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 > 第901章 一日杀三子

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 第901章 一日杀三子

簡繁轉換
作者:哈李路亚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13 03:28:56 来源:源1

第901章一日杀三子(第1/2页)

秋意浸透大明宫时,长生殿的暖阁里仍燃着南海进贡的龙涎香。

杨玉环新制的云锦帐子上,金线绣的比翼鸟在烛火下浮动,李隆基正亲手为她调试琵琶的丝弦,指尖划过之处,弹出细碎的暖响。

“玉环你听,这弦音是不是更润了?”

他眉眼间堆着笑,全然不见早朝时的威仪。

案上摊着几卷新谱的曲子,《凌波曲》的墨迹还未干透,而紫宸殿的奏报已在殿外堆了半尺高——陇右道的军粮遭吐蕃劫掠,河北道的蝗灾已蔓延到河南,这些急报都被李林甫按了下来,只说“诸事平稳,不扰陛下雅兴”。

此时的政事堂,李林甫正对着一幅《长安舆图》冷笑。

图上用朱笔圈出的东宫、鄂王府、光王府,像三颗扎眼的钉子。

他指尖敲在东宫的位置,对心腹御史周子谅道:“太子近日与鄂、光二王过从甚密,昨夜还在府中设坛,说是‘为陛下祈福’,可坛上供的祝文,却抄了《左传》里‘郑伯克段于鄢’的句子。”

周子谅心领神会,躬身道:“下官这就去拟折,参奏三位王爷结党营私,意图不轨。”

“慢着。”李林甫端起茶盏,茶沫在水面聚散,“光有祝文不够。”

“去,找几个东宫的旧人,让他们‘忆起’去年中秋,太子曾在曲江池畔说过‘陛下春秋已高,当早定社稷’。”

他呷了口茶,喉间发出低沉的笑,“要让陛下相信,这不是捕风捉影,是刀架在脖子上的隐患。”

三日后,这份“证词”连同祝文抄本,被高力士呈到了李隆基案前。

彼时李隆基刚看完杨玉环跳的《胡旋舞》,额角还带着薄汗,接过奏折时,手指被纸页的毛刺硌了一下。

“太子……说过这话?”他的声音很轻,却让暖阁里的香气都凝住了。

高力士垂首道:“还有宫人报,鄂王李瑶前日在府中宴客,席间有人吟诵‘周公恐惧流言日’,当时鄂王竟抚掌大笑。”

李隆基捏着奏折的指节泛白。

他想起二十年前,自己正是靠着“清君侧”的名义发动唐隆政变,将韦后一党斩尽杀绝。

如今这三个儿子,一个是储君,两个手握京畿兵权,若真要效仿当年的自己……他猛地将奏折摔在案上,琵琶的丝弦被震得嗡鸣作响。

“传太子、鄂王、光王,即刻到武德殿见朕。”

武德殿的地砖是贞观年间铺就的青石,被历代帝王的靴底磨得发亮,此刻却映着三位王爷惶惑的脸。

太子李瑛穿着常服,腰间玉带歪斜——他刚从国子监的讲经堂赶来,手里还攥着未看完的《礼记》。

鄂王李瑶性子最烈,进门便高声道:“父皇急召,莫非又听信了小人谗言?”

光王李琚扯了扯二哥的衣袖,示意他看李隆基案上的奏折,那朱笔圈点的地方,正是他们三人的名字。

“小人谗言?”李隆基从龙椅上站起身,明黄的龙袍扫过案几,将一只玉制笔洗带落在地。

“那你们说说,为何东宫藏着‘郑伯克段’的祝文?为何鄂王府宴饮时敢讽喻周公?”

李瑛上前一步,袍角扫过地上的玉碎片:“父皇明鉴!那祝文是儿臣为母后祈福所用,抄录古籍不过是借典故表孝心。”

“至于鄂王府宴饮,不过是文人酬唱,断无讽喻之意!”

他说着从袖中取出一卷书,“这是儿臣近日批注的《贞观政要》,上面字字都是劝诫自己效仿先贤,若有二心,甘受天打雷劈!”

“先贤?”李隆基冷笑,“先贤可不会在父皇还康健时,就想着‘早定社稷’!”

他忽然提高声音,“去年曲江池畔的话,你敢说没说过?”

李瑶脸色涨红:“那是儿臣见关中大旱,劝太子提醒父皇体恤民情,何曾有半句觊觎皇位的话?定是有人断章取义!”

“断章取义?”

殿外传来李林甫的声音,他带着几名禁军走进来,身后跟着三个瑟瑟发抖的小吏,“这几位都是东宫旧人,他们亲眼听见太子说‘陛下近年耽于享乐,朝政废弛’,还说‘若长此以往,大唐危矣’!”

那三个小吏“噗通”跪倒,连声道:“是!小人亲耳听见!”

李琚看着那几张陌生的脸,忽然明白了——这是一场早已布好的局。

而且,幕后主使不一定是李林甫。

他转向李隆基,声音带着哭腔:“父皇!儿臣等自束发受教,从未有过不臣之心!您忘了?”

“开元十七年蝗灾,儿臣随您亲往田间,您说‘为君者当以苍生为念’,儿臣一刻不敢忘啊!”

“闭嘴!”李隆基被戳中痛处,指着殿门,“你们三个结党营私,非议朝政,证据确凿还敢狡辩!来人——”

禁军立刻上前按住三位王爷。

李瑛挣扎着回头,望着父亲鬓边的白发,忽然笑了,笑得眼泪直流:“开元初年,儿臣陪您在含元殿理政,您教儿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今为了一个女子,您连亲生儿子都容不下,将来九泉之下,如何面对太宗皇帝?”

这话刺得李隆基心口剧痛。

他想起年轻时励精图治的自己,想起姚崇、宋璟在朝堂上侃侃而谈的模样,那些记忆与眼前三个儿子的脸重叠,又被长生殿的歌舞撕裂。

他猛地闭上眼,声音嘶哑如破锣:“废李瑛、李瑶、李琚为庶人,即刻……赐死!”

“父皇——!”

三声嘶吼撞在殿梁上,震得彩绘剥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901章一日杀三子(第2/2页)

李瑶试图挣脱禁军,却被死死按在地上,他望着李隆基的背影,字字泣血:“你会后悔的!你会亲手毁了这大唐!”

禁军将三人拖出殿外时,李琚忽然挣脱,从怀中掏出一块玉佩——那是开元十年李隆基赐他的生日礼物,上面刻着“忠孝”二字。他将玉佩狠狠砸向李隆基,玉佩撞在龙椅扶手上,碎成两半。

“儿臣……不认你这个父皇!”

韦庶人被诛那日的血腥味,时隔二十余年,再次漫进了大明宫。

三位庶人被赐死在长安城西的驿站,李瑛临死前要求见李隆基最后一面,被高力士以“陛下龙体为重”回绝。

他望着驿站外的白杨树,忽然想起十五岁那年,父亲牵着他的手登上大雁塔,说“这天下,将来是你的”,如今想来,竟像一场荒诞的梦。

李瑶是被灌下毒酒的,他将酒盏摔在地上,骂了整整半个时辰,从杨玉环骂到李林甫,最后声音嘶哑,被禁军捏住嘴强灌下去。毒发时,他死死瞪着长安的方向,眼里的血丝像要渗出来。

李琚选择了自缢。

他解下腰带时,从袖中掉出半首未写完的诗,墨迹洇染,最后一句是“愿化青枫根,护我大唐土”。

消息传回东宫,太子妃薛氏穿着素衣,抱着年仅五岁的儿子李俅,坐在空荡荡的正厅。宫人来报“三位王爷已去”,她只是平静地拿起剪刀,将自己的长发剪下一缕,放在李瑛的灵位前:“殿下,黄泉路上,妾身随后就到。”

三日后,薛氏自缢身亡,李俅被送往皇陵守墓,终生未再踏入长安。

鄂王府和光王府的女眷们被没入宫中为奴,有位刚嫁入鄂王府的县主,因哭喊“陛下不公”,被高力士下令杖毙在宫门前。

一时间,长安城内人人自危,宗室子弟闭门不出,连街头的说书人都不敢再讲“玄武门之变”的故事。

李隆基在长生殿里待了三日。

他看着案上那半块碎裂的“忠孝”玉佩,忽然想起李琚小时候,自己教他射箭,那孩子箭术不佳,却总说“要像父皇一样,射退所有来犯的敌人”。

心口的钝痛一阵阵袭来,他却只能靠烈酒麻痹——他是天子,不能有悔,更不能让旁人看出他的动摇。

第四日清晨,他终于走出长生殿,第一道旨意便是任命李林甫为中书令,总揽朝政。

李林甫踩着三位亲王的血,登上了权力的顶峰。

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清洗朝堂。张九龄虽已罢相,却仍在洛阳养病,李林甫让人罗织罪名,说他“与废太子暗通款曲”,将其贬为荆州长史,次年,张九龄在贬所病逝,临终前叹道:“开元盛世,竟成绝响。”

曾经跪在宫门外劝谏的王忠嗣,被李林甫构陷“私通吐蕃”,虽因战功赫赫免了死罪,却被贬为汉阳太守,终生不得回京。

那些曾为三位王爷鸣冤的御史,要么被贬到瘴疠之地,要么被安上“贪赃枉法”的罪名,抄家问斩。

朝堂很快成了李林甫的天下。

他常对朝臣说:“诸君见过仪仗队里的马吗?食三品草料,可一旦嘶鸣,就会被立刻牵走,换成别的马。”

这话成了官场的金科玉律,满朝文武噤若寒蝉,连走路都要轻手轻脚,生怕触怒了这位“口蜜腹剑”的宰相。

为了巩固权势,李林甫开始提拔胡人将领。

他对李隆基说:“胡人骁勇善战,且无党羽之患,让他们镇守边疆,可保万无一失。”

李隆基正乐得将朝政交出去,整日与杨玉环寻欢作乐,对李林甫的话言听计从。

于是,安禄山、哥舒翰、高仙芝等胡人将领手握重兵,边镇的兵力竟达到了中央禁军的三倍,大唐的兵权,渐渐旁落。

安禄山进京时,李林甫亲自到灞桥迎接。

这个三百斤的胡人在李林甫面前,竟像个乖巧的孩子,连大气都不敢喘——他知道,这位宰相能轻易让自己身首异处。

两人相视一笑,眼底却各藏着算计。

李林甫将安禄山视为棋子,安禄山则把李林甫当作向上爬的梯子。

长安城的百姓渐渐发现,街面上的巡逻禁军换了面孔,税收越来越重,而宫里传来的消息,总是“贵妃又得新宠”“陛下为博贵妃一笑,命岭南快马送荔枝”。

有老臣想起开元年间,李隆基为了节省开支,亲自下令削减后宫用度,忍不住在茶馆里落泪,却被邻座的人捂住嘴:“慎言!没看见街口的告示吗?‘非议朝政者,斩立决’!”

三位亲王被赐死的第三年,长安城的牡丹开得依旧泼泼洒洒,只是看花的人换了心境。

李隆基带着杨玉环在曲江池畔设宴,岸边摆满了从江南运来的奇花异草,乐队奏着新编的《霓裳羽衣曲》,舞姬们的裙摆扫过水面,惊起一串涟漪。

席间,安禄山再次上演“认母”的戏码,他趴在地上,学着婴儿的啼哭,逗得李隆基哈哈大笑,却没看见杨玉环转过脸时,眼底的厌恶。

宴罢回宫,李隆基在龙辇上打盹,梦里忽然出现三个模糊的身影,看不清面容,只听见他们说“父皇,长安要亡了”。

他惊醒时,龙辇正行至朱雀大街,街旁的槐树上,有乌鸦在嘶哑地叫。

高力士低声道:“陛下,李林甫大人奏请,要为安禄山加授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

李隆基揉了揉眉心,挥挥手:“准了。”

他现在只想快点回到长生殿,那里有温暖的炉火,有杨玉环的笑,不用听这些烦人的政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