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 > 第120章 蔬菜店?

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 第120章 蔬菜店?

簡繁轉換
作者:跑盘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6-04 13:48:57 来源:源1

下午。

季鸿宾拎着一包麻将烧饼和酱牛肉进了院子,老太太上了年纪,牙口不是很好,但就爱吃这一口,一会让媳妇把肉切薄……

想到这,季鸿宾停下脚……算了,我自己切吧。

他进了院,招呼道:“...

第二天一早,李哲和王建军早早来到蔬菜大棚。天刚蒙蒙亮,大棚里的黄瓜已经挂满了露珠,碧绿鲜嫩。两人忙着采摘今天的订单,一边干活一边聊着昨晚的事。

“魏叔确实挺有意思,那可乐鸡翅的味道还真不错。“王建军边摘黄瓜边说。

“是啊,不过他好像不太想让我们多了解他的事情。“李哲擦了擦额头的汗,“我觉得他说自己琢磨出来的那个说法有点奇怪。“

“什么意思?“王建军停下手中的活计。

“你没发现吗?他说话总是绕圈子,有些地方明显是在敷衍我们。“李哲把摘下的黄瓜放进篮子里,“比如建大棚的成本问题,还有种植技术的来源,都避而不谈。“

“也许他是不想让人觉得他在炫耀吧。“王建军为魏叔辩解道。

“也许是吧。“李哲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而是开始讨论今天的配送计划。他们要先送一批菜到长城饭店,然后再去几家餐馆和单位食堂。

太阳升起时,两人的工作也接近尾声。装好车后,李哲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说:“对了,今晚咱们再去一趟魏叔家吧。“

“为什么?“王建军疑惑地问。

“我想再试探一下他的底细。如果真像我说的那样,咱们或许能学到点东西。“李哲眼中闪过一丝精明。

傍晚时分,两人再次来到魏叔家。这次他们带来了一些特别的礼物??几株优质种苗。这是李哲特意从农科院的朋友那里弄来的。

“魏叔,这是我们特意给您带的礼物。“李哲把种苗递过去,“这可是最新培育的品种,产量高,抗病性强。“

魏叔接过种苗,脸上露出意外的表情:“你们怎么知道我正好需要这个?“

“猜的呗。“李哲笑着打了个马虎眼,“魏叔,您要是不介意的话,能不能跟我们详细讲讲大棚种植的技术要点?毕竟现在冬天种菜这么赚钱,我们也想学着做。“

魏叔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答应了。他带着两人来到自己的大棚里,开始讲解种植技巧。从土壤处理到温度控制,从施肥方法到病虫害防治,讲得十分细致。

“其实最重要的还是水分管理。“魏叔特别强调,“冬天大棚里湿度大,很容易引发病害。所以一定要注意通风换气。“

李哲和王建军听得认真,不时提出一些问题。渐渐地,魏叔放下了戒备,甚至开始分享一些自己的经验教训。

“刚开始的时候我也走了不少弯路。“魏叔回忆道,“第一年种西红柿,因为不懂得控制湿度,全军覆没。后来慢慢摸索,才找到现在的这套方法。“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三个人聊得越来越投机。就在这个时候,吴芳华端着热腾腾的饭菜出来了。

“你们三个聊得倒挺开心,饭都快凉了。“吴芳华嗔怪道。

三人回到屋里,围坐在餐桌旁。魏敏也回来了,看到李哲和王建军又来了,打趣道:“哟,两位表哥怎么又来了?是不是舍不得我们家啊?“

“哪敢啊,就是来向魏叔回头讨教种植技术的。“李哲笑着说。

饭桌上气氛融洽,大家有说有笑。吃完饭后,李哲趁机又提起了采访的事情。

“魏叔,我觉得您的事迹真的很值得宣传。“李哲诚恳地说,“现在大家都觉得冬天种不出蔬菜,您却做到了,这本身就是个奇迹。如果能让更多人知道,肯定会有很好的社会反响。“

魏叔沉思了一会儿,最终点了点头:“好吧,既然你这么执着,那就让你采访一次。不过记住,不能写得太夸张。“

“放心吧魏叔,我会把握好分寸的。“李哲高兴地答应下来。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哲开始着手准备采访。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还专门请教了农科院的专家。与此同时,他也更加用心地观察魏叔的种植过程,希望能从中获得更多的启发。

一天晚上,李哲和王建军一起整理采访提纲。经过反复推敲,他们终于确定了一个完整的采访方案。

“这次一定要让魏叔的故事广为人知。“李哲信心满满地说。

采访当天,李哲带着录音笔和笔记本来到魏叔家。整个过程持续了将近两个小时,从魏叔最初的想法,到遇到的各种困难,再到最后的成功经验,事无巨细地记录了下来。

“谢谢你愿意接受我的采访。“李哲结束采访时真诚地说道。

“希望不会给我带来麻烦就好。“魏叔半开玩笑地说。

采访稿完成后,李哲将其交给了晨光日报的编辑部。几天后,一篇题为《冬日奇迹:小小大棚里的致富经》的文章刊登在了报纸的显要位置。文章不仅详细介绍了魏叔的种植经历,还深入分析了冬季蔬菜种植的市场前景和技术要点。

这篇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人纷纷前来参观学习。面对突如其来的关注,魏叔起初有些不适应,但在李哲和王建军的帮助下,他逐渐学会了如何应对。

随着来访者增多,魏叔的大棚种植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他开始雇佣附近的一些村民帮忙,既解决了劳动力问题,也为乡亲们提供了就业机会。

“看来当初接受采访是个正确的选择。“魏叔感慨道。

“魏叔,这只是个开始。“李哲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未来还有更大的舞台等着我们呢。“

随着时间推移,李哲和王建军也逐渐掌握了冬季蔬菜种植的核心技术。他们决定扩大生产规模,并且尝试引进新的品种。为了筹集资金,他们四处奔走,寻找投资机会。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有时候是资金短缺,有时候是技术难题,但每次都能通过团结协作克服过去。

一年后,他们的蔬菜基地已经初具规模,产品远销周边多个城市。而这一切,都要感谢当初那个小小的蔬菜大棚,以及那位愿意分享经验的魏叔。

“如果没有魏叔的帮助,我们不可能走到今天。“李哲常常这样感慨。

“是啊,但他教会我们的,不仅仅是种植技术。“王建军深有同感地说,“更重要的是那种永不放弃的精神。“

如今,每当夜幕降临,看着基地里整齐排列的大棚在灯光照耀下熠熠生辉,李哲总会想起那段从零开始的日子。他知道,属于他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第二天一早,李哲和王建军早早来到蔬菜大棚。天刚蒙蒙亮,大棚里的黄瓜已经挂满了露珠,碧绿鲜嫩。两人忙着采摘今天的订单,一边干活一边聊着昨晚的事。

“魏叔确实挺有意思,那可乐鸡翅的味道还真不错。“王建军边摘黄瓜边说。

“是啊,不过他好像不太想让我们多了解他的事情。“李哲擦了擦额头的汗,“我觉得他说自己琢磨出来的那个说法有点奇怪。“

“什么意思?“王建军停下手中的活计。

“你没发现吗?他说话总是绕圈子,有些地方明显是在敷衍我们。“李哲把摘下的黄瓜放进篮子里,“比如建大棚的成本问题,还有种植技术的来源,都避而不谈。“

“也许他是不想让人觉得他在炫耀吧。“王建军为魏叔辩解道。

“也许是吧。“李哲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而是开始讨论今天的配送计划。他们要先送一批菜到长城饭店,然后再去几家餐馆和单位食堂。

太阳升起时,两人的工作也接近尾声。装好车后,李哲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说:“对了,今晚咱们再去一趟魏叔家吧。“

“为什么?“王建军疑惑地问。

“我想再试探一下他的底细。如果真像我说的那样,咱们或许能学到点东西。“李哲眼中闪过一丝精明。

傍晚时分,两人再次来到魏叔家。这次他们带来了一些特别的礼物??几株优质种苗。这是李哲特意从农科院的朋友那里弄来的。

“魏叔,这是我们特意给您带的礼物。“李哲把种苗递过去,“这可是最新培育的品种,产量高,抗病性强。“

魏叔接过种苗,脸上露出意外的表情:“你们怎么知道我正好需要这个?“

“猜的呗。“李哲笑着打了个马虎眼,“魏叔,您要是不介意的话,能不能跟我们详细讲讲大棚种植的技术要点?毕竟现在冬天种菜这么赚钱,我们也想学着做。“

魏叔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答应了。他带着两人来到自己的大棚里,开始讲解种植技巧。从土壤处理到温度控制,从施肥方法到病虫害防治,讲得十分细致。

“其实最重要的还是水分管理。“魏叔特别强调,“冬天大棚里湿度大,很容易引发病害。所以一定要注意通风换气。“

李哲和王建军听得认真,不时提出一些问题。渐渐地,魏叔放下了戒备,甚至开始分享一些自己的经验教训。

“刚开始的时候我也走了不少弯路。“魏叔回忆道,“第一年种西红柿,因为不懂得控制湿度,全军覆没。后来慢慢摸索,才找到现在的这套方法。“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三个人聊得越来越投机。就在这个时候,吴芳华端着热腾腾的饭菜出来了。

“你们三个聊得倒挺开心,饭都快凉了。“吴芳华嗔怪道。

三人回到屋里,围坐在餐桌旁。魏敏也回来了,看到李哲和王建军又来了,打趣道:“哟,两位表哥怎么又来了?是不是舍不得我们家啊?“

“哪敢啊,就是来向魏叔回头讨教种植技术的。“李哲笑着说。

饭桌上气氛融洽,大家有说有笑。吃完饭后,李哲趁机又提起了采访的事情。

“魏叔,我觉得您的事迹真的很值得宣传。“李哲诚恳地说,“现在大家都觉得冬天种不出蔬菜,您却做到了,这本身就是个奇迹。如果能让更多人知道,肯定会有很好的社会反响。“

魏叔沉思了一会儿,最终点了点头:“好吧,既然你这么执着,那就让你采访一次。不过记住,不能写得太夸张。“

“放心吧魏叔,我会把握好分寸的。“李哲高兴地答应下来。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哲开始着手准备采访。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还专门请教了农科院的专家。与此同时,他也更加用心地观察魏叔的种植过程,希望能从中获得更多的启发。

一天晚上,李哲和王建军一起整理采访提纲。经过反复推敲,他们终于确定了一个完整的采访方案。

“这次一定要让魏叔的故事广为人知。“李哲信心满满地说。

采访当天,李哲带着录音笔和笔记本来到魏叔家。整个过程持续了将近两个小时,从魏叔最初的想法,到遇到的各种困难,再到最后的成功经验,事无巨细地记录了下来。

“谢谢你愿意接受我的采访。“李哲结束采访时真诚地说道。

“希望不会给我带来麻烦就好。“魏叔半开玩笑地说。

采访稿完成后,李哲将其交给了晨光日报的编辑部。几天后,一篇题为《冬日奇迹:小小大棚里的致富经》的文章刊登在了报纸的显要位置。文章不仅详细介绍了魏叔的种植经历,还深入分析了冬季蔬菜种植的市场前景和技术要点。

这篇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人纷纷前来参观学习。面对突如其来的关注,魏叔起初有些不适应,但在李哲和王建军的帮助下,他逐渐学会了如何应对。

随着来访者增多,魏叔的大棚种植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他开始雇佣附近的一些村民帮忙,既解决了劳动力问题,也为乡亲们提供了就业机会。

“看来当初接受采访是个正确的选择。“魏叔感慨道。

“魏叔,这只是个开始。“李哲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未来还有更大的舞台等着我们呢。“

随着时间推移,李哲和王建军也逐渐掌握了冬季蔬菜种植的核心技术。他们决定扩大生产规模,并且尝试引进新的品种。为了筹集资金,他们四处奔走,寻找投资机会。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有时候是资金短缺,有时候是技术难题,但每次都能通过团结协作克服过去。

一年后,他们的蔬菜基地已经初具规模,产品远销周边多个城市。而这一切,都要感谢当初那个小小的蔬菜大棚,以及那位愿意分享经验的魏叔。

“如果没有魏叔的帮助,我们不可能走到今天。“李哲常常这样感慨。

“是啊,但他教会我们的,不仅仅是种植技术。“王建军深有同感地说,“更重要的是那种永不放弃的精神。“

如今,每当夜幕降临,看着基地里整齐排列的大棚在灯光照耀下熠熠生辉,李哲总会想起那段从零开始的日子。他知道,属于他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