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宋文豪 > 第328章 旧恨新仇

大宋文豪 第328章 旧恨新仇

簡繁轉換
作者:西湖遇雨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10 04:09:40 来源:源1

翌日上午,禁中,垂拱殿。

邓宣言步履轻柔地从外面走向大殿,正看到三司使张方平从里面出来,两人略微颔首致意之后便擦肩而过。

在大宋,士大夫结交内侍是大忌,哪怕有所风闻都会被政敌用以攻讦,也往...

边关局势虽暂得缓和,然朝中暗流仍未平息。陆北顾虽已肃清朝中旧族,然其残余势力并未彻底根除,仍有部分旧族子弟潜伏于朝堂之外,暗中勾结辽国,图谋再起。陆北顾深知,边关之患虽可暂稳,然若朝中不稳,终难御外敌。

这一日,陆北顾于兵部议事,韩维匆匆而来,神色凝重。待众人退下后,他低声禀道:“陆兄,边关密探传来急报,辽国于幽州集结重兵,似有南下之意。另据宫中消息,陛下近来病势加重,已数日未临朝,旧族子弟蠢蠢欲动,似有异动。”

陆北顾闻言,眉头微蹙:“陛下病情如何?可有御医诊断?”

韩维摇头:“尚无明诏,然宫中已有传言。若陛下真有不测,恐朝局将生变。太子年幼,若旧族扶持,恐陆兄地位不保,朝堂亦将动荡。”

陆北顾沉吟片刻,缓缓道:“此事需面见殿下,方能定策。”

韩维点头:“我已遣人通禀殿下,殿下亦欲与陆兄商议。”

话音未落,门外传来脚步声,赵徽柔的贴身宫女步入厅中,轻声道:“殿下有请陆大人入宫。”

陆北顾起身,与韩维对视一眼,随即整衣入宫。

御花园中,赵徽柔立于廊下,神情凝重。见陆北顾到来,她未及寒暄,便道:“陆公子,陛下病重之事,你可听闻?”

陆北顾拱手道:“已听韩维禀报。殿下可有确凿消息?”

赵徽柔摇头:“尚无明诏,然宫中已有传言。若陛下真有不测,朝局恐将生变。旧族子弟已蠢蠢欲动,欲借机扶持太子,另立新君。”

陆北顾沉声道:“殿下可有应对之策?”

赵徽柔望向他,眼中透出一丝坚定:“我已命人密切监视旧族动向,并遣人入宫探查陛下病情。若陛下尚在,我可设法稳住朝局。若陛下真有不测,我亦可保陆公子无虞。”

陆北顾微微颔首:“殿下厚意,臣铭感五内。然若欲稳朝局,需先断其根。旧族若借势而起,恐朝堂再起风波。”

赵徽柔轻叹:“我亦知旧族难除,然若贸然动手,恐引朝野非议。”

陆北顾沉吟片刻,道:“若能得陛下亲笔诏令,便可名正言顺,一举铲除旧族残余。”

赵徽柔眸光微动:“你是说……逼宫?”

陆北顾摇头:“非是逼宫,而是以保皇之名,行肃清之实。若陛下尚在,可借其名义,清查旧族勾结辽国之罪。若陛下真有不测,亦可借其遗诏,清除异己。”

赵徽柔沉默片刻,终是缓缓点头:“好,我便设法入宫,探明陛下病情。若陛下尚在,我便请其下诏;若陛下……我亦会设法稳住朝局。”

陆北顾拱手道:“殿下小心行事。”

赵徽柔轻声道:“你亦要小心,旧族若知我已插手,恐对你不利。”

陆北顾目光坚定:“无妨,臣自有应对之策。”

数日后,赵徽柔入宫,果然见皇帝病重,已卧床不起。御医虽尽力救治,然病情未见好转。皇帝虽神志尚清,然已无力理政。

赵徽柔趁机奏道:“陛下,臣妾听闻旧族子弟勾结辽国,图谋不轨。若不早作筹谋,恐祸起萧墙。”

皇帝闻言,神色微动,挣扎着道:“朕……已无力……朝政,你……可与陆北顾……共商大计。”

赵徽柔伏地叩首:“臣妾遵旨。”

次日,赵徽柔出宫,命心腹太监将皇帝口谕转告陆北顾。陆北顾闻讯,立即召集韩维、李承泽等亲信,商议对策。

韩维道:“陛下既已口谕殿下,便可借其名义,清查旧族。”

陆北顾点头:“然若无正式诏书,恐引朝野非议。”

韩维沉声道:“可先遣人入宫,逼陛下下诏。若陛下不允,亦可借其病重之名,暂摄朝政。”

陆北顾目光微冷:“此策可行。”

于是,陆北顾与韩维联手,命亲信入宫,向皇帝呈上奏折,请求下诏清查旧族。皇帝病重,无力抗争,最终在奏折上盖下御印。

诏书既下,陆北顾立即行动。他联合赵徽柔,调集禁军,封锁旧族府邸,搜出大量与辽国往来的密信。皇帝虽未亲署诏书,然御印已盖,朝野无人敢言。

数日后,旧族子弟被尽数贬黜,流放边地。陆北顾借此机会,彻底肃清朝中残余势力,朝局终归稳定。

皇帝病势日重,终在三日后驾崩。太子年幼,由赵徽柔与陆北顾辅政。新帝登基,陆北顾被封为尚书令,位极人臣,赵徽柔亦被尊为太后,垂帘听政。

朝堂之上,风云再起,然陆北顾已非昔日寒门士子,而是权倾朝野之重臣。赵徽柔亦不再是昔日公主,而是辅佐新君的太后。

御花园中,春风拂面,落花纷飞。赵徽柔立于廊下,望着远方,轻声道:“陆公子,如今朝局已稳,你可安心了。”

陆北顾缓步上前,轻声道:“殿下,若非有你始终信任,臣恐难走到今日。”

赵徽柔回眸一笑,眼中透出一丝温柔:“我信你。”

陆北顾望着她,目光坚定:“纵使风波再起,臣亦无所畏惧。”

春风拂过,落花纷飞,一如他们初见之时。然此时的陆北顾,已非昔日寒门士子,而是大宋朝堂之上,真正的权臣。

边关局势虽暂得缓和,然朝中暗流仍未平息。陆北顾虽已肃清朝中旧族,然其残余势力并未彻底根除,仍有部分旧族子弟潜伏于朝堂之外,暗中勾结辽国,图谋再起。陆北顾深知,边关之患虽可暂稳,然若朝中不稳,终难御外敌。

这一日,陆北顾于兵部议事,韩维匆匆而来,神色凝重。待众人退下后,他低声禀道:“陆兄,边关密探传来急报,辽国于幽州集结重兵,似有南下之意。另据宫中消息,陛下近来病势加重,已数日未临朝,旧族子弟蠢蠢欲动,似有异动。”

陆北顾闻言,眉头微蹙:“陛下病情如何?可有御医诊断?”

韩维摇头:“尚无明诏,然宫中已有传言。若陛下真有不测,恐朝局将生变。太子年幼,若旧族扶持,恐陆兄地位不保,朝堂亦将动荡。”

陆北顾沉吟片刻,缓缓道:“此事需面见殿下,方能定策。”

韩维点头:“我已遣人通禀殿下,殿下亦欲与陆兄商议。”

话音未落,门外传来脚步声,赵徽柔的贴身宫女步入厅中,轻声道:“殿下有请陆大人入宫。”

陆北顾起身,与韩维对视一眼,随即整衣入宫。

御花园中,赵徽柔立于廊下,神情凝重。见陆北顾到来,她未及寒暄,便道:“陆公子,陛下病重之事,你可听闻?”

陆北顾拱手道:“已听韩维禀报。殿下可有确凿消息?”

赵徽柔摇头:“尚无明诏,然宫中已有传言。若陛下真有不测,朝局恐将生变。旧族子弟已蠢蠢欲动,欲借机扶持太子,另立新君。”

陆北顾沉声道:“殿下可有应对之策?”

赵徽柔望向他,眼中透出一丝坚定:“我已命人密切监视旧族动向,并遣人入宫探查陛下病情。若陛下尚在,我可设法稳住朝局。若陛下真有不测,我亦可保陆公子无虞。”

陆北顾微微颔首:“殿下厚意,臣铭感五内。然若欲稳朝局,需先断其根。旧族若借势而起,恐朝堂再起风波。”

赵徽柔轻叹:“我亦知旧族难除,然若贸然动手,恐引朝野非议。”

陆北顾沉吟片刻,道:“若能得陛下亲笔诏令,便可名正言顺,一举铲除旧族残余。”

赵徽柔眸光微动:“你是说……逼宫?”

陆北顾摇头:“非是逼宫,而是以保皇之名,行肃清之实。若陛下尚在,可借其名义,清查旧族勾结辽国之罪。若陛下真有不测,亦可借其遗诏,清除异己。”

赵徽柔沉默片刻,终是缓缓点头:“好,我便设法入宫,探明陛下病情。若陛下尚在,我便请其下诏;若陛下……我亦会设法稳住朝局。”

陆北顾拱手道:“殿下小心行事。”

赵徽柔轻声道:“你亦要小心,旧族若知我已插手,恐对你不利。”

陆北顾目光坚定:“无妨,臣自有应对之策。”

数日后,赵徽柔入宫,果然见皇帝病重,已卧床不起。御医虽尽力救治,然病情未见好转。皇帝虽神志尚清,然已无力理政。

赵徽柔趁机奏道:“陛下,臣妾听闻旧族子弟勾结辽国,图谋不轨。若不早作筹谋,恐祸起萧墙。”

皇帝闻言,神色微动,挣扎着道:“朕……已无力……朝政,你……可与陆北顾……共商大计。”

赵徽柔伏地叩首:“臣妾遵旨。”

次日,赵徽柔出宫,命心腹太监将皇帝口谕转告陆北顾。陆北顾闻讯,立即召集韩维、李承泽等亲信,商议对策。

韩维道:“陛下既已口谕殿下,便可借其名义,清查旧族。”

陆北顾点头:“然若无正式诏书,恐引朝野非议。”

韩维沉声道:“可先遣人入宫,逼陛下下诏。若陛下不允,亦可借其病重之名,暂摄朝政。”

陆北顾目光微冷:“此策可行。”

于是,陆北顾与韩维联手,命亲信入宫,向皇帝呈上奏折,请求下诏清查旧族。皇帝病重,无力抗争,最终在奏折上盖下御印。

诏书既下,陆北顾立即行动。他联合赵徽柔,调集禁军,封锁旧族府邸,搜出大量与辽国往来的密信。皇帝虽未亲署诏书,然御印已盖,朝野无人敢言。

数日后,旧族子弟被尽数贬黜,流放边地。陆北顾借此机会,彻底肃清朝中残余势力,朝局终归稳定。

皇帝病势日重,终在三日后驾崩。太子年幼,由赵徽柔与陆北顾辅政。新帝登基,陆北顾被封为尚书令,位极人臣,赵徽柔亦被尊为太后,垂帘听政。

朝堂之上,风云再起,然陆北顾已非昔日寒门士子,而是权倾朝野之重臣。赵徽柔亦不再是昔日公主,而是辅佐新君的太后。

御花园中,春风拂面,落花纷飞。赵徽柔立于廊下,望着远方,轻声道:“陆公子,如今朝局已稳,你可安心了。”

陆北顾缓步上前,轻声道:“殿下,若非有你始终信任,臣恐难走到今日。”

赵徽柔回眸一笑,眼中透出一丝温柔:“我信你。”

陆北顾望着她,目光坚定:“纵使风波再起,臣亦无所畏惧。”

春风拂过,落花纷飞,一如他们初见之时。然此时的陆北顾,已非昔日寒门士子,而是大宋朝堂之上,真正的权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