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天唐锦绣 > 第两千五三章 一拍即合

天唐锦绣 第两千五三章 一拍即合

簡繁轉換
作者:公子許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6-15 14:12:47 来源:源1

还是那间雅室,窗外龙首渠依旧,只是今日晴天,阳光普照,渠水流淌波光粼粼,两岸杨柳依依随风轻摆,微风穿堂过,略显清凉。

李?与刘相对而坐,各自面前案几上几样简单精致的小菜、一壶美酒,丝竹之音自另外一个房间传来,悠扬轻柔,引人入胜。

浅斟慢饮,很是惬意。

刘举杯相敬,李予以应和,一饮尽。

放下酒杯,刘笑着道:“英公如今愈发闲云野鹤、淡泊致远,我实在敬佩且羡慕,却着实难以做到。整日里无尽无休的政务如山似海,一头扎进去便难以自拔,案牍劳形之时,心中时常感念,此等忙忙碌碌可是我当初孜孜

追求之志向?茫然之中,无所追寻啊。”

李?笑了笑,这话听听就行了,权力是男人的脊梁,身在权力之中固然偶尔抱怨埋首案牍,无所松懈,但若当真从权力之中退出,那种巨大的失落感任谁也难以承受。

“中书令乃帝国宰相,既是陛下肱骨,更是社稷柱石,岂能轻言疲累、意志消沉?陛下需要你,帝国更需要你。”

“不过是为官一任、所求心安而已,当下朝局之复杂,我所受之压力,确实难以承受啊。”

话题不着痕迹的转到正路。

李?素来不是个多话的人,自斟了一杯酒慢慢喝着,听着刘唠唠叨叨说话,揣摩着对方意图。

“英公淡泊名利、清净自持,军方在你领导之下沉稳有序、步步为营。可如今崛起的军方势力却太过于激进,只在乎自身之功勋完全不管帝国之实情,一味的要军械、粮秣、辎重,国家府库都快给掏空了......当下国势富强

还算好说,可长此以往再厚的家底也经不起折腾,隐患重重啊。”

听着刘洎的抱怨,李?缓缓颔首,道:“年青人嘛,急切一些是有的。当初太尉也曾言‘只争朝夕”,如今军中上下皆以他为榜样,积极进取、勇于开拓,这是好事。”

刘道:“千里马固然日行千里,但也需有笼头缰绳予以羁縻才行,否则不懂惜力,一味狂奔,并非好事。”

李?笑而不语。

刘洎心中暗恨,自己已经将话说得这般明白你还不接茬,真就不见兔子不撒鹰?

“英公说得在理,时光荏苒,时移世易,吾等这一代于隋末乱世之中闯荡出一条出路,追随高祖,太宗两代筚路蓝缕、艰苦卓越,方才打造这煌煌盛世,但也仅此而已,用不了几年便要逐渐淡去,一代新人胜旧人。他优游

林泉之时,希望咱们贞观勋臣能够一如既往,情谊长存。”

李?挑了一下眉毛,颔首道:“中书令之言,全体贞观勋臣都感同身受,你我当初虽然文武殊途,却一并在太宗皇帝麾下浴血奋战,这份情谊自然随着时光流逝历久弥香。”

将双方划归同一阵营,有了共同的利益,这才是最重要的。

其间些许矛盾、分歧,在此等大框架之下不足为虑。

刘笑着道:“不过吾等虽老,却还能为陛下分忧,正所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李?看着他,缓缓道:“陛下倡议‘封建天下”之策,举国上下皆应贡献力量,吾等老臣亦不该知难而退。”

态度达成一致,接下来便要谈一谈具体分工,以及利益划分。

刘举杯相敬,饮尽杯中美酒,这才说道:“当年太宗皇帝将诸王分封于天下,实则有所疏忽,埋下不少隐患,古往今来此等藩属之地从来是中枢之掣肘,所幸诸王贤良,未能酿成大祸。可各处封国世袭罔替,谁又能保证每

一代诸王皆贤明温良?祸患只在迟早而已。所以,将封地放置于华夏之外,蛮夷之地,才是上策。”

所谓“华夏之外,蛮夷之地”,自然不仅是海外诸国,亦有境外番邦。

总不能“封建天下”如此大事,只能由水师负责吧?

李?对此予以赞同:“封建天下”之初衷不仅仅是凭峙中央,为国藩篱,亦要同化其民,为我所用,故而,陆地之上的意义更甚于大海之外。”

这是刘给出的许诺,会支持贞观勋臣争取“封建天下”的各处封国确保陆地之上,国境之外也会有几处,而不是全部放置于海外,被水师包揽。

李?敬一杯:“中书令老成谋国、思虑周详,不仅精通政务,对于军务亦是满腹韬略,佩服之至。”

这是他给出的条件,允许通过贞观勋臣对军机处施加影响。

刘闻弦歌而知雅意,面上不显,心中大喜,回敬一杯:“英公老当益壮,当为国家基石,贞观勋臣更是功勋盖世、定海神针!来来来,为吾等这一路行来之艰难、荣耀,喝彩!”

在军中新一代势力迅速崛起的背景之下,两人所代表的各自势力都感受到了巨大压力,岂能甘心将自身之利益拱手相让?

故而一拍即合。

贞观勋臣凭借文官谋求陆地之上的利益,而刘则通过李?去对军机处施加影响……………

堂堂帝国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却只能困囿于政务,怎能甘心?

只要想想将来史书上记载从他刘而始宰相被剥夺君权,他便日夜愁苦、辗转反侧。

B)......

*******

“陛下明鉴,无论朝局亦或军务,首要在于平衡,相互制衡,彼此制约,才是长久稳定之计。可当下水师纵横七海、所向无敌,区区一军所占据资源已经远超十六卫当中任意四、五卫之和,且因游弋于海外,几乎无人可

制,隐患重重。”

武德殿内,刘在李承乾面前进谏,言辞恳切、语重心长。

“这与太尉是否忠心已经无关,而是务必确保军队之平衡!现在陛下提倡‘封建天下”,意欲将海外之地封建于诸王,使得水师之声势愈发高涨,他日攻城掠地、建功立业,陛下又该如何封赏?若是不赏,有悖人心,可若是封

赏......又该如何赏?”

如今的安西军便是先例,因为两次与大食的战争皆大获全胜,使得全军上下封赏甚重,爵位,军衔,官职等等皆位于诸军之冠,已经导致各军羡慕嫉妒、大为不满,如果再冒出一个水师,十六卫又该如何接受?

李承乾沉吟不语,他知道刘的谏言是对的。

刘再接再厉:“如今水师正在倭国搞什么‘民选’,试图将整个倭国并入大唐之版图,且不说此事对错与否,单只是自行其是、从未向中枢请示,便足以见得水师已经逐渐脱离掌控......可事事让水师上报请示又不现实,海疆

之上动辄万里之遥,只会贻误战机、铸成大错,此前已经有过先例了。”

时至今日,水师早已发展成为一头“怪兽”,既有超绝之实力,又因为独特的环境因素使其拥有远超于十六卫的临机决断之权,想要消除隐患便只能从限制水师实力方面入手。

否则等到将来势大难制之时,整个水师脱离帝国,自成一国,甚至依附于封建海外的某一个藩国反过来攻打大唐本土都不是不可能……………

到那时怎么办?

十六卫纵然再是强悍,又如何能够出海与水师决战?

再造一支水师,又能打得过这一支由房俊亲手组建的无敌之师吗?

李承乾踌躇良久,才缓缓说道:“中书令之意,我已明了,不过此事还需等到太尉回京之后与其仔细商议,再作定论。”

刘理解皇帝的顾虑,颔首道:“陛下英明,正该如此。”

虽然朝野上下没人怀疑房俊之忠心,也从来都无人质疑其权势太大,但房俊早已成为事实上的“权臣”却是各方公认之事实。

面对“权臣”,自然不能依靠皇权随意施以威压,否则一旦遭遇反弹,后果难测。

想要限制、制约水师的实力膨胀,只能取得房俊支持,而不是由上至下,恣意威压。

但是在李承乾想来房俊素来识大体,对此并不会太过抵触……………

他也明白刘的意图。

与贞观勋臣结盟,进而一并与房俊抗衡......

这也符合皇帝的利益。

臣下彼此为了利益勾心斗角并不是什么坏事,争来斗去最终需要皇帝来予以裁决,自然凸显皇权之威望。反之,若臣下和光同尘,一团和气,任何事情大家都能商量着来,且彼此谦让、互相补偿......那么大概率皇帝被架空

了。

这是李承乾最最不能接受之事。

他因何执意向外透露易储之心?

就是要打破围绕着东宫已经建立起来的利益同盟,将一切都掌握在他这个皇帝手中,而不是任由东宫做大,直至某一日东宫的利益已经难以填饱那些人的肚子,然后水到渠成的发动一场政变,将他如同高祖皇帝那样囚困于大

明宫内,供奉一个“太上”之位,从此皇权旁落,只能深宫之内混吃等死。

万一将来当真有那样的一天,让他如何于九泉之下面见太宗皇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