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 > 第946章 裂土封王

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 第946章 裂土封王

簡繁轉換
作者:哈李路亚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03 16:38:55 来源:源1

第946章裂土封王(第1/2页)

宝应元年的暮春,长安城里的柳絮还在漫天飞舞,可皇城深处的空气却凝滞得如同寒潭。

四月初五的清晨,天还未亮透,神龙殿外的宫灯依旧昏黄,殿内却已弥漫开浓得化不开的悲戚。

内侍省的少监颤抖着双手,将沾了温水的锦帕轻轻敷在李隆基枯槁的脸颊上,这位曾一手缔造开元盛世、也亲历安史之乱仓皇西逃的帝王,终究还是没能熬过这个春天。

当“大行皇帝龙驭上宾”的消息从神龙殿传出时,整个长安城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

朱雀大街上原本喧闹的商贩瞬间噤声,挑着担子的脚夫驻足垂首,就连平日里飞扬跋扈的金吾卫,此刻也收起了腰间的佩刀,神色凝重地守在街衢要道。

谁都记得,这位老皇帝年轻时是何等意气风发——他曾在梨园亲自击鼓,让《霓裳羽衣曲》响彻长安;也曾在潼关失守后,带着杨贵妃一路西奔,马嵬坡下的那声叹息,至今还萦绕在世人耳畔。

可如今,那个见证了大唐由盛转衰的帝王,终究还是化作了史书上的一个符号。

宫中的缟素还未完全铺开,新帝李亨的病榻前又挤满了御医。

自从收复长安、从灵武还驾以来,李亨的身体就一日不如一日。

安史之乱的烽火熬干了他的心血,朝堂上的暗流耗尽了他的精神,如今父皇骤崩的消息,更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四月十八日,距离李隆基驾崩不过十三天,大明宫紫宸殿内再次传出噩耗——肃宗李亨崩于病榻之上。

短短半月之内,两位帝王相继离世,长安城的上空仿佛笼罩着一层挥之不去的阴霾。

百姓们自发地聚集在皇城之外,有人掩面而泣,有人低声哀叹,更多的人则是茫然四顾。

他们记得开元年间的富庶:斗米不过三五钱,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西域的胡商牵着骆驼穿梭在西市,江南的漕船载着绫罗绸缎驶入广运门。

可如今呢?叛军余孽仍在河北肆虐,吐蕃的骑兵时不时袭扰河西,就连长安城的粮价,也比开元年间翻了十倍不止。

这座曾经象征着盛世繁华的帝都,如今就像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在风雨中摇摇欲坠。

“没有谁真的想看到大唐亡啊。”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匠人蹲在墙角,手里攥着一块早已磨平棱角的长安城砖。

他年轻时曾在将作监当差,参与过兴庆宫的修缮,亲眼见过李隆基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赏牡丹的盛景。

可如今,沉香亭的雕梁画栋早已蒙尘,杨贵妃的坟茔在马嵬坡下荒芜,就连他亲手砌过的宫墙,也在战乱中添了无数道裂痕。

周围的百姓纷纷点头,是啊,就算大唐如今千疮百孔,可它依旧是支撑着千万百姓活下去的念想——那是科举士子笔下的“万国衣冠拜冕旒”,是戍边将士心中的“不破楼兰终不还”,是寻常百姓记忆里的“稻米流脂粟米白”。

就在朝野上下沉浸在双重国丧的悲痛中时,一道身影悄然走到了前台——齐先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946章裂土封王(第2/2页)

没人知道他到底是谁,他身着素色朝服,站在太极殿的丹陛之下,目光平静地扫过阶下的文武百官。

“国不可一日无君。”齐先生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肃宗皇帝遗诏,传位于广平王李豫,即日登基。”

话音落下,内侍搀扶着身着孝服的李豫走上丹陛。

这位新帝年近四十,眉宇间带着几分肃宗的温厚,却也藏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怯懦。

他看着阶下密密麻麻的官员,又看了看身旁神色淡然的齐先生,终究还是垂下了眼睑,任由内侍将皇冠戴在自己的头上。

没有人注意到,当皇冠的珠帘垂落在李豫眼前时,他的手指微微颤抖了一下——那是权力的象征,可他清楚地知道,真正的权力早已被齐先生握在了手中。

登基大典草草结束,李豫回到后宫,看着空荡荡的寝殿,只觉得一阵无力。

他想起自己年轻时随父出征灵武,也曾有过“澄清天下”的抱负,可如今,他就像一个被线操控的木偶,一举一动都要听从齐先生的安排。

朝堂之上,宰相由齐先生的心腹担任,禁军统领是齐先生的旧部,就连各地藩镇的奏报,也要先经过齐先生的府邸,才能送到他的御案前。

他想提拔一位曾随自己平定叛军的将领,可奏疏递上去不过半日,就被齐先生以“资历尚浅”为由驳回,那位将领还被调离了长安,派往了偏远的黔中。

从那以后,李豫便再也没有主动提出过任何朝政主张——他知道,自己这个皇帝,不过是齐先生摆在台面上的幌子。

齐先生显然不在乎李豫的感受,他此刻正站在政事堂的地图前,目光紧锁着河北、河东的藩镇。

安史之乱爆发后,为了平定叛军,朝廷不得不赋予各地节度使更大的权力,如今叛军虽已势微,可那些手握重兵的节度使却成了尾大不掉的隐患。

他们掌控着辖区内的军政、民政、财政,甚至可以自行任免官吏、征收赋税,名义上是大唐的藩臣,实际上却如同割据一方的诸侯。此前肃宗曾试图削弱藩镇权力,可刚一动手,就引发了李怀仙、田承嗣等节度使的不满,河北之地再次动荡,朝廷不得不派兵镇压,反而消耗了更多的国力。

“既然节制不了,不如索性顺水推舟。”齐先生手指在地图上轻轻一点,对着身旁的宰相说道,“他们想要权力,朝廷就给他们权力;他们想要土地,朝廷就给他们土地——但前提是,他们要为大唐做事。”

几天后,一道圣旨从长安传出,震惊了朝野上下——朝廷正式承认各镇节度使对辖区内军政、民政、财政的控制权,不仅如此,还将原本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部分州县,划归给实力较强的节度使。

更令人咋舌的是,圣旨中明确规定:“各镇节度使对外出兵,若能大破蛮夷、拓土开疆者,不论出身,皆可裂土封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