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天唐锦绣 > 第二一四九章 走吧,一起

天唐锦绣 第二一四九章 走吧,一起

簡繁轉換
作者:公子許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10 16:09:55 来源:源1

书房内,房玄龄展开手中一副残损的麻笺字帖,手指轻轻婆娑着纸张纹路,目光从体势秀逸、笔致洒脱的楷书字迹上游走,观其笔势起伏、意境转合,尤其首行“晋中书令王献之书”八个字,赞叹道:“王子敬其字秀劲园润,

行世小楷无出其右,好一副《洛神赋》!”

房俊也在一旁凑过头来仔细观摩,好奇道:“父亲可否鉴别此书之真伪?”

王子敬既王献之王羲之之子。

其人擅长书法多体,后世与其父并称“二王”,但传世作品多为行草,楷书甚少。

他当初虽然专攻赵孟?,但岂能不临摹“二王”?

只是这一副王献之手书的《洛神赋》早已佚失,流传后世的乃贾似道将收集到的残损字帖刻于碧玉石板,称之为《洛神赋十三行》

......

房玄龄却不再看,小心翼翼将残损字帖收好:“一时之间何以鉴定真伪?要从纸张、字迹、风格等多处着手,需小心观摩、谨慎求证,非一朝一夕之功。”

收好字帖,含笑对一侧端坐的武媚娘道:“媚娘有心了。”

武媚娘笑吟吟?首,费尽心力搜罗的字帖能够讨得家翁欢心,她也很是欢喜。

房玄龄素来对武媚娘高看一眼,既信赖又器重,喝口茶水问道:“今次回京,何时再往洛阳?”

武媚娘恭声道:“上元节过后便走,黄河即将解封,无数货殖即将汇聚洛阳顺黄河、运河、长江而出海,正是商号繁忙之时,定要去往洛阳坐镇才行。”

房玄龄点点头,温言道:“对于你的才智谋略,我素来放心得很,只是建议你行事之时固然算计精确、谋定后动,却也要堂皇大气、光明正大,得饶人处且饶人。”

许是因身为女子天生气量狭窄,许是年幼之时的遭遇导致性格略有偏激,所以如今行事更讲究诡诈酷烈、睚眦必报,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缺少圆滑、失于宽厚。

武媚娘赶紧起身:“儿媳受教。”

房玄龄笑着摆摆手示意她入座:“人老了总是爱?嗦,你不嫌烦就好。”

武媚娘目露崇敬,真心实意道:“普天之下谁人不知您的卓越才智、玲珑心?可您执掌朝政十数年,在治理国事梳理朝政之时却从未与人结仇,朝野上下有口皆碑,儿媳需要向您学习的地方多着呢。”

整个大唐的勋贵皇亲、世家门阀,何曾再有一家会对一个妾侍这般信赖倚重且谆谆教诲?

更何况这可是房玄龄,天下名相!

房玄龄面容温和,摆手道:“风雪之日长途跋涉,想来你也累了,回去一家团圆吧。’

“喏。”

房俊与武媚娘起身告辞。

走出书房,武媚娘扶着被风吹起的帷帽,好奇道:“家翁为何教训我要堂皇大气、光明正大?我行事过于苛刻么?”

房俊瞅他一眼,呵呵一声。

你自己何等心性,难道就没点?

只看毫无顾忌的从东洋、南洋运作奴隶买卖,又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将高句丽、新罗、百济残余势力驱赶至倭国,任其在倭国恣意祸害,便可见一斑。

颇有几分“毒士”贾诩之作风.......

武媚娘想了想,略有心虚,忙解释道:“我那是对外人,对咱们汉人却从未苛虐,更不会在家中这般。”

夫妻两个说着话回到后宅,便见到房菽、房佑两个穿着厚厚的棉衣,皮球儿一般冲了过来,一家叫着“娘亲”,一个叫着“姨娘”,扑进蹲下身来的武媚娘怀中。

“哎呦,你们两个轻点,差点撞倒我!”

感受着两个小子的亲热劲儿,武媚娘伸手将哥俩住,笑靥如花,左瞅瞅、右看看,欢喜得不行。

房佑搂着武媚娘脖子,将脸蛋儿贴在娘亲脖颈嗅着娘亲身上熟悉的气息,闷声道:“娘亲,我想你!”

武媚娘瞬间眼眶泛红,在儿子额头亲了一下,柔声道:“我的好儿子,娘亲也想你呀!”

她素来自诩女中丈夫、不让须眉,如今执掌商号也算是完成毕生夙愿,彰显了人生价值,可到底疏于亲情,心底对儿子有所歉疚。

房菽则一下一下的蹦?,大叫:“姨娘,我也想你!”

武媚娘收拾心情,笑问:“你想我什么呢?”

“礼物!”房菽叫道:“我想礼物!”

堂中的高阳公主等人忍不住笑出声,傻小子一句话就被试探出“虚假的亲情”.....

武媚娘也在房菽额头亲一下,笑道:“礼物当然有,姨娘给你们准备了一大车的礼物,保准你们喜欢!”

“啊,真的吗?那我现在就要!”

“都卸去库房了,让人带你们去挑吧。’

看着两兄弟蹦蹦跳跳跟着管家房福去库房挑选礼物,武媚娘起身,眼角湿润的笑着道:“房佑这孩子开朗了很多!”

高阳公主翻了白眼,不满道:“你自去洛阳大权在握逍遥自在,却将儿子留给我养育,也好意思说这些?”

武媚娘心中感激,轻轻握住她的手,柔声道:“多谢啦!”

旋即转过身从萧淑儿手里接过房静,仔仔细细打量,又瞧了一眼萧淑儿,颔首赞许:“静儿这眉眼与你一般无二,长大了定是花容月貌......起初我还担心静儿会长得像爹,郎君倒也算是俊朗,只是姑娘家若是也像他那么黑,

可就坏菜了。”

妻妾几个齐齐看向房俊,见其一脸无奈模样,都忍不住笑起来。

时至今日,“黑面神”的绰号早已无人敢喊,但想想当年房俊与高阳公主初见之时那早已广为流传的“逆天言论”,便觉好笑......

晚膳之时,阖家欢聚,其乐融融。

素来不愿拘束于家中的武媚娘也感受到家庭和睦之欢欣,对于年后即将再度离家赶赴洛阳,居然有那么一丝半点的不舍......

花厅的双层玻璃墙壁将寒气隔绝于外,厅外雪纷纷飞,厅内温暖如春,来自于南方的芭蕉、茉莉生长旺盛,枝叶青翠欲滴。

孩子们已经睡下,房俊则带着妻妾坐在此间喝着茶水,吃着糕点瓜果,享受难得的团聚时刻。

高阳公主较为关心李泰,问道:“青雀哥哥在倭国那边如何?听说倭国山岭纵横没几块平地,且动辄地龙翻身、飓风肆虐,他怎地就选了那么一块蛮荒之地!”

无需房俊解答,武媚娘笑着道:“殿下放心便是,魏王何等人物,若非倭国确有好处,他又岂肯前去吃苦?”

房俊提醒道:“倭人、虾夷人一并公投内附于大唐,倭国已然湮灭,如今叫扶桑了。”

“叫惯了一时改不了口嘛......”

武媚娘娇嗔一句,而后拉着高阳公主的手:“扶桑确是山多了一些,但我听闻往来东洋的商队说了那地方不少事,原本扶桑之地乃虾夷人的地盘,后来倭人崛起对虾夷人杀戮虐待更驱赶至北部冬天雪地的岛屿之上,几乎灭

族。后来虾夷人复兴,反攻本岛,杀得倭人丢盔弃甲、狼奔豕突,又占了本岛的大半......如今倭人与虾夷人在岛上厮杀不休,都指望着大唐对其予以扶持,所以魏王这个扶桑之主在诸岛之上,好似太上皇一般。”

房俊补充道:“且扶桑诸岛在战国之时便成为汉人躲避战火之地,华夏文明源远流长,现在开通航线之后互通商贸,更多唐人前往扶桑经商、授学,其繁华之处早已成为唐人汇聚之地,身在扶桑,左右乡音入耳,满眼华夏衣

冠,几乎与大唐无异。”

遍数海外之地,倭国是最适合大唐施行名为“合并”实则“殖民”的地方,两地一衣带水、文化同源,且倭人之慕强实乃本性,上至贵族、下至奴隶,皆以内附于大唐而深感荣耀,那些拥有姓氏的贵族们甚至已经开始酝酿通过更

改姓氏向大唐表达忠心。

反倒是与大唐陆地相连的百济、新罗等地难以同化。

倒不是说这些地方比倭国更为顽强、坚持,而是高句丽统治期间根本不在乎对国民之教育、启蒙,依旧如同当初他们在祖地那样渔猎而生,导致国民极其愚昧,油盐不进。

明年春季将会整合高句丽故地设立辽东都护府,最重要的任务便是“编户齐民”,将所有人纳入官府之管制。

高阳公主叹息一声:“当真如此,那就最好......唉,虽然青雀哥哥在扶桑挺不错,可其余几个兄弟即将分散海外,却也不知能否寻得一处安稳富庶之地,好好落地生根、开枝散叶。”

武媚娘道:“殿下大可放心,诸位亲王封邦建国之处皆有大海相连,只要咱们水师强大一日,他们便可安枕一日。”

如今水师在房俊统治之下,对诸位亲王自然多有照顾,可十年、二十年,甚至百年之后呢?

那些封邦建国的亲王后代们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高阳公主自然知道这个道理,心情略有沉重,站起身道:“时辰不早,都快快安歇吧,淑儿、胜曼,咱们一起走。”

房俊笑起来,对于公主的知情识趣很是满意。

武媚娘则面颊微红,不过以她的性情,自是做不出什么扭捏之态,非但坦然受之,甚至拉住萧淑儿的手,柔声道:“淑儿慢走,我还有话与你说。”

“啊?”

萧淑儿俏脸血红,手足无措。

你俩自去安银行那敦伦之事,拉住我作甚!

房俊笑着起身:“走吧,今晚一起。”

萧淑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