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穿越古代儿孙满堂 > 第367章 皇庭学府

穿越古代儿孙满堂 第367章 皇庭学府

簡繁轉換
作者:钓雪寒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22 14:53:09 来源:源1

第367章皇庭学府(第1/2页)

“陛下,爵爷此策,利国利民,只是这官员培训,谁来负责,培训内容为何,还需要陛下圣裁。”

暖身殿内,左相第一个表态,对于官员培训他是举双手赞成的。

科举之后,外派的官员直接上岗,即便是留在朝中,也就是有一个六部观政机会而已,根本没有实操经验,授予官职之后,并不能第一时间上手,还需要时间磨合。

官员培训,在官员上岗之前可以进行,上岗后,同样也必须牢牢抓紧。

如今的大渊皇朝可是日新月异,出现了不少新鲜事物。

下面的官员,上到总督巡抚,下到知府知县,对于朝廷最新动向,都不是很了解。

只是阅读邸报,如何能跟面对面直接培训来的快。

培训,不就是教学吗?

让这些从科举之中走出来的官员,重新回到课堂,学习为官之道,掌握皇朝最新大政方针,同时也给他们上一上紧箍咒,别堕落成贪官,一举两得。

赵清虎郁闷了,左相不都明白了吗,让我来干嘛?

我的兴趣不是官员培训,我在意的是商贸特区。

至少,在京城外圈定一片地界作为商贸区,可以建房啊。

反正朝廷有钱,国库今年的收入不错,虽然花的多,可是,安南前线已经开始大量往大渊皇朝输送金银了。

以战养战,粮食这些要留下,可缴获的金银,镇南王可是送回来不少。

为了接收这批金银,皇家银行云南分行组织了一条金银输送线。

工匠院有建筑队,这几年,聚集在京城周围的劳动力也多了起来,国库有钱,如今又有了政策需求。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不把房地产抄起来,不让这些地主老财地窖里面最后的财产挖掘出来,大渊皇朝如何发展?

就算是国库的钱财不够,商贸城完全可以找皇家银行贷款。

皇家银行储蓄太多,赵清虎正担心巨额利息,难以做到收支平衡,赚钱很少呢。

把房地产抄起来,银行绝对能赚钱。

不曾想,宏丰帝先讨论官员培训的事情。

怎么培训,让谁来当导师,培训什么内容?

众人一直议论到了半下午,中午是宫中御厨提供的餐食。

好歹是跟皇帝一起吃的,饭菜品质还是不错的。

把全国官员全都召集回来培训,明显不可能。

只能是三十六路的巡抚,一些重要州郡的知府。

文臣需要培训,武将亦然。

而且,要把政法学府推广出去,在全国三十六路的贡院附近都要开设,专门用来培训官员用的。

各级官员在培训后,重返岗位后,也要把所学朝政教授给吏员。

官员培训的事情,并没有多大的阻力。

毕竟,大渊皇朝的官员,三年一届,基本上都是流官。

官员品阶足够,任满一届后,都是要回归京城述职的,重新在吏部等着任职的,在此期间,也会得到一些六部观政的机会。

无非就是,提高频率,以及增加培训人员而已。

在赵清虎的建议下,官僚系统,内部简报出现了,是邸报的升级产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67章皇庭学府(第2/2页)

把这件事情议定好之后,便是众人都感觉头疼的商税改制。

这件事情,朝廷中枢,也有大量官员持反对意见。

左相态度暧昧,右相是旗帜鲜明反对,朝廷已经有了煤炭商户、盐铁专营,还要强取商税,简直是与民争利,会大大打压民间的商业活动,劳民伤财。

陆帧自然就是改革派,也纠集了一批官员。

这几年时间,朝廷上马了不少项目,都是大项目,其他的且不说,光是疏浚河道,建立全国粮仓,就是大项目,需要国库持续投入。

再不开源节流,国库就要入不敷出了。

“诸位,税赋乃是朝廷根基,你们是不是忘了,当初爵爷在《大渊日报》上刊登的,皇朝周期律?”

今天赵清虎在,陆帧感觉自己底气十足。

爵爷即便不开口,也代表了他背后强大的力量。

当初的翰林三问,皇朝国运不超过三百年的敏感问题。

自从赵清虎在《大渊日报》上刊登答案后,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都有意识淡化这件事情。

右相没想到,陆帧竟然在这个时候,把这件事情拿了出来。

那皇朝周期律,除了提到了土地兼并的危害,还提到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随着土地兼并的糜烂,对于朝廷最大的危害之一,就是税赋缩减,朝廷收不上税,缺钱了!

没了税赋,国库没钱,那朝廷就是一个摆设,什么事都做不了。

军饷发不出来,赈灾没有钱粮,甚至是官员的俸禄都要拖欠,那可真是皇朝末年,灭国之灾。

“陆尚书不用危言耸听,我大渊皇朝立国才五十四年而已!”

“右相此言荒谬,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难道咱们这些朝廷官员只看眼前,不看未来?你右相不想着大渊皇朝万年?”

“你,老夫并无此意,你莫要胡言。”

开玩笑,只是不同意商税改制而已。

你陆帧会不会说话,老夫是丞相,勉强还是个大地主,大商贾,自然愿意大渊皇朝万万年。

唯有如此,他们家的财富才能一直保持下去,子子孙孙都是人上人。

灭国灾难,他们家也不一定能扛得住。

炎黄历史之上,数次的衣冠南渡,多少王公贵族,埋骨路旁,如荒野败犬。

“商税改制牵扯太大,贸然推广,怕是会引发动荡!”吏部尚书站了出来。

其余几个尚书,甚至是大学士,也都面露担忧。

商税这东西,除非太祖当初订立国策的时候,就是完善的,否则想要更改,真的很困难。

既得利益者太多了,谁敢动啊?

陆帧对此,也有所预料。

“既然如此,那建立商贸特区,进行商税试点的事情,诸位应当不会反对吧?毕竟,诸公无非是担忧商税改制贸然推广,会引起动荡混乱,那就在京城外面设置一个商贸特区,朝廷可控,如何?”

陆帧的目的就是这个,按照赵清虎说的,先把商贸特区建立起来。

到时候,有了成功案例,看谁还敢反对。

若是一个商贸特区,一年能收上来百万税银,皇帝陛下绝对会支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