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 > 第920章 马嵬坡下剑鸣咽

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 第920章 马嵬坡下剑鸣咽

簡繁轉換
作者:哈李路亚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02 15:59:23 来源:源1

第920章马嵬坡下剑鸣咽(第1/2页)

残阳如血,泼洒在马嵬坡的荒草上。

禁军将士的铠甲泛着冷硬的光,手中长枪斜指地面,眼底的怒火像一张紧绷的弓弦,只待一声令下便要断裂。

陈玄礼勒住缰绳,胯下战马似也感知到周遭的戾气,不安地刨着蹄子,扬起的尘土混着血腥味在风中打转。

他侧目望去,不远处的临时营帐外,几个老兵正攥着半块干硬的麦饼,目光却死死盯着帐内那抹明黄——那是他们曾誓死保卫的大唐天子李隆基的居所。

可此刻,那目光里没有半分敬畏,只有压抑到极致的怨毒。

陈玄礼心中一沉,指节因攥紧缰绳而泛白,他太清楚这怨毒的来源,更清楚自己肩上扛着的,是大唐最后的体面,也是他与陛下四十载的情分。

四十载前,临淄王李隆基尚是少年,他在潞州府的校场上第一次见到陈玄礼。

那时陈玄礼还是个刚入府兵的少年郎,舞剑时却有股不要命的狠劲,剑风扫过,竟将李隆基身前的柳枝劈断。

旁人吓得跪地求饶,陈玄礼却梗着脖子说:“殿下身边岂能有遮挡视线的障碍?”

便是这份耿直,让李隆基将他留在身边,从亲卫到禁军统领,一路提拔。

“玄礼,你看这曲江池的荷花,今年开得比往年更艳些。”

“陛下,池边栏杆松动,臣已让人加固,您当心脚下。”

“有你在,朕总是安心。”

往昔君臣相得的话语还在耳边回响,可如今,长安破城的消息顺着逃难的人群传到军中,将士们的怒火已烧到了眼前。

三天前,第一批逃兵被抓回时,嘴里还在喊着“圣人害我家破人亡”。

昨夜,十几个校尉围在他帐外,刀鞘砸在地上的声响,震得他一夜未眠。

他知道,要做些什么转移将士们的怒火了,至少,需要一个替死鬼。

“将军!”满脸虬髯的王校尉冲破人群,手中钢刀在残阳下晃出刺眼的光,“弟兄们忍不下去了!我侄子在长安守军里,今早传来消息,城破时他为护百姓,被叛军砍了七刀!”

“这都是杨国忠那奸贼逼的!可圣人呢?还护着他妹妹,连句重话都没有——今日若不杀杨氏兄妹,我等便提剑去见长安的亲人!”

“杀杨国忠!”“杀杨贵妃!”“问罪圣人!”的呼声此起彼伏,将士们握紧兵器,朝着营帐方向缓缓挪动。

陈玄礼瞳孔骤缩,他翻身下马,猛地拔出佩剑,剑刃划破空气发出尖锐啸声:“都给我住手!”

将士们脚步顿住,王校尉梗着脖子喊:“将军!您别拦着我们!您忘了?您儿子也在长安禁军里!您就不想为他讨个说法?”

这话像重锤砸在陈玄礼心上,他儿子陈瑾去年刚入长安禁军,城破后便没了消息。

可他不能乱,他深吸一口气,将佩剑插入泥土,剑穗在风中猎猎作响:“我儿的命是命,弟兄们的命是命,陛下的命,也是大唐的命!你们今日冲进去,是想让安禄山笑看我大唐自相残杀吗?”

人群安静了一瞬,又有人喊道:“可杨国忠不死,我们咽不下这口气!”

“杨国忠的罪,我比你们更清楚。”

陈玄礼声音沙哑,目光却愈发坚定,“但杀他,需得有名有份,需得是天子降旨,而非将士兵变。”

“否则,我们与乱臣贼子有何区别?”他知道,硬压只会适得其反,必须先稳住人心,再寻转机。

就在这时,帐帘突然掀开,李隆基身着便服走了出来。

他发丝微乱,脸色苍白,往日的帝王威严消散大半,只剩满眼疲惫。

只是一眼,这对四十载的君臣就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看到帐外剑拔弩张的景象,他身子晃了晃,却还是强撑着走到陈玄礼面前,声音发颤:“玄礼,这是……怎么了?”

陈玄礼见状,连忙跪地叩首:“圣人!将士们因长安沦陷,家小安危未定,一时情绪激动,臣正在安抚,惊扰了陛下,臣罪该万死!”

李隆基伸手去扶他,手指触到陈玄礼的胳膊,才发现他铠甲下的肩膀竟在微微颤抖。

他心中一酸,想起当年骊山围猎,陈玄礼为护他挡下熊瞎子,肩膀被抓伤,也是这样微微颤抖,却还笑着说“臣没事,陛下无碍便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920章马嵬坡下剑鸣咽(第2/2页)

“起来吧。”

李隆基叹了口气,“朕知道,他们是冲杨国忠来的。”

他转向将士们,想要说些什么,可话到嘴边,却只化作一声沉重的叹息。

陈玄礼站起身,悄悄拉了拉李隆基的衣袖,低声说:“陛下,此处风大,臣有话想单独对您说。”

李隆基会意,转身回了营帐,陈玄礼紧随其后。

帐内烛火摇曳,映得两人身影忽明忽暗。

“玄礼,你老实告诉朕,非杀杨国忠不可吗?”

李隆基坐在案前,双手撑着额头,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哀求。

陈玄礼跪地不起,有些恍惚。

圣人什么时候昏庸到了这个地步?

“陛下,臣不敢欺瞒您。如今将士们怒火中烧,若不给出一个交代,恐生兵变。一旦兵变,不仅杨国忠活不成,陛下的安危也会受到威胁,大唐的根基更是会彻底动摇啊!”

“可……”李隆基话未说完,便被陈玄礼打断。

“陛下,臣跟随您四十载,从潞州府到长安城,从临淄王到开元天子,臣亲眼见证您开创盛世,也亲眼看着您因宠信杨氏而逐渐荒废朝政。”

陈玄礼声音哽咽,却字字恳切,“臣知道您舍不得贵妃,可如今,大唐危在旦夕,将士们的怒火若不熄灭,后果不堪设想。您是大唐的天子,不能只想着儿女情长,更要想着天下苍生啊!”

李隆基身子一震,他看着陈玄礼,这个跟随自己半生的老臣,此刻正跪在地上,背脊却依旧挺直,眼中满是焦急。

他突然想起,当年太平公主作乱,是陈玄礼率三百亲卫护他周全。

当年安禄山初露反相,是陈玄礼多次提醒他提防,可他却因为杨国忠的谗言,将这些话抛在了脑后。

“玄礼,”李隆基声音颤抖,“你说,朕是不是错了?”

“陛下没错,只是被情爱蒙蔽了双眼。”

陈玄礼抬起头,目光坚定,“臣有一计,既能平息将士们的怒火,又能保全陛下的颜面。”

李隆基连忙问道:“什么计策?你快说!”

“杨国忠祸国殃民,罪该万死,可杀他需得由陛下降旨,以‘通敌叛国’的罪名处死,这样既合情合理,又能彰显陛下的公正。”

陈玄礼顿了顿,继续说道,“至于贵妃……臣恳请陛下,赐贵妃一条白绫,让她殉国。”

“这样一来,将士们会认为陛下大义灭亲,怒火自然会平息。”

“二来,也能保全贵妃的名节,不至于落得被将士们羞辱的下场。”

“赐死……玉环……”李隆基脸色惨白,身体晃了晃,险些栽倒。

陈玄礼连忙上前扶住他,语气带着一丝哀求:“陛下,臣知道您心痛,可这是唯一的办法啊!若不如此,不仅您和贵妃性命难保,整个大唐都会毁于一旦!”

“您想想开元盛世,想想那些信任您的百姓,您不能让大唐毁在您的手里啊!”

李隆基靠在陈玄礼的身上,泪水顺着脸颊滑落。

他想起与杨贵妃在长生殿的誓言,想起她跳霓裳羽衣舞时的模样,心中痛如刀绞。

可他也知道,陈玄礼说的是对的,他是大唐的天子,不能只为了自己的情爱,而不顾天下苍生。

“好……好一个大义灭亲……”李隆基声音沙哑,“玄礼,就按你说的办。只是……你要确保玉环走得安详,不能让她受半点委屈。”

“臣遵旨!”陈玄礼跪地叩首,额头磕在地上,留下一道红印。

他知道,这个决定对李隆基来说有多难,可他别无选择,这是保全大唐,也是保全陛下的唯一办法。

走出营帐时,残阳已经落下,夜幕开始降临。陈玄礼深吸一口气,拔出插在泥土中的佩剑,剑刃在月光下泛着冷光。他走到将士们面前,高声说道:“弟兄们,陛下已有旨意,杨国忠通敌叛国,即刻处死!杨贵妃祸乱朝纲,赐白绫一条,殉国谢罪!”

将士们先是一愣,随即爆发出欢呼声。王校尉走上前,对着陈玄礼抱拳道:“将军,是我等鲁莽了!多谢将军为弟兄们做主!”

陈玄礼摇了摇头,目光望向营帐的方向,眼中满是复杂的情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