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 > 第125章 今非昔比

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 第125章 今非昔比

簡繁轉換
作者:跑盘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6-05 13:49:50 来源:源1

广渠门内大街14号

筒子楼2楼,陈家。

小胖子李辉京写完作业,从卧室里走出来,对着坐在沙发上织毛衣的老太太说:“姥姥,我饿了,晚上吃啥?”

老太太看了眼胖外孙,笑着说:“你最爱吃的炸...

林小虎承包大棚后的第一个月,李哲特意抽空去看望他。走进林小虎的大棚,李哲发现里面的蔬菜长势喜人,无论是黄瓜还是西红柿,都比普通种植的效果更好。

“小虎啊,看来你这第一战打得不错嘛。”李哲笑着说道。

林小虎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谦虚地回答:“李哥过奖了,这都是按照您教的方法来的。不过在实际操作中,我还是遇到了不少问题。”

“哦?说来听听。”李哲饶有兴趣地问。

“比如病虫害防治这一块,我之前觉得只要按时喷药就行,但后来发现有些虫子对药物产生了抗性。后来我查阅了一些资料,结合您的建议,尝试用生物防治的办法,效果还不错。”林小虎一边说,一边指着不远处正在释放瓢虫的工人。

李哲点点头,表示认可:“生物防治确实是个好办法,既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又能保护生态环境。你这个思路很好。”

接着,林小虎又提到了另一个难题:“还有就是土壤肥力的问题。我注意到,长期种植单一作物会导致土壤养分失衡。所以我试着采用轮作和间作的方式,把一些豆科植物种进去,利用它们固氮的特点来改善土壤质量。”

李哲听后欣慰地笑了:“小虎,你现在已经不只是一个普通的菜农了,而是真正开始研究科学种植了。这种精神值得表扬!”

然而,就在林小虎事业蒸蒸日上之际,市场却出现了一些波动。某天傍晚,李哲接到了金百万的电话。

“李老弟,最近市场上有新情况。外地的一些蔬菜大量涌入本地,价格压得很低。咱们这边的压力不小啊。”金百万语气中带着一丝担忧。

李哲皱起眉头:“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其他地方也发展起了大棚种植?”

“没错,据说南方有几个省份都在搞规模化生产,而且他们的运输成本更低。这样一来,我们的竞争优势就被削弱了不少。”金百万解释道。

挂掉电话后,李哲陷入了沉思。他知道,仅靠现有的模式已经不足以应对这样的挑战,必须找到新的突破点。

第二天,李哲召集了所有合作农户开会,其中包括林小虎。会上,李哲提出了一个新的方向??品牌化经营。

“大家都知道,现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如果我们继续单纯追求产量和低价,迟早会被淘汰。所以我想,我们是不是可以打造自己的品牌,走高端路线?”李哲的话引起了一阵骚动。

林小虎举手发言:“李哥,我觉得这个想法很有潜力。但是具体怎么操作呢?”

李哲笑了笑:“首先,我们要从品质上下功夫。比如严格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确保每一批蔬菜都是绿色健康的。其次,我们可以申请相关的认证标志,让消费者一眼就能认出我们的产品与众不同。”

“那销售渠道方面呢?”有人问道。

“这个问题我也考虑过了。除了传统的农贸市场,我们还可以开拓超市、电商平台甚至出口业务。只要我们的产品质量过硬,就不愁没有销路。”李哲胸有成竹地说道。

会后,林小虎主动找到李哲,表达了自己愿意率先尝试的决心。“李哥,我相信你的判断。如果需要试验田,我的大棚随时可以提供。”

李哲拍了拍他的肩膀:“好样的!那就这么定了。我们一起努力,争取让我们的蔬菜成为市场的标杆!”

接下来的日子里,林小虎严格按照李哲提出的标准进行管理。他不仅减少了化肥用量,还引入了有机肥料,同时加强了对水质和空气环境的监测。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第一批符合绿色标准的蔬菜终于上市了。

为了让消费者了解这些产品的独特之处,李哲组织了一场小型品鉴会。邀请了当地的媒体、餐饮企业以及部分忠实顾客参加。活动中,大家品尝了由林小虎种植的蔬菜制作而成的菜肴,纷纷给予了高度评价。

一位知名大厨感叹道:“这是我吃到过的最鲜嫩可口的青菜!以后我们餐厅一定要优先选用你们的产品。”

随着口碑逐渐传播开来,越来越多的客户主动找上门来洽谈合作。而林小虎的大棚也因此获得了可观的收益增长。

与此同时,李哲也没有停下脚步。他意识到,仅仅依靠现有的技术和设备,难以满足未来更高的需求。于是,他联系了几家农业科研机构,寻求技术支持。经过多次交流与协商,最终达成了一项合作协议??共同研发智能化温室控制系统。

这套系统能够实时监控温度、湿度、光照等关键参数,并根据预设条件自动调节各项指标。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劳动效率,还进一步保证了作物的稳定生长。

当这套系统被安装到林小虎的大棚时,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李哥,这简直就是科幻电影里的场景啊!有了它,以后就算不在现场,也能通过手机远程操控一切。”

李哲哈哈大笑:“科技改变生活嘛。不过别忘了,再先进的工具也需要人去驾驭。所以你还是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能力才行。”

随着时间推移,林小虎的大棚逐渐成为了当地的一张名片。不仅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体验,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增收。甚至连政府部门也开始关注这个项目,并给予了一定的资金扶持和政策优惠。

一次偶然的机会,林小虎结识了一位来自农业大学的教授。两人聊得非常投缘,教授还答应定期为林小虎提供技术指导。借助这位专家的力量,林小虎得以接触到更多前沿知识和技术成果。

有一次,教授提到一种新型的水培技术,可以让蔬菜完全脱离土壤生长。“这种技术虽然初期投入较大,但一旦成功,将极大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水资源利用率。”教授说道。

林小虎听完兴奋不已:“太好了!我一直想尝试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教授,您看能不能帮我们规划一下具体的实施方案?”

教授点头同意:“可以,不过在此之前,你们需要先做好充分准备。包括资金预算、人员培训以及设施改造等方面的工作。”

得到教授的支持后,林小虎立即向李哲汇报了这一计划。李哲思索片刻后说道:“小虎,这件事风险和机遇并存。既然你有信心,那我就全力支持你。不过记住,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把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

在随后的半年时间里,林小虎全身心投入到水培项目的筹备工作中。他带领团队反复试验不同配方的营养液,调整光照强度和频率,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终于,在经历无数次失败之后,第一批采用水培技术种植的生菜成功问世。这些生菜叶片厚实、色泽鲜艳,且完全没有泥土残留,深受市场欢迎。

看到这一切,林小虎感慨万千:“原来梦想真的可以通过努力变成现实。感谢李哥当初给了我这个机会,也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

如今,林小虎的大棚已经成为集传统种植、智能管理和创新技术于一体的综合示范基地。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慕名而来,希望从中汲取经验用于自己的实践。

而李哲,则站在远处默默注视着这一切。他知道,属于林小虎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而他自己也将继续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书写更多的传奇。

林小虎承包大棚后的第一个月,李哲特意抽空去看望他。走进林小虎的大棚,李哲发现里面的蔬菜长势喜人,无论是黄瓜还是西红柿,都比普通种植的效果更好。

“小虎啊,看来你这第一战打得不错嘛。”李哲笑着说道。

林小虎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谦虚地回答:“李哥过奖了,这都是按照您教的方法来的。不过在实际操作中,我还是遇到了不少问题。”

“哦?说来听听。”李哲饶有兴趣地问。

“比如病虫害防治这一块,我之前觉得只要按时喷药就行,但后来发现有些虫子对药物产生了抗性。后来我查阅了一些资料,结合您的建议,尝试用生物防治的办法,效果还不错。”林小虎一边说,一边指着不远处正在释放瓢虫的工人。

李哲点点头,表示认可:“生物防治确实是个好办法,既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又能保护生态环境。你这个思路很好。”

接着,林小虎又提到了另一个难题:“还有就是土壤肥力的问题。我注意到,长期种植单一作物会导致土壤养分失衡。所以我试着采用轮作和间作的方式,把一些豆科植物种进去,利用它们固氮的特点来改善土壤质量。”

李哲听后欣慰地笑了:“小虎,你现在已经不只是一个普通的菜农了,而是真正开始研究科学种植了。这种精神值得表扬!”

然而,就在林小虎事业蒸蒸日上之际,市场却出现了一些波动。某天傍晚,李哲接到了金百万的电话。

“李老弟,最近市场上有新情况。外地的一些蔬菜大量涌入本地,价格压得很低。咱们这边的压力不小啊。”金百万语气中带着一丝担忧。

李哲皱起眉头:“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其他地方也发展起了大棚种植?”

“没错,据说南方有几个省份都在搞规模化生产,而且他们的运输成本更低。这样一来,我们的竞争优势就被削弱了不少。”金百万解释道。

挂掉电话后,李哲陷入了沉思。他知道,仅靠现有的模式已经不足以应对这样的挑战,必须找到新的突破点。

第二天,李哲召集了所有合作农户开会,其中包括林小虎。会上,李哲提出了一个新的方向??品牌化经营。

“大家都知道,现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如果我们继续单纯追求产量和低价,迟早会被淘汰。所以我想,我们是不是可以打造自己的品牌,走高端路线?”李哲的话引起了一阵骚动。

林小虎举手发言:“李哥,我觉得这个想法很有潜力。但是具体怎么操作呢?”

李哲笑了笑:“首先,我们要从品质上下功夫。比如严格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确保每一批蔬菜都是绿色健康的。其次,我们可以申请相关的认证标志,让消费者一眼就能认出我们的产品与众不同。”

“那销售渠道方面呢?”有人问道。

“这个问题我也考虑过了。除了传统的农贸市场,我们还可以开拓超市、电商平台甚至出口业务。只要我们的产品质量过硬,就不愁没有销路。”李哲胸有成竹地说道。

会后,林小虎主动找到李哲,表达了自己愿意率先尝试的决心。“李哥,我相信你的判断。如果需要试验田,我的大棚随时可以提供。”

李哲拍了拍他的肩膀:“好样的!那就这么定了。我们一起努力,争取让我们的蔬菜成为市场的标杆!”

接下来的日子里,林小虎严格按照李哲提出的标准进行管理。他不仅减少了化肥用量,还引入了有机肥料,同时加强了对水质和空气环境的监测。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第一批符合绿色标准的蔬菜终于上市了。

为了让消费者了解这些产品的独特之处,李哲组织了一场小型品鉴会。邀请了当地的媒体、餐饮企业以及部分忠实顾客参加。活动中,大家品尝了由林小虎种植的蔬菜制作而成的菜肴,纷纷给予了高度评价。

一位知名大厨感叹道:“这是我吃到过的最鲜嫩可口的青菜!以后我们餐厅一定要优先选用你们的产品。”

随着口碑逐渐传播开来,越来越多的客户主动找上门来洽谈合作。而林小虎的大棚也因此获得了可观的收益增长。

与此同时,李哲也没有停下脚步。他意识到,仅仅依靠现有的技术和设备,难以满足未来更高的需求。于是,他联系了几家农业科研机构,寻求技术支持。经过多次交流与协商,最终达成了一项合作协议??共同研发智能化温室控制系统。

这套系统能够实时监控温度、湿度、光照等关键参数,并根据预设条件自动调节各项指标。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劳动效率,还进一步保证了作物的稳定生长。

当这套系统被安装到林小虎的大棚时,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李哥,这简直就是科幻电影里的场景啊!有了它,以后就算不在现场,也能通过手机远程操控一切。”

李哲哈哈大笑:“科技改变生活嘛。不过别忘了,再先进的工具也需要人去驾驭。所以你还是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能力才行。”

随着时间推移,林小虎的大棚逐渐成为了当地的一张名片。不仅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体验,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增收。甚至连政府部门也开始关注这个项目,并给予了一定的资金扶持和政策优惠。

一次偶然的机会,林小虎结识了一位来自农业大学的教授。两人聊得非常投缘,教授还答应定期为林小虎提供技术指导。借助这位专家的力量,林小虎得以接触到更多前沿知识和技术成果。

有一次,教授提到一种新型的水培技术,可以让蔬菜完全脱离土壤生长。“这种技术虽然初期投入较大,但一旦成功,将极大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水资源利用率。”教授说道。

林小虎听完兴奋不已:“太好了!我一直想尝试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教授,您看能不能帮我们规划一下具体的实施方案?”

教授点头同意:“可以,不过在此之前,你们需要先做好充分准备。包括资金预算、人员培训以及设施改造等方面的工作。”

得到教授的支持后,林小虎立即向李哲汇报了这一计划。李哲思索片刻后说道:“小虎,这件事风险和机遇并存。既然你有信心,那我就全力支持你。不过记住,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把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

在随后的半年时间里,林小虎全身心投入到水培项目的筹备工作中。他带领团队反复试验不同配方的营养液,调整光照强度和频率,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终于,在经历无数次失败之后,第一批采用水培技术种植的生菜成功问世。这些生菜叶片厚实、色泽鲜艳,且完全没有泥土残留,深受市场欢迎。

看到这一切,林小虎感慨万千:“原来梦想真的可以通过努力变成现实。感谢李哥当初给了我这个机会,也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

如今,林小虎的大棚已经成为集传统种植、智能管理和创新技术于一体的综合示范基地。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慕名而来,希望从中汲取经验用于自己的实践。

而李哲,则站在远处默默注视着这一切。他知道,属于林小虎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而他自己也将继续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书写更多的传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