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 > 第947章 大唐知道,但是大唐不在乎

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 第947章 大唐知道,但是大唐不在乎

簡繁轉換
作者:哈李路亚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03 16:38:55 来源:源1

第947章大唐知道,但是大唐不在乎(第1/2页)

这道圣旨就像一颗投入湖面的巨石,瞬间激起了千层浪。

长安城里的文臣们纷纷上书反对,认为这是“饮鸩止渴”,会让藩镇的势力进一步膨胀,最终危及朝廷安危。

可齐先生却不为所动,他在朝堂之上驳斥道:“如今大唐内忧外患,吐蕃窥伺河西,回纥索要岁币,契丹侵扰东北,若不能调动各镇藩镇的力量,仅凭朝廷禁军,如何抵御外敌?与其让藩镇阳奉阴违,不如给他们一个名正言顺的名头,让他们为大唐效力——毕竟,名不正则言不顺,谁不想博一个王侯将相的功名?”

文臣们无言以对,他们知道齐先生说的是实情。

如今的大唐,早已不是那个可以随意调动天下兵马的盛世王朝,朝廷手中的禁军不过数万,且战斗力远不如藩镇的精锐部队。

若是强行压制藩镇,一旦引发叛乱,后果不堪设想。

而齐先生的这道圣旨,看似是对藩镇的妥协,实则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用“裂土封王”的诱惑,将藩镇的野心引导到对外征战上,既缓解了朝廷的外部压力,也暂时稳住了内部的局势。

圣旨传到各地藩镇时,反应更是截然不同。

那些早已手握实权的节度使,比如成德节度使李宝臣、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先是愣了半晌,随即露出了狂喜的神色。

他们原本就掌控着辖区内的一切,如今朝廷不仅承认了他们的权力,还给出了“裂土封王”的承诺,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田承嗣甚至在府中摆下了庆功宴,对着麾下的将领们大笑道:“老夫征战半生,所求的不就是一个‘王’字吗?如今朝廷给了机会,咱们可得好好把握!”

而那些实力较弱、一直被强邻压制的节度使,比如泽潞节度使李抱玉、淮西节度使李忠臣,则更是摩拳擦掌。

他们之前一直苦于没有扩张的借口,如今有了朝廷的圣旨,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出兵征战。

李抱玉当即召集部将,制定了攻打吐蕃的计划,他对着众将说道:“吐蕃贼子屡次袭扰河西,杀我百姓,夺我土地,如今朝廷有旨,破蛮夷者可封王——这功劳,咱们泽潞军可不能让给别人!”

就连那些出身寒微、靠着军功一步步爬上来的将领,也看到了改变命运的希望。

一时间,整个大唐的藩镇都沸腾了起来。各镇节度使纷纷招兵买马,修缮军械,原本因安史之乱而疲惫不堪的军队,瞬间恢复了战斗力。

他们不再将目光放在朝廷的权力斗争上,而是不约而同地将矛头指向了大唐周围的蛮夷——吐蕃、契丹、回纥、南诏……这些曾经虎视眈眈、时不时侵扰大唐边境的势力,如今在藩镇将领的眼中,已然成了“裂土封王”的踏脚石。

吐蕃的赞普得知消息后,先是不屑一顾,认为大唐不过是虚张声势。

可没过多久,他就收到了河西之地的急报——泽潞节度使李抱玉率领大军突袭了吐蕃的粮仓,烧毁了数十万石粮食,还斩杀了吐蕃的大将悉诺逻恭禄。

赞普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他看着手中的战报,脸色苍白地说道:“这些唐人,怎么突然变得如此勇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947章大唐知道,但是大唐不在乎(第2/2页)

契丹的可汗更是惊恐不已。

他原本计划在秋收后率军南下,掠夺幽州的粮食,可如今,河东节度使的大军已经开到了契丹的边境,每天都在营前叫阵。

可汗派人去打探消息,得知河东军的将领们一个个摩拳擦掌,扬言要“踏平契丹王庭,活捉可汗封王”。可汗吓得连夜召开会议,最终决定暂缓南下的计划,还派人向大唐朝廷求和,希望能避免战争。

回纥的使者更是在长安城里坐立不安。回纥此前凭借着帮助大唐平定安史之乱的功劳,一直对大唐颐指气使,甚至多次在边境掠夺百姓。

可如今,朔方节度使的大军已经集结完毕,随时可能北上。

使者急忙求见齐先生,想要打探朝廷的态度,可齐先生只是淡淡地说道:“朝廷的圣旨已经说得很清楚,破蛮夷者可封王——至于回纥,若是识相,就赶紧归还掠夺的财物,退出所占的土地,若是不识相,就等着各镇节度使来取你们的首级吧。”

使者吓得魂飞魄散,当天就启程返回回纥,将齐先生的话原封不动地转达给了回纥可汗。

长安城的百姓们也感受到了这种变化。原本笼罩在城市上空的阴霾渐渐散去,朱雀大街上的商贩又开始大声吆喝,酒肆茶馆里,人们谈论的不再是帝王的驾崩和朝廷的衰落,而是各镇节度使攻打蛮夷的捷报。

有说书人在茶馆里讲起李抱玉大破吐蕃的故事,听得百姓们拍手叫好。

李豫站在大明宫的城楼上,看着下方恢复了生气的长安城,心中五味杂陈。

他知道,这一切都不是自己的功劳,而是齐先生用一道圣旨换来的。

他虽然还是那个傀儡皇帝,可看到大唐的边境逐渐安定,百姓的生活慢慢恢复,他心中还是涌起了一丝欣慰。

或许,齐先生的做法虽然看似冒险,却是如今拯救大唐的唯一办法。

齐先生则依旧忙碌在政事堂里,他看着各地传来的捷报,他知道,这道圣旨只是权宜之计,藩镇的问题终究还是要解决,可至少现在,大唐暂时摆脱了内外交困的局面。

他抬头望向窗外,暮春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案头,照亮了地图上大唐的疆域。

或许,这个千疮百孔的王朝,还有机会在风雨中继续走下去。

李豫看着眼前的齐先生。

“太师,您的方法虽然化解了大唐眼下的燃眉之急,但是,藩镇依旧会做大,如果有一天,朝廷彻底失去了话语权,那该当如何是好?”

齐先生转过头,看着这位傀儡皇帝,轻轻的摇了摇头。

“天下哪有不灭的王朝?藩镇做大,是必然,节度使掌权,也是必然,只不过是早晚的事情。”

“这一切,从朝廷的兵力镇压不了藩镇的那一天,就已经埋下了。”

“既然是注定的事情,那么不如坦然面对。”

“陛下,您所担忧的事情,老臣知道,文武百官也都知道,甚至大唐百姓也都知道。”

“大唐知道,但是,大唐不在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