迎来新一批学子。入学第一课,不再是背诵条文,而是前往北邙山祭拜。

孩子们围着九百零一盏灯,听老师讲述周砚的故事。一个小女孩听完,举起手问:“老师,我也能成为守心者吗?”

老师蹲下身,将一枚铜牌放进她手中:“能。只要你敢在黑暗中说一句‘不对’。”

女孩低头看着铜牌,忽然笑了:“那我现在就说??我们班的小霸王欺负人,**此事不对**!”

全场哄笑,继而掌声雷动。

而在远处山巅,秦砚静静伫立,望着这群孩子,嘴角微扬。

他知道,火种已深埋大地,只待春风一吹,便会燎原。

***

某夜,李沉舟再次造访。

“敦煌第十七窟壁画变了。”他说。

秦砚随他重返敦煌。进入第十七窟,只见原画依旧,但天空裂缝中那道踏光而下的身影,面容已清晰可见??正是秦砚本人。

而下方题诗也悄然更替:

>“鼎中焚旧罪,光下立新约。

>一简归万民,君权属公道。”

李沉舟低声问:“你真的会走上那道光吗?”

秦砚凝视壁画良久,轻声道:“不是我会走上去,而是千万人共同选择了这条路。我只是……恰好站在了起点。”

他转身走出洞窟,仰望星空。

九百零二颗守心星静静闪烁,连成一片银河。

风拂过耳畔,仿佛无数声音在低语:

“你来了。”

“继续。”

“他们回来了。”

“此事不对。”

秦砚闭上眼,感受着这浩荡的声浪,如同潮水般涌入心脉。

他知道,这不是终结。

这只是,**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