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婚之日,我的老婆不正常 > 第750章 兴化坊

大婚之日,我的老婆不正常 第750章 兴化坊

簡繁轉換
作者:纪武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17 03:35:05 来源:源1

月妩沉默,笔下却更加沉稳。她在画中添上一只孤雁,振翅掠过枯荷,飞向远方的天际。

“此雁欲归何处?”林臻问。

“心之所向,便是归处。”月妩道,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怅惘。

林臻不再言语,只是静静地看着她作画。

书房内一片寂静,唯有笔尖划过宣纸的沙沙声,以及窗外偶尔传来的落叶声。

这份宁静的陪伴,如同无声的溪流,缓缓流淌在心间。

暮色四合,“听雪楼”水榭内点起了纱灯。

暖黄的灯光驱散了秋夜的寒意,在池水上投下摇曳的光影。

矮几上,摆着几样清淡的素斋:清炒笋尖、素烩三鲜、翡翠豆腐羹,还有一碟月妩亲手做的、晶莹剔透的桂花藕粉糕。

一壶温热的菊花茶散发着清雅的香气。

“妩儿饮食,如此清淡?”林臻看着桌上的素斋。

“心静则味淡。”月妩为他斟茶,动作优雅,“夫君若觉寡淡,妾身可让厨房……”

“不必。”林臻端起茶盏,“清心寡欲,亦是修行。”

两人安静地用着晚膳。

月妩进食无声,细嚼慢咽,姿态优雅。

林臻亦不多言。水榭内,只有碗箸轻碰的细微声响,以及窗外池水轻漾的微响。

“夫君,”月妩放下银箸,清冷的眼眸望向窗外沉沉的夜色,“北燕此时,该下雪了吧?”

“嗯。”林臻颔首,“毛梦极奏报,半月前已降初雪。”

“雪覆盖一切,亦掩埋一切。”月妩声音带着一丝飘渺,“战场的血痕,将士的骸骨,都归于洁白。”

“雪亦孕育生机。”林臻道,“待来春,雪化,万物复苏。”

“是。”月妩收回目光,看向他,“如同琴音。一曲终了,余韵散尽,方有新曲再起。”

“妩儿心中,可有新曲?”林臻问。

月妩沉默片刻,起身走到琴案旁,抱起琵琶。

她并未立刻弹奏,只是指尖轻抚琴弦,目光落在林臻身上,清冷的眼眸在灯下显得格外深邃。

“妾身新谱一曲,名为《归鸿》。”她声音清越,“夫君可愿一听?”

“洗耳恭听。”林臻正襟危坐。

月妩凝神静气,指尖落下。

琴音初起,低沉而舒缓,如同离群的孤雁在暮色中徘徊低鸣,

带着迷茫与孤寂。继而,琴音渐高,如雁唳长空,带着挣扎与奋飞之意,在凛冽的寒风中搏击。

琴音时而急促如骤雨狂风,时而低回如哀鸣呜咽,将孤雁的漂泊、挣扎、思念、不屈演绎得淋漓尽致。

**处,琴音陡然拔高,如同冲破云霄的决绝,带着一往无前的勇气。

最终,琴音渐缓,渐弱,如雁落平沙,归于沉寂,唯余一丝若有若无的颤音,如同归途中的回望,带着释然与安宁。

一曲终了,水榭内久久无声。唯有纱灯的火苗在微风中摇曳,映照着月妩清冷而略显疲惫的脸庞。

“《归鸿》……”林臻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孤雁终归何处?”

月妩放下琵琶,清冷的眸光在灯下显得格外明亮:“心之所安,便是归处。”

“何处心安?”林臻追问。

月妩起身,走到他面前,清冷的脸上第一次绽开一抹极淡、却无比清晰的微笑,如同冰雪初融,春花乍放。

她伸出手,指尖轻轻拂过他微凉的掌心。

“此处。”她声音清越,带着前所未有的坚定,“有夫君在处,便是心安归处。”

林臻心头一震,反手握住她微凉的手指。那指尖带着常年抚琴留下的薄茧,此刻却传递着一种滚烫的力量。

他看着她清冷眼眸中倒映的灯火和自己,那里再无孤寂,唯有全然的信任与归属。

纱灯摇曳,池水无声。水榭内,两人执手相望,无需言语。

窗外的枯荷残叶,在夜色中静默。

归鸿已落,心有所归。

这“听雪楼”的清冷琴音,终是奏响了最温暖的归心之曲。

晨光熹微,薄雾如轻纱般笼罩着帝京东城的兴化坊,为这片焕然一新的土地披上了一层柔和的金辉。

林臻一身靛青素面锦缎常服,步履沉稳地行走在坊间新铺就的青石板路上,身后仅跟着两名气息内敛、身着便装的亲卫。

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草木气息,混合着远处早点摊飘来的烟火气,全然不见三年前那场吞噬半个坊市的冲天大火后留下的焦糊与混乱。

眼前的景象,与他记忆中那场因灶火不慎引发、烧毁数百户家园、死伤惨重的惨剧现场,已是天壤之别。

昔日的兴化坊,低矮杂乱的木构棚户拥挤不堪,狭窄泥泞的道路污水横流,火灾隐患如同悬顶之剑。

而如今,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座规划井然、气象蓬勃的新家园。

取代那些摇摇欲坠棚户的,是数十栋整齐划一、拔地而起的五层砖混结构楼房。

青灰色的机制砖墙体,勾缝平整如刀裁,砂浆饱满泛着坚实的光泽,在初升的阳光下显得格外沉稳。

楼体方正简洁,每一层都镶嵌着宽大明亮的玻璃窗,墨绿色的窗框清爽利落,透出几分现代气息。

楼顶并非传统的瓦片覆盖,而是铺设了特制的防水油毡,边缘砌筑着半人高的女儿墙,既保障了安全,又增添了几分利落的美感。

每栋楼前都预留了一片方正的空地,新移栽的银杏、梧桐舒展着嫩枝,低矮的冬青灌木环绕四周,虽未成荫,却已透出勃勃生机,为这片钢筋水泥的丛林注入了自然的活力。

工部员外郎李显,这位负责兴化坊重建工程的官员,此刻正躬身跟在林臻身侧半步之后,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掩饰的自豪,低声介绍道:

“殿下,这便是按您与楚大人定下的规制,第一批建成的‘安居楼’。五层砖混结构,石灰砂浆砌筑,内嵌钢筋骨架,防火防震之能,远超旧式木楼百倍。”

林臻微微颔首,目光沉静地扫过这些崭新的楼宇。

这砖混结构,是他借鉴海外建筑理念,结合大乾国情,与楚惜灵反复推敲、试验才最终确定的方案。

以石灰砂浆替代易腐的黄泥,以钢筋骨架增强整体稳定性,虽在初期投入上高于传统木构,但其带来的安全性与耐久性,却是无法估量的价值。

眼前这片拔地而起的家园,正是格物之学应用于民生、新政惠及百姓最直观的体现。

他随即问道:“住户如何分配?”

李显连忙回禀:“回殿下,原址受灾户享有优先权,按户分配。小户人家分配一室一厅,大户人家则得两室一厅。每户皆配有独立的厨卫设施,楼内设有公共水房,定时供水,屋顶设有专门的晾晒区。此外,底层预留了商铺位置,由府衙统一招租,所得租金用于补贴坊内公共事务开支。”

林臻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满意。独立厨卫的设计,从根本上改善了底层民众的卫生条件;公共设施的完善,则大大提升了生活的便利性,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惠民之举。

林臻沿着宽阔的主干道继续前行。

脚下是平整干净、不见积水泥污的青石板路,两侧设有砖砌的排水明沟,沟内水流清澈见底,无任何杂物淤塞。

每隔数十步,便能看到一个漆成绿色、带盖的木制垃圾桶,桶身上用端正的楷书写着“爱护坊市,垃圾入桶”的标语。

李显指着不远处一个身着蓝色粗布短褂、手持长柄竹扫帚和簸箕,正一丝不苟清扫落叶的老者,解释道:

“殿下,每日卯时与酉时,都有专门的保洁员负责清运垃圾。这些岗位优先提供给坊内无业或半劳力者,由府衙支付工钱。”

正说着,一个约莫五六岁、虎头虎脑的孩童,手里捏着一块啃完的果核,蹦蹦跳跳地跑到一个垃圾桶旁,踮起脚尖,努力地将果核投入桶内。

不远处,一位提着菜篮的老妇人见状,脸上绽开赞许的笑容,扬声夸奖道:“阿宝真乖!垃圾要入桶!”

孩童得了夸奖,得意地拍拍小手,欢快地跑开了。

李显压低声音补充道:“坊内还设有‘卫生纠察’,由里正推举坊间德高望重的长者或热心街坊担任,虽无俸禄,但在‘文明户’评选中享有加分。他们的职责是劝阻、记录乱丢垃圾、随地吐痰、便溺等不文明行为。对屡教不改者,上报坊正,罚做公益清扫。”

林臻的目光扫过洁净得几乎一尘不染的街面,微微颔首。

他深知,良好的环境,硬件设施是基础,但长效的维护更依赖于软性的管理和居民的自觉。

这种居民自治、相互监督、奖惩分明的模式,才能让整洁持久。

穿过几排整齐的安居楼,眼前豁然开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