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宋文豪 > 第326章 徐舜卿的《英雄论》

大宋文豪 第326章 徐舜卿的《英雄论》

簡繁轉換
作者:西湖遇雨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10 04:09:40 来源:源1

徐舜卿话音落下,锦江阁内霎时鸦雀无声。

方才还热闹的气氛仿佛瞬间就被冻结了,炭盆里银骨炭的“哔剥”声,此刻听来格外清晰刺耳。

他这话以张元、吴昊这两个由宋投夏,并成为李元昊谋主,给大宋带来...

陆北顾虽已肃清朝中旧族,然他深知,朝堂之争,从未止息。旧族虽被贬黜,然其根基仍在,门生故吏遍布各地,若不彻底铲除,终为后患。他每日晨起,仍如往常般赴兵部议事,午后则入宫参议边务,晚间归府后亦未有丝毫懈怠,仍需批阅文书,整理边关情报。他知,朝堂之上,一步不慎,便可能满盘皆输。

赵徽柔见他日渐憔悴,心中不忍,便于宫中设宴,邀其夜谈。御花园中,夜风轻拂,灯火阑珊,一如往昔。赵徽柔亲手斟酒,轻声道:“陆公子,你可知我为何独愿与你共饮此夜?”

陆北顾举杯轻饮,目光柔和:“殿下厚爱,臣铭感五内。”

赵徽柔摇头,道:“非是厚爱,而是信任。你自入朝以来,步步维艰,却从未有过一丝懈怠。我知你心中所想,非为权势,而是为大宋之安,百姓之宁。”

陆北顾沉默片刻,终是轻叹:“殿下所言极是。然臣如今虽得清白,却知朝中仍有暗流,若不早作筹谋,恐祸起萧墙。”

赵徽柔点头,道:“我亦知朝中旧族未甘心,然你若欲立足,非但需皇帝信任,更需立下更大功勋,方能真正立足朝堂。”

陆北顾望向远方,目光坚定:“殿下所言,臣自知。然功勋非一日可成,臣亦不敢妄图一步登天。”

赵徽柔轻轻握住他的手,道:“你若愿,我可为你谋划。”

陆北顾一怔,随即摇头:“殿下,臣不愿你为我涉险。”

赵徽柔轻笑:“我为公主,若连你都护不住,何以称公主?”

陆北顾望着她,眼中闪过一丝动容,终是低声应道:“好,臣愿听殿下安排。”

次日,陆北顾入宫参议边务,皇帝召见,神色凝重:“陆北顾,辽国使团已至,朕命你为副使,随同接待。然朕亦听闻,辽国使臣此来,似有别样意图。”

陆北顾拱手道:“陛下放心,臣必谨慎应对。”

皇帝点头:“朕信你。然此番接待,非比寻常,朕已命韩维协助你,若遇异状,可即刻奏报。”

陆北顾领命而出,归府后即着手准备接待事宜。赵徽柔亦于宫中暗中安排,命心腹太监留意辽国使团动静,以备不时之需。

数日后,辽国使团抵达汴京,使臣乃辽国尚书左仆射萧孝先,此人素有谋略,且与耶律洪基关系密切。陆北顾与其相见,寒暄过后,便知其此行并非仅为回访,而是另有图谋。

宴席之上,萧孝先言语试探,道:“陆大人,辽国与大宋新约初成,两国当以诚信为本。然听闻大宋朝堂之上,仍有旧族构陷大人,不知大人可有对策?”

陆北顾淡然一笑,道:“萧大人所言,臣略有耳闻。然臣自问无愧于心,陛下亦信臣忠诚,些许流言,不足为惧。”

萧孝先目光微动,似有所思,终未再言。

此后数日,陆北顾与韩维共同接待辽国使团,事事谨慎,未有丝毫疏漏。然萧孝先屡次试探,似欲探明大宋朝堂局势。陆北顾心知其意,遂于一次夜宴中,故意透露些许朝中旧族动向,以观其反应。

果然,萧孝先听后神色微变,随后便不再多问。陆北顾心中已有计较,知其此行,恐与辽国欲借大宋朝堂之争谋利有关。

数日后,辽国使团启程归国,临行前,萧孝先于驿馆密会陆北顾,低声道:“陆大人,此次使团归国,辽国或有新策,望大人早作筹谋。”

陆北顾微微一笑,道:“萧大人所言,臣自当铭记。”

使团归国后,陆北顾立即入宫,将萧孝先言语禀报皇帝。皇帝听后,神色凝重:“辽国此举,恐欲借我朝之乱谋利。”

陆北顾点头:“陛下圣明。臣以为,辽国若欲借我朝旧族之乱谋利,必有所图。若我朝能早作筹谋,或可反制。”

皇帝沉吟片刻,终是点头:“好,朕便命你拟定应对之策。”

陆北顾领命而出,归府后即召集韩维、赵徽柔等人商议对策。

赵徽柔道:“陆公子,若辽国欲借我朝旧族之乱谋利,我等需先稳朝局,再图辽国。”

韩维亦道:“殿下所言极是。臣以为,可借此次李承泽之事,肃清旧族势力,以绝后患。”

陆北顾点头:“此策可行。然若欲彻底肃清,需皇帝点头。”

赵徽柔轻声道:“此事,我可代为进言。”

次日,赵徽柔入宫,于御前奏道:“陛下,臣妾听闻,李承泽虽失势,然其背后仍有旧族子弟暗中筹谋,欲图东山再起。若不早作筹谋,恐祸起萧墙。”

皇帝闻言,神色微动:“此事,朕亦有所耳闻。然若无确凿证据,恐难处置。”

赵徽柔道:“陛下,若欲确凿证据,臣妾愿亲自查证。”

皇帝沉吟片刻,终是点头:“好,朕便命你协助韩维,彻查此案。”

自此,赵徽柔与韩维联手,彻查朝中旧族动向。数月后,果真查出数位旧族子弟密谋构陷陆北顾,并与辽国使团暗中往来。皇帝震怒,下令彻查,最终将一干人等贬黜,彻底肃清朝中旧族势力。

陆北顾自此真正立足朝堂,皇帝亦愈加倚重。赵徽柔亦于御花园中设宴,与陆北顾共赏秋景。

“陆公子,你终于可以安心了。”赵徽柔轻声道。

陆北顾望着她,目光温柔:“殿下,若非有你始终信任,臣恐难走到今日。”

赵徽柔微微一笑,道:“我信你。”

秋风吹拂,落叶纷飞,一如他们初见之时。然此时的陆北顾,已非昔日寒门士子,而是朝堂之上,举足轻重之人。

他望向远方,心中默念:“若能与殿下携手,纵使风波再起,亦无所畏惧。”

然好景不长,辽国使团归国后不久,边关急报传来??辽国于边境调兵遣将,似有异动。陆北顾闻讯,立即入宫参议,皇帝亦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辽国此举,恐非寻常。”陆北顾沉声道,“臣以为,辽国或欲借我朝旧族未尽之机,挑起战事,以图谋利。”

皇帝沉吟片刻,道:“朕亦有此忧虑。然若贸然出兵,恐中其计。卿以为,当如何应对?”

陆北顾拱手道:“臣以为,当先稳边防,再遣使探其虚实。若辽国真有异动,我朝亦可早作准备。”

皇帝点头:“好,朕便命你与韩维共理边务,务必稳住边关局势。”

陆北顾领命而出,立即着手调兵遣将,同时遣密使潜入辽国,打探军情。与此同时,赵徽柔亦于宫中广布耳目,密切关注辽国使团动向,以防其与旧族残余勾结。

数日后,密探回报??辽国于边境集结重兵,似欲南下。陆北顾闻讯,立即上奏皇帝,建议加强边防,并命韩维调集兵马,以防不测。

皇帝采纳其议,下令整军备战。然就在此时,辽国遣使入京,要求重议边关旧约。陆北顾知其意图,遂与韩维商议对策。

“辽国此举,意在试探。”韩维道,“若我朝应允,恐其得寸进尺;若不应允,又恐其借机出兵。”

陆北顾沉吟片刻,道:“不如以退为进,先遣使与其周旋,再暗中调兵,以防其突袭。”

韩维点头:“此计可行。”

于是,陆北顾亲赴驿馆,接见辽国使臣。辽国使臣乃萧孝先之弟萧孝穆,此人亦善谋略,言语之间,试探不断。

“陆大人,我国陛下对贵国边关旧约颇多不满,望贵国能重新议定。”萧孝穆道。

陆北顾淡然一笑,道:“贵国之意,我已知晓。然边关旧约,乃两国先帝所定,岂可轻议?”

萧孝穆笑道:“陆大人果然谨慎。然贵国边关近来屡有冲突,若不重议,恐生事端。”

陆北顾目光微动,道:“若贵国真有诚意,不妨遣使共议,然若无诚意,我朝亦非可欺。”

萧孝穆闻言,神色微变,终未再言。

陆北顾归府后,立即修书一封,命密使送往边关,命守将加强戒备。同时,亦遣人入宫,禀报皇帝。

数日后,辽国使团归国,然边关局势仍未缓解。陆北顾知辽国必有后手,遂于朝堂之上奏道:“陛下,臣以为,辽国此举,恐非仅止于此。若不早作筹谋,恐祸起边关。”

皇帝沉吟片刻,终是点头:“好,朕便命你全权负责边务,务必稳住局势。”

陆北顾领命而出,立即着手整顿边军,同时遣使联络西夏、高丽,以牵制辽国。赵徽柔亦于宫中暗中安排,命心腹太监留意辽国使团动向,以防其与旧族残余勾结。

数月后,辽国果然出兵,然因大宋早有准备,未能得逞。陆北顾趁机遣使与辽国谈判,最终以退让些许边关之地为代价,换取和平。

皇帝闻讯,大喜过望,赐陆北顾金印紫绶,加封尚书左仆射,位极人臣。

赵徽柔亦于御花园中设宴,与陆北顾共赏春景。

“陆公子,你终于可以安心了。”赵徽柔轻声道。

陆北顾望着她,目光温柔:“殿下,若非有你始终信任,臣恐难走到今日。”

赵徽柔微微一笑,道:“我信你。”

春风拂面,落花纷飞,一如他们初见之时。然此时的陆北顾,已非昔日寒门士子,而是朝堂之上,举足轻重之人。

他望向远方,心中默念:“若能与殿下携手,纵使风波再起,亦无所畏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