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荡宋 > 秦岭脚下

荡宋 秦岭脚下

簡繁轉換
作者:贼大胆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20 02:58:03 来源:源1

秦岭脚下。

秦岭余脉的褶皱里,这座宋代小村落像块被弃的破布,瘫在干涸的河床边。村口那棵老槐早成了枯骨,虬结的枝桠刺向灰败的天空,树皮皲裂如老人手背的沟壑,树洞里积着陈年的鸟粪与枯枝。曾经穿村而过的溪水断成几汪死水,绿藻蒙在水面,浮着腐烂的败叶,偶尔有瘦骨嶙峋的野狗凑过去舔舐,搅起水底的黑泥。

土坯房十有**塌了半边,剩下的也歪歪扭扭,茅草屋顶被狂风掀得露出泥胎,断墙缺口处糊着的麦秸早已朽成灰。......

耶律延禧一行轻骑疾行,穿越北境风雪,日夜兼程赶往松州。一路上寒风刺骨,马蹄踏雪,尘烟未起,天地间唯余铁骑奔腾之声。随行的副将高烈策马紧随其后,神色凝重。

“燕王,吐蕃此次若真南下,必非小规模试探。”高烈低声说道,“巴桑上次兵败松州,虽已自刎,但吐蕃军中仍有旧部心存不甘,若有人煽动复仇,局势恐难控制。”

耶律延禧目光如炬,遥望远方:“吐蕃向来桀骜不驯,此次与西夏联手,恐怕背后另有推手。女真、辽东、西夏……四方皆敌,我朝若不能稳住边疆,迟早会被各个击破。”

高烈点头称是,却仍有些担忧:“可陛下为何要您亲自回援?兰州那边如何安排?”

耶律延禧淡淡一笑:“陛下自有安排。兰州方面,我已传令王德,命他加强城防,同时联络附近州郡互为支援。只要我们能稳住松州,便等于掐断了吐蕃南下的咽喉要道。”

高烈沉思片刻,忽然皱眉:“不过,若吐蕃真是蓄谋已久,为何迟迟未见动静?按理说,他们应趁我军尚未完全集结之时发动突袭才对。”

耶律延禧闻言,神色微沉:“这正是我最担心的地方。吐蕃若真有意南下,绝不会打无准备之仗。他们或许正在等待某个时机??一个足以让我军措手不及的契机。”

二人正交谈间,前方斥候飞马而来,神色焦急。

“燕王!”斥候翻身下马,单膝跪地,“前方十里外发现一支不明军队,人数约五千,身穿吐蕃服饰,但行动诡秘,似乎在刻意避开我军哨探!”

耶律延禧眉头一挑:“五千人?看来是先锋部队。”

高烈立刻请命:“属下愿率五百精骑前去探查。”

耶律延禧摆手制止:“不可贸然出击。吐蕃若真有大军压境,这支先锋部队必然是诱饵。你若轻进,反倒落入圈套。”

他沉吟片刻,下令道:“传令全军,暂缓前进,就地扎营,严密监视敌军动向。另派两路斥候绕至敌军后方,查明其真正意图。”

高烈拱手领命,迅速传令下去。

夜幕降临,营地篝火点点,士兵们围坐休息,气氛紧张而肃穆。耶律延禧独自立于帐外,望着北方苍茫群山,思绪万千。

“吐蕃此举,究竟是为了牵制我军主力,还是另有图谋?”他喃喃自语。

就在此时,一名亲卫匆匆赶来,低声道:“燕王,京城急报!”

耶律延禧神色一凛,接过密信,展开细阅。

信中内容让他脸色骤变??

“岳飞苏醒!”

短短四字,却让耶律延禧心头震动不已。

“终于醒了么……”他喃喃自语,随即心中隐隐升起一丝不安。

岳飞乃大宋第一猛将,若能恢复战力,必将大大增强朝廷军威。然而,他的苏醒也意味着局势或将发生重大变化。尤其是此刻,吐蕃蠢蠢欲动,女真亦虎视眈眈,若岳飞贸然出征,是否会影响全局?

他沉思良久,最终提笔写下一封密信,命亲卫连夜送回京城。

“请陛下务必谨慎行事,切勿仓促启用岳将军。待我稳定松州局势后,再作定夺。”

亲卫领命而去。

翌日清晨,耶律延禧召集诸将议事。

“昨夜斥候回报,吐蕃先锋部队仍在原地未动,似乎在等待后续部队。”他环视众人,语气沉稳,“我判断,吐蕃主力尚未抵达,他们可能在等一个信号。”

王德皱眉:“什么信号?”

耶律延禧缓缓道:“也许是来自西夏的确认消息,也可能是来自女真的某种暗示。总之,吐蕃不会单独行动。”

他顿了顿,继续道:“因此,我们必须抢在吐蕃主力抵达之前,先发制人。”

众将面露惊色。

“燕王的意思是……主动出击?”王德迟疑问道。

耶律延禧点头:“不错。吐蕃若真想攻城,必然会在主力到来之后才会发动总攻。如今他们派出先锋,不过是试探我军反应。若我们能一举歼灭这支先锋部队,便可震慑吐蕃,使其不敢轻举妄动。”

高烈抱拳道:“末将愿为前锋!”

耶律延禧微微一笑:“好。你带一千骑兵,绕至敌军侧翼,待我正面佯攻之时,突然发起袭击,务必将其彻底击溃。”

王德皱眉:“若吐蕃主力提前赶到,岂非陷入包围?”

耶律延禧淡然道:“这就是我要赌的一把。若吐蕃主力真已抵达,那他们就不会只派五千人来试探。既然他们还在犹豫,那就说明他们也在观望。”

他起身走到地图前,指着一处山谷:“此地名为‘鹰嘴峡’,地形狭窄,最适合伏击。我会率两千弓弩手埋伏于此,待敌军半数进入峡谷后,猛然放箭,切断其退路。”

众人纷纷点头,开始部署兵力。

夜色再次降临,狂风呼啸,雪花纷扬。耶律延禧站在鹰嘴峡入口处,遥望远方,神情冷峻。

“今晚,便是决战之时。”

……

次日黎明,天色未明,浓雾弥漫。

耶律延禧率领两千弓弩手悄然进入鹰嘴峡,隐蔽于两侧山崖之上。与此同时,高烈带领一千骑兵从左侧包抄,而王德则率三千步兵正面逼近敌军阵地。

吐蕃先锋部队果然毫无察觉,依旧驻守原地,似乎在等待命令。

耶律延禧观察敌阵良久,终于下达命令:“放箭!”

刹那间,箭雨如暴雨般倾泻而下,敌军顿时乱作一团。

“杀!”高烈一声怒吼,率领骑兵冲出,直取敌军侧翼。

吐蕃军猝不及防,被前后夹击,死伤惨重,纷纷溃逃。

王德率军紧追不舍,一路斩杀数百人,俘虏千余人。

战斗持续不到两个时辰,吐蕃先锋部队便被彻底击溃。

捷报传来,耶律延禧长舒一口气。

“此战虽胜,但真正的考验还未到来。”他望着远方,喃喃道,“吐蕃主力,恐怕已经出发了。”

……

与此同时,吐蕃大营内,巴桑之弟巴图赫然坐在主位上,面色阴沉。

“先锋部队已被击溃,五千人几乎全军覆没。”一名将领低声禀报。

巴图冷冷一笑:“耶律延禧果然厉害,竟能识破我们的计策。”

他缓缓起身,眼中闪过一抹狠厉:“不过,这只是开始。”

他转身看向身旁谋士:“通知李元昊,计划不变。三日后,大军压境松州,务必要让耶律延禧措手不及。”

谋士点头离去。

巴图握紧拳头,低声道:“哥哥,你的仇,我一定会报。”

……

耶律延禧回到营地,接到最新情报:吐蕃主力已从西北方向秘密开拔,预计三日内抵达松州外围。

他沉默良久,最终下令:“全军戒备,严防死守。同时,立即向京城求援,请陛下派遣援军。”

夜色深沉,松州城头灯火通明,巡逻队步履铿锵,气氛凝重。

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席卷而来。

耶律延禧站在松州城楼上,望着远方的雪原,心中隐隐不安。吐蕃虽已退兵,但此次战事太过蹊跷,巴桑竟然亲率大军来攻,却在关键时刻自刎身亡,未免太不寻常。

“燕王。”王德走来,低声禀报,“我军清点战场,发现敌军中竟有不少西夏制式兵器。”

耶律延禧眉头微皱:“西夏?”

王德点头:“是。而且不止一处,许多尸体身上都佩戴着西夏军旗碎片,甚至还有李元昊亲卫所用的金鳞甲。”

耶律延禧神色凝重:“看来,这并非单纯的吐蕃出兵,而是西夏与吐蕃联手之计。”

他沉思片刻,缓缓道:“他们故意让巴桑领军进攻松州,实则是为了试探我军实力,并牵制我主力部队。若非我及时赶到,恐怕松州早已陷落。”

王德脸色一变:“如此说来,兰州那边……”

耶律延禧猛然起身,目光如炬:“立刻派斥候前往兰州,务必查明敌军动向!同时,传令各营,严加戒备,若有异动,即刻示警!”

“是!”王德立刻领命而去。

夜色渐深,松州城内灯火通明,巡逻队步履铿锵,气氛肃然。耶律延禧独自立于城楼之上,遥望北方苍茫群山,思绪万千。

“女真、西夏、吐蕃……四方皆敌。”他喃喃自语,“陛下将如此重任托付于我,岂能有负?”

就在此时,一名斥候飞马而来,神色慌张。

“燕王!”斥候翻身下马,跪地禀报,“兰州急报!西夏大军三日前已秘密南下,前锋已抵兰州西北五十里之遥!人数不下八万!”

耶律延禧神色一凛:“终于来了吗?”

他当即下令:“传王德,召集诸将,紧急议事!”

不久后,松州议事厅内,诸将齐聚,气氛凝重。

“西夏大军压境,意图不明。”耶律延禧环视众人,声音低沉而坚定,“今夜便需决断,如何应对。”

王德率先抱拳:“燕王,兰州守军仅五千,若正面硬拼,恐难支撑太久。”

另一名副将也道:“不如暂避锋芒,退守后方要隘,待援军到来再战。”

耶律延禧微微一笑,目光扫过众人:“诸位可知西夏为何此时出兵?”

众人一怔,面面相觑。

耶律延禧缓缓起身,走到地图前,指着兰州西北方向:“西夏若真欲攻我边关,怎会只派八万前锋?以西夏之兵强马壮,至少十五万大军方可成事。如今只出动八万,显然是虚张声势。”

他顿了顿,继续道:“更何况,西夏若真欲夹击我军,怎会提前暴露行踪?分明是在试探我军反应。”

众人恍然大悟,王德皱眉道:“那西夏此举,究竟意欲何为?”

耶律延禧冷笑一声:“无非是想借机勒索我朝,换取利益罢了。若我军仓促应战,反倒正中其下怀。”

他转身看向王德:“传令全军,不得主动出击,亦不许撤退。所有斥候继续监视敌军动向,随时回报。”

王德拱手应命:“是!”

耶律延禧又道:“另派使者前往西夏,携朕书信一封,阐明我朝愿与西夏修好之意,同时暗示若西夏执意挑衅,兰州军必倾力反击。”

王德迟疑道:“若西夏不买账,反而趁势进攻,该如何应对?”

耶律延禧淡然一笑:“若西夏真敢动手,那正好让他们见识一下兰州军的厉害。”

翌日清晨,使者出发,带着赵明的亲笔书信,直奔西夏大营。

数日后,使者归来,带回李元昊的回信。信中言辞委婉,表示西夏无意与吐蕃勾结,更无侵犯宋境之意,并愿与兰州军保持友好关系。

耶律延禧阅罢,嘴角浮现一抹冷笑:“果然是虚张声势。”

他随即召见王德:“西夏已退让一步,看来短期内不会轻举妄动。但我军仍不可懈怠,继续加强防御,以防万一。”

王德点头:“是!”

与此同时,西夏大营内,主帅李元昊与吐蕃密使正在密谈。

“巴桑那边怎么说?”李元昊问道。

密使低声答道:“巴桑已答应与西夏联手,共击兰州军。但他说,时机尚不成熟,需再观望一阵。”

李元昊沉吟片刻,缓缓点头:“也好,耶律延禧果然非同凡响,若贸然出手,恐怕难以得逞。”

他望向远方,眼神深邃:“我们还需耐心等待,等兰州军露出破绽之时,便是我们出手之机。”

……

时间悄然流逝,转眼已是春寒料峭。西夏方面虽仍有小动作,但未再大规模调动兵马,局势趋于平稳。

耶律延禧接到京城急报,赵明再次召其返京。

他留下王德坐镇松州,自己则轻装简从,日夜兼程赶往京城。

数日后,抵达皇宫,直入御书房。

赵明已在等候,神色凝重。

“燕王辛苦。”赵明抬眼看向他,“此番西夏之事,你处理得当,朕甚欣慰。”

耶律延禧拱手道:“臣职责所在,不敢居功。”

赵明微微一笑,随即收敛笑意,沉声道:“如今四方局势稍稳,但朕仍忧心忡忡。女真、西夏、吐蕃皆虎视眈眈,若有一处生变,恐牵一发而动全身。”

耶律延禧点头:“陛下英明。臣愿为陛下效劳。”

赵明满意颔首,随即唤来太监:“传韩世忠、岳飞、张俊、李延年等人进宫议事。”

不多时,众人齐聚御书房。

赵明环视众人,缓缓开口:“四方未定,国事维艰。朕希望诸位齐心协力,共抗外敌。”

韩世忠率先抱拳:“末将愿为陛下镇守西南,誓死不退!”

张俊、李延年亦纷纷表态。

赵明目光转向岳飞,见他依旧昏迷未醒,神情复杂。

“岳将军……”赵明叹息一声,“不知他何时才能醒来。”

韩世忠沉声道:“陛下放心,岳将军吉人自有天相,终有一日会醒来。”

赵明点头,随即正色道:“既然如此,诸位各司其职,务必要稳住四方局势。”

会议持续良久,最终达成一致:辽东由耶律延禧坐镇,西南由韩世忠统帅,吐蕃方面由使者继续联络巩固联盟,西夏战事则需谨慎应对。

待众人散去,赵明独留耶律延禧于殿中。

“燕王。”赵明缓缓开口,“朕有一事,还需你亲自出手。”

耶律延禧抱拳:“请陛下吩咐。”

赵明沉声道:“吐蕃方面传来消息,巴桑已秘密调集重兵,似乎有意南下。朕担心他们会趁我军分兵之际,突袭松州。”

耶律延禧沉思片刻,随即郑重道:“臣即刻启程,返回松州,整顿军备,严防死守。”

赵明欣慰一笑:“有燕王在,朕便可安心。”

次日,耶律延禧秘密离开京城,率领一支精锐部队,穿越北境,直奔松州。

风雪漫天,山河寂寥,一场新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