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重生70,弥补老婆和女儿 > 第362章 杨敏也想进步

重生70,弥补老婆和女儿 第362章 杨敏也想进步

簡繁轉換
作者:房车齐全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29 13:41:08 来源:源1

第362章杨敏也想进步(第1/2页)

“此一时彼一时,同样的事,不同的时间去做,结果不一样。”陈浩道。

“就拿分田到户来说,60年左右也搞过,但才有了苗头就被掐灭了,提起这个事的人还被批判,但如今,搞分田到户却没事。”

“效率,各项更符合实际情况的规章制度,也是一样的道理,不少单位的毛病很多,效率低下,需要设定规章制度,需要变革,这方面的东西,你应该清楚,有很多地方可以写,可以提出改进意见才是。”

早在1959年,江西贵溪县其实就出现过分田到户的情况,有群众私下总结了分田到户的好处,跟如今分田到户的好处类似。

这类现象还上了内参,只不过当时的领导人不同意分田到户,后面甚至不允许关于分田到户的报告刊登在内参上。

“你说的很有道理,我是相信你的,银行内部如今的确有多毛病,主要的毛病就是效率的问题,手写的东西容易犯错,责任还不好追究,再就是做的事情很杂,很繁琐。”杨敏道。

“你能不能给我点意见,给我指点指点,从哪方面去写文章,会更好些?”

她也想进步。

“你不是看到问题了吗?那就从看到的问题方面着手。”陈浩道,“容易犯错,除了不够专业,人员培训方面不够,还有一个就是设备方面落后,管理方面落后,可以更新设备,提升管理,比方引进计算机。”

“你可以写报告,从实际的情况出发,提建议,建议银行系统推进业务自动化,减少工作量,还能降低错误。”

国内的银行有引进过主机系统,试探着开启电子化试点,只是因为技术,以及政策的原因,并没有大范围推广。

目前,国内大部分的银行仍旧是手工操作,效率低,银行业务电子化是趋势,肯定会推广开,陈浩建议杨敏从这方面去写文章,也是在顺应趋势。

顺势而为,肯定能引起重视。

“我也听说了,有些银行在用计算机,只是不少职工,包括领导,都担心用了计算机后,不要那么多人了,担心工作被替代了。”杨敏道。

“领导的意见要听,周围的同事要团结,这也错,但也要懂得顺势而为,银行业务电子化,也就是推广计算机办理业务,这是大的趋势。”陈浩道,“你们领导,包括同事反对,没用,这是从上而下的潮流。”

“不要等到最上面的领导发话,你得提前给最上面的领导铺路,得捧哏,得主动寻找机会,还是分田到户,生产队,大队,包括公社,支持分田到户,将分田到户落实下来的干部,都得到了表扬。”

陈浩摸出烟,点了一根,左右看了看,边上的人少了,都做自己的事去了。

就剩下他和杨敏两人。

“你很有领悟能力,人也真诚,抓住了一些机会,才能这么短的时间内,这么年轻,就被提拔到县银行政治部副主任的位置,但如果还想进步,就必须弄懂上面的意图。”陈浩道。

“我说的上面,不是县银行的领导,也不是区市银行的领导,而是国家层面,得要跟着国家的趋势走。”

以前,陈浩跟杨敏也聊过,但两人却没聊的这么深。

这次,陈浩聊的比较深,太浅了,对杨敏而言没用,在如今地位的基础上,还想进步,就得有不一样的举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62章杨敏也想进步(第2/2页)

必须得聊深了,聊透了,才能让杨敏获益。

陈浩讲的这些,其实跟周高廉,跟朱茂林都讲过,茅台酒厂在改革,市酒厂也要改革,银行同样需要改革。

改革对于企业而言,是机会,对于领导层而言,同样也是机会,对普通职工而言,也是机会!

“除了这点,对于人民银行本身的职能,你也可以写些意见,提一些看法。”陈浩道,“人民银行的职能要不要做出改变,包括其他银行,在专业性方面,是不是可以做出改变?”

“整个国家的银行体系,是不是得要重建?等等,你都可以讲。”

“如果只想混吃等死,不做不错,这是没错的,可如果想要进步,想要主动的做事,就得要大胆些,要敢讲敢做。”

陈浩讲的这些,其实是银行未来的改革方向。

从技术到管理方面,都是按照提升效率,提升专业性的方向进行改革的。

“谢谢你跟我讲这么多,我会仔细考虑,没想到你对银行的情况也这么了解。”杨敏道。

“对银行的情况,我实际不了解,但各行各业其实都是互通的,无非就是效率低,专业性缺乏。”陈浩道,“要做事,朝这方面去做,肯定能有收获。”

从杨敏这离开后,陈浩开着摩托车,到了花山饭店。

在后面3人休息的房间,等着陈伟。

大夏天的,屋里就只有一个风扇,很热,平常时候,别的职工下班都回去,陈东升和陈伟两人有时热的受不了,会到外头睡觉。

七八月份的江城,真就跟蒸笼一般。

过了一会儿,陈伟回来,进了房间,“浩哥,我问清楚了,李科成给的地址是真的,他没结婚,家里有父母,还有两个哥,一个姐,两个哥都结婚了,一个姐也出嫁了。”

“家里条件不好,他和二哥一家,还有父母住在一起,隔三岔五的,家里就吵架,他二嫂不想跟老人住,也不想跟他住。”

“他大嫂有时回来,也会吵架,认为房子给了老二和老三,她吃亏了,要说法。”

住宿的问题,从古至今,包括几十年后,都是纷争,兄弟越多,纷争越大。

李科成家里兄弟多,这方面的问题很突出。

农民羡慕有城市户口的,城市户口,没正经工作的羡慕有正经工作,小单位的羡慕大单位,大单位的羡慕机关单位。

“他这人怎么样,周围街坊邻居怎么说的?”陈浩道。

“没工作,就喜欢搞些杂七杂八的,游手好闲,不找正经事,不过很孝顺,出去一段时间,再回来,会给父母买东西,父母身体不好,也是他陪着去看病。”李科成道,“听周围的同志说,最近天气热了,他都是在外面睡的觉。”

“实际上是他二嫂不愿意他在屋里睡,说是不方便,还说他一大把年纪了,不结婚,就知道在家吃老人和自己的,很嫌弃。”

“天气热,他就弄了张竹床,在外面睡。”

兄弟多的家庭,日子也不好过。

“你觉得他靠谱吗?3万块钱给他,他会不会跑路?”陈浩给陈伟递了根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