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 > 第871章 我家的,我李家的!

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 第871章 我家的,我李家的!

簡繁轉換
作者:哈李路亚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19 02:56:31 来源:源1

武曌看着他,殿内的气氛一时降到了冰点。

她执掌朝政三十馀年,称帝也已十年,早已习惯了所有人在她面前俯首帖耳,哪怕是亲生儿女,见了她也要战战兢兢。

可眼前这个半大的孩子,闯了她的朝堂,搅了她的议事,脸上却看不到丝毫惧色,那双眼睛亮得惊人,像是藏着星辰,也藏着不容小觑的锋芒。

“你可知罪?”

武曌的声音不高,却带着惯有的威严,“擅闯明堂,惊扰朝会,按大周律法,当如何处置,你清楚吗?”

李隆基抬起头,迎上武曌的目光,不卑不亢地说道:“孙儿知道。可孙儿这些日子染了风寒,卧病在床,许久未见祖母,心里实在想念,听闻祖母今日在此议事,便想着来看看祖母身体是否安好。”

“一时心急,才冲撞了禁卫,惊扰了朝会,还请祖母降罪。”

他的话说得坦诚,没有丝毫掩饰,反而带着几分孩童的纯粹。

武曌看着他脸上未脱的稚气,想起他病中消瘦的模样——去年冬天,宫中流感肆虐,这孩子高烧不退,李旦夫妇急得团团转,还是她让人送去了太医院的珍藏药材,才算是捡回一条命。

那时她去探望,见他烧得迷迷糊糊,还拉着她的衣袖叫“祖母”,声音软糯,哪里有今日的倔强?

心头那点因被冒犯而起的怒意,竟莫名地淡了几分。

她这一辈子,为了权力,压过儿子,杀过亲人,早已习惯了用坚硬的外壳包裹自己,可面对这声真切的“想念”,那颗早已被权谋磨砺得冷硬的心,竟像是被什麽东西轻轻撞了一下,泛起一丝久违的暖意。

恰在此时,一个穿着皂衣的不良人悄无声息地走到殿侧,对着武曌身边的女官低语了几句。

女官听完,又附在武曌耳边轻声复述——原来,李隆基在宫门外被张威阻拦时,不仅没有退缩,反而指着张威的鼻子怒斥,说他不过是李家的臣子,凭什麽拦着李家的子孙见祖母。

武曌听完,先是一怔,随即竟“哈哈”大笑起来。

这笑声在寂静的明堂里回荡,带着几分爽朗,几分释然,也带着几分旁人看不懂的复杂。

百官被她笑得心惊胆战,张威更是把头埋得更低,几乎要贴到地面上。

“好,好一个李家的子孙!”

武曌笑着摆了摆手,“张威,你起来吧。这事不怪你,是朕的孙儿胆气太盛,连你这‘精武大将军’都敢顶撞。”

张威如蒙大赦,却依旧不敢抬头,躬身退到了一旁。

武曌又看向李隆基,脸上的威严散去不少,带着几分难得的温和:“孙儿,来,到祖母跟前来,让祖母看看。”

李隆基闻言,脸上露出一丝喜色,却依旧保持着分寸,昂首挺胸地走上丹陛,站到了武曌的龙椅旁。

他比去年又长高了些,眉眼间的轮廓更清晰了,尤其是那双眼睛,黑白分明,透着一股机灵劲儿。

“果然是个俊俏的孩子。”

武曌伸出手,轻轻摸了摸他的头顶,指尖触到他柔软的发丝,心头又是一软,“张威在禁军里当了十年将军,性子刚硬,手段狠厉,满朝文武见了他都要让三分,你倒好,小小年纪就敢呵斥他,这胆识,了不起。”

她顿了顿,像是想起了什麽,眼中闪过一丝怀念:“想当年,朕在太宗皇帝的後宫里,见他有一匹烈马,名叫‘狮子骢’,性子暴烈,无人能驯。”

“太宗问谁能驯服它,旁人都束手无策,唯有朕站出来说,要驯服它,需三样东西——铁鞭,铁锤,匕首。它不听话,就用铁鞭抽它,再不听话,就用铁锤砸它的脑袋;若是还不服,便用匕首断了它的喉咙。”

说到这里,她的语气里带着几分当年的豪气:“最後,那匹烈马被朕驯服了。如今看来,你这性子,倒有几分像朕年轻时。”

这话一出,殿内的百官顿时反应过来,纷纷开始附和。

“郡王年少有为,真乃我大周之福!”

“陛下慧眼,临淄郡王胆识过人,将来必成大器!”

“瞧这气度,不愧是陛下的孙儿!”

一时间,各种赞誉之声此起彼伏,彩虹屁吹得天花乱坠。

李隆基却只是微微扬着下巴,接受着这些赞美,脸上不见得意,反而带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沉稳。

武曌看着他这副模样,心里越发喜欢,又问道:“你刚才在宫门外,具体是怎麽对张威说的?再跟祖母说说。”

李隆基闻言,胸膛挺得更直了,他微微侧过身,对着下方的百官,也像是对着整个明堂,朗声道:“我对他说,这是我家的朝廷殿堂,他一个外臣,拦着我做什麽?”

话音落下的瞬间,整个明堂彷佛被按下了静音键。

刚刚还喧闹的赞美声戛然而止,百官的笑容僵在脸上,一个个目瞪口呆,连呼吸都忘了。

登录用户跨设备永久保存书架的数据,建议大家登录使用

张威的脸“唰”地一下变得惨白,双腿一软,竟又“噗通”一声跪了下去。

武曌脸上的笑容也瞬间消失了。

她收回放在李隆基头顶的手,缓缓坐直了身体,那双刚才还带着温和的眼睛,此刻像是结了冰,冷冷地盯着李隆基,眸中的寒意几乎要将人冻伤。

“你说什麽?”她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山雨欲来的压迫感,每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谁家的朝廷殿堂?”

李隆基被她这突如其来的威严吓得心头一跳,刚才那点得意瞬间烟消云散,只剩下莫名的惶恐。

他下意识的想後退,却又想起自己说的本就是实话,於是咬了咬牙,重新抬起头,迎着武曌冰冷的目光,认真的说道:“我家的,我们李家的!”

“放肆!”武曌猛地一拍龙椅的扶手,玉圭“当啷”一声掉在地上,碎裂成几片。

她霍然起身,玄色的龙袍在她身後展开,带着吞噬一切的气势,“李隆基!你看清楚,这龙椅上坐的是谁!这天下,是朕的大周,是朕的天下!什麽时候轮得到你一个毛头小子说三道四!”

她的怒吼在明堂里回荡。

李隆基被她吓得浑身一颤,这才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看着祖母铁青的脸色,他的嘴唇动了动,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眼眶瞬间红了。

殿内的百官再也坐不住了,立刻有人出列,跪在地上厉声说道:“陛下!临淄郡王此言大逆不道,分明是藐视皇权,应当立刻拿下,严加审讯!”

说话的是武三思的心腹,素来以打压李唐宗室为己任,此刻见有机可乘,自然不会放过。

他话音刚落,立刻有几个武氏族人跟着附和:“陛下三思!此等言论绝非孩童能随口说出,背後定有主使,若是不严惩,恐生祸端!”

“陛下,李唐馀孽之心不死,郡王此举,便是明证啊!”

一时间,朝堂上充满了杀气腾腾的叫嚣,矛头直指李隆基,也隐隐指向了他身後的李旦一脉。

就在这时,一个苍老却有力的声音响起:“陛下息怒!”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老臣裴炎颤巍巍地走出队列,他是太宗时期的旧臣,历经三朝,此刻虽须发皆白,腰杆却挺得笔直:“临淄郡王年方十三,还是个孩子,童言无忌,何必当真?他久居王府,少见朝堂,一时口误,也是有的。”

“再说,他说‘李家’,不过是念及血脉亲情,并非有意冲撞陛下,还请陛下开恩,饶过郡王这一次。”

紧接着,又有几个李唐旧臣站了出来:“裴大人所言极是!郡王年幼,不懂朝堂规矩,陛下素来仁慈,想必不会与一个孩子计较。”

“是啊,陛下与郡王乃是祖孙,血脉相连,何必因一句戏言伤了和气?”

朝堂之上,瞬间分成了两派,一派以武氏族人为主,主张严惩。

一派以李唐旧臣为首,恳请宽恕。

双方唇枪舌剑,争论不休,原本肃穆的明堂,竟成了角力的战场。

武曌冷冷地看着这一切,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心里却早已掀起了惊涛骇浪。

她怎麽会不知道,这些人争论的根本不是李隆基的一句话,而是这天下到底该姓李还是姓武。

她称帝十年,推行了无数新政,减免赋税,整顿吏治,让大周的国力蒸蒸日上,可在这些李唐旧臣眼里,她终究是个“窃国者”,只要有机会,他们就想把她从龙椅上拉下来,恢复李唐的统治。

而李隆基这句“李家的朝廷”,恰好戳中了所有人的痛处,也撕开了朝堂上那层虚伪的平静。

她的目光重新落到李隆基身上,少年此刻已经低下头,肩膀微微颤抖,显然是吓坏了,可那脊梁,却依旧没有弯下去。

这股倔强,像极了年轻时的自己,也像极了那些宁死不屈的李唐宗室。

武曌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怒火,缓缓开口,声音里听不出喜怒:“一个十二岁的孩子,能说出这般话,背後若说无人教唆,谁信?”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那些为李隆基求情的老臣,眼神冰冷:“来人,将临淄郡王带回王府,没有朕的命令,不得外出。”

“另外,彻查今日之事,看看是谁在背後挑唆,敢在朕的眼皮子底下兴风作浪,朕定要他付出代价!”

“陛下圣明!”武氏族人立刻附和。

李唐旧臣们虽心有不甘,却也不敢再争辩,只能眼睁睁看着禁卫上前,将李隆基带了下去。

少年走出殿门时,回头看了武曌一眼,那双眼睛里,有恐惧,有委屈,却还有一丝未曾熄灭的倔强。

武曌别过脸,不再看他。

龙椅旁碎裂的玉圭还躺在地上,像是一个不祥的预兆。

她知道,今日这场风波,绝不会就这麽结束。这天下,姓李还是姓武的争斗,才刚刚开始。

而她这个胆大包天的孙儿李隆基,或许会成为这场争斗中,最意想不到的变数。

登录用户跨设备永久保存书架的数据,建议大家登录使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