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军事 > 重生的我逃难到岭南 > 第64章 :布局与渗透

重生的我逃难到岭南 第64章 :布局与渗透

簡繁轉換
作者:摸鱼小郎君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5 22:00:34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岭南的秋夜,月光清冷如水,叶长歌在自己的书房中接待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岭南地方大员刘泰之。这位资历深厚的官员,外表温文尔雅,实则城府极深,一向游走于商界和官场之间,极少公开站队。

“叶少主,”刘泰之端起茶杯,缓缓抿了一口,语气不急不缓,“近来岭南商路规章的推行,颇受好评。听闻不少商人甚至自发上书府衙,要求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刘大人过奖了,”叶长歌微微一笑,眼神却丝毫不放松,“只是商路稳了,商人和百姓受益,规章才得以推广。这些,都离不开府衙的鼎力支持。”

刘泰之放下茶杯,似笑非笑地看着叶长歌:“叶少主的谦虚令人钦佩。不过,规则一旦扩展到更大的区域,难免会触及到一些固有的利益。少主可曾考虑,如何应对那些利益受损者?”

叶长歌明白,这是刘泰之在试探自己的底线。他斟酌片刻,低声说道:“利益受损者往往是旧秩序的既得利益者,但大人您应该也清楚,旧秩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局势。岭南盐场骚乱不过是一个缩影,如果不能改革税收制度,地方经济迟早会被压垮。”

刘泰之轻轻点头,但语气中仍带有试探:“叶少主若是能提出一个既能平息争端,又不损害府衙财政的方案,老夫倒是愿意试一试。”

叶长歌闻言,眼中闪过一丝锐利:“大人放心,我已准备了一套详尽的方案,不仅能提高税收效率,还能让基层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只要府衙配合,我愿意率先垂范,将这一制度推广到叶家掌控的区域。”

刘泰之不置可否,但从他的眼神中,叶长歌看到了初步的认可。对话结束后,刘泰之告辞离去,叶长歌站在门口,看着他的背影,低声说道:“顾清霜,我们的计划可以开始了。”

从暗处走出的顾清霜微微一笑:“看样子刘大人有些松口了。不过他这种人绝不会轻易下定决心,必须让他看到实际效果。”

叶长歌点点头:“所以,我们要先把基层工作做扎实,让他看到利益的可行性。”

为了推动税收制度改革,叶长歌决定从最容易突破的地方入手——他控制的沿海地区。这里的盐场、渔业和手工业较为发达,但长期以来,基层税收体系混乱,赋税重、效率低下的问题屡见不鲜。

叶长歌带着赵明廷、顾清霜等核心团队,亲自走访了几个典型的乡镇。他们选择的第一个试点是靠近叶家盐场的临海镇。

临海镇的税吏老刘,是一个见风使舵的人。得知叶长歌要来,他既惶恐又期待,生怕稍有差池惹怒了叶家少主。

“老刘,镇上的赋税情况如何?”叶长歌走进衙门,直接开门见山。

老刘擦着额头的汗,小心翼翼地回答:“回少主,这两年百姓日子确实不好过,盐税和鱼税拖欠得厉害。今年更是干旱,盐产量都减了三成,收入比往年少了许多。”

叶长歌眉头微皱:“那镇上的百姓对税收有什么看法?”

“唉,说实话,怨言不少啊!”老刘叹了口气,“他们觉得税太高,交不起;我们这些当差的,也难啊,上面催得紧,下面交不上,只能两头受气。”

叶长歌点点头,看向赵明廷:“明廷,把我们的新税收方案拿出来,给老刘讲一讲。”

赵明廷展开一卷文书,声音洪亮地说道:“我们设计的新方案叫‘两税制’,一部分按照生产规模征税,另一部分按年收入比例征收。同时,废除那些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让税收体系更透明。”

“具体来说,比如盐户,每年交多少税,不再是税吏一家说了算,而是由村镇代表和盐商共同议定。税率上,我们也会根据年景好坏做动态调整。最重要的是,我们会设立一个专门的监督委员会,防止中间有人贪污或徇私。”

老刘听得目瞪口呆,半晌才回过神来:“少主,这法子倒是好,可……上面要是不同意,咱们怎么办?”

叶长歌微微一笑:“所以我们先从临海镇试点,看到成效之后,再一步步推广。如果效果好,我会亲自向府衙汇报,你放心,这件事算在我的头上。”

老刘见叶长歌态度坚决,点头答应下来:“既然少主亲自保证,那我拼了这条老命,也一定配合到底。”

新的税收制度在临海镇试点推行后,很快取得了一些成效。盐户和渔民发现,新制度下交的税少了,效率高了,心里自然乐意。但与此同时,原先依靠复杂税目捞油水的税吏和地方豪绅却开始不满。

一个月后,叶长歌再次来到临海镇,刚走进集市,便听到一些百姓议论纷纷:“叶少主确实为咱们做了好事,这税可比以前低多了。”

可另一头,几个闲散的地痞却在低声抱怨:“低税也不一定是好事,这规矩一多,咱们想偷个漏税都难了!”

叶长歌听到这些,心中顿时明白,改革触及了部分人的利益。他召集了一次镇上的乡绅会议,希望通过协商平息不满。

会上,一个胡须花白的乡绅站起来,语气冷淡地说道:“叶少主,改革税制是好事,但这新规矩一上来,许多地方不适应,商路上的小本经营者反而更艰难了。这是不是得考虑一下实际情况?”

叶长歌沉着脸,语气却不失礼貌:“林老先生,规矩的制定是为了让大家公平竞争。以前小商小户难做,不是因为税少了,而是因为税收不透明、管理混乱。新制度实施后,他们反而能正大光明地做生意。”

那乡绅似乎没想到叶长歌会如此直接,脸色微微一变,却不再多言。

顾清霜见状,微微一笑说道:“少主的意思很简单,我们的制度不是针对个人,而是为了让大家在更公平的环境下发展。如果有谁觉得不公平,尽管提出来,我们一定优化完善。”

会议最后,虽然仍有少部分人持观望态度,但大多数乡绅已经被叶长歌的决心和计划打动,表示愿意配合试点推进。

几个月后,临海镇的税收新规初见成效。百姓负担减轻,乡镇经济开始回暖,地方豪绅也逐渐认识到,规范的税收制度对他们的长远利益更有利。

叶长歌将这些成果整理成详细报告,并送到刘泰之手中。

刘泰之看完报告,沉思片刻,缓缓说道:“叶少主果然有魄力,这套制度确实有可行之处。既然试点成功,那下一步,便是看它能否在更广的范围内推广了。”

叶长歌微微一笑:“大人放心,我已经做好了准备。”

临海镇的成功,让叶长歌的名声进一步提升,但他深知,试点只是改革的开端。要将新的税收制度推广到整个岭南地区,必须得到更多官员的支持,同时要妥善处理旧势力的抵触情绪。

在叶府的议事厅内,核心团队齐聚一堂。赵明廷率先开口:“少主,临海镇的改革无疑是成功的,百姓支持,地方税收也有所提升。但如果要在整个岭南推广,新制度必然会触及更多既得利益者,尤其是吴家这样的大户,他们不可能袖手旁观。”

顾清霜端坐一旁,接过话头:“明廷说得没错。吴家在岭南的盐税网络盘根错节,一旦我们推进新规,必然会削弱他们的经济基础,他们不可能不反击。”

“所以,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叶长歌站起身,目光坚定地扫过众人,“首先要巩固我们在试点区域的影响力,确保税收新规在试点地区彻底扎根。其次,我需要更多地方官员的支持,特别是那些手握实权却尚未明确表态的人。”

赵明廷点头:“确实如此。我建议分阶段推进,每扩大一个区域,都要确保有足够的官员和乡绅支持,才能避免改革半途而废。”

叶长歌看向顾清霜:“清霜,你认为接下来该如何争取更多盟友?”

顾清霜微微一笑:“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利益。我们可以挑选几个关键区域作为下一步试点,选择当地有影响力的乡绅和官员加入改革,给他们分配相应的收益。只要他们尝到甜头,其他人自然会跟随。”

叶长歌点头:“很好,那就按照这个思路办。不过,吴家那边不能掉以轻心,他们很可能会在暗中捣乱。”

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邻近的盐乡——白沙镇。相比临海镇,白沙镇的经济更加依赖盐业,吴家的影响力在这里尤为深厚。改革一旦推行,必然会引发强烈的反弹。

为了应对可能的挑战,叶长歌亲自率领团队前往白沙镇。刚到镇上,他就感受到一股暗流涌动——街头巷尾到处是针对税收新规的流言:“听说叶家要搞什么新税规,恐怕最后吃亏的还是我们这些小户盐民。”“可不是嘛,什么透明公平,还不是大户人家的把戏?”

面对这些流言,叶长歌并未急于辟谣,而是召集了一场公开的乡镇大会,邀请当地盐民、乡绅以及税吏参加。他站在简陋的台子上,环视台下众人,开口说道:

“乡亲们,我知道大家对新税规有很多疑虑,也听到了不少流言。但我今天想问一句,大家认为旧的税收制度公平吗?”

台下一片沉默。过了一会儿,一个穿着破旧短衣的盐民鼓起勇气站出来说道:“少主,这话咱可不敢说。不过说实话,这几年盐税是越来越重了,我们辛苦一年,赚的钱大半都交了税,实在过不下去了。”

叶长歌点点头:“没错,这就是旧制度的问题——不透明,不公平,只知道让大家交税,却从不考虑你们的生活。我推行的新税规,目的只有一个:让税收合理化,让每一份税款都用在你们看得见的地方。”

他说罢,举起一份账册:“大家请看,这是临海镇实施新税规后的详细账目,税收减少了20%,却因为管理效率提高,地方财政反而多了一成。这些钱,都被用来修路、建码头了。”

台下议论纷纷,有人小声说道:“这要是真的,那还真是大好事啊!”

一旁的赵明廷见状,立刻接过话头:“临海镇的百姓如果不信,可以亲自去看看,我们绝无半句虚言。而且,我保证,新税规的所有账目,都会定期公示,大家都能监督。”

此话一出,许多盐民脸上的疑虑开始松动,但一些乡绅却依然保持冷眼旁观。

就在白沙镇的试点改革稳步推进时,吴家也开始有所行动。一天深夜,一队蒙面人闯入白沙镇的盐仓,放火焚烧了一处堆积如山的盐堆。火光冲天,吓得镇上的百姓人心惶惶。

第二天,叶长歌赶到现场时,盐仓已经成了一片焦土。当地税吏一脸慌张地汇报道:“少主,这批盐是准备出口的,现在全没了,损失恐怕过万两……”

叶长歌沉着脸,声音冰冷:“这分明是有人蓄意破坏。”他看向顾清霜,“清霜,能查到幕后主使吗?”

顾清霜冷笑一声:“幕后是谁,少主应该心知肚明。只是,这一次我们不能光靠指控,得拿出实实在在的证据。”

叶长歌点点头:“这件事交给你处理,我要让吴家明白,做了坏事是要付出代价的。”

很快,顾清霜通过一系列手段查明,放火的蒙面人正是吴家雇佣的流民打手。为了以牙还牙,叶长歌决定利用吴家在白沙镇的不良声誉反击。

他命令人在镇上张贴公告,公开列举吴家强占盐田、私抽盐税、雇佣流氓作乱的罪行,同时宣布:所有在白沙镇参与改革的盐民,可以免除当年的盐税,损失由叶家承担。

公告一出,镇上的盐民欢欣鼓舞,纷纷表示支持叶家的改革。吴家虽然百般辩解,但在证据面前,也只能哑口无言。更糟糕的是,他们私抽盐税的行为被捅到府衙,引发了刘泰之的不满,最终被罚款一笔巨额赔偿。

经过这场风波,白沙镇的改革顺利推行,不仅提高了地方财政收入,也极大地增强了叶长歌的威信。

在府衙的一次公开会议上,刘泰之当众表态:“叶少主的税收新规,不仅改善了地方民生,也为我岭南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我决定,从明年起,在岭南更多区域推广这一制度。”

这番话一出,全场震动,许多原本观望的官员纷纷向叶长歌靠拢。而吴家则在暗地里咬牙切齿,意识到自己正在失去对岭南经济的控制权。

叶长歌走出府衙时,顾清霜低声问道:“少主,接下来,我们该如何进一步扩张?”

叶长歌抬头看向远处,语气坚定:“基层的渗透已经开始,接下来,就轮到我们掌控整个岭南经济命脉的时候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