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快穿种田:我是剧情补丁 > 第93章,一斤细粮换三斤粗粮

快穿种田:我是剧情补丁 第93章,一斤细粮换三斤粗粮

簡繁轉換
作者:魔法神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5-16 01:22:15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93章,一斤细粮换三斤粗粮(第1/2页)

肖抱弟和冯丫头听完安秀的话,倒是想说一些客气话,只是一年不下雨对于种田人的影响沉甸甸的,压得她们还是着眼事实为好。

两人背过身子算了算,报出的数字都是压到最低。

肖抱弟报出来每人一个月三斤半细粮,一年十二个月,就是每人四十二斤细粮。精米或者白面。

她堆笑道:“秀,你一个月送给十斤粮食就能救命,黑市一换三,一斤细粮换三斤粗粮。”

今年有黑市悄然而生,隐隐和收购站打擂台的架势,在供销社供给的范围之外,也抢生意。

一斤细粮当前在黑市确实换三斤粗粮,是来说话的赵得林说出来。

大黑山附近种小麦为主,有些地方种小米,这里不产大米,精米在黑市的价格又高一些,可以换四斤以上的粗粮。赵得林没说这句,不怎么出门的肖抱弟就不知道。

肖抱弟只按亲家“安新国”送来的,家里平时吃的白面来换算粗粮。

安秀还没有说话,赵得地抽着烟袋说了一句:“长年,以爹看,你和秀明年倒也不必太忙活。”

安秀没反应过来:“爹,为什么?”

赵长年回答了她:“岳父帮忙送来的是富强粉,我们村的人和整个牛头岭大队,只要从我们手里领粮食的,都是细粮。他们都去换了。”

还有这样的操作。

安秀是没有想到。

最早和赵长年定发放标准的时候,安秀定的是成年人每月五十斤,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十二岁以上的算成年人,十二岁以下的每月也要二十斤。

在现场一切要谨慎,这是安秀内心计算的数字,就是她准备从空间里拿出来的粮食数目。

赵得林难为情的提出来,成年人每月二十斤,孩子每月十斤,这个数字刨去各村里存粮和村里余额能买到的粮食,余下由赵长年夫妻贴补。

实际发放标准最后由赵长年定下,成年人三十斤,每人每天一斤粮食。十二岁以下的每月十五斤。

这是个半饱或六成饱的数字,在这里乱说一句,从养生的角度来说有好处,只是牛头岭大队下面的村子里都是种田出力气的,孩子又正长着身体,他们最多的是营养不良,谈不到养生这个角度。

赵长年之所以不再往上提高,不是家里的钱不够,也不是怕麻烦安新国。实在没有办法,他再不想添麻烦也得继续麻烦安新国。只不过,过往他们的生活大概如此,一年到头总是常带饥和寒。甚至过的还不如赵长年提出的这个数字。

这和安秀为任务家庭、自家里定的标准也不一样,安秀最早囤积粮食的最低标准是把喜妞也算进去,按每人每月五十斤来定,孩子们吃不完的,大人就多吃点。后面钱来的快,她随时保证家里三万斤粮食。

最近发放的粮食太多,赵家大院只有一万斤左右,如果“安新国”的这批粮食不能及时到来,这一万斤也是要给出去一部分的。当然“安新国”送来的粮食从没有耽误过,总是及时到来。

安秀已经想好,今天是最后一批发放的粮食,等她休息几天,还是拉着赵长年再找山货,直到补齐存粮三万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93章,一斤细粮换三斤粗粮(第2/2页)

安秀在赵长年提出以后,也很快理解,并同意他说的数字。

天不下雨,种田人没有地方出力气,不用赵得林提议也有人上山找山货,寻点活钱,可是终究和春天必须耕种,卡着日期再累也要种下去;夏收秋收再累也要尽早收完,晚一天就怕老天下雨。和这样的苦不能相比。

在不干活的情况下,每人每月三十斤,孩子十五斤,已经是不错的数字。

现在再听听赵得地的话,如果每家都拿去一换三,岂不是每家都至少存着明年后年的口粮?

“照这么说,明年还真的不用这么辛苦,长年,你不用再辛苦的忧愁乡里乡亲没有口粮怎么办。不过我还是照旧上山,闲在家里也没有事情可做,长年你枪法好,你还是和我一起去。”

安秀上山又不辛苦,她去收录物品,顺便给自己挣点外快。

往十里八乡的发放粮食,收到的好评,她有额外加分可以拿。顺手得到的山货,有一部分她收到空间里,除去自己很愿意留下来的,其余的找到机会就捏脸出售,换一些她喜欢的物资在空间里,留给自己慢慢使用,这也很好而且不辛苦。

辛苦出力和辛苦忧愁的,还真的只有赵长年。

赵长年听着也觉得就自己忧心太多,好笑道:“行啊,你去哪里我去哪里,我保护你。”

话题到这里重回婆媳之间。

安秀清清嗓子:“娘,你不用给家里省钱,我们给整个大队是多少口粮,给大舅家也是一样。”

到四月还没下雨,赵得地赶车送去一百斤,肖大舅和肖抱弟一样的老实,怕给妹夫家里添麻烦,主动说出家里还有一些存粮,让赵得地顾好自己,不用再送过来。

此后直到今天赵得地没有再去,一是一百斤粮食足够肖家吃一阵子,二是他赶着马车也好,驴车或者牛车也好,是帮着搬运粮食回来的主力军,在今天这批最后一笔粮食运回以前,他还没有功夫再去肖家。

肖大舅不在牛头岭大队,赵长年发放粮食,他领不到,家里多少还是缺粮的。

缺粮,没有一个所谓的标准。

每人一天吃一斤,卖力气的人也有可能吃不饱。每人一天吃一两,还能活着。

安秀最后给肖抱弟娘家定的,和牛头岭大队的人一样,按成年人三十斤,十二岁以下每月十五斤来计算,再加上亲戚的加成,另外多送三百斤。只等赵得地赵长茂休息两天,后天或大后天送去。

此外就是棉胎、棉花、清热防暑的草药送去一些。

给冯丫头家也是这样,下岙村里有发粮食,冯丫头也是尽量不给大哥大嫂添麻烦的人,她不要粮食,只想给她爹娘换一床四斤的棉被,冬天在炕上用。安秀又给她添了一些棉花和布匹做棉衣,下岙村近,让赵长茂送过去就行。

此处她和婆婆肖抱弟都不敢要油、肉、盐糖这些,安秀考虑的主要是几年不下雨,亲戚们不要出现临时添乱的事情,先把他们一一的安置好也比较省心,也一一的给添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