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大国军工:我为祖国献核弹 > 第一卷 第376章 火车上的相遇

大国军工:我为祖国献核弹 第一卷 第376章 火车上的相遇

簡繁轉換
作者:沉默的老刀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5-12 13:13:2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一卷第376章火车上的相遇(第1/2页)

“就在京航大学,您呢?”

尽管这里坐的通常都有些来头,但既然不在航空系统内,他含糊地提了提自己的学校。

“我在盛京重型机械集团跑业务,现在应该叫盛京重型机械集团了,我姓金,金桂平,桂圆的桂,平安的平。您贵姓?”

没等回答,对方已经递过名片,上面写着他是供销部部长。

难怪这么健谈,原来是刚改制的企业干部。

“我姓许。”他接过名片,没有透露更多。

想起表弟在北方重工集团工作,那是在盛京重型机械集团与另一家企业合并后的新名字。

2020年时,北方重工成功制造了首台100%国产化的盾构机,是东北老国企转型成功的典范之一。

两人很快聊开了,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向了盛京重型机械集团的业务。

这让许宁松了一口气——他的工作涉及很多机密,不能随意谈论;而听对方说则轻松多了,至少北方重工的涉密内容肯定不多。

金桂平从上车一直讲到快到秦皇岛,几乎没给许宁插嘴的机会。

这种单方面的聊天虽有些不平衡,但对于不想多言的许宁来说,正好合适。

当金桂平突然提出一个问题时,许宁微微一怔。

“许老师,您听说了吗?国家最近启动了一个精工计划。”

“精工计划?”许宁重复道,眉头轻皱。

“没错。前几天冰城锅炉厂的朋友提到过,但我们集团不属于科工委管辖,所以对此知之甚少。”

金桂平解释说,并试探性地问道:“听说京航大学是科工委下属的院校,不知道是否有参与这个项目的机会?”

许宁摇了摇头,手中瓜子壳应声而落,落在一旁的废纸上。

“我们学校主要集中在其他领域的研究,对加工制造涉足不多。你或许可以联系冰城工业大学了解更多信息。”

这回答并不违背事实,毕竟他目前的身份只是技术总顾问,正式编制外的人。

金桂平露出一丝遗憾的表情:“真是可惜。”

随后,他解释了提问的原因:“其实,我们正与冰城轮机厂合作,目标是研制国内首台700兆瓦水电机组。

虽然攻克了一些技术难关,但在大型部件的锻造和精密加工上仍面临挑战。”

听到这里,许宁手中的瓜子停在半空,心中已然有了猜测。

“你说的是江峡工程吧?”

金桂平坦率地分享了这些信息,因为这并不是什么秘密,在行业内很多人都知晓此事,只不过多数人更愿意静观其变,等待最终的结果。

许宁意识到,精工计划若想取得更大成功,必须突破部门间的壁垒,像盛京重型机械这样的企业既能够从中受益,也能为该计划增添力量。

如果仅仅局限于科工委体系内部交流,无疑会错失许多宝贵的合作机会。

“没错,江峡工程。”

金桂平轻点了一下头:“按照计划,第一阶段的14台机组将从德银国、漂亮国、法都国和瑞士进口。

第二批则打算逐步实现国产化,学习并掌握技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卷第376章火车上的相遇(第2/2页)

“但我们厂认为不能一味依赖外部。历史证明,即便是最坚固的盟友也可能变得不可靠。

因此,几年前我们就开始自主探索关键技术,最初只是做一些预研究,为将来国产化竞争时增添一些筹码,确保我们在谈判桌上不处于劣势。”

“随着研究深入,我们发现除了轴承技术仍需依赖进口外,其他部分都可以尝试自主研发。恰逢这两年工厂效益良好,于是决定投资启动这个项目。”

许宁听后,心中对这家工厂的努力满是敬意。

轴承技术对于华夏来说确实是一大挑战,特别是在大型机械领域。能够在90年代就取得如此成就,已经非常难得。

金桂平接着说:“现在整体进展顺利,但轴承技术和大型锻件加工仍然是我们的瓶颈,这需要更高层次的统筹规划。”

许宁深知大型锻件和精密加工的难度,但他还是想了解更多细节。

“这方面真的很难吗?”他巧妙地引导话题继续。

这次,金桂平沉默了一会儿才开口:“是的,非常难,但这不仅仅是难度的问题。”

他喝了一口保温杯里的水,然后解释道:“您懂航空,应该明白中等尺寸的部件最容易制造。

而当目标变成极大或极小时,复杂性就会成倍增加,比如波音747比运5飞机复杂得多。”

“我们现在要制造的轮机端盖和转轮轮毂都是近百吨重的大件,尤其是转轮,它直接承受水流冲击,要求极高的强度,并且必须用马氏体不锈钢制造以适应水下工作环境。

这意味着无法通过传统方式分步锻造,而是需要一次性成型,这对设备和技术都有极高要求,必须由国家层面协调资源才能完成。”

许宁点了点头,明白了这一点。

就像尼古拉耶夫造船厂无法独自完成瓦良格号航母一样,这类高投入的项目需要国家的支持与资源调配。

尽管目前研究资金有限,但只要找到合适的理由,就有可能获得特别批准来推动这一进程。

“到底要多大呢?”

许宁真心地问道,他正试图了解更多细节,以便日后向丁志恒争取项目。

“你看那些飞机制造厂用的超大型锻压设备,像起落架这样的部件不也是它们做的吗?那样的机器还不够大么?”他继续追问。

金桂平毫不犹豫地摇了摇头:“你说的是国内那台3万吨模锻压机或者1.2万吨自由锻压机,但这些都不够。

3万吨的机器已经是全球顶尖的15台模锻压机之一了,德银国和英列国也差不多是这个水平。

但是,要生产我们设计的那种轮毂,这些机器都太小了。”

“3万吨还不够?”

许宁惊讶道,他记得后来华夏有一台8万吨的模锻压机,但没想到90年代就已经有了3万吨的机器。

“确实不够。要生产那种轮毂,至少需要5万吨级别的设备,为了安全考虑,6万吨会更稳妥。”

金桂平解释说,并提到80年代末青华大学曾设计过一台6.5万吨的模锻压机,甚至已经开始了生产准备,只是后来项目被叫停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