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天唐锦绣 > 第二一五三章 严重警告

天唐锦绣 第二一五三章 严重警告

簡繁轉換
作者:公子許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18 16:20:14 来源:源1

回到御书房,李承乾刚刚坐下,韩王李元嘉便快步而入,施礼之后入座,恭声问道:“陛下召见微臣,不知有何吩咐?”

临建年关,不仅宗室内各项抚恤、赏赐需各自到位,且还要准备各式各样的祭祀、典礼,宗正寺上...

龟兹城外,秋风卷起尘土,战马嘶鸣声犹在耳畔。赵怀义身披战袍,立于高台之上,目光如炬。战后三日,唐军尚未完全休整,赵怀义便已召集诸将,商议下一步行动。

“此战虽胜,但吐蕃主力未损,赤松德赞狼狈逃窜,未必肯就此罢休。”赵怀义沉声道,“龟兹虽复,然军械匮乏,士卒疲惫,若吐蕃卷土重来,恐难再战。”

李昭拱手道:“大人所言极是。属下以为,应趁胜追击,夺回碎叶以西要道,切断吐蕃退路,逼其求和。”

赵怀义微微颔首,目光扫过帐中诸将,缓缓道:“吐蕃此次南退,必会重整旗鼓。若我军追击,需速战速决,否则一旦陷入持久战,粮草难继,恐成困局。”

裴敬忠亦道:“赵大人所虑极是。我焉耆亦可提供粮草,但若要持久作战,还需朝廷支援。”

赵怀义沉吟片刻,道:“我已命人快马入长安,奏报此战胜绩,并请兵部拨发军械粮草。不过,朝廷远在长安,调兵遣将需时日,我等不可坐等。”

正说话间,帐外亲卫禀报:“大人,碎叶斥候急报,吐蕃残军已退至疏勒,并与当地叛军合流,似有反扑之意。”

赵怀义眉头一皱,沉声道:“疏勒?”

李昭道:“疏勒乃安西要镇,若落入吐蕃之手,西域局势将再度动荡。”

赵怀义目光一寒:“吐蕃果然不肯善罢甘休。疏勒守将乃我旧部,若能联络,或可里应外合,夺回城池。”

裴敬忠道:“若要夺回疏勒,需速行之。吐蕃残军虽败,但兵力仍在,若其占据疏勒,再引援军,局势将更加复杂。”

赵怀义点头:“好,我即刻修书一封,派人潜入疏勒,联络守将。若其仍忠于大唐,便可在吐蕃军中策应我军。”

李昭道:“属下愿亲自前往,探查吐蕃军情。”

赵怀义沉思片刻,道:“也好。你速去速回,切莫轻举妄动。”

……

碎叶城外,李昭率十余骑,披星戴月,悄然南下。夜色如墨,马蹄声轻,一行人穿行于山林之间,避开吐蕃斥候。

三日后,李昭一行抵达疏勒城外。远远望去,城头已换吐蕃旗帜,城门紧闭,守军戒备森严。

“大人,城中情况不明,贸然入城恐有风险。”副将低声提醒。

李昭点头:“无妨,我自有办法。”

当夜,李昭命人于城外燃起篝火,故意暴露行踪。吐蕃守军果然派出斥候搜查,李昭趁机混入城中,直奔疏勒守将府邸。

守将王德昌见李昭到来,大喜过望:“李将军,你终于来了!我已苦守半月,吐蕃军日夜围攻,若非城中百姓相助,恐怕早已失守。”

李昭道:“王将军忠义可嘉。赵大人已率军驻扎碎叶,欲夺回疏勒。若将军能于城中策应,内外夹击,必可破敌。”

王德昌沉声道:“吐蕃军中,已有数名将领暗中与我联络,愿助我驱逐吐蕃。只待时机一到,便可动手。”

李昭大喜:“如此甚好。我即刻返回碎叶,禀报赵大人,三日后,我军将兵临城下,届时将军可于城中响应。”

王德昌抱拳道:“属下愿效死命。”

……

碎叶大营,赵怀义听完李昭汇报,神色凝重。

“王德昌愿里应外合,吐蕃军中亦有内应,此战可战。”赵怀义缓缓道,“但吐蕃兵力尚强,若强攻,恐有损伤。”

裴敬忠道:“若能智取,或可事半功倍。”

赵怀义眼中闪过一丝精芒:“吐蕃主帅赤松德赞虽败,但此人极善用兵,若我军贸然进攻,恐遭其伏击。”

李昭道:“属下有一计,或可一试。”

赵怀义目光一亮:“讲。”

李昭道:“吐蕃军粮皆囤于城东军营,若能焚其粮草,断其补给,吐蕃军必乱。届时我军再趁势进攻,可一战而胜。”

赵怀义沉吟片刻,点头道:“好,此计可行。李将军,你亲自带队,潜入城东,焚其粮草。”

李昭抱拳:“属下领命。”

……

三日后,夜色沉沉,乌云遮月。李昭率五百精骑,悄然潜入疏勒城东。

吐蕃军营灯火通明,粮草堆积如山,守军巡逻严密。

“将军,敌军戒备森严,若强攻,恐难全身而退。”副将低声提醒。

李昭冷笑道:“无妨,我另有安排。”

当夜,李昭命人于营外燃起火堆,引诱吐蕃巡逻兵前往查看。趁其不备,数百唐军悄然潜入粮仓,泼洒火油,引燃火把。

“轰!”一声巨响,粮仓起火,火光冲天,浓烟滚滚。

吐蕃军营顿时大乱,守军惊慌失措,四处奔逃。

就在此时,王德昌率城中唐军,突袭城门,斩杀吐蕃守将,打开城门。

赵怀义早已率大军埋伏于城外,见城门大开,立刻率军杀入。

吐蕃军腹背受敌,阵脚大乱,赤松德赞惊怒交加,亲自率亲卫迎战,却被赵怀义一箭射中左肩,重伤落马。

“赵怀义!”赤松德赞怒吼,“你竟敢伤我!”

赵怀义冷笑:“你吐蕃屡犯大唐疆土,今日不过是报应。”

赤松德赞咬牙切齿,挣扎起身,率残部仓皇撤退。

……

疏勒城头,赵怀义立于战旗下,望着远方。

此战,唐军大胜,吐蕃主力溃败,赤松德赞重伤逃亡,疏勒重归大唐。

裴敬忠走上前来,拱手道:“赵大人,此战大胜,吐蕃元气大伤,短期内恐难再犯。”

赵怀义却神色凝重:“吐蕃虽败,但根基未动。赤松德赞此人极善用兵,若其养伤复元,必会卷土重来。”

李昭道:“属下已命人封锁边境,严防吐蕃再犯。”

赵怀义点头:“好。疏勒虽复,但龟兹、碎叶皆需重兵把守。我即刻修书一封,奏报朝廷,请调兵遣将,稳固安西。”

裴敬忠道:“属下愿留守疏勒,协助赵大人。”

赵怀义微微一笑:“有裴将军相助,安西无忧矣。”

……

数日后,长安皇宫。

李隆基端坐龙椅之上,接过安西战报,神色微动。

“赵怀义大破吐蕃,收复龟兹、疏勒?”他低声念道,眼中闪过一丝惊讶,“此子果然不凡。”

宰相张九龄上前道:“陛下,赵怀义此战大胜,不仅稳固安西,更震慑吐蕃,实乃大唐之幸。”

李隆基点头:“传旨,加封赵怀义为安西都护,赐爵一等,赏金千两。”

张九龄道:“陛下,吐蕃虽败,但其国力未损,若其重整旗鼓,恐再起战端。”

李隆基沉思片刻,缓缓道:“传朕旨意,命兵部调兵遣将,增援安西,同时遣使入吐蕃,试探其意向。”

……

龟兹城外,赵怀义立于高台之上,望着远方。

天边云卷云舒,战马嘶鸣,风尘滚滚。

“真正的风暴,还未到来。”他低声喃喃,眼中闪过一丝冷芒。

大唐与吐蕃之争,远未结束。

疏勒城外,赵怀义策马立于山头,望着远方连绵起伏的戈壁与丘陵,神色凝重。此战虽胜,但吐蕃主力未损,赤松德赞虽重伤,却仍率残部退往葱岭以南。疏勒虽复,然城中粮草短缺,军械不足,唐军亦伤亡惨重,难以久战。

“大人,疏勒已复,但吐蕃残军未灭,若其卷土重来,恐难再战。”李昭策马而来,抱拳禀报,“属下已派人前往龟兹与碎叶,催促援军与粮草。”

赵怀义缓缓点头,目光深远:“吐蕃虽败,但其国力未损。赤松德赞此人极善用兵,若其养伤复元,必会重整旗鼓,再度来犯。”

李昭沉声道:“属下愿率轻骑追击,趁其未稳,将其彻底击溃。”

赵怀义微微摇头:“不可。吐蕃军虽败,但其残部仍有数千人,若贸然追击,恐遭其伏击。更何况,葱岭以南地势险峻,我军不熟地形,难以深入。”

李昭皱眉:“那该如何是好?”

赵怀义沉吟片刻,道:“眼下最要紧的,是稳固疏勒,整军备战。吐蕃虽败,但其国力仍在,若其调集援军,再犯安西,我军恐难抵挡。”

李昭沉思片刻,道:“属下明白。只是……朝廷可有消息?”

赵怀义点头:“我已命人快马入长安,奏报此战胜绩,并请兵部拨发军械粮草。不过,朝廷远在长安,调兵遣将需时日,我等不可坐等。”

正说话间,帐外亲卫禀报:“大人,焉耆裴将军求见。”

赵怀义闻言,目光一亮:“快请。”

片刻后,裴敬忠步入大帐,抱拳道:“赵大人,疏勒之战大胜,吐蕃溃败,实乃大唐之幸。”

赵怀义拱手回礼:“裴将军此战亦功不可没,若非焉耆及时支援,我军恐难支撑。”

裴敬忠沉声道:“赵大人,疏勒虽复,但局势仍不稳定。吐蕃虽败,但其主力未损,若其重整旗鼓,再度来犯,我军恐难再战。”

赵怀义点头:“不错。疏勒虽复,但军械粮草短缺,士卒疲惫,若吐蕃再犯,我军恐难支撑。”

裴敬忠道:“属下愿率焉耆军驻守疏勒,协助赵大人稳固局势。”

赵怀义微微一笑:“有裴将军相助,安西无忧矣。”

……

数日后,疏勒城中,赵怀义召集诸将议事。

“吐蕃虽败,但其国力仍在,若其重整旗鼓,再度来犯,我军恐难再战。”赵怀义站在议事厅中央,目光凌厉,“诸位,我意已决,疏勒虽复,但不可久守。我军需尽快整军备战,准备迎战吐蕃下一波攻势。”

众将面面相觑,有人迟疑道:“大人,我军刚经历大战,士卒疲惫,若再战,恐难支撑。”

赵怀义冷冷扫视众人:“若疏勒失守,吐蕃便可长驱直入,安西四镇皆危。此战,不胜则亡,诸位可愿随我一战?”

众将沉默片刻,终于有人起身抱拳:“属下愿随大人一战!”

紧接着,众将纷纷起身,齐声应道:“属下愿随大人一战!”

赵怀义满意地点头:“好!即日起,整军备战,三日后出兵葱岭。”

……

葱岭要道,山势险峻,道路狭窄,乃吐蕃大军必经之地。

赵怀义亲自率军驻扎于此,设伏于两侧山岭之上。

“吐蕃大军若至,必经此道。”赵怀义立于山头,遥望远方,“此地易守难攻,若能设伏成功,必可重创敌军。”

李昭策马而至,禀报:“大人,焉耆裴敬忠已答应出兵,两日后可至。军械粮草亦已备妥,即刻便可运抵。”

赵怀义嘴角微扬:“裴敬忠果然不负我所望。”

李昭道:“属下已派人前往碎叶,催促援军速至。”

赵怀义点头:“好,此战,胜败在此一举。”

……

数日后,吐蕃大军果然抵达葱岭要道。

“赵怀义竟敢设伏于此?”吐蕃主帅赤松德赞冷笑,“他这是自寻死路。”

副将迟疑道:“将军,此地地势险要,若遭伏击,恐有不测。”

赤松德赞冷笑道:“赵怀义不过区区龟兹守将,有何能耐?传我军令,大军压进,一举突破防线!”

吐蕃大军浩浩荡荡进入要道,赵怀义早已在两侧山岭之上布下伏兵,箭雨如瀑,巨石滚滚而下,顿时将吐蕃大军截断于山道之中。

“杀!”赵怀义一声令下,伏兵四起,唐军如猛虎下山,冲杀而出。

吐蕃大军措手不及,阵型大乱,赤松德赞怒吼连连,率亲卫奋力抵抗,却难以挽回败局。

就在此时,焉耆援军赶到,裴敬忠亲自率军杀入战场,与赵怀义合兵一处,彻底击溃吐蕃大军。

赤松德赞见大势已去,只得率残部仓皇撤退。

……

疏勒城外,赵怀义立于战旗下,望着远方,神色沉静。

此战,唐军大胜,吐蕃大军溃败,疏勒之围已解,西域局势亦随之稳定。

然而,赵怀义心中却清楚,这只是暂时的胜利。

大唐与吐蕃之争,远未结束。

真正的风暴,仍在酝酿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