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桑海鼎心 > 第 19 回:宫廷新主立,政策大调整 三

桑海鼎心 第 19 回:宫廷新主立,政策大调整 三

簡繁轉換
作者:西陵裔人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5-09-18 15:34:46 来源:源1

第19回:宫廷新主立,政策大调整三(第1/2页)

长安的天空刚刚泛起鱼肚白,朱雀大街上便已经是一片忙碌的景象。街道两旁,百姓们早早地聚集在此,他们身着整洁的衣衫,脸上带着敬畏与期待的神情,交头接耳地谈论着即将到来的登基大典。士兵们手持长枪,整齐地排列在街道两侧,维持着秩序,他们的铠甲在晨光中闪烁着冰冷的光芒,仿佛在向世人宣告着新政权的威严。

太极殿内,新帝李柷身着华丽的衮冕礼服,端坐在龙椅之上。这套礼服乃是尚衣局花费数月时间精心制作而成,用上等的丝绸为面料,上面绣着九条栩栩如生的金龙,每一条龙都张牙舞爪,仿佛随时都会腾空而起。金龙的鳞片用金线绣成,在烛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彰显着帝王的尊贵与威严。礼服的领口和袖口处,镶着一圈洁白的狐皮,柔软而温暖,更增添了几分庄重之感。李柷头戴冕旒,冕旒上的玉珠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晃动,发出清脆的声响。他的面容冷峻而坚毅,眼神中透露出一种超越年龄的成熟与沉稳。

在他的面前,是文武百官,他们身着朝服,整齐地排列着。文官们头戴乌纱帽,身穿绣着各种飞禽图案的长袍,手持笏板,神色恭敬;武将们则身披铠甲,腰佩宝剑,威风凛凛,他们的目光坚定,仿佛在向新帝宣誓着忠诚。大殿内香烟袅袅,檀香的气味弥漫在空气中,使得整个场面更加庄严肃穆。

登基仪式在一片肃穆的气氛中开始。首先是祭天仪式,李柷在礼仪大臣的引领下,缓缓走出太极殿,前往南郊的天坛。一路上,鼓乐齐鸣,钟磬之声回荡在长安的上空。百姓们纷纷跪地,向新帝行礼,口中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声音此起彼伏,如汹涌的浪潮一般。

到达天坛后,李柷亲自献上祭品,向天地神灵祈祷。他的声音洪亮而清晰,在天坛上空回荡:“皇天在上,后土在下,朕今承天命,登大宝之位。愿天地神灵庇佑我大唐,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朕定当勤勉治国,不负苍生,不负祖宗社稷!”说罢,他跪地叩拜,动作庄重而虔诚。此时,阳光洒在他的身上,仿佛给他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让他看起来更加神圣而威严。

祭天仪式结束后,李柷返回太极殿,接受百官的朝拜。百官们整齐地跪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声音响彻大殿,久久回荡。李柷微微点头,示意百官平身。然后,他站起身来,缓缓走到大殿中央,高声宣布:“朕以菲薄之躯,承蒙祖宗庇佑,得登大宝。自今日起,朕当以天下为己任,推行新政,振兴大唐。望诸位爱卿齐心协力,辅佐朕共创太平盛世!”他的声音坚定有力,充满了自信与决心,让百官们感受到了新帝的威严与魄力。

在宣布新政的过程中,李柷特意提到了丝绸产业。他的目光扫视着大殿内的众人,神色凝重而又充满期待地说道:“丝绸,乃我大唐之瑰宝,不仅是百姓生计所系,更是我朝与各国交往的重要纽带。朕深知其重要性,日后必将大力扶持丝绸产业,鼓励民间发展,加强与丝绸之路各国的贸易往来。望诸位爱卿积极献策,共同为丝绸产业的繁荣贡献力量!”他的话语如同重锤一般,在百官们的心中激起了层层波澜。众人纷纷跪地,齐声应道:“臣等遵旨!”声音坚定而有力,表达了他们对新帝决策的支持与拥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9回:宫廷新主立,政策大调整三(第2/2页)

而此时,在大殿的角落里,一位身着灰色长袍的中年男子微微皱起了眉头,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他便是长安城内最大的丝绸商之一——苏敬文。苏敬文在丝绸行业摸爬滚打多年,深知其中的艰辛与复杂。他担心新帝的政策虽好,但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力,尤其是那些来自世家大族和地方豪强的阻碍。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往往会不择手段,这对丝绸产业的发展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然而,看着新帝那坚定的眼神和充满决心的面容,苏敬文心中又燃起了一丝希望。他暗自思忖,或许这位新帝真的能带来改变,为丝绸之路上的商人和百姓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

登基大典结束后,李柷回到了大明宫的紫宸殿。这紫宸殿乃是皇帝平日处理政务、接见大臣之所,殿内装饰极为奢华。地面铺设着光洁如镜的大理石,墙壁上挂着一幅幅精美的丝绸壁画,描绘着大唐的山河壮丽和百姓的安居乐业。巨大的朱红色立柱上,雕刻着栩栩如生的金龙,仿佛随时都会腾空而起。殿中央,摆放着一张用珍贵的紫檀木制成的龙案,案上摆放着文房四宝以及各种奏章。

李柷坐在龙案前,静静地思考着。他的脑海中浮现出登基大典上百姓们那充满期待的眼神,以及大臣们或坚定或疑虑的面容。他深知,自己肩负着振兴大唐的重任,而丝绸产业,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

他轻轻翻开一份关于丝绸产业的奏章,奏章中详细记载了长安及周边地区丝绸产业的发展状况。长安,作为大唐的都城,丝绸产业极为发达。城内的东市和西市,是丝绸交易的主要场所。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长安的城墙上,东市和西市便热闹起来。丝绸商人们早早地来到市场,摊位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丝绸制品,有色彩斑斓的锦缎、轻薄柔软的纱罗、精致华丽的刺绣,每一件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在长安的郊外,分布着众多的丝绸作坊。这些作坊规模不一,有的只有寥寥数人,凭借着简单的织机和精湛的手艺,生产出高品质的丝绸;有的则规模宏大,拥有上百台织机和数百名工匠,分工明确,从蚕桑养殖、蚕茧采集,到丝绸织造、染色加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作坊内,织机的声音此起彼伏,工匠们忙碌而专注地工作着,他们的双手在丝线间穿梭,仿佛在编织着大唐的繁荣与希望。

李柷还记得,小时候跟随先帝出游时,曾亲眼目睹过丝绸作坊的生产场景。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他和先帝一行人来到了长安郊外的一处丝绸作坊。作坊内,热气腾腾,空气中弥漫着蚕丝的清香。工匠们熟练地操作着织机,五彩的丝线在他们的手中交织成美丽的图案。年幼的李柷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他好奇地看着工匠们的一举一动,心中充满了对丝绸的热爱和对工匠们智慧的敬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