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 > 第67章 惊喜

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 第67章 惊喜

簡繁轉換
作者:跑盘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15 13:11:01 来源:源1

“哒哒……”

拖拉机颠簸在城郊土路上,周青禾裹着军大衣缩在车斗角角儿,刺骨的寒风直往衣服里钻。

一辆从京城开向廊方的拖拉机,周青禾坐在后方的车斗里,身上披着军大衣,却依旧感觉到刺骨的寒风往衣服里钻。

老李喊道,“闺女,把棉被披在身上,要不然一会就冻透了。”

棉被上有些污渍,周青禾有些嫌弃,原本是不想盖的,但实在是太冷了,还是将棉被搭在军大衣上。

她露出半个头,一双小眼往四处瞟,长这么大还是头次出京城,既觉得新鲜,也有些害怕。

拖拉机驶出了城里,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

她大声问道,“李叔,你们每天都这跑吗?”

老李回答,“之前黄瓜产量少,都是隔天去一趟京城,现在黄瓜产量增加了,以后会每天采摘送到京城。”

周青禾紧了紧身上的棉被,“这天天吹冷风,赚点钱也太遭罪了。”

老李说道,“俺们农民不比城里人金贵,习惯了。”

到了郊区,路两侧就是一望无际的田野,远处的村落看的不真切。

拖拉机过了检查站,又开了半个不多小时到了廊方地界,这时周青禾才近距离看到农村的模样,除了少部分砖瓦房,大部分都是土坯房。

周青禾的脸上没有嫌弃,反而带着几分羡慕,农村只要批了地就能建房,可比京城的大杂院敞亮多了。

“闺女,前面就到我们村了,咱先回家吃饭,让你婶子做几道拿手菜。”老李的声音有些兴奋,能把大学生拉回家做客,在村里也是头一份了。

“甭介,我不饿,咱们直接去地里看暖棚吧。”

老李哭笑不得,“哪有带客人直接去地里的,这不是待客的道理,要是让外人知道了,还以为俺李家不懂规矩。”

“李叔,您就别跟我客套了,我就是奔着暖棚来的,我要是嘴馋直接奔八大楼去了,还来您这干嘛?”

“得,那咱就去地里,俺们大棚里也有做饭的家伙什,想吃什么给你整。”

“诶,大棚里也能做饭?”周青禾还是头次听说,他们学校的暖棚可金贵了,可没人敢这么做。

“去了你就知道了。”说话间,拖拉机已经进了大营村。

隔着老远就能看到四座矗立在田野间的白色大棚。

“那个就是暖棚?”周青禾的语气中带着兴奋和一伙,这与她印象中的暖棚有些不同。

拖拉机稳稳的停在大棚前的土路上,周青禾急忙站起身,跳下车时险些被垄沟绊倒。

这四个用塑料薄膜遮盖的大棚,与农业大学的暖棚完全不同,学校的玻璃暖房是方方正正;出了冬天,学校也会组织学生搭建弧形育苗棚,不过面积都很小,也就十几个平方,而且都是南北走向,像这种东西走向,有厚厚夯土墙的暖棚,他还是第一次见。

周青禾紧跑两步,拍拍厚厚的夯土墙,“这墙有多厚,是做什么用的?”

李哲答道,“顶部一米五,底部两米五。一是用来隔绝冷空气。再一个白天可以吸收太阳的热量,夜间能起到散热保温的作用。”

她又摸摸棚膜,“这塑料薄膜的通透性不错,白天倒是能日照升温,晚上不得冻透了。”

李哲指着大棚顶部的草帘子,“夜间会放下草帘子保暖,而且,我们还有其他保温的方法,你进大棚看看就知道了。”

周青禾早就迫不及待了,快走几步走到棚前,掀开厚厚的棚帘子,一股热气扑面而来,整个都暖和了,望着下沉式的地基,诧异道,“妈呀,这里面怎么这么深?”

望着棚里绿油油的黄瓜藤和结球的西蓝花,周青禾先是觉得不可思议,随后又感觉缺点什么,农业大学的玻璃房里永远飘着煤油味,而这个大棚里却闻不到丝毫的烟火味。

更奇特的是,今天外面气温只有几度,而这里的温度感觉比学校玻璃房的温度还高,她看到夯土墙上挂着的温度计24摄氏度,更是感觉不可思议。

她仔细观察大棚的结构,对着一旁的李哲问,“大棚挖这么深的地基,是为了借地热升温。”

李哲点点头,“没错,这间大棚的主要保温方式,主要就是日照升温,厚土墙散热,地热保温。”

“这大棚是谁建造的?我想想见见他。”

“我建的。”这时候也没什么好隐瞒的。

周青禾露出惊愕神色,语气中带着些许质疑,“你跟谁学的建大棚,难道是农科院的最新研究?不对呀,我九月份还跟着老师去农科院参观过,他们用的也是玻璃暖房。”

李哲笑笑,“是我自己瞎琢磨的。”

“这不可能!”周青禾以为李哲在开玩笑,“我们大学那么多老师和学生都想不出来,你自己个就成?”

这年头的大学生都是天之骄子,语气中自然流露出一种优越感,可能不是故意的,但李哲觉得有必要让她认清现实,以后的合作才能更顺利。“周同学,我说句实话,你可别不爱听。大学能学到系统的知识,但也有一定的滞后性,你们教学的课本、实验器材,要比市场上的落后十年,甚至更多。

我可以把话放这,这个大棚你见到了,明年,你们学校一样建不起来。”

周青禾瞪着眼,上大学是她这辈子最大的骄傲,她也一直为母校感到自豪,李哲的这番话让她很不舒服,她想反驳,又不知如何开口。

李哲说的问题确实存在,她也正是意识到这一点,才会努力的寻找一块试验田。

周青禾深吸一口气,“学校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在准确、稳定、系统的教学知识上进行研究和创新。就比如,我们一直和农科院合作研发新型菜种,比市场上的菜种产量更高,抗病还能力更强。”

李哲说,“这也是我请你参观大棚的原因,你可以提供新研发的种植理论和菜种,我可以提供场地让你试验。”

周青禾望着绿油油的大棚,豪爽的说,“成,你这个哥们,我交定了。”

“爹,你带周同学参观大棚,我在大棚里转转。”两天没回来,李哲是真不放心。

老李刚才一阵紧张,生怕儿子那番话把周同学说急眼,“忙你的去,我会陪着周同学。”

“李叔,别叫我周同学了,怪别扭的,喊我名字就成。”

“成,那俺叫你青禾。”

“好咧。”

周青禾兴奋的像个孩子,在大棚的垄沟里穿来穿去,摸摸土壤、看看黄瓜藤,摸摸黄瓜叶,测量黄瓜的尺寸,测量西蓝花的株高、茎粗……

李哲也没再管她,开始巡视大棚里的蔬菜,不时的对李志强叮嘱几句,“黄瓜浇水有点过,采摘前要控制水分;西蓝花再上点熟牛粪,能促进花球膨大,颜色也更深……”

李志强拿着一个小本,一边走,一边记,生怕漏下了什么。

2号大棚里,西红柿苗已经过了缓苗期,长到了三四十厘米高,有的已经开花了。

3号大棚,黄瓜和西瓜已经出苗了,长势还不错。

4号大棚,也是李哲重点关注的大棚,经过几天的悉心照料,青椒苗、草莓苗、生菜都已经缓过来了,有几株看着比较孱弱、茎秆不够粗壮,李哲直接拔掉了,到时候再补种一些西蓝花。

这几天,李志强一直在照料4号大棚,他忍不住问,“叔,这4号棚和咱家2号棚是同时建的,咱家2号棚的西红柿苗是在1号棚提前培育的,按理说应该比4号大棚的菜苗长得快,为啥看起来差不多?”

先前菜苗有些蔫吧,李哲看的不明显,现在菜苗缓过劲来了,李志强这么一说,还真是这么一回事。

“朱益民应该也是提前育苗。”以李哲上辈子对朱益民的了解,他有这个能力。

这人也很有想法,种了青椒、生菜、草莓三种蔬菜,布局也很妥善,生菜属于耐寒蔬菜,生长温度较低,种在了大棚的边缘。

同时,青椒和生菜在饭店里是非常重要的配菜,不愁卖。

草莓的情况要更复杂,有经验的种植户很少用种子种草莓,简单的说效率低、死苗率高、劳心费神,种出来的也不知道是个啥品种,一般都是直接购苗移栽。

从草莓苗的成熟度来看,朱益民应该就是买的苗直接栽种的,这个年代、这个时节能买到草莓苗不容易,李哲就没有这门路。

周青禾是个人才,朱益民又何尝不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