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军事 > 重生的我逃难到岭南 > 第86章:调整赋税稳民心

重生的我逃难到岭南 第86章:调整赋税稳民心

簡繁轉換
作者:摸鱼小郎君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5 22:00:34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岭南某地,乡民们聚集在一座破旧的县衙前,纷纷抱怨着苛捐杂税和地方官吏的横征暴敛。

“咱们的粮食都被收走了,这日子还怎么过?”

“听说苏大人来了,说是要给我们解决问题。”

“哼,官老爷一个样,真能管我们百姓的事?”

人群中既有期待,也夹杂着质疑和愤怒。就在此时,一辆马车缓缓驶来,车前挂着叶长歌团队的旗帜,车内正是苏锦瑟和随行的幕僚。

苏锦瑟下车后,一身简单干练的装束,没有多余的饰物,只带着一把檀木折扇。她扫视了一圈人群,语气平和却不失威严:“各位父老乡亲,我今日来此,就是为了解决赋税问题的。大家放心,该减的税一定减,该收拾的恶吏也绝不姑息!”

此言一出,原本喧闹的场面立刻安静下来。

当晚,苏锦瑟召集了各乡村的代表以及部分商人代表,召开了一场赋税改革的讨论会。

“目前岭南各地的赋税问题,主要集中在三方面。”苏锦瑟打开一幅地图,将问题逐一剖析,“第一,税种繁杂。地方官吏借机征收各种名目繁多的附加税,让百姓不堪重负;第二,赋税不公,商人和地主往往有办法逃税,反而让普通农户承担了更大的负担;第三,税收流向混乱,很多税款根本没有用在民生上,而是落入了某些人的腰包。”

一名乡绅叹息道:“苏大人,这赋税问题不是一天两天了,之前也有官员说要整治,可最后都不了了之。”

苏锦瑟微微一笑:“正因如此,叶大人才派我来。这次不是简单的整改,而是彻底的改革。”

她随即提出了几条具体的赋税调整方案:

1.简化税种:取消多余的附加税,仅保留田赋和商业税两项核心税种,所有收税项目公开透明。

2.赋税按收入比例征收:对普通农户、地主和商人分别设定不同的税率,确保税负分配更加公平。

3.税款用途公开化:每年向百姓公示税款的具体用途,将其优先用于修建水利、改造道路等民生项目。

一名年轻的商人代表提出疑问:“苏大人,如果商税增加,我们的成本会不会太高?”

苏锦瑟沉稳答道:“商税的调整幅度是经过严格计算的,不会影响正常的经营利润。而且,改革后的护商联盟将为你们提供更稳定的市场环境,长远来看,你们的收益只会更多。”

在会议结束后,苏锦瑟着手展开对基层官吏的彻查。她发现,某些地方官吏不仅虚报税收,还将大部分税款挪用于自己的奢侈生活。

“李县丞,这是你的账册吧?”苏锦瑟将一本厚厚的账本拍在桌上,冷冷地看着眼前肥头大耳的李县丞,“账上明明写着今年收税三千两银子,但你上报给府衙的却只有一千两。这两千两去哪儿了?”

李县丞额头冒汗,勉强挤出笑容:“苏大人,这……这是误报,属下疏忽了。”

苏锦瑟冷哼一声,随即让人将一袋证物摆在桌上,里面装满了金银珠宝:“这是从你家后院搜出来的。这么多‘误报’的银两,竟然都跑到你家去了?”

李县丞跪地求饶:“大人饶命!小人再也不敢了!”

苏锦瑟挥手道:“带下去!立即押回岭南商会总部,由公堂处置。其余涉案的人员,一个都别想跑。”

经过一连串雷厉风行的整顿,岭南多地的官吏不敢再妄动,赋税开始按新规收取。农户们纷纷表示减税后的日子轻松了许多,而商人们则对公平透明的税收制度感到满意。

几个月后,岭南的田地里一片忙碌的景象,农户们种植庄稼的热情明显提升了。

“今年的赋税减了好多,总算能留点粮食给家里人吃了。”

“是啊,听说这些税款都用来修水渠了,咱们下季种田更方便了!”

与此同时,苏锦瑟还安排了一系列民生项目,如修建桥梁、设置义仓等,切实改善了乡村的生活条件。

叶长歌在一次总结会上对苏锦瑟的改革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锦瑟,你的赋税改革不仅稳定了岭南的民心,也为我们未来的扩展奠定了基础。”

苏锦瑟微微一笑:“叶大人过奖了。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更多的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

赋税改革的初步成功,不仅巩固了叶长歌团队在岭南的统治基础,也让他们赢得了更多的支持和信任,为未来的更大改革铺平了道路。

第二节:民生工程与基层改革深入推进

赋税改革的成功让岭南的社会氛围焕然一新,百姓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纷纷开始支持叶长歌团队。然而,苏锦瑟深知,仅靠减税是不够的。地方基层官吏**、百姓生计艰难、交通闭塞等问题依然严重,必须一并解决,才能真正巩固改革成果。

苏锦瑟决定亲自走访各地,深入了解百姓的真实情况。一行人来到一个偏远的山村,看到的是破旧的茅屋和田地里干涸的沟渠。村民们衣衫褴褛,面露疲惫。

村长老周迎上来,拱手道:“大人,我们这里地处偏远,田里的水靠天收,遇到干旱年景,庄稼全死了。这几年收的税虽然少了,但没水灌溉,地还是种不出来啊。”

苏锦瑟蹲下身,与一位挑水的妇人攀谈:“这位大嫂,一天挑几趟水?”

妇人叹了口气:“这山泉水一天才出那么点儿,家里六口人够喝就不错了,田里的庄稼也顾不上。”

苏锦瑟听完,眉头微皱:“村里有没有其他水源?”

村长摇头:“有是有,可都在山里,路太难走,挖水渠太费钱,我们这些年想修都没办法。”

听到这儿,苏锦瑟当即决定:“水是根本,没有水什么都免谈。从现在起,立即着手修渠!所需银两由商会拨款,我还会派工程队来帮忙。”

村民们面面相觑,随即爆发出一阵欢呼声:“多谢苏大人!”

回到商会总部后,苏锦瑟迅速拟定了一份修渠计划,动用商会的资金与人力资源,集中解决水源问题。她不仅聘请了岭南本地的工匠,还从外地请来了专精水利的工程师,共同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

会议室里,负责工程的总管黄师傅提出疑问:“苏大人,这些山村分散,修渠的成本高,而且时间也长,万一资金不足怎么办?”

苏锦瑟沉思片刻,说道:“工程必须分阶段进行。我们先挑几个重点村,修好主渠,然后逐步扩展到其他村子。资金不足的问题,我会亲自向叶大人汇报,想办法筹集。”

赵明廷闻言,主动接过话头:“修渠不仅是民生工程,也是提升我们影响力的好机会。许多商人愿意出资,只要我们给他们一些后续合作上的优惠。”

苏锦瑟点头:“好,就按照这个思路办。我们不仅要让水渠修起来,还要让百姓看到,这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事业。”

几个月后,第一条主渠终于竣工,水流顺畅地灌溉到了数十个村庄。村民们扶老携幼聚集在渠口,看着汩汩流淌的清水,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这水来了,我们的田地就有希望了!”

“多亏了苏大人和叶大人,真是菩萨心肠啊!”

水利问题初步解决后,苏锦瑟将目光转向了基层官吏的整顿。她发现,许多地方官吏不但不作为,还借着商会的名义敛财,严重破坏了叶长歌团队在民间的形象。

“这些蛀虫必须拔掉,否则我们所有的改革都会功亏一篑。”苏锦瑟在会议上坚定地说道。

她挑选了一批忠诚可靠的人员,并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巡查行动。

在某个县衙,苏锦瑟当场发现了一位典史贪污的证据。他用民众修渠的捐款购买了豪华宅邸,并私藏了大量珠宝。苏锦瑟将此事公之于众,并当场宣判:“此人贪污公款,罔顾百姓疾苦,即刻革职查办,并没收所有不义之财!”

当晚,几十箱珠宝被公开归还到村民手中。一个满头银发的老人上前跪下:“苏大人,您可真是青天大老爷啊!这样的官我们一辈子也没见过!”

苏锦瑟将老人扶起,语气坚定:“我不是青天,只是做了该做的事。大家记住,凡是叶大人的团队,绝不会容忍这样的恶吏。”

在整顿过程中,苏锦瑟还发现了基层管理的许多漏洞。例如,一些村镇缺乏专业的管理者,很多事务只能靠村里有威望的老人来拍板。她认为,必须培养一批新型的基层管理人员,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治理。

“我们需要办一所学院,专门培养懂管理、懂民生的新型官吏。”苏锦瑟在一次汇报中向叶长歌建议,“这些人不仅要有文化,还要有为百姓服务的觉悟。”

叶长歌对此十分赞同:“锦瑟,此事你全权负责。学院的开办经费,由我个人出资。”

经过一系列改革,岭南的基层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水渠灌溉使农田产量大幅提升,整顿官吏让地方治理更加清明,而新政策的推行也让百姓看到了希望。

在一次公开集会上,一位农民激动地说道:“以前我们种地是看天,现在我们靠水渠;以前我们怕官,现在我们信官。这都是叶大人和苏大人的功劳啊!”

苏锦瑟站在高台上,看着台下满怀希望的百姓,心中感到一丝欣慰。她知道,这只是改革的第一步,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等着他们去克服。

她缓缓开口:“各位乡亲,这片土地是你们的家园,也是我们的责任。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岭南一定会越来越好!”

一时间,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场基层改革,不仅赢得了民心,也让叶长歌团队的影响力进一步巩固,为他们实现更大的目标铺平了道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