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军事 > 重生后,她成了权臣黑月光 > 第679章 心疼谢凌

重生后,她成了权臣黑月光 第679章 心疼谢凌

簡繁轉換
作者:空酒瓶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19 04:49:00 来源:源1

阮凝玉过来的时候,正是谢凌和许清瑶的婚期。

阮凝玉有点抵抗。

其实当初,三月前谢凌为追查她与奸夫的下落,竟动用人马搜遍半壁江山,阮凝玉得知时着实震惊。她从未想过他愿为她做到如此地步。

再后来,纵世道纷乱,他也始终将她护得周全。

在那段时间,谢凌也出现过幻想,以为能这样跟她过一辈子,即使是抛弃京城世家的荣华富贵,也好。

很可笑,明明处于烽火蹿起的江南,谢凌夜里抱着她入睡的时候,竟感觉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

春分之后,江南的雨便断断续续地下了起来。细密如针,斜织在青石板巷间,将归晚楼门前那株海棠洗得愈发娇艳。檐下铜铃轻响,伴着灶火噼啪,汤锅翻滚,香气氤氲如旧。

阮凝玉坐在后院廊下缝制一方绣帕,指尖穿针引线,针脚细密匀称??那是一对并肩而立的燕子,羽翼舒展,似欲飞入烟雨深处。她未曾察觉谢凌已悄然走近,只听他低笑一声:“又在绣什么?可是我的荷包?”

她抬眸,眼波流转,唇角微扬:“不是荷包,是你明日上路用的护身符。你说要去北地巡查边防重建,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去。”

谢凌心头一暖,蹲下身来,握住她的手:“我不是去打仗,只是走一趟旧营,看看将士们安顿如何。你不必担忧。”

“我知道。”她轻轻抽回手,继续穿针,“可你这一去又要半月,路上风雨不定,我若不为你做点什么,夜里睡不安稳。”

他凝视着她低垂的侧脸,发间金丝凤簪映着微光,宛如朝霞落于乌云。这女子曾是他藏在心底三年不敢触碰的梦,如今却真真切切地坐在他身边,为他缝衣祈福,言语温柔如水。他忽然觉得,这一生所争权势、所谋天下,不过是为了此刻能堂堂正正牵起她的手,向世人宣告:此女唯我所有。

第二日清晨,天刚破晓,谢凌便整装待发。府中亲兵已在门外列队等候,马匹鞍鞯齐备,旌旗卷收妥当。他临行前特地绕道归晚楼,在柜台前坐下,要了一碗素面。

“今日无荤?”他挑眉。

阮凝玉一边下面一边答:“昨日有位老尼姑来说,今日是观音诞辰,劝人斋戒一日积善。我便应了她,全店只供素面,愿者随缘。”

谢凌笑了:“那你岂不吃亏?”

“一碗面三文钱,赚的是良心,不是铜板。”她将热腾腾的面端上桌,特意多撒了些香油与葱花,“你若觉清淡,就多吃两碗。”

他果然吃了两碗,连汤都喝尽。起身时,从怀中取出一枚玉佩递给她:“这是我母亲遗物,传女媳的。现在交给你,算是……正式认你这个儿媳了。”

阮凝玉怔住,指尖抚过那温润白玉,上面刻着一个古篆“谢”字,雕工精细,岁月沉淀出淡淡包浆。她眼眶发热,郑重收下,系于腰间。

“我会好好保管。”她说。

谢凌点头,转身离去。走到门口,忽又回头:“等我回来,咱们去一趟云香楼故址,把那片废墟拆了,建一座义塾。你说好不好?”

她望着他的背影,含笑点头:“好。”

雨又下了起来。

谢凌一行北上,途经数城,皆见民生渐复。战后朝廷拨款修堤筑路,减免赋税,百姓脸上终于有了笑意。他在雁门关停留五日,亲自查验新设烽燧、粮仓储备,并召见留守将领,重申军纪。副将李昭跪禀:“自将军离营,士卒日夜操练,不敢懈怠。北境三百里内再无敌踪,斥候探报,敌酋已迁帐远遁,恐短期内不敢南犯。”

谢凌站在城楼上眺望草原,风吹猎猎,甲胄铿锵。他缓缓道:“他们怕的不是我,是我身后的大周江山。只要民心未散,国力尚存,纵使铁骑压境,亦不可摧。”

当晚宿于关内军营,他独坐灯下批阅文书,忽有快马加急送来一封密信??徽州急报:**齐青寂现身苏州,暗中联络旧部,疑似图谋东山再起。**

他眸光骤冷,指节叩击案几,发出沉闷声响。

齐青寂……那个曾执掌南北商路、操纵盐铁命脉的男人,十年前因勾结外邦被削籍流放,却在途中逃脱,隐匿江湖。他曾是云香楼真正的主人,也是阮凝玉被迫委身的“义父”。当年她之所以逃离,正是因为发现了他私通敌国、贩卖军械的罪证。而今此人竟再度现身,目标不言而喻??必是冲着阮凝玉而来。

谢凌当即提笔拟令,调遣刑察司精锐南下布控,同时密令徽州驻军加强城防,严禁任何可疑船只靠岸。他又修书一封直送归晚楼:

【凝玉:

近日风声有异,切记闭门守业,勿接陌生客商,夜间勿独行巷陌。若有异动,即刻点燃后院狼烟为号,十里之内必有人驰援。

我不在你身边,更要你自己护好自己。

凌】

信使星夜兼程而去。

而此时的归晚楼,正迎来一年中最热闹的时节。春樱面售罄,善愿角也换上了新的许愿牌。有个小姑娘写下:“想学写字。”阮凝玉便请了城中学堂的老先生每周来教半个时辰;一位老兵求一副拐杖,她托人从杭州定制,还附赠了一双厚底布鞋。

这日午后,一名蒙面妇人悄然登楼,坐在角落角落,只点了一碗清汤面。她吃得极慢,眼神却不时扫视四周,尤其留意后院通往内宅的小门。小翠察觉不对,悄悄告诉阮凝玉。

阮凝玉正在厨房熬药??那是为一位咳血老人准备的川贝枇杷膏。她听完小翠的话,眉头微蹙,却没有声张,只低声叮嘱:“去把后门锁上,前门留两人值守,若那妇人离开,立刻派人跟踪。”

半个时辰后,妇人离去,身形瘦削,步伐稳健,绝非寻常妇人。跟踪的伙计回报:她出了城门,直奔西郊一处废弃窑厂,那里早停着一辆黑篷马车,帘幕低垂,看不清车内情形。

阮凝玉当机立断,取出谢凌留下的铜牌,命人送往县衙,请刑察司特使彻查。

次日清晨,窑厂被围。官兵搜出大量伪造文书、空白盐引及一封尚未寄出的密信,内容赫然写着:“**归晚楼掌柜心性柔弱,易胁迫。若擒其亲眷,可逼其就范。另闻谢某甚爱此女,毁之可乱其心神。**”落款仅有一个墨画的梅花印记??正是齐青寂昔日标记。

全城震惊。

府尹震怒,下令通缉齐青寂及其党羽。刑察司顺藤摸瓜,接连破获三个地下据点,缴获兵器数十件、毒药三匣、密信百余封。其中一封竟提及当年云香楼大火并非意外,而是齐青寂亲手纵火,只为灭口知情之人,包括阮凝玉的生母。

阮凝玉捧着那封信,手指颤抖,泪落无声。

原来母亲死前最后一句话??“别信义父”??竟是血泪预警。

她跪在归晚楼后院那棵老梅树下,焚香祭拜,将信纸投入火盆。火焰升腾,映红她苍白的脸庞。她低声说:“娘,女儿终于替您讨回公道了。您安心走吧,这世间还有人在乎我,护着我。”

那一夜,她梦见了十岁的自己,蜷缩在云香楼偏房,听着外面打骂声、哭泣声,瑟瑟发抖。忽然一道身影出现,披紫袍,执长剑,将她抱起带离火海。她抬头看他,却是成年后的谢凌,目光坚毅,声音低沉:“不怕,我在。”

醒来时,窗外月色如霜,枕巾微湿。

她起身披衣,走到书房,翻开账本最末一页,提笔写下:

【庚戌年三月十七,阴。

恶鬼现形,往事昭雪。

我本以为重生归来,只为避开前世悲苦。可如今才懂,命运让我重活一次,是要我亲手斩断宿怨,照亮黑暗。

谢君远在千里,仍为我布网设防。我不能再只是被保护的人。

从今往后,归晚楼不只是施粥送面之所,更是我立身之地。我要让它成为一把刀,一把刺破阴谋、守护弱者的刀。】

数日后,谢凌归来。

他是在一个黄昏抵达的,未带仪仗,只乘一骑,风尘仆仆。归晚楼刚打烊,阮凝玉正坐在灯下读一本医书,忽闻铃响,抬头便见他站在门口,铠甲未卸,脸上带着长途跋涉的疲惫,眼中却盛满星光。

“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她惊喜起身。

“听说有人想动你。”他走进来,声音低沉,“我怎能安心在外?”

她扑进他怀里,紧紧抱住:“没事了,他们都抓到了……你知道吗?当年那场火……”

他轻抚她发丝,打断她:“我都查到了。齐青寂已列入全国通缉名录,六扇门派出十二死士追捕,他逃不了多久。这一次,我要让他生不如死。”

她仰头看他:“你会杀了他吗?”

“若他束手就擒,我送他上京受审,由律法裁决;若他反抗,我不介意亲手砍下他的头颅,祭你母亲在天之灵。”

她沉默片刻,终是点头:“好。”

那一夜,他们并肩坐在庭院,听着春雨敲瓦,说着过往种种。谢凌说起幼年丧母,父亲冷酷无情,唯有一次偷偷塞给他一块桂花糕的老婢让他记得人间尚有温情;阮凝玉则讲起重生之初的惶恐与挣扎,如何一步步学会伪装、周旋、自救。

“你说你是来陪我活着的。”她靠在他肩上,“可我觉得,是你教会了我什么叫‘真正地活着’。”

他握紧她的手:“那你愿意一直这样活着吗?和我一起。”

“我愿意。”她轻声道,“哪怕风雨再大,我也不会再躲进别人的影子里了。”

半月后,朝廷诏书下达:镇国大将军谢凌因平定北患、整顿边防有功,晋爵一等侯,赐宅邸于皇城东侧,允其开府建衙,统辖南北监察事务。

举朝哗然。此职权力之重,几近宰辅。有人私下议论:“谢大人如今权倾朝野,连皇帝都要敬他三分,只怕将来……”

话未说完,已被捂住嘴。

而谢凌接到圣旨当日,却只淡淡一笑,转头问身旁阮凝玉:“你想住进京城吗?”

她摇头:“归晚楼是我的根,我不想离开。”

“那就不去。”他说得干脆,“我可以上奏辞官归隐,陪你在这小城煮一辈子面。”

她笑着打他一下:“胡说什么!你若走了,边境百姓怎么办?朝中正气由谁撑着?”

他凝视她:“所以你是要我留下?”

“我是要你做你想做的事。”她认真道,“不必为了我放弃天下,就像我不必为了你放弃自我。我们各自发光,然后彼此照亮,不好吗?”

他久久不语,终是将她拥入怀中,声音沙哑:“阮凝玉,你是这世上唯一敢对我说‘不必为我牺牲’的女人。”

此后,谢凌在京设立监察总署,以铁腕肃清贪腐,提拔寒门子弟,同时严查盐铁走私,彻底铲除齐青寂残余势力。而阮凝玉则在归晚楼创办“女子学堂”,专收孤女贫女,教她们识字、算账、厨艺乃至防身术。她常说:“女人不该只能依附男人而活,我们要有自己的本事,自己的尊严。”

两年后,齐青寂在岭南被捕,押解途中试图服毒自尽,未遂。审判之日,阮凝玉作为关键证人出庭。她穿着素裙,发间仍插着那支凤簪,站在大堂中央,声音清晰坚定,一一陈述其罪行。当她说出“他火烧云香楼,害死我母亲”时,满堂寂静,连法官都为之动容。

最终,齐青寂被判凌迟处死,家产抄没,子孙贬为贱籍。

行刑那日,阮凝玉没有去看。

她在归晚楼煮了整整一天的面,送给街头乞丐、守城士兵、巡逻差役。她说:“从今往后,我不恨了。但我永远不会忘记。”

又一年春分,归晚楼前桃花盛开。

谢凌卸下部分政务,回到徽州小住。他亲自为学堂的孩子们讲课,讲忠义,讲廉耻,讲何为“大丈夫有所不为”。课后,孩子们围着他问东问西,有个小男孩仰头问:“谢大人,你为什么那么厉害?”

他笑着指向远处正在晾晒棉被的阮凝玉:“因为我娶了个比我还厉害的妻子。”

众人哄笑。

傍晚,夫妻二人携手散步至江畔。夕阳熔金,水波潋滟。阮凝玉忽然停下脚步,从袖中取出一枚小小的木雕??是一只歪歪扭扭的小鸟,显然是孩童手作。

“这是那天听课的小孩送我的。”她说,“他说,希望我能像鸟儿一样自由飞翔。”

谢凌接过木雕,仔细端详,忽然发现底部刻着一行小字:**“谢谢阿姊,让我知道我也能读书。”**

他眼眶微红,将木雕收入怀中:“我们以后收养几个孩子吧,给他们一个家。”

她靠在他肩上:“好啊,但得你带娃。”

“为何是我?”

“因为你现在是‘谢大人’,闲得很。”

他失笑,揽她更紧。

夜风拂面,江水悠悠。

远处传来渔舟晚唱,歌声缥缈:

“归心似箭灯火明,

一双人影共长亭。

不羡仙,不求名,

只愿年年看春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