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第一墙头草 > 第一百一十三章 各有各的靠山

大明第一墙头草 第一百一十三章 各有各的靠山

簡繁轉換
作者:随轻风去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15 02:51:23 来源:源1

第一百一十三章各有各的靠山(第1/2页)

经过一百五十年的发展,京城基层的管理体制日趋复杂,成功形成了多头管理、互相交叉的体制。

县衙退化为只负责税赋、户口、征调、文化业务的功能性衙门。

五城御史担当起了总督察的角色,同时掌握着京师基层的司法权。

五城兵马司协助五城御史工作,提供物理支援。

但京城地方大、人口密集,人口流动还很大,治安形势严峻,五城兵马司对弹压地面已经力有不逮。

所以朝廷从成化年间又调集京营官军,组建了巡捕营,负责巡逻和捕盗两项业务。

巡捕营设一个提督总管,然后下设东西两路参将分管,再往下就是各区把总。

至于厂卫系统,任务是对基层官民监控,并负责大案要案、政治性案件的审问和打击谣言。

今天白榆请钱千户介入,法理依据就是“纵火”本身称得上重案,“纵火谋害锦衣卫旗校”那更能算是大案。

所以钱千户才有了接手案件,并且当场抓捕嫌犯的借口。

在这种互相交叉的局面下,白榆的话确实也有道理。权力得去抢,能抢到手才是你的。

如果换成其他衙门抢先过来处理,那权力就是别人的了。

这就是为什么白榆宁可被吐槽一眼假,也要请钱千户提前堵在大门外,跟有预判似的等着案发。

轻轻松松把岳老虎抓起来后,白榆并没有放松警惕,他很清楚这只是一个开始,白家父子也进入了全面戒备的状态。

在驯象所,还留着一间名义上属于钱千户和白榆的公房,白爹就搬到了这里居住和办公,出入必定伴随着十几名闲汉护身。

白榆则把所有手下和家丁都聚集在身边,全部持械,又找钱千户借了几个人,上个厕所都跟找人火并似的。

同时白榆又对钱千户说:“你是我的上官,肯定有人会托你传话或者说情。

如果岳老虎的靠山找了上来,你就回复他,以前岳老虎给他多少,以后我们白家加一成,就当交个朋友,等过了这段时间再见面。”

过了两日,白榆正在都察院门房的树荫下磨刀时,钱千户找了过来。

“岳老虎的靠山浮出水面了?”白榆抢先问道。

钱千户答道:“一位指挥使兼西路南区巡捕小把总通过中间人找到我,向你传个话。”

白榆闻言笑道:“哟,岳老虎这位靠山的官不小,得有三品了吧?”

又被牵扯进麻烦事的钱千户没好气的说:“认真说话,别阴阳怪气的!”

白榆嘀咕说:“哪里阴阳怪气了?这可是三品啊,真不小了!”

不过话说起来,这时代京城的武官确实不怎么值钱,没被的原因,就是数量太多了。

武官可以代代世袭,又加上历年都有新封的,当然数量越积累越多。

其他卫不清楚,仅锦衣卫的武官数量就有一千多人,大部分都是给大臣子弟恩荫封赏的。

这里的武官指的是有朝廷正式册封的六品百户以上,不包括白榆这种小旗。

所以京城的武官品级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弄到实职差遣。

一般来说,哪怕是指挥使级别的武官,在京营体系里最多只能当千总和把总,手下平均几百人。

千户百户别看是五品六品,也只能当管队,手下只能有个百十人。

其中把总又分大把总和小把总,大把总五百人以上,小把总三百到五百人。

对后世人而言,把总听着很小,但这时代京城武官能轮到一个实职把总当,那已经是祖坟冒青烟了。

所以钱千户所说的“指挥使西路南区巡捕小把总”意思就是——本官指挥使、负责西城南边巡捕营、手底下有两三百号人的把总。

白榆问道:“他怎么说的?答应了我的条件吗?”

钱千户回答说:“他想找你谈判。”

于是白榆就明白了,“看来他还是想救出岳老虎啊,完全没有跟我们白家合作的想法。”

而后白榆又问道:“长官你审问岳老虎,可曾审出什么没有?”

钱千户很随意的说:“稍微查访就能发现,此人烂事一箩筐,线索很多,只要继续往下挖,就一定有货。”

“行,我知道了。”白榆转头对彭老头招呼,“老彭你今天帮我盯着门房,我去办点事,估计今天不回来了。”

钱千户脸色发黑,你当着长官的面公然脱岗,这好吗?

又开口问道:“你要干什么去?”

白榆随口答道:“我去拜访老师去。”

“你哪来的老师?”钱千户奇怪的说。

据他所知,就一个能称得上白榆老师的人,还因为收了白榆这个门生,连都察院都不愿意来了,直接住进了东城大兴县县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百一十三章各有各的靠山(第2/2页)

白榆答话说:“文化人的事情,说了你也不懂,过一阵子你就知道了。”

而后白榆带着一群手下,浩浩荡荡的离开都察院,前往小时雍坊,熟门熟路的找到了陈洗马家。

但陈洗马这时候还没下班回府,白榆就老老实实的守在大门外等着。

既然打算拜师,就要表现出一些恭敬的态度。

主要是因为这次没有中间人介绍了,白榆怕陈洗马拒绝见自己,干脆就早点过来,堵在大门外。

一直等到太阳落山后,才看到陈洗马回府。

“你有何事?”陈洗马问道,看不出任何情绪。

白榆低声答道:“上次说的一千两之事,已经有了些许眉目。”

陈洗马便道:“那就进来说话吧。”

还是上次的屋内,等陈洗马落座后,白榆就主动开口说:

“久闻陈学士高风亮节有口皆碑,但上次会面,却找在下索要一千银两,这让在下百思不得其解。

在下回去后左思右想,可以肯定以学士之风骨,断不至于索取钱财。

所以在下就猜测,莫非裕王府已经陷入拮据,导致学士不得不筹钱?”

陈以勤虽然沉默不语,但也没有否认,算是默认了。

白榆继续说:“在下又想到,学士你对在下开这个口,大概也是因为在下人微言轻,不至于把事情闹得满城皆知。

又正好主动送上门,所以就死马当活马医。

或者说,学士你只想低调接解决困境,不想把裕王府缺钱的事情闹大。”

陈以勤不由得苦笑几声:“你倒是聪明。”

白榆趁机打蛇随棍上,询问说:“裕王府为何拮据到如此地步?”

陈以勤含糊着说:“帝君这三年专心玄修,裕王也不好意思打扰帝君,没有领取常例赏赐。”

白榆琢磨了好半天,才琢磨明白这句话的内涵。心里忍不住疯狂吐槽,和这种文人说话真累。

就是说嘉靖皇帝亲情淡薄,没关注过裕王府情况,也没想起给裕王府常例赏赐。

而裕王府这边,本来就是四面皆敌、如履薄冰的状态,见状更不敢主动向嘉靖皇帝讨要赏赐。

因为裕王府也不确定嘉靖皇帝是不是故意不给赏赐,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还主动讨要赏赐,那只会更让嘉靖皇帝厌恶。

所以等于是嘉靖和裕王父子之间打了三年哑谜,裕王府也不敢向皇帝询问真相,就“饿了”三年。

而裕王府越不提这事,嘉靖皇帝就越想不起来,于是就陷入了恶性循环。

至于有资格提醒嘉靖皇帝的首辅严嵩父子,本来就不待见裕王,这时候就更乐得看笑话。

白榆琢磨明白陈学士这句话的内涵后,就提议说:

“其实我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与其拿一千两子后补贴裕王府,不如拿去贿赂严世蕃。”

陈以勤脸上露出了厌恶的神色,本能的就说:“休想!”

白榆劝道:“如今朝政运转都掌握在严氏父子手里,裕王府想要从国库中拿到常例,也离不开严氏父子。

一千两银子补贴裕王府,只是饮鸩止渴而已,但如果拿去贿赂严世蕃,就盘活全局了。”

陈以勤不满的说:“贿赂严世蕃,岂不说明裕王府向严氏父子低头和服软?”

白榆反问说:“难道学士你就不明白忍辱负重的意义?非要让裕王府困窘穷困的事情到处传开?”

陈以勤长叹一声,又不想说话了,显然是拉不下这个脸。

他承认现在应该“忍辱负重”,但对于向严世蕃行贿,他心理上过不去。

白榆拍着胸脯保证说:“如果学士觉得,向严世蕃行贿有失体面,那么在下可以代劳。

以后有类似的脏活,都可以交给在下去办。”

陈以勤:“......”

不知为什么,总有一种良家一步步拉下水的感觉。

他忽然想起了一个本质的问题,“所以,你到底筹到钱没有?”

就算理论讲的再好,没钱说个卵子?

白榆说:“已经有了目标,准备收取他家的不义之财。

但对方却有靠山,导致在下遇到了一些小小的麻烦。”

陈以勤摇头道:“自从做了裕王府讲官,我与士林更加疏远了,真帮不了你什么。”

白榆笑道:“我怎么会给学士你添麻烦呢?学士只需要委托我办事就行了。

等我筹集到了银子,就送去贿赂严世蕃,早日让裕王府改善生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