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穿越古代儿孙满堂 > 第344章 举债

穿越古代儿孙满堂 第344章 举债

簡繁轉換
作者:钓雪寒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22 14:53:09 来源:源1

第344章举债(第1/2页)

赵清虎稀里糊涂就进了宫。

没想到,陆帧这铁公鸡,他是真的敢啊。

二十年国债?三十年国债?

好家伙,煤炭商会账面上那点银子,你是怎么看怎么眼热啊!

变着法,想要把银子弄到国库去,不怕董事会的董事找你麻烦?

“国债之事可行,大灾来临,朝廷正是需要大量花钱的时候,举国债,以朝廷信誉为根基,国库收入为依仗,自然可以举债。只是,这二十年、三十年实在是太久。”

商贾们也不是傻子,二十年、三十年的国债能干吗?

“十年国债如何?”宏丰帝也有些迫不及待道。

“陛下,何必强求年份!实际上,国债可以有一年份、三年份、五年份、十年份、二十年份,甚至是更长时间段的。”

宏丰帝眼珠子一转,是啊,年份多少,不用强行规定下来,只需要每一个年份的利息不同就行。

到时候,能不能卖出去,就看下面的人,是否对这些感兴趣。

年份越长,自然利息越大。

“陛下,举国债,需要有的放矢,无缘无故发行国债,收拢的银钱,也只是放在国库,白白损失利息。”

“不错,是这个理。”

“陛下,眼下就有一个大工程需要举国债。”陆帧迫不及待道。

宏丰帝看向了手中的简报奏章,直隶两府十九县的马路工程?

这的确是个大工程,按照京兆尹的测算,至少需要三百万两银子,二十万劳工,数百万石粮食,两年内竣工,的确是个大工程。

“那就发行三年的国债,利息定在十个点。”

赵清虎心脏快跳了几下,三年国债,百分之十的利息似乎有点少啊。

大渊皇朝,可四处都是暴利行业啊。

好歹是朝廷发行的国债,应该能收拢一笔资金。

这国债,放在雪花盐业的交易市场一起发行?

别的不说,国债一定保值,就是不知道,会不会出现降价的情况。

“赵爱卿,还有一件事情,南王负责出售的雪花盐业股份一百万已经售罄,一千万两银子也入京了。”

赵清虎尴尬了,这件事情他自然知道。

那一千万两银子,走的就是中央银行的账目。

实际上,白银并没有入京,还在江南的中央银行分行,已经在铸造金币、银币了,只是账目入京了而已。

这件事情他虽然没有隐瞒,但是,他也没有把一千万两银子上交的打算。

从雪花盐业股权交易上,皇帝的内库,还有户部的国库,各自都拿了将近八百万两,足够了,不能再拿了。

这一千万两,赵清虎有用。

陆帧傻眼了,雪花盐业的一千万两银子入京了,他怎么不知道?

分钱啊,按照约定,他们户部至少可以拿四成。

那也是四百万两白银啊!国库虽然不缺钱,但是,谁还嫌弃钱多啊。

边军的饷银,还有马上就要进行的,灭国安南的大战,户部最近花钱如流水啊。

光是从江南运送去云南的粮草,那都是天文数字,花了不少银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44章举债(第2/2页)

“陛下,这笔钱有用。”

“也罢!”宏丰帝没有坚持,最近他的确不缺钱。

陆帧有些憋屈,都不问问我的吗?

哎!内心叹了口气,赵清虎占据的银钱,他想要拿,真的很困难,比从陛下的内库拿银子还困难。

“陛下,这国债的事情,总也要有一个负责之人。”陆帧道。

“国债,让大渊皇家银行负责就好。”赵清虎道。

这些金融方面的事情,直接让皇家银行负责,形成惯例后,为日后发行纸币打基础。

“陛下,微臣听闻,百家之人,已经有入京的。”

右相在这个时候,突然提出了一件事情。

工匠院发布的百家召集令,已经过去将近三个月时间,终于引起了朝廷的关注。

百家之人,如墨家、道家、医家、农家、阴阳家、明家等等,都有人入京了,而且还闹出了一些动静。

“此事工匠院在负责,朝廷无需直接出面。”宏丰帝道。

“陛下,皇朝尊崇儒学,以儒学为显学,百家之人入京,势必会动摇朝廷根基啊。”右相道。

“右相此言差矣,以儒学为尊、为显,是朝廷需要,才有这个结果!如今,朝廷变了,学问之事自然也要变。”赵清虎开口了。

右相挑选他在的时候,提起这个,不就是向他发难吗?

都冲着自己来了,当仁不让,赵清虎也会站出来。

“沿河县伯此言大谬,千年儒学,岂是其他诸子百家所能替代?”

“右相才是大谬,我也没说让其余诸子百家代替儒家?朝廷所需,不是一家一言,而是百家兴盛!”

“荒谬,百家兴盛,思想混乱,如何能稳固人心,让朝廷上下安宁,这是取乱之道。”

这一点上,右相可不打算让步。

赵清虎弄出三问翰林,大大打击了儒家的信誉。

如今又让百家之人入京,根本就是要撼动儒家身为大渊皇朝官学的根基。

这是要挖他们读书人的根啊,绝对不能忍。

“理不辩不明,儒学已经是千年显学,可儒家带给我炎黄大地的,是天下太平吗?既然办不到,自然要退位让贤!只一条,你们儒家鄙夷技术进步,视新技术为奇技淫巧,便不足以继续担任唯一官学!”

暂时不动你的科举就不错了,还在这叫嚣。

到时候,把科举给你改了,把儒家的经论地位下降,到时候让你们哭都没地方哭。

“圣人之道乃是治国之道,堂皇正道,与那些奇技淫巧,偏门心思自然不同。”

“两位爱卿无需争论,百家入工匠院,对技术革新,生产力发展有益处!儒家若是不服气,可以同去工匠院,与百家之人辩论一番便是,孰是孰非,自有公论。”

宏丰帝开口,不愿意在这件事情上让右相为难赵清虎。

赵清虎又不是读书人,你用儒门的微言大义来辩论,他如何是右相的对手。

儒家想要辩论,去工匠院找百家之人就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